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也不知陛下是女儿身啊!”礼部尚书苦着脸道,他拿眼神去乜王珩,按理说这位最有资格说话。如果当初知道“齐王”是女人,谁还会将女儿嫁入王府! “难道诸位是要朕忘恩负义?抛弃糟糠之妻吗?”高素之又问。 “当时也是权宜之计,陛下可从其余方面补偿。”谏官义正词严道。他倒是想说由圣人赐婚之类的话语,可在高素之那冷酷逼人的眼神下,到底没敢说出口。 朝议的结果自然是不肯同意立王映霜为后,甚至激愤的官员还要上谏言要高素之自良家择取儿郎做皇夫。 高素之的表现很平静,她道:“朕已有妻。”礼部不同意也无妨,那就一直拖下去吧,反正她是不可能放王映霜出宫的。 退了朝后,朝臣们追上王珩,埋怨道:“王公怎么也不出言劝谏?” 王珩面色冷沉,眼中布满了血丝。他要怎么拦?先前王映霜回家都将话说清楚了,她自愿留在皇宫中,他还能有什么办法?这些都是烂账了,要怎么算清楚? “这不是狐媚惑主吗?”谏官嘟囔一声。 王珩听得心中哽,还没等他出声,又有一人道:“陛下留王氏在宫中也无不可,只是万不能立后。还得选皇夫,早日生出嗣君啊。” “可若是选择皇夫,又是住在哪儿?宫中都是女眷、宦官,难道男女之大防就不顾了吗?”礼部尚书叹气道,只觉得事情无比棘手。这圣人变成了女身,一些旧制都要改动,可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头绪啊!怎么就“齐王”登基了呢? “这事儿上皇和太后怎么说?”又有人道。 走到一块的朝臣没人吭声,去年年尾的时候发生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被幽禁在魏王府中的庶人高望之不知服食了什么中毒了,救回一条命的同时,却失去了行动能力。原本的魏王妃呢,也因着先前的急病体弱不堪,难以照顾高望之。 圣人体谅太后怜惜幼子之情,将高望之接到了太极宫中,与上皇一道修养。不过没几日,太后便提出要搬迁至“东内”。在长安有两大皇宫,一是太极宫,二是神武帝时兴建的大明宫,因在东侧又称呼为“东内。不过除神武外,泰始以及当今圣人,都在太极宫中听政。上皇、太后搬迁至大明宫后,是彻底地不问政事了,朝臣们想见他们一面都难。 “圣人不肯听我等谏言,恐怕得太后出面。”礼部尚书叹气道。 大明宫中。 崔元元哪里会不知高素之要立后的事情?她自己猜到是一回事,等到一切都摆在明面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她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她当初将高素之充作男儿养,才让所有的事情都变了?让高素之夜无法像常人那样成亲生子? 高素之每日都要去崔元元处问安,见太后总是欲言又止,她又挑开了话头,道:“这与阿娘当年的举措没关系,难道我会不知自己是儿郎还是女儿吗?”她固然可以将锅甩到太后身上,可又是何必呢?只是惹得太后伤心而已。 “至于立嗣之事,阿娘也不必忧心,三娘年纪渐大,已经能够替我分担一些小事,她的未来可期。”高素之又说。 崔元元垂眸,她是一个母亲的立场伤怀,她固然可以为了高素之的幸福退一步,可朝臣呢?她问:“陛下准备好如何应对朝中的议论声了吗?” 高素之眸光炯亮,她道:“不管是数月还是三五年,甚至十年,我都不会更改。”必要的时候,她可以用“退位”相要挟!让那些朝臣接回“太上皇”吧,只是依照太上皇的报复心,他们难道就能够活命吗?朝臣绝不敢这样做的,当然,她也没可能给朝臣迎回上皇的机会。 立后一事在外朝中僵持,可宫中,在太后以及上皇的诸多妃子都搬到东内侯,太极宫内宫的事务都有王映霜一手来执掌,她的衣食住行一切都比照皇后规制。在高素之的重心放在外朝的时候,她在宫中观察内官,要从中选择能用的人。 元月过去后,朝臣们没松口,立后之事就那么僵住。 高素之并不会时时刻刻将它提出来,她还有其它的事情要做。譬如,妥善地安排系统中刷出来的《药典》。她跟王映霜相处,能量值根本不用愁,就是商城刷出来的东西吧,很经常的,是鸡肋之物。高素之已经不用高强度依赖系统了,只在空闲的时候鞭策几句。这商城几轮更新后,她的《药典》可算是有了结果。 王映霜翻看了《药典》,其中有些东西跟医书上相差无几,还有一些则是闻所未闻,见其功效,更是神乎其技。如果是真,那在医药上可是迈出了一大步。合上书后,她眼神灼灼地望着高素之,问道:“陛下要让太医署研究?” 高素之摇了摇头,见王映霜展颜一笑,她又撑着下巴道:“娘子也觉得不妥当?咱们应该想到一块儿去了吧?” 王映霜眼神闪了闪,她道:“乐善学宫中有各处延请来的名医,其中有一人名‘淳萦’,医道高妙超绝。她家祖上三代从医,只是到了这一代,碍于女子之身,被限制了发展。”在乐善学宫创建后,惠民药局也就跟着设立了,在发展技术的时候哪能少了医者? 高素之笑道:“让她来献这部药典,她和她的学生便能更好地进入太医署中!”她固然可以直接下令,可这样只会是皇家私属的女医,仍旧不能更改时风。 王映霜十分赞同地望着高素之,跟她想到一块儿去。她说了声“可”,在上皇时,慕容观能以功封侯,现在的女医难道不能走一样的路吗?圣人已经不需要再增添神异事情,借着这逐步将自己人插入朝堂才妥当。太医署在太常寺下,太医令仅仅是从七品,何况是学生、典学?从此处着手,外朝的官员们反应并不会太大。 高素之说做就去做,几日后,乐善学宫中的大夫淳萦便通过襄阳长公主高神嘉献了一部药书,称为《药典》。朝臣们没将这当成一回事,可高素之偏偏在朝会上提了,说了《药典》中的“青霉素”“治天花法”“治麻风病法”。一个个陌生的名词跳出来,朝臣们听得云里雾里的,可在听见功效后,立马就明白过来了!谁家敢放言一辈子无病无灾?如果那《药典》当真神气,不就能够使得家中幼儿存活率提升吗?! “《药典》为乐善学宫学生淳萦献上,诸位以为,其功如何赏赐?”高素之含笑凝视着群臣。 “赐绢帛与金钱?”吏部侍郎声音不大,过去献书、献物的都是男子,一般会赠散官、勋官,甚至有的直接被命为郎官,从而步入仕途。可如今献药书的是个女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财物。 “功在千秋,利于民生,只论财帛,恐怕会令天下人心寒。”高素之淡淡地说道。 朝中自昔日齐王府走出来的官吏心领神会,左右张望一阵道:“臣以为,其功当封侯!” 宛如石子投入湖中,荡开了一圈圈的涟漪,朝臣们顿时变色,梗着脖子道:“岂能如此草率?!未见女子封侯事。” “足下这话是对上皇不敬,在泰始年间,慕容将军便因驱逐突厥的功劳被上皇封为镇北侯,军功是功?难道献药典就不是功劳吗?”先前泰始帝时,慕容观将那历来属于男人的爵位撕开了一道口子,如今再提起旧制,追的就不是千百年前的传说了,成例就尽在跟前。 高素之笑道:“功该封侯,稍后再议。”她没在封侯事上多言,话锋一转,又道,“以淳萦一众为太医署医博士,教导医学生。”医博士虽然只是正八品上的小官,可不是内官系统,历来没有任用女人的道理。高素之话音才落下,便有朝臣赤着脸反驳。 等到朝臣的争议消去了,高素之才掀了掀眉,轻飘飘地问:“不是淳萦去做医博士,难道你们去吗?你们觉得自己看了药典就知道青霉素如何提炼的?就知道如何去更好地医人了?若是这样,诸君也不必立在这儿了,都调去太医署做医官吧。”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朝臣一个个噤若寒蝉。 他们生活需要医官,可又很轻贱医官,哪里肯退去长衫,去行那下下之道? “陛下圣明。”宇文神阔高声道,他的幼子是个痴儿,是乐善学宫的医者替他幼子诊治的。反正碍不着他的利益,他又何必违逆圣人? 附和声渐渐响起,朝臣们当然没这个本事去当医官,难道他们要制止那些药物传开吗?只能安慰自己,等到太医署中的学生们都学会了,一切就又会导回“正轨”。难不成太医署中学生还比不过那群女人吗? 以淳萦为医博士的事很快就推行了,不过高素之也没忘记封侯的事,没几日,便下诏以淳萦为“慈恩侯”。这是一个讯号,如果说当初慕容观封侯是勋贵的推动,可淳萦是连庶族都不算的平民。此事意味着只要能够立下功劳,出身、性别都不将是问题。 第90章 淳萦封侯的事情,在朝中虽然有异议,可阻力的确不算大。一来小小的医博士影响不了朝政大局,有害他们的身份地位;二来医者提升医道对他们而言有莫大的好处。他们自己更相信做大夫的男人,可家中的女眷却是要女医来照料的。 倒是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到了高素之的打算,但又能怎么样呢?对于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他们要用什么阻止呢? 四月的时候,远征军传回消息。辽东方向,天气尚好,契丹、奚人诸藩在领到旨意后,也出军相协,攻下了辽东城。高句丽广建山城,试图据此固守。只是火.药带来的威力是高句丽人不曾领会过的,轰隆的爆响声,连高山都能推平,何况是人力筑成的城池? 海上行军路线,慕容观那处也传回了好消息。在新罗女王的配合下,对百济进行两面夹击。大齐的武器同样在百济境内所向披靡,除此之外,还能震慑新罗的将士。 捷报频传,朝中自是一片欢欣鼓舞。不怕出征,就怕远征无功。 宫中,高素之看到战报后扬眉,可旋即又笼上几分愁绪。靠着武力强推能够打下那片土地,却不能真正地消灭敌人,事后如何治理是个大问题。 “设立都督府是必要的,就怕百济、高句丽遗民会不停地起义。”高素之琢磨一阵,又说,“或许还得扶植心向我大齐的傀儡政权?”亡国之事,可是会激起耻辱心的。从高句丽、百济王室中择取适合的女主扶立,也能安抚那两国的臣民。 “之后就是变夷为夏的事情了。”高素之又说。 “如果能够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呢?他们会心向谁?”王映霜凝视着高素之,微笑道。土豆、玉米、棉花、玻璃……哪样不是半岛的人没有的?屠戮不能够成事,还得加上春风化雨的手段。 “确实。”高素之一颔首,赞同王映霜的话,她思忖片刻,“我有一物,或许可在辽东那边先用上。” 王映霜挑眉:“嗯?”虽然说见惯了高素之拿出好东西,可她仍旧每回都被挑起好奇心,那奇思妙想,当真是天赐之功耶? “水泥。”高素之吐出了两个字。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水泥大道,是发展基建不可或缺的东西。但要知道,修路得先要发动民工,得砸钱,需要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高素之还是齐王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拨动整个政局运转的。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0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