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蒋老爷也不是傻子,这位新夫人当初守着生病的贫穷丈夫,最后更是卖身葬夫,可见是重情重义的女子。嫁入蒋家以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极守妇道,他是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怎会因为流言而怀疑妻子。只是这种流言毕竟对蒋家颜面不利,他暗中使人查访,谁想最后的矛头竟指向了大儿子。他是又气又急又窝火,一病不起。他怕大儿子贪婪想独吞家财害了小儿子母子,又怕小儿子不满周岁,妻子大字不识几个,无法护着分给他们的钱财。这般忧虑甚重,很快便病情加重,他自知不妙,却也没有解决之道,总不能狠心将大儿子赶走吧,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时候他那还有几个月就要出嫁的女儿蒋小妹替他出了个好“主意”——愿意仿效刘大姑。 刘大姑也是个传奇,年纪渐长时,爹不幸去世,留下不满三岁的幼弟和缠绵病榻的母亲。家中无以为继,这位奇女子找来里正和村民,在神明之前立下重誓,剪去头发做个男子养家糊口一辈子不嫁。后来又个姓伍的女子,也是家境如此,便学了刘大姑,又和刘大姑接了契姐妹,两家并一家,互相扶持。后来两家的弟弟大了,开枝散叶,保证了家中香火延续。这是两位姐姐的功劳,两家弟弟感激在心,一直孝敬赡养到姐姐们去世。这段佳话之后这一带便有了这样不成文的风俗。蒋小妹便是要这样做,一辈子不嫁继承家业,等幼弟长大,再将家财给两兄弟一分为二。 蒋老爷虽然心疼女儿,但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如果不早做决断,恐怕真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虽然对不起女儿,可女儿哪有儿子重要,只能暗中给女儿一大笔钱财就当做是“嫁妆”了。女儿退亲后,他命人找来衙门里的官吏、里正、族长、族人以及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在几方的见证下,立下文书,按了手印,让女儿仿效刘大姑立下重誓,继承家业。在蒋老爷去世前后他儿子闹过好多次,可惜蒋小妹手段高明,牢牢把控了家业。听说之后也寻了个契姐妹,将幼弟抚养长大后分了家。幼弟对这位姐姐如同母亲,家业十分兴旺。到是蒋大朗经营不善,越发困顿。在战乱之前,蒋小妹十分有先见之明,和幼弟一家搬离了这里。 那一带的人嘴上对这位女子褒贬不一,但暗地里哪个不是羡慕。一个女人不但保全了整个家业,还让家业更上一层楼,这对家族来说可是天大的幸事。否则就蒋大郎那德行,蒋家早就败坏了,如果再做出杀弟灭母的这等恶毒之事,那不但蒋家的名声完了,蒋氏一族都都要受其连累。 裴德音听了这段,总觉得有些意味深长,狭促地对俞翕挤挤眼,说道:“这位蒋小妹的故事,我怎么听着总觉得有点橘里橘气的?” 俞翕呵呵一乐,“我也是如此感觉。不过呢,这故事要放大了讲,嘿嘿——”她停住话题,眼神露出狡黠。裴德音挑眉,说了句,“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俞翕抚掌大笑,“果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愧是我老婆。” “滚!”裴德音抬脚向她踹去,她跳着笑着躲开了。两人嬉闹的笑声在园中飘荡,丝毫没有“规矩”二字。而跟着后面的锦儿竟也能做到无动于衷。回到屋中,两人又商议一番,这才安心睡下。这一觉睡得十分香甜,第二天起身都感觉神清气爽。 两人休息足了,特意请来余、曹二位嬷嬷,坐上马车,去向醉仙居。倪宏是贴身伺候俞翕的,她自然也是跟着,因已经见过师父,又是在主人面前,所以对余嬷嬷规矩施了一礼后,依旧履行自己的职责。这让俞裴二人相当满意。 此时尚未到饭点,醉仙居旁的一个窗口处已经排起了长队,竟还有人穿着有醉仙居字样的坎肩维持秩序。醉仙居门口有两个伙计在笑脸迎客,但她们的马车并没有在门口停下,反而绕了过去,从后门进去。而在后门迎客的是两个精明的婆子,直接将人带上二楼的包厢。 包厢里的布置十分雅致,这里上茶布菜的全是花季女子,统一穿着醉仙居定制的服饰。作为主人,裴德音介绍了一番,她让曹嬷嬷把旁边的店给盘了下来,将一楼的隔墙打通。原有的一楼还是堂食,二楼依旧是包厢。新的一楼作为外卖的窗口,而二楼做成专门招待女客的包厢,但女客的轿子或马车都是从后门而入。这样分开可以带动富贵家女客的消费能力。 “消费”这个词,曹嬷嬷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余嬷嬷听着新鲜,不过她听明白了,就是花钱的意思。她颇为好奇地问:“这女客也舍得花银子?” “您可不要小瞧女人手中的钱。”裴德音笑着回答道:“现今这世道对女子是禁锢的,有钱人家更是如此。那些女子再如何有钱再如何有才,也只能困于后宅一隅。这人就是这样,她们虽然宅子漂亮,可再漂亮的环境,待的时间长了也烦腻。她们别说常常出城了,便是常常在城内逛逛都是难事。不如给她们提供个专门的地方吃吃喝喝闲聊一番,也当是给她们解了闷。开了心更能来消费了。这里是专门为她们设置,全是女子,也不用担心闲言碎语。不过呢,如今我接手的时日尚短,这才布置好。先期还是宣传为主,等待个好时机才接待女客。” “夫人真是奇思妙想啊。”余嬷嬷又问道:“那楼外的排队的客人是何故?” 曹嬷嬷笑着接口道:“那是外卖窗口。咱这酒楼虽然菜肴一等一,可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只能有钱人吃得起。可他们哪家没有厨子,哪会天天来这里吃喝?”她将裴德音分析地讲给余嬷嬷,赞道:“太太就是头脑灵活,立刻想到开个外卖窗口,面向普通老百姓。买的人多,挣得银子才能多。” 余嬷嬷不解,道:“可这价格太高,老百姓会被吸引而来吗?” 又是曹嬷嬷抢着笑道:“太太就是个妙人。她特意让人编了个通俗易懂的小曲,命人满城宣扬。说我们醉仙居要推出外卖的菜肴,每五天推出一道菜。” “只是一道价格昂贵的菜,竟会引来这么多人?”余嬷嬷似乎不信。 “外卖的窗口自然每天都开,不过卖的些便宜可口的糕点。到了第五天便推出一道菜外卖,只要客人买的糕点达到一定钱数,那道菜便以原价的六成买给他。买了这道菜后店里还会送他一张店里特制的优惠证券,如果你手中有了十张证券,那你进店吃饭最后结账都会优惠两成。”曹嬷嬷的解释让余嬷嬷还是不明白,“这样做不等于是变相的降价吗?老客会不会有怨言?还有你那优惠的证券,会不会有人假冒?这样降价会不会亏钱?” “嬷嬷真是一针见血。”裴德音夸赞道:“这确实是变相降价。若价格低了,有钱的老客便会觉得醉仙居自甘堕落,配不上他们的身份。若不降价,一桌的利润虽高,但来得客人太少,总体上还是入不敷出。干脆我们采用三天一道菜打折方式外卖,让百姓尝到了好味道,他们必定会夸赞。而那些有钱的老客见百姓也不过一个月只能吃四道让他们垂涎的菜肴,而他自己能一顿就能点上比这更多的佳肴,这就助长了他的虚荣心。这些有钱的老客不但不反对,反而会觉得自个更加高人一等呢。优惠券也是如此,百姓就算每次都来菜肴,真要集齐十张,也要两个多月。若忍不住馋买了一次得了一张卷,之后他就必须要集齐十张,这样他才会觉得不亏本。因为菜价贵,这些人也点不了多少。八折的价格利润薄了,不会亏本。窗口的菜六折也亏不了,但赚不了钱,真正赚钱的反而是那些可口精致但用料普通的糕点。这样做只是为了人气聚集,来得人多了,自然就有钱赚了。至于假冒优惠券——”裴德音笑笑,“我还巴不得有人假冒呢。” 对啊,假冒的优惠券就是为了进店花钱吃喝啊,何乐而不为呢。余嬷嬷夸赞不已,忽的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外卖的东西都是自个拎走,若是有人捣乱,说你们下毒之类的,容易让人钻空子。” 曹嬷嬷替着回答了,“你这老婆子就是想法多,既然你说了是外卖了,就说明离开了本店,那到底谁有问题,没人说得清楚。你想啊,糕点都是一起出锅的,单你一个人出问题,这不是明摆着陷害嘛。而后面做菜的师傅又不和买的人见面,他也不知道你是谁,总不能胡乱下毒吧?再说了,你以为太太没有考虑吗?太太说了,虽然陷害不能指证我们,但却对店里的名声有影响,这也是要防范于未然的。所以我们有自家的药店和大夫,只要有人陷害,我们会让大夫跟着去验看的。” 余嬷嬷点点头,笑道:“是我乱想了。没想到太太竟连药店和大夫就备好了。” “这大夫和药店倒不是为了这个备下的,而是无心插柳。”因着余嬷嬷是公主的心腹,裴德音便将霍大夫的事情说了,道:“只是霍大夫此人还需观察些时日。” 余嬷嬷瞬间明白,不再多问,和大家谈笑起来。这菜肴也让她称赞有加,在京城吃过很多著名的饭店,而这家做出的水准竟不遑多让。 曹嬷嬷听闻抿嘴笑道:“那可不嘛,我们这儿有几位厨子可是从京城来的,俱是因为受过公主府的恩惠,自愿而来。不过啊,他们现在对咱家太太可是佩服的紧。” 这话让俞翕都惊到了,能让厨子佩服的自然是因为厨艺。余嬷嬷觉得奇异,问道:“没想到太太的厨艺也是一绝。” 裴德音摆摆手笑道:“我哪会什么厨艺,我父亲常说‘君子远庖厨’,连带着裴家可没有一个厨艺出众的。我不过是有些古怪念头,让厨子们尝试着做出一二,换着花样推陈出新才能长久吸引客人。毕竟开饭庄还是以菜品为主。” 这几人当中,余、曹两位嬷嬷那是更加钦佩,而俞翕则心里明白,这是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美食吃得太多的积累啊。 这顿宴席吃得宾主尽欢,最后茗茶漱嘴时,俞裴二人对锦儿和倪宏使了个眼色,她们立刻会意,出去站在了门口。房门掩上之时俞翕这才开口,问余嬷嬷道:“我二人合着写了封信上奏公主,嬷嬷能否替我们递上去?” 余嬷嬷一口答应,“这自然可以。”她看了一眼曹嬷嬷,觉得奇怪,明明是有通达公主的上奏之路的,为什么反而要经过她的手?若是不能让旁人知道,又为什么让曹嬷嬷在旁听着? 俞裴二人都是人精,哪能不明白余嬷嬷的想法。俞翕说道:“这封信里不过是我二人的私语,正好余嬷嬷回京顺路,又武艺高超,便请嬷嬷带上。只是若有一丝一毫的危险,还请嬷嬷当即将信毁了,万不可给其他人看到。” 余嬷嬷顿时神色凝重,“若有机密,我可当即启程。” “不急,内里也无有机密。”裴德音笑道:“只是有些大逆不道的话罢了。”她说得轻松,见两位嬷嬷一脸严肃,解释道:“放心吧,这大逆不道不是针对当家圣上,也不是针对大晟朝,更不是针对公主,而是对这世道而言的。”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5 首页 上一页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