这是一场盛事,皇帝亲自在上元点灯,也是为百姓祈福,因此年年都会有许多人在宫外等候。 眼看着天差不多黑了,皇帝的御撵也到达了临时搭建的高台下,与他同行的自然还有过得严实的安阳。兄妹俩刚下了轿辇,隔着距离,隔着宫墙,也能听见外间百姓传来的喧闹声。而与之相对的是宫中的肃穆,虽然宫墙高台上都被宫灯装饰一新,但左近值守的侍卫宫人却没一个敢掉以轻心的。 皇帝走到安阳面前,亲自替她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叮嘱道:“高台上风大,若一会儿觉得冷了,就到皇兄身后来。”这是要亲自替她挡风了。 安阳听到这话忍不住笑:“皇兄还是当年那样。” 皇帝闻言也笑了笑,亲自牵起妹妹的手:“走吧,大家都等着,咱们上去点灯。” 随着皇帝话音落下,便有内侍举着火把前一步踏上了高台,替兄妹俩照明道路。安阳旋即跟着皇帝,一步步踏上了木制的楼梯,走了几步后她想到什么忽然回头看了一眼——上元点灯是与民同乐,但这场盛事显然不可能是皇帝的独角戏,除了百姓之外也会有许多陪衬。 这个陪衬,自然便是朝中官员,或者更具体些说是受皇帝看重的官员。他们早早就等在了宫墙之上,只等着皇帝点完龙灯,那高台上的精致宫灯便会被赐予他们,以示恩宠。 安阳下意识回头,想在那群官员中找找看,有没有那道熟悉的身影。 可惜并没有。或许是因为徐沐一直镇守北境,安排官员观灯时便将她遗忘了。也或许是她刚风尘仆仆的赶回京,皇帝怜惜她辛苦,并不想让她再跟着吹风。更或者她根本不是什么简在帝心的人物,并没有资格出现在这里……总之徐沐并不在。 安阳心中说不上失落还是其他,但此时显然没有时间给她多想,只匆匆一眼扫过之后她便收回了目光。然后她收敛心神,端正了神色,跟着自家皇兄缓缓登上了高台。 登楼点灯,在梁国向来是皇帝的特权,除非皇帝病得起不了身,才会令储君代行。不过皇帝也时常会带人一起点灯,其中最常一起的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帝后二人一同点灯也是佳话。此外就是地位稳固的储君,皇帝不会让出自己的权力,却会早早的带着继任者在身边教导体会。 安阳作为公主登上这座高台,虽不是绝无仅有,但也绝对称得上是少见了。以至于兄妹俩刚登上高台时,宫墙外看见的百姓都怔了怔,甚至有一瞬间的安静。 京城不比旁处,每年又有皇帝登楼点灯的惯例,所以京城的百姓大多都见过圣颜,甚至也认识陪皇帝一同点灯的皇后。可今岁陪皇帝登楼的女子却不是皇后,那又是谁?难不曾是宫中某位妃嫔?那可就不妙了,若皇帝偏宠美人到慢待妻子,可是昏君之兆。 所幸安阳的身份很快就被传扬了出去,于是宫墙外又恢复了热闹,甚至气氛比之前更热烈——陪同登楼的皇后常见,陪同登楼的公主可少见,多新鲜啊。 安阳也是第一次见这般场面,目光不由往宫墙外扫视几眼,可惜城中花灯未点,四处都黑黝黝的,看不真切。 皇帝见状便提醒道:“别急,等会儿点灯了,就能看清楚了。” 安阳点点头,下方的宫墙上早有官员开口,长篇大论念着些祈福之词。等到祈福词念完,便到了皇帝点灯的时候。皇帝倒也不耽搁,接过火把就点燃了将作监精心制作的龙灯。 从龙头开始,龙口、龙角、龙身。龙尾,渐次燃起了光亮…… 宫墙外传来了一阵欢呼之声,然后高台上的宫灯随着龙灯依此被点燃,宫墙外早已布置好的花灯也随之点燃。几乎只在瞬息间,原本被夜色笼罩的都城,乍然明亮起来。 安阳再往宫墙外看去,这次看到的便是黑压压一片脑袋,除了前排根本看不清后面的人。可不论宫墙外站着多少人,她还是一眼就发现了之前没找到的熟悉身影。
第42章 赠灯 登楼点灯之后的观灯, 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尤其对帝王来说,轻易难出宫门,那么在上元这天登高观察民情也是难得一睹脚下的机会。 皇帝站在高楼之上, 目光扫过了整个京城,神情间终于变得轻松了许多——他看到了, 宫墙外来看他点灯的百姓有很多,想来是衣食无忧才有空跑来凑热闹。他也看到了,除了京城主道上那些京兆府置办的花灯灯会,京城的边边角角都有灯火亮起,想也是百姓有余钱才能买得起灯油。 年轻的帝王对今日所见的盛况很是满意,却在扭头时发现自家皇妹正盯着宫墙外一处走神。他也没出声,不动声色的顺着安阳目光看了过去,隐约瞧见了几道熟悉的身影。 上元节皇帝登楼点灯,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多会被皇帝宣召, 在这一日得以入宫, 站在高高的宫墙上共享这场盛事。但更多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于是每年上元等候在宫墙外的除了凑热闹的平民百姓外, 也会有官员协同家人一起围观。 这是常有的事,皇帝看到那些眼熟的朝臣也不觉得意外,只在目光扫过一道身影时稍微顿了顿。他忽然就想起了晌午时内侍总管与他说的那些话,想了想,便招手唤来个小内侍吩咐了几句。 安阳盯着宫墙外走了会儿神, 但她显然还没忘记自己身处何地,因此很快便将目光收了回来。结果一回神正见皇帝吩咐完,小内侍领命而走。她之前走神也没听清皇帝吩咐,于是不免开口问道:“皇兄这时候召人来,是要立刻赐宫灯了吗?” 皇帝闻言也没回答, 目光在手边的花灯上一转,便亲手取下一盏递给了安阳:“这是将作监今岁特制的花灯,皇妹看着可还喜欢?” 安阳的目光在那精致宫灯上转了一圈儿,自然而然的接了过来,眨眨眼笑得几分狡黠:“皇兄今岁这第一盏灯,可是赐给我了。” 第一自然是最与众不同的,皇帝从前可没少在这些小事上收买人心。 不过今岁不同,皇帝将这第一盏灯大大方方给了安阳,却又调笑道:“自然是你的,谁叫你离得近呢?” 安阳闻言也知是皇兄玩笑,半点儿不介意,纤长的手指在宫灯上拨弄了一下:“那我可不管。皇兄将第一盏灯赐予了我,便是将最多的福气赐予了我。” 皇帝闻此,心下一软,抬手便在安阳的脑袋上轻轻揉了下:“朕的皇妹,自然是福气多多。” 兄妹俩自来关系亲厚,但宫中礼节繁多,从皇帝懂事起就很少对妹妹做出这般亲昵的举动。安阳乍然被摸了头,也是怔了一下,不知为何反倒又想起了徐沐——谁叫长公主身份尊贵,这辈子除了父皇母后和皇兄外,敢摸她脑袋的也只有小将军一人了。 但旋即安阳便收回了心神,抬手捂着脑袋故作不满道:“这大庭广众之下的,皇兄你别乱动手。万一把头发给我揉散了,让人瞧见多不好啊,我还要出门见人的。” 皇帝见状眼中染上了浓浓笑意,不过安阳说得没错,现在不止是兄妹二人。宫墙上的官员,宫墙外的百姓,可都看着他们呢。年轻的帝王还要维持自己的威严,自然不好同妹妹玩笑打闹,于是收回手又恢复了严肃模样,转头召来宫人吩咐赐灯的事。 赐灯的顺序,宫灯的精致程度,都代表着圣心,半点马虎不得。 安阳拎着自己那盏宫灯,站在一旁静静听着皇帝吩咐宫人,心中却不免生出两分疑惑来——皇兄这时候才吩咐人赐灯,那之前他召来内侍,又吩咐了什么呢? **************************************************************************** 高台上冷风呼啸,皇帝点灯观灯也不会耽搁太久。等高台上的宫灯被宫人们一盏盏小心取下,分别送往被赐之人手中,皇帝也觉得时候差不多了。 “皇妹,时候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皇帝扭头对安阳说,灯火下可见她脸色略有苍白。 安阳的伤势到底未愈,之前受伤又流了许多血,半个月的时间远远不足以养好。她之所以会陪着皇帝登楼点灯,除了一开始的阴差阳错之外,也是觉得机会难得。不过现在来都来过了,她也不想自讨苦吃,于是扯了扯身上披风,便点点头答应下来。 临下楼前,安阳又往宫墙外瞧了一眼,因为皇帝还未离开的缘故,宫墙外的人倒是还没散。可安阳一眼扫去,却不见了徐沐身影,心里莫名就有点空。 “皇妹这是在看什么?”今晚皇帝终于还是问出了这么一句。 安阳闻言收回目光,倒不见慌张:“没什么。只是难得有机会与皇兄登楼,临走了想再看一下,下回……也不知还有没有下回了。” 皇帝听罢也没承诺什么,事实上他也不可能年年都带安阳登楼。且不提这样做皇后会不会有怨言,朝中会不会有非议,等安阳成婚之后这本身也不合适。 兄妹俩没再说什么,安阳也不是真留恋这高台风景,说完也就先后下楼去了。 高台之下却比之前登楼时多了不少人,都是刚得了宫灯赏赐的朝臣,早早从宫墙上下来等着谢恩的。这时人人手中都提着盏宫灯,倒将四下照得一派灯火通明。 不过这种事与安阳就没什么关系了,她不关心前朝事,也历来与朝臣没什么联系。说句夸张点的,眼前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她恐怕得有一多半不认识,一小半没听过名号。因此在皇帝应付这些朝臣时,她闲极无聊便低头拨弄起手中的宫灯玩。 过了一会儿,皇帝还没与人说完话,安阳却忽然感觉身边有道目光凝视。她不经意回头看了一眼,却见一道身影藏在此刻少有的阴影中,吓了她一跳。 安阳下意识后退一步,结果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当即一个趔趄险些跌倒。 之所以说险些,是因为安阳即将跌倒的那一瞬间有人扶住了她——一只温暖的手捂住了她的手腕,同时一条手臂拦在了她的腰间,差一点就将她整个人抱了个满怀。 安阳惊魂未定之余又有些羞恼,抬头一看,却对上了一双含着些冷清的熟悉眼眸。 是徐沐,可她为什么会在这里? 安阳定定的看着她,有些不解,还有些本能的信赖,让她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挣脱开。长公主恍恍惚惚,甚至都没留意到徐沐看向她时,眸中的冷意已经从冰寒彻骨变成了淡淡的冷清。 当然,徐沐也没有占便宜的意思,将安阳扶着站稳后便松了手:“殿下,冒犯了。” 安阳张了张嘴,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半晌才道:“没有,是我要多谢将军相救。” 徐沐将她的神色变化全都看在了眼里,心中某个猜测已是呼之欲出,可偏偏连她自己都觉得荒谬。再联想到眼前人的身份,让她连开口试探一二都有些迟疑。 只是这一迟疑,倒是再没有机会开口了,因为长公主险些跌倒的事不止徐沐一人瞧见。这时候安阳虽被徐沐扶住,可左近的宫人依旧紧张的围了上来,甚至惊动了刚打发完群臣的皇帝——他一回头就瞧见了与安阳站在一处的徐沐,眸光顿时凌厉了几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3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