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采真闻言稍微安了心,她不胜感激地朝着高素之一拜,眼中噙着泪意。在高素之的询问下,她又细细说了十多年前的事情。 了解首尾后,高素之命人将沈采真送出府,暗中派人守着她。 王映霜坐在圈椅中,她抚了抚眉心,苦笑一声说:“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高素之在她身侧坐下,手搭在小几上,顿了顿,才说:“恐怕还有很多。”是什么导致的呢?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为那种意识保驾护航、强调‘父为天’的律法。可这不是现在的她能够动的。她只能替沈采真一个人报仇,而不能为天底下的可怜妇人争一个公正。 郑章这人不干净,而且证据确凿,怎么都得完蛋。 这事儿棘手的是怎么拉郑国公下水。现实总没有让高素之失望,权贵是享有特权的,包括她自己也是,坐得越高,越容易不干净。水至清则无鱼在这个世道越发是行为准则。各家关系错综复杂,今天提拔门生明天携带姻亲,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高素之在朝中没什么人手可用,她近来结交的朝臣呢,主要是将作监、工部以及司农寺的,至于其他人还没联系上。要整郑家,她是不会自个儿亲手干的。 “这郑章贪了沈家的钱后,跟郑国公那一房支在乡里的搞好了关系,没少替他们出鱼肉乡里、侵占别人良田的馊主意。这经营多年,总算是将自己迁到郑文他们这一房下了。”高素之看到手底下人查探到的消息冷笑不已。 “郑国公自己也受贿不少啊,只是不知咸阳长公主是否会替他疏通。”王映霜若有所思。 这点高素之也没把握,不过根据剧情中泰始帝的为政举措,她猜泰始帝在分解相权。尚书令空置后,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是真正的宰相人员,官品在中书令、侍中之上。可慢慢的,左右仆射也要加知政事、同平章事等宰相衔才能入阁了。它们成为一种荣誉称号,用来对朝臣“明升暗贬”,就像不再掌实权的三公一样。 晋王府中。 高慕之的人一直盯着魏王府那臭鸡蛋,想要找一条散发着臭味的裂缝。 郑章的事情传到他们的耳中,一个个顿时喜出望外。 “这是不是巧了些?”也有幕僚忧心忡忡,生怕是别人的陷阱。 高慕之反问道:“难道不把握这个机会吗?”是高望之先对他的人下手的,郑章的事情不管是谁递的刀,他都得握住,毕竟郑家出事对他也有实际的好处。 “要禀明贵妃吗?”幕僚又问。 高慕之眉头一皱,心中有些不耐烦。贵妃的意思是让他努力拉拢郑国公家,一来兰陵是淑妃所出,陆家一直跟他们走近;二来咸阳长公主是高望之但也是他的姑母,是圣人一母所出的胞妹,能够争取。 可先前朝堂上郑家都帮着高望之落井下石了,难道让他忍着屈辱对郑文低声下气吗? 他不缺郑文。 “不用!”高慕之说,他要自己拿主意。 第51章 高慕之从小到大、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元贵妃,这也成了高望之一党用以攻击他的武器。有时候他的念头与元贵妃相悖,最后母亲两个字压下来,将他做决定的空间挤压一空。高慕之惶恐的同时又觉得很难堪。 他不想做一只被线牵着的风筝。 虽然这事情他不想询问元贵妃的意见,但还是要联络一个人——他的舅父陈国公、尚书右仆射元尚同。尚书令空置,左右仆射就是尚书省的掌管,各自分掌三部。右仆射统兵、刑、工三部,左仆射统礼、吏、户三部,看似执掌相差无几,其实也有高下之分。 尚书六部中,以吏、兵、户为重,而这三个权势颇大的部门,有两个在左仆射的统管之下。所以,左仆射的名望职权都大于右仆射。 身为右仆射的元尚同何尝不想再往上升一升呢? 高素之抛出线索,晋王府以及陈国公府便继续深挖下去了,其中免不了扩大范围牵连甚至是栽赃的,一时间密奏和文书纷纷朝着泰始帝案上飞。 郑章杀人夺财、强抢民女等事曝光,泰始帝大怒,直接让京兆尹将郑章下狱。到了这时候,如果他不想闹出大动静就罢手了,但是他没有叫停。晋王府的一群人会意,继续加大火力攻击郑国公府。很快的,便将不端正的郑瑛牵扯到其中。 郑瑛是郑文的嫡长子,又是兰陵公主的驸马,郑家不可能见着他被郑章牵连下狱了还无动于衷。咸阳以及兰陵两代公主纷纷前往宫中求见泰始帝,替郑文、郑章求情。 荥阳郑氏族子如郑谋道之流,跟魏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望之要拉拢郑文,也不会袖手旁观等,纷纷为营救郑文、郑瑛而努力。 宫中。 元贵妃得知高慕之和元尚同的举措,心中很是不快。在她眼中,让元尚同坐上左仆射之位,不如直接拉拢郑国公府合算。她在宫中与淑妃来往,相处和谐,对兰陵关怀备至,就是想通过郑国公府与陆家的姻亲关系,将他拽到自己这边来,奈何她的辛苦筹划,都被高慕之、元尚同给破坏了! 已经将人得罪死了,再偃旗息鼓就不太妥当了,元贵妃只能帮着高慕之他们一起痛打落水狗。 至于淑妃那边呢,虽然认同自己的勋贵出身,可对高门大族有着微妙的恼恨、嫉妒以及向往。兰陵公主回宫跟她哭诉,她就不忍心了。让人给宫外的弟弟卫尉卿陆天监传个话,帮郑国公府上一把。 可陆天监、陆绍兴父子都与晋王府走得近,一直很烦恼那些瞧不起他们的河东士族,他没有追着郑国公府已经是看在淑妃和兰陵的面子上了。他不愿意卷入这件事情,可恰在这一时候,他从伺候泰始帝的内常侍口中得知,泰始帝准备收手了,琢磨一阵,在翌日早朝时,他也替郑瑛说了句好话。 泰始帝的确是准备收手,可那仅仅是不施加刑罚于郑文、郑瑛父子罢了,郑瑛官为工部郎中,因贪赃枉法之事被罢免,只保留了驸马都尉头衔,算是被从朝中踢了出去。 至于郑文,他诚惶诚恐地跟泰始帝提出告老——一般情况下,高官都要做出一个姿态来,至于结果如何,只能是听天由命。 朝上,泰始帝很失望地看着郑文,顺水推舟,恩准郑文告老还乡之言。只是在尚书左仆射空出来后,他也没有依照惯例将元尚同升为左仆射,而是给元尚同的尚书右仆射加上同平章事衔。 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往来都是给一些没到三品却列位政事堂的官员加号,在头衔上让他们与三品宰相持平。后来慢慢延伸到本是正三品官的六部尚书。对官品稍低的朝臣来说,加宰相职衔是荣誉,对尚书左右仆射来说,就不是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从二品,拥有进出政事堂的资格,本身就是宰相。 这次元尚同加同平章事的职衔,意味着以后此事要成为惯例,未来不加号的左右仆射没了宰相资格!泰始帝分明是借着此事削减尚书都省的权势,降低它们的地位。 朝臣们都是老狐狸,哪里会不懂? 晋王高慕之却是心里高兴,荥阳郑氏仍旧有房支在朝中、地方任官,可今时不比往日,那“世卿世禄”“与世家共天下”的局面没有了,要保自己的门楣不堕,至少得有人任宰相吧?要是长久没有任相的子弟出现,就会慢慢被边缘化。 齐王府中。 高素之得知朝中的人事变动,一脸了然之相。衣冠大族和功勋卓绝的勋贵泰始帝都要用,但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削减相权,集中皇权。 这一事其实从先帝时候就开始了,先帝曾是前朝的大丞相,步步逼迫前朝皇帝退位。在他登基后,便废置丞相府,让三公变成虚职。他也是怕再出一个大丞相从他的子孙手中夺取帝位啊。 “郑章要被处斩,沈娘子也算报仇雪恨了。”高素之道。其实要“爽”,得去郑章跟前耀武扬威一通才算。但郑章的罪名会连累家小,可不能为了“扬眉吐气”将自己送到险境中。 悲田坊中的惠民药局、学校都是在原有的建筑上修缮的,钱到位了自然动作也快了。高素之这边呢,教材一一刻印,老师们也都请来了,是时候“开学”了。 说是收留孤儿老人,可实际上年龄层次不一,其中有不少流离失所的妇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高素之的期望不同。小孩子们得按照她教材学全套,这样基本功扎实。至于成年的,得依照他们自身的情况,来“因材施教”。 “正式开学的时候,我们都去一趟吧。”高素之转向王映霜,笑吟吟地说道。 宣讲是必须的,得靠此事加深那群人的映象呢。 王映霜脸上带上温和的笑:“大王决定就好。”近来忙得很,依照高素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农、林、牧、工、医、律、数等分类,累的同时,也觉得十分惊奇,比起子史经集来,更为便捷准确。难道这也是神仙托梦吗? 她毫不吝啬地夸了高素之一通,高素之乐得差点尾巴翘起。 “工厂也要先建起来。”高素之又补充了一句。眼见事情一点点推进呢,可怎么有种没完没了的感觉,好似什么都没有做成。高素之那飘到云端的心立马便堕回现实。 “怎么了?”王映霜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强,从高素之的脸上觑见些微的不快。 “总觉得什么都没做成。”高素之嘟囔说,她其实情绪也没那么坏,但王映霜都问了,便坏心眼地朝着她唉声叹气,想要获得安慰。 王映霜呢,的确保持着一贯的穆如清风,温和的言语徐徐地拂过高素之。“不必急。”从五月高素之开始当个人,到现在也就几个月而已。有的事情能靠着人力、物力强推,而有的事则需要时间的沉淀。 “大王你看,辣椒成熟了,药局那边也在研究它更多的作用呢。土豆那边司农寺在照看,依照大王先前的预测,十月的时候应该能见到结果了吧?” “印刷术推出,装帧方式逐渐改善,刻本一点点在市面流通。十月举子入京,想必等来年他们往返的时候啊,也能将长安流行的新式样带走。” “再说朝中事,李炤、郑国公府陆续倒下,大王也和司农卿裴隐、将作大匠郑本初、魏国公宇文神阔交好。” “寻常人哪能在短时间做这么多的事情呢?” 王映霜笑意盈盈:“大王可不要妄自菲薄。” 听了王映霜的话,初心不怎么纯粹的高素之脸热不已,眼神左右闪躲。 “我会更努力的。”高素之软语保证道。 王映霜面上笑意更浓,她起身走向高素之,手搭在高素之的肩头拍了拍:“大王也别累着自己。”这几个月高素之就没断过养身体的药。先前的病的确掏空了她大半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出门都要人抬,“长愿大王千岁呢。” “也愿王妃身长健。”高素之微仰着头,与王映霜的眸光对视,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一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①险些脱口,可怕吓到王映霜,高素之硬生生地刹住了,只与她眼神缠绵。 秋水园中,高素之、王映霜软语温存,而府外呢,一位客人来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0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