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知道就行,走~今天是腊八节,早上的时候我就让王婶把腊八粥熬上了,现在喝肯定刚好。” “娘,各个工坊里面最近有事吗?” “能有什么事,你王叔管着的,齐里正也是经常过来转一转,没什么事。” 齐里正虽然没有拿一分工钱,但是齐氏族人现在好多都在工坊里面做活,他怕这些人不珍惜活计,经常来看看,督促族人要好好做工。 “那你看哪天有时间我们请里正爷过来吃个饭吧,算了,里正爷估计不会来,我给里正爷家准备一份年礼吧。” “对,我们孤儿寡母的不好请客,节礼你备厚一点就行。” 这村子里什么都好,就是有些闲妇的嘴上没有把门的,虽然自从工坊开始招人以后,那些人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但是就怕在背后乱说。 结果还不等唐路去给齐里正送年礼,村里人就来给唐家送年礼了,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托唐家的福,他们做工的做工,发豆芽的发豆芽。 还有火炕,以前冬天村里都要冻死两个老人,但是今年早早的村里人就盘了炕,到现在为止,连得风寒的都没有。 所以大家都感谢唐路,虽然都是你一把干菜,我几个鸡蛋的,但是唐路还是觉得高兴,正好过年她不出去了,就认真的一家家准备回礼。 一家两节香肠,一小块腊肉;也不多,但是村里人都高兴,这都是肉,谁会嫌肉多。 而且这是以前都没有吃过的东西,事后都说,难怪唐路能在县城开酒楼,就冲他做香肠腊肉的这个手艺,指定生意兴隆。 齐里正家,唐路准备的年礼又丰富了一点,但是也不能太丰富,因为别人要回礼的,如果你的礼太重了,别人不知道怎么回礼。就失了礼数了。 唐路提着一个篮子晃晃悠悠往齐里正家去,齐里正看到唐路那叫一个高兴啊,唐家小子越来越出息了,这一个村都是托他的福。 “里正爷,给你带了两斤酒和下酒菜,给您年夜饭上添个菜。” “好,好;路小子你那县城的酒楼生意怎么样啊?”齐里正也不是非要打听什么就是年纪大了喜欢操心唠叨。 “里正爷,好的很,多亏了你老在后面帮我守好大后方,我这些作坊都关系着酒楼的生意。” “你放心,外面的事情你里正爷不懂,但是村里的事我保管都给你管的好好的,村里人也给你约束好,保证他们不偷奸耍滑,认真干活。” “就是辛苦里正爷了,大方向还是要您老把握,村里的叔伯婶子我还不知道吗,都是实诚人,不会偷奸耍滑的。” “那倒是,我们上陇村民风淳朴,从来都没有偷鸡摸狗的那些事情发生。” “这就是里正爷的功劳了,对了里正爷,虽然我现在挣得钱不多,但是也想回报一下村里的叔伯婶子们,你看我出钱村里出地出力,修一个村学,建个私塾,在镇上请个夫子来教,让我们上陇村的孩童们都有地方启蒙习字,您老觉得怎么样?” “真的吗?路子,这可不能乱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第39章 村学 齐里正自己小儿子就是一个秀才,他知道村里的孩子要读书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像他自己的小儿子,以前为了求学,每天都要走几里路去外村上学,后来去镇上求学也是充满艰辛,这还不算那些笔墨纸砚所花的钱。 如果能在村里盖一座村学,那他们齐氏得出多少读书人,齐里正从来都不敢想自己的村子里能有村学。 “当然是真的了,到时候凡是我工坊里面的长工短工,他们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在村学里面读书,午饭这些我都供了,村里其他人来上学,只需要出饭钱就行;如果有邻村的来,我们就按月收费就行了。” 唐路本来是想开一个小村学的,但是她不知道,就是这个她最初只想建一个小村学的学堂,以后会变成了桃李满天下的大学院。 “好,好,路小子,我早就知道你是个好的,等来年土一解冻我就让村里人开始修学堂。” “嗯嗯,里正爷,最好是连夫子住的地方一起修好,这样夫子来了就可以住在村里,我还有一个要求,村里的女娃娃也要读书习字。” “这~我倒是可以让她们来,但是她们的父母怕是不会让她们来。”唐路知道现在的姑娘都是在家当保姆一样的,很多年纪不大的女孩子在家要洗一家的衣服,照顾小的弟弟。 “里正爷先帮我给村里人说,就是我之前说的那些条件,再加如果女孩子能通过学习,考核过关;到时候可以优先进我的工坊,而且里正爷你也看到了,我现在还有两处工坊都是空着的,以后都要开工。” “好,那我心里有底了,其他人我管不着,但是我家的孙女,我肯定让她去学堂。” “嗯,里正爷,那现在修学堂就要考虑了,把学堂分成两边,一边女学,一边男学,如果有其他村的女孩来也是和刚刚我说的一样,如果到时候我不在家,您就去找王谦,我会吩咐他的。” “好,好。” 唐路心想既然让她一个女的穿越到这个时代,就要为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做点什么,哪怕她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是能帮一个是一个。就是这女学的夫子不好找啊。 到时候如果找不到就先让琴棋书画顶上,对了要过年了,把他们都接回村一起过年。 回到家唐路就吩咐王谦,先把一封信送到飘香楼,给陆掌柜,里面写着过年伙计的奖金,还有,酒楼从腊月二十八休息到正月初五再开门。 然后王谦回到镇上租了两辆牛车去善堂接杜若他们,本来唐路的原话是把陈鹏母子一起接过来的,但是陈鹏表示他要认真苦读,陈母要照顾她,而且宅子也需要人守,所以他们母子就没有和王谦回来。 杜若一群人可高兴了,一路在牛车上还飘着小雪,都没有办法浇灭他们心里的热情,几个小的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因为上次他们没有来过,早就听哥哥姐姐说干娘有多好多好,终于要见到干娘了。 到了村里杜若就带着他们往唐家跑了,一小段路都等不急牛车了,到唐家门口就看见赵氏在门口张望,赵氏昨天听到唐路给王谦吩咐了要接这些孩子回来过年,她计算着时间就出来门口等了。 杜若几个一跑到唐家门口就跪下磕头,“干娘。” “快起来,这是干嘛,这么冷的天。”赵氏一边拉起杜若他们,一边给他们拍打膝盖。 唐路在一边“唉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行了别杵着了,带小若他们进去喝姜汤,也不知道这么冷的的天坐牛车回来,会不会得风寒。” “娘,他们都是习武的人,身体好着呢,你和王婶喂喂几个小的就行。” “干娘,我们来喂,保管他们都不会受风寒。” “好好,多好的孩子啊,我们今年过年热闹了。” “干娘有什么事情您就吩咐我们,我们什么都会。”几个大一点的孩子都懂事了,怕吃白饭。 “先来吃饭,今天先休息,后面没事情就去山上打猎,给年夜饭填菜。” “好的路哥,这段时间唐武叔和唐华叔又带我们上了两次山,我们现在可比之前又厉害了。” 一大家子欢欢喜喜的吃了晚饭,反正是睡大炕,男孩子一间房,女孩子一间房就搞定了。 第二日一早,唐路还在睡大觉,就听见外面叽叽喳喳的,这是要翻天啊,看来这个懒觉是睡不成了;慢慢的爬起来,往外走。 “路哥路哥,你醒啦,哥哥们准备去山上了。”小十一活泼的很。 “你们这样我不醒很难啊,让他们吃了早食再去,再带点干粮。” “路哥放心吧,唐武叔和唐华叔也去。” “那就好。” 杜若和琴棋书画都没有去,几个女孩吃了饭就陪着赵氏一起做衣服,赵氏说要给他们每人做一件新衣服过年,但是今天已经是小年了,靠她和王婶肯定不行。 还好琴棋书画在镇上也经常和陈母学针线刺绣;就和赵母一起做;小的几个就帮往衣服里塞棉花,一群人那叫一个热闹,连平常不说话的王娇娇话都多了。 杜若等唐路吃了早饭就一直在唐路身边转悠,“行了,有事就说吧,这转了一早上头都被你转晕了。” “路哥,唐一他们说想去投军。”杜若很怕唐一他们如果去投军会不会死在战场上,他们都是从小长在乱世的,知道战场上有多残酷,可都是死人白骨。 “投军挺好的,不过我不建议他们现在就去。”唐路听了觉得男儿想当兵是好事,但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对,我劝他们不听,我怕他们偷偷跑掉。” “杜若,我之前也给你说过,如果你读书我就支持你读书,他们和你一样的,如果他们喜欢舞蹈弄枪,我也支持他们去当兵,如果他们喜欢做生意,喜欢赚钱,我也支持。”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路要走,我知道他们是你的弟弟妹妹,但是我们左右不了他们的人生,你的担忧我知道,我也同样担忧,所以你劝他们要有方法,第一,他们现在年纪太小了,就算去投军,可能也是火头军,第二,他们的身手还不行,就算上了战场,也只有送死的份,第三,你看哪一个当将军的人不认识字,如果不认识字连兵书都看不懂,这样就算建功立业了,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可能连功劳都被别人抢了。你给他们说,等到十六岁,这之前先学好武艺,认真习字,我会找些兵法书给他们看,如果到了十六岁他们还想去投军,就给他们收拾行囊。”
第40章 过大年 “谢谢路哥,我会好好给他们说的。” “嗯,你们年纪还小,暂时不必着急未来的事情。” 想到这里唐路又写了一封信让他们送豆腐的时候带去给柳红樱。 想麻烦柳大哥打听一下有没有年纪大一点的秀才,愿意来村学教书的,还有,女先生如果能找到最好,估计在这古代不太可能有,实在找不到,到时候先让琴棋书画边学边教,再让娘去教他们刺绣。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眼看就到了大年夜这天。这几天唐家可热闹坏了,大的去山里,小的去村里,到处都被霍霍了一遍,唐路可太喜欢这种生活了,大家和和睦睦,热热闹闹的,一点也不寂寞。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从早上起来就开始贴对联,煮腊肉。 这个年,是赵氏这么多年,过得最热闹的一个年,整整坐了三大桌子人,每桌都是十个菜,寓意十全十美,而且都是大盘大盘的,都是唐路下厨做的。 杜若他们还是第一次吃到唐路做的饭菜,都觉得是这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一群孩子吃得头都不抬,狼吞虎咽,赵氏看着欣慰,也多吃了一碗饭。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3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