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大胜而归,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慕容绍、崔闼那些人手底下英勇的将士不必提,倒是慕容观麾下的女兵,再度在朝中引起了热议。依照泰始年间的旧例,能够以功劳封侯。可高素之做的不仅仅是封赏爵位,还有赐官!那可是真的职事官,朝中有一个慕容观难道还不够吗? 高素之也觉得烦恼,只想着将那些朝臣都贬出去。王映霜安抚了她,并道:“半岛已攻克,可我军需要在都督府驻守,那儿远离家乡,恐怕那些人未必愿意前去。” 高素之心中有数,等到朝臣抗议的时候,她就道:“她们有功于朝,不能加官进爵岂不是令人心寒?半岛上共设置十五个都督府,朕拟用她们为大都督,坐镇半岛之地,诸君有异议,莫非是想要自荐?” 朝堂上一直是重内轻外的,就算外任刺史品位高于京官,朝臣们也会觉得京官才是最好的归宿,出镇都督府,无异于被发配,能上朝议事的哪个愿意去远在天边的苦寒之地戍守?高素之这话一出,原本还吵闹不休的朝臣立马就变成了鹌鹑。这些人就是这样,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闭嘴不言了。 出镇都督府的日子,自然要比在长安难捱。可慕容观手底下靠着自己一步步走来的女将,哪个不是能吃苦耐劳的?领了诏旨后,一句异议都不曾有。 除了她们之外,慕容观也自请前往半岛坐镇——在高句丽、百济王室基本被歼灭后,尚有遗民掀起动乱。高素之自然应允,只是她一走,高满也不顾道路辛苦,要跟着过去。高素之劝阻不成后,只得由着她去。可此事不仅仅算是私事,高满毕竟是大齐的宗室,高素之为其加“镇国”号,又以她为半岛的兵马大元帅,名义上统领在半岛驻扎的齐军。 太平三年。 天下承平,土豆、玉米、红薯、水稻等作物已经在大齐境内推广,而长安、洛阳等重城已经修成了通坦的水泥大道。强行征发百万人,能将道路尽数铺设,可有前车之鉴在,高素之宁愿放缓速度推行,不违农时,也不过度开发民力。短短三年时间,她在民间的声望已经攀升到巅峰,有功盖三皇五帝之呼,朝中建议封禅的声音,也开始冒头。 高素之没有理会“封禅”之议,她再度提出了立王映霜为后事。 此事一拖三年,期间朝臣无数次要高素之纳侍君,高素之都将朝臣建议驳斥了回去,只要立王映霜为后。朝臣们以皇嗣相威胁,高素之要么说自身得到天意的庇护,要么就质问朝臣是不是诅咒她命不久矣?朝臣们对一意孤行的高素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辞官”相要挟。以往高素之都退一步了,她不纳侍君,也不提立后事,持着反对意见的朝臣们仍旧好好地站在自己的位置。 可这次,在朝臣们故技重施,以辞官相要挟的时候,高素之没有在后退,而是很冷淡地说道:“诸卿提了数次,显然是心意已决。朕唯有成人之美,允了诸位告老还乡、含饴弄孙的愿望。” 在摘了那些人的帽子后,高素之都没等朝臣们说话,便说出了几个名义,要将她们给提拔上。那嚷嚷着要辞官的人,听得心冷了半截!那被提拔的人分明就是崇文馆中修书的女学士!这批储备人才有能力,但一开始不通庶务,在崇文馆就是给她们历练的。 到了这时候,别说是反对了,就连反悔自己先前提出的“辞官”话语也来不及。高素之一声令下,毫不客气地让近卫将辞官的臣子们请了出去。没多久,一群身着学士官袍的女官在襄阳长公主高神嘉的带领下步入朝堂中。 剩余的朝臣们眼皮子一跳,如果说高素之继位是一次颠覆,那这一回,同样意味着翻天。 可他们能做什么?宗室里没有可以指望的,太上皇吊着一口气奄奄一息,皇太后对皇帝十分纵容,根本不会阻拦她做事。圣人在民间声望正隆,是天命的象征;而兵权都掌握在圣人的亲信手中,手握的武器让人提不起半点反抗的力量。 这不是任由朝臣拿捏的君主,不是会被相权限制的圣人。 高素之注视着群臣,又说:“朕要立后。” 三年时间,已经拖得太久了。纵然在宫中,王映霜一切规制都如皇后,可名不正她就心中不安。 第92章 三年间一次又一次的拉锯让朝臣也感到疲惫,最为顽固的人也陆续被清出了朝堂,再提出反对的意见,其实也无济于事。况且王映霜一直留在宫中,也同君后无异了。宰臣中松口说了句“只是陛下家事”,高素之终于松了一口气,让朝臣们去筹备大典。至于册文上的理由,除了王映霜是她的妻子外,便有一个“天命”能拿来说道。 在拿出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后,里里外外都相信了高素之是天意的象征,是真的能够梦游天阙。 太平三年,九月。 高素之和王映霜大婚。 礼部那边觉得在齐王藩邸时候两人便已经成亲,无须再办一次婚礼,可圣人非要坚持,便只能够照办。 隆重的冠服压得人身上沉重,可打眼瞧着,有一种说不清的威严庄重。皇帝立后的典礼繁复得多,拜过宗庙后,又要行册封礼,乌泱泱的一群人在阶下叩拜,声音在太极殿里外回荡不已。之后又是同牢合卺,还算是省力。宫中有赐宴,高素之只露了个脸便又回来了。那些参礼的朝官根本不需要她来应对。 再度回到殿中时,高素之抬起手挥退了侍奉的宫人,她快步地走到了王映霜的跟前,替她卸下了一脑袋颇具重量的花钗,柔声道:“累了吗?”她用手拖着后冠,那重量可是实打实的,足以见其压力。 “累。”王映霜坦然道,她仰头看着背着烛光而立的高素之,又笑吟吟道,“但我高兴。” 高素之的眼中也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在殿中来回踱步,忽地想起什么,一拍脑袋,吩咐人打了热水进来。她绞干帕子,亲自替王映霜将她脸上厚重的粉擦干净。 外头闹成一团,殿中的两人四目相对,却不知为何沉静了下来。高素之眼眸中浮动着水光,直勾勾地望着王映霜,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她们之间何其熟稔?可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夜中,升起一种夹杂着庄重的紧张来。“娘子。”高素之小声地喊了句。 王映霜轻轻地哼了一声,落在高素之身上的视线有种欲说还休的缠绵来。 高素之悄悄地握住了王映霜的手,这洞房花烛夜总不能就长夜对坐,总要将它变得名副其实吧?她还没开口说话,王映霜便轻叹一口气,伸手探向了她的腰带,将繁琐的冠服给解开了,两人只着了寝衣在床上相对而坐。 “没想到一拖就是这么久。”高素之道。就算是天子,也不能一句话将所有朝官都踢出去,有些提拔的人能接受女主当政,却死活不同意她立王映霜为后。她自己的亲信不曾把握整个朝堂,只能够靠着潜移默化。“委屈你了。”高素之又说。 这话王映霜不知道听了多少回,她其实没什么委屈的情绪,见高素之为了她与朝臣对抗到底,只剩下心疼。 “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了。”高素之展开了笑颜。 王映霜点头,她伸手抵住了高素之的唇,一扬眉,眸光流眄多情。“这长夜漫漫,你要同我喋喋不休吗?” 高素之的呼吸陡然变得急促,她眸光向下一垂,凝聚在王映霜的指尖。温热的吐息在咫尺间交缠,她探出舌尖在王映霜指上勾了勾。在王映霜触电似的收手时,她又抓住了王映霜的手,对视刹那,她已经将王映霜抱住,往自己的怀中带了带。 帐中人一时相对无言,千言万语仿佛都汇聚在眼神中,一股热切旖旎的氛围在悄无声息地流转。高素之目不转睛地看着王映霜,停顿片刻,便朝着王映霜的唇上覆去,落下了一个缠绵激烈的吻。王映霜被高素之抱起,坐在她的腿上。她的低吟声被淹没,灼热滚烫的气息好似侵入灵魂的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迷离的眼神凝望着眼前人,她的手搭着高素之的肩膀,已是绵软无力。 寻常良宵都不想蹉跎过,何况是此时此刻?一个吻停歇后,高素之抬起头,在王映霜那如春水含情的脉脉眼神中,又重新凑了上去。到了这时候,连寝衣都显得碍事了,她亲吻着王映霜的眉眼,手逐渐地往下游弋。 她的吻拂过王映霜的脖颈,又在她的锁骨处反复流连。 王映霜的意识在那股热切中的渴望中变得迷乱,她坐在了高素之抻直的腿上,有些难耐扭了扭。她咬着下唇,横了高素之一眼,想要说些什么,可出口的话都变成了破碎的低吟。 她跟高素之成亲已久,这些事跟高素之做多了,矜持早就彻底抛下。她在高素之的亲吻中回神,吸了吸气,一把抓住高素之的手,示意她继续往下。 高素之也不忍心磨着王映霜,轻轻的嗯了一声,手往下的同时,再度与王映霜唇舌交缠,将那喘.息的声音都给吞了回去。 殿中火烛无声燃烧着春宵一刻的妙景。 两人在一起闹得晚,醒来的时候已经不算早。所幸不用早朝,只用去大明宫太后那边拜见。 高素之一边替王映霜梳头,一边感慨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王映霜睖了她一眼,打定主意以后不听高素之的胡闹。 大明宫中。 奄奄一息的太上皇自有宫人料理,崔元元压根就懒得管她。在高素之继位后,她甚少插手朝堂中的事情,高素之怕她无聊了,让人制作了纸牌和麻将送到大明宫那边。太妃们也都搬迁到了那儿,凑到了一块,倒是掀起一阵打牌之风。 高素之、王映霜二人到了大明宫没多久,高神嘉一行人也过来了,少女如柳枝抽条,又在崇文馆中、乐善学宫中历练,脸上早就不复年幼时候的一团稚气。不过幸好没变得刻板固执,仍旧有少女的活泼。跟高神嘉一道来的,还有卢兰生、崔当节。卢兰生牵着一个小小的孩儿,是高慕之的独女,睁着一双怯怯的眼睛观察着人。 不管是高素之还是崔元元,总不至于将元贵妃做的事情迁怒到无辜的小女孩身上。虽然没有公主、县主的名份,等到了年纪,依旧要跟宗室中的小孩一样前往两馆就学。高素之不会让她们学“三从四德”那些腐朽的玩意儿,她和高神嘉需要的都是臂膀和国之栋梁。 在大婚后,高素之终于正式启动贡举改制了。 朝中已经有女官在,那这条路也该对着所有有学识的人开放。十月是举子进京的时间,这会儿各州府试已经开始了。高素之怕耽搁,特意将这一年的报名时间往后延了延。她心中有数,头一年来长安的女子不会很多,毕竟在教育上,女性落后太多。可就算不多,那也无妨,要做个表率。只要有机会,她们绝对会跟上来。 苏州。 刺史一般数年一迁转,可因为种种,有些地方的刺史在任时间显然超过四年那个数,譬如窦世显就是。在高素之离开苏州后,窦世显的“病”就好了。但那一年,在高素之的可以放纵下,在苏州长史、苏州司马李修的推动下,刺史一职完全移交到了窦山君的手中,就算窦世显好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闷闷不乐地在府上含饴弄孙。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0 首页 上一页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