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杳眯了眯眼:“怎么,你很想看到我落得跟你一样的下场?” “我是这种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吗?”沈霁瞪她。 “你是。” 沈霁:“……” 她不忿,“我不是!我什么时候干过这么缺德的事了?” “我怎么知道你干过哪些缺德的事?” 意识到李云杳就是故意呛声,沈霁反而懒得再跟她争辩。 吵架归吵架,李云杳提醒了她,期末考试将至,留给她温故知新的时间可不多了,她着实不该在这里悲秋伤春。 兴许是想开了,又或许是将悲伤的情绪压在心底不外露,沈霁接下来就跟平常一样听课、读书、去向李穆请教问题,除了阎舒、田郦,连沈亿陆都没看出她的异常来。 沈霁去李穆那儿上课时,薛吉倒是看出了点什么,等下了课,他便问沈霁:“喂,你怎么了?不对劲啊!” 沈霁瞥他:“我怎么不对劲了?” 薛吉跟沈霁打过赌,骑射比赛输的人得加功课,但是沈霁显然没有想起这事了。要知道之前沈霁可没少坑他,且记性很好,压根就不会忘记这事才对,所以他觉得沈霁不对劲。 薛吉刚想说,转念一想,他提醒沈霁不是自讨苦吃?于是高兴地说:“不知道,可能是我的错觉。” 沈霁道:“你该不会以为我忘了我们之前打赌的事情了吧?” 薛吉:“……” “事关师弟你的学习,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忘了呢?我这就去跟老师说,让他给你安排功课!” 沈霁坏心眼地往李穆那边跑,薛吉急忙扯住她:“别别别,我们换个惩罚行不行?我请你去南曲怎么样?你很久没去过吕念川那儿了吧,是不是被你们家的那位盯着,不方便出门?我可以以雅集之名带你出来,然后我们去南曲玩,如何?” 沈霁愣了下,然后陷入了沉思。 薛吉觉得她是意动了,十分期待她的答复:“考虑得如何了?” 沈霁的眼睛闪闪发亮:“我在想,怂恿同门荒废学习,耽于享受,老师会如何加重责罚。” 薛吉:“……” “沈继宗,你还说你没有不对劲?我在为你与吕念川制造幽会的机会哎!你连这样的机会都放弃,你是不是玩、是不是不喜欢吕念川了?” 薛吉本来疑惑沈霁是不是玩腻了吕念川,然而慢慢摸清楚了沈霁脾气的他到底没有说出那么侮辱人的话来。 沈霁眼里的光暗了些,笑容收敛,语气也严肃了些:“我当然喜欢她,但她不是可以被别人用来讨好我的工具。” “你——”薛吉忍了又忍,才没有大骂她有病。 不过沈霁的不识趣也让他觉得没意思,扭头就走了。他没有回家,而是被汴梁的那群游手好闲的世家子给喊去了玩。 一开始众人提议去南曲,他立马就想到了沈霁的话,烦躁地道:“除了找那群官奴,还有没有别的乐子了?” “薛衙内这是怎么了?”一个世家子纳闷。 薛吉道:“还不是那沈继宗?!” 他将沈霁拒绝他的美意,还一副说教警告的语气,惹得他十分不爽的事告诉了这群朋友。 那世家子道:“哇,他转性子了?” 薛吉感觉英雄所见略同,道:“你也觉得他怪怪的?” 另一个世家子不以为意:“那沈继宗跟咱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不是,感觉变稳重清介了?” “有这种感觉。”薛吉颔首,“先前就是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突然就稳重了,让人怪不适应的。” 有人不屑道:“他装的吧?八成是故意演给官家看的,没看他之前在官家面前装学识渊博,被官家夸奖了吗?” 他这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薛吉倒不这么认为,毕竟他跟沈霁是同门,沈霁是假装在读书,还是认真地读书,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提他做什么?我们去找点乐子吧!”那个看不起沈霁的世家子道。 众人附和,说既然薛吉不想去找官妓,那就去勾栏,里头有表演杂剧、杂技、射弩儿、舞绾的,有说书、讲史、唱耍令、京词的,还有鼓板、队戏、弄影戏等,节目多多,总有能让他们喜欢的乐子。 “没意思,我回去读书了,否则我爹回来了发现我不在读书,肯定又要拿我跟沈继宗那小子对比了。”薛吉兴致恹恹。 “你还说沈继宗怪怪的,我看你也不遑多让,你居然会主动读书,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朋友笑他。 薛吉道:“少瞧不起人。不跟你们说了,我回去了。” 众人没想到他是认真的,都傻眼了。 不是吧,薛吉该不会是跟沈继宗走得太近,被传染了傻气吧? 读书有什么好玩的?薛吉为什么要这么想不开? —— 沈霁并不清楚薛吉的变化,她在学习任务日渐加重的情况下迎来了她的期末考试。 相较于上一次的题目,这次期末考的题目都是从过去的进士科解试题目中选的。——李云杳上次从“省题诗”里出题,直接把沈霁难倒,所以在她的抗议之下,李云杳不再像上次那么丧心病狂从省试的题目中选。 尽管如此,沈霁这次的期末考试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系统建议:“夫子选择的题目对于沈继宗而言还是太难了,建议降低难度系数。” 李云杳:“你当年辅导我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你也太双标了吧?!” 系统假装无事发生。 作者有话说: 系统:我双标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李云杳:…… —— 感谢在2022-02-12 03:14:26~2022-02-13 03:32: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掠星照野、八归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骑着刺猬撞老虎、错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余杭 34瓶;麻酱面麻辣面、我家胖胖好可愛 20瓶;关山越 10瓶;小P 3瓶;取个渣名 2瓶;陈大善人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7章 风流 沈霁的“期末考试”结束后, 很快便迎来了新的一年。 正旦朝会上,礼官宣布从这一天开始,大宋的年号更改为开宝六年。 正月初四, 赵老大任命赵老二光义为开封府尹, 赐袭衣、犀带、罗绮五百匹、玉鞍勒马。① 赵老二在此之前担任的职务是“大内都部署”,这是掌管大内兵马总指挥权的高级武将, 非心腹与亲信不能担任。——顺便一提, 四年前,即969年, 赵老大伐北边的割据政权“大汉”时,沈亿陆便曾担任大内都部署。 赵老大的这个任命让朝臣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因为开封府是大宋的首都,政治地位非同一般。 郭威建立大周后,便只有其养子兼储君郭荣曾经担任开封府尹,而自大宋建立,这个位置便一直空着, 如今突然让赵老二任开封府尹,其用意是什么,朝臣们都隐约猜出来了。 当然, 这些也只是朝臣们的猜测,毕竟大宋的规章制度大多数都是承袭唐朝的, 它不以大周为正统, 自然也不会学习大周把开封府尹视为储君的这一套。 除了给赵老二封赏之外, 赵老大还升了李穆为左拾遗、知制诰。“左拾遗”为门下省的阶官, 只是决定资序、俸禄之用, 他实际的工作是“知制诰”, 即替赵老大、宰执起草诏令等。
和他一样为“知制诰”的还有扈蒙, 不过这二人的工作性质相近,编制却不一样:扈蒙是翰林学士,属于学士院的,掌内制,即以赵老大的名义发布的诏令都是他起草的;李穆是门下省的,负责起草以朝廷的名义发布的诏令,属于外制。 从一个没有具体工作内容的“太子中允”到成为赵老大的秘书,许多人都说李穆这是时来运转、苦尽甘来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是沈霁的老师的缘故,沈亿陆对他的评价颇高,赵老大这才动了重用他的念头。 不管怎样,有了“正式编制”后,李穆总算不用再住在公租房里了。他搬到了一间稍微宽敞的宅子里头,然后将她的母亲从兄长那里接了过来奉养。他的妻儿也从博州赶来汴梁与他相聚,平日安静的宅子便热闹了许多。 沈霁得知自己的老师升官了,便登门向他祝贺。不过跟她一样登门祝贺的人也不少,其中就有李穆的同门卢多逊。 沈霁心知李穆得招待卢多逊,必然没空管她们,恭贺完他后,便道:“老师有贵客,那我们还是不叨扰了。” 卢多逊问:“我有这么可怕,让你们看了我就跑吗?” 沈霁道:“卢翰林与老师都是官家的肱股之臣,肯定有很多要事处理,小子是担心打扰了你们谈大事。” 卢多逊心想,沈亿陆性子那么醇厚谨慎的人怎么生出了嘴巴这么甜的儿子? 不过这一刻他也不讨厌就是了。 “无妨,不能当你们的面讨论的事情,我们自然不会将之带出宫外,所以我们只是在叙旧闲谈罢了。”卢多逊道。 沈霁便顺势在他对面坐下,然后兴致勃勃地问:“小子听说卢翰林等修撰的礼书快修好了,是真的吗?” 沈霁所说的“礼书”是规范朝廷礼法、典制的书籍,虽说这方面的书最出名的莫过于《三礼》,然而《三礼》是很久以前的产物,它的内容大部分放到现在都不适用了,所以就需要时常修改、与时俱进,好更符合现今的观念。 唐代有唐玄宗时期根据《礼记》改编的《开元礼》,周世宗郭荣在位时也曾令窦俨等负责编撰《大周通礼》,不过后者因为赵老大陈桥兵变代周而立,及主编窦俨病逝,最终没有编撰出来。 赵老大建立大宋之后,因唐朝灭亡后,礼法、制度等都崩坏了,所以他并没有一套更好的礼法制度可以用,只能照搬唐代的礼典。 直到前年(971年),赵老大的皇位坐得稳了,他才想起来大宋还是得有自己的一套礼典,所以他就让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等编撰一套礼书出来。 不过刘温叟没多久就病逝了,赵老大就让翰林学士卢多逊也加入到编书的行列中来。 虽说李昉、卢多逊等人都文采斐然,知识渊博,但让他们凭空编出一套礼书来,他们也自问办不到。左思右想,只能从《开元礼》下手,打算在它的基础上修改一部分内容。 别看它只是在《开元礼》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就认为它的工程量很小,实际上因为是官修的书,所以要比私人修撰的书要严谨,所搜集的资料也多,体量大。 加上这些“编辑”也有本职工作,只能兼职修书,所以这礼书一修,就修了两年多,最近才有风声传出说快修完了。 “修了两百卷,义纂也有七八十卷了,还未纂写完,怎么,你想看?”卢多逊问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9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