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音这才放下心,点头道:“那你这次拉来的货物,想必就是药材喽。” “聪明!”俞翕夸奖道:“我记得曾经在手机看到一个老中医说,我们现代中医不行的一个原因就是药材的药性不行了。我觉得十分有道理,其它的药材我不知道,人参我知道,我家人也吃过人参,那人参的味道,和我在部落里闻到的人参味道,真的太不一样了。还有鹿茸,那可是真正的野生的。对,还有皮毛,哎呀,怎么说呢,纯天然啊。那两个女医生就不说了,就连古大他们都觉得好。而且,不光是贸易,还有个大发现呢。” 裴德音眉毛一挑,静静地听俞翕说道。
165、第二十章 这个深山里的部落虽然不大,但也有能人,其中就有几人会中原的话,所以沟通起来很顺畅。这时俞翕才得知此处的山名,翻译成汉话竟就叫虎林山。怪不得东北的守关叫虎林,便是源于此。这可不是单单一座山,而是连绵不绝的山群,非常广袤。而这个部落叫驯鹿族,名字简单粗暴易懂,以驯鹿、挖草药、打猎为生。山中生活必需品不足,肯定要出山做生意,以前他们和蛮人、晟朝人都有往来。在他们看来,晟朝人做生意虽然奸诈,但好歹不会危及他们的生命,顶多是想多捞油水多占便宜。可蛮人就不同了,一言不合可能就会丧命,所以他们对蛮人的印象是极差的,有时候因为冬季缺粮,甚至好些蛮人部落都会派兵进山想吞并他们部落,这可是生死大仇,不可能和解。因此他们看到蛮人进山基本都不会手下留情。不过这几年也有晟朝人和蛮人勾结劫掠他们,他们对晟人的印象也变得很差,便绕远去了更北方的大部落交易。只是交易多用银子,他们在深山里本来就缺这玩意,多数时候只能以货易货。人家大部落也住在山边,本来就是“土著”,压根瞧不上他们部落的这些东西,根本换不了多少物品,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这次之所以能将俞翕一行人带到部落里,也是因为他们同伴被救了,他们觉得这帮晟朝人心眼不错,而且被蛮人追杀,那就肯定不会是同伙了。谁说深山里的人没头脑。 俞翕听了顿时动了心。现银——自己这帮人身上都带着,只是不太多,银票倒是有不少,也不知道部落里的人收不收。她和手下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觉得,这生意做得。 实际上整个过程出乎俞翕的意料,山里人也是有见识的,他们是不好用银票,可往北的大部落,再往北过海峡的小国家都和晟朝在海上有贸易往来,这些人都是喜欢晟朝的银票,当地还有中原人专门的设立的小钱庄,就是为了方便做生意。只是海上贸易的风险和花费非常大,做这样贸易的人少之又少。想想也是,光造一艘能出海的船的费用就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为了表示诚意,俞翕竟将银票给了部落的首领,让他派人去大部落辨识真假。部落首领大为感动,觉得俞翕是上天派来让他们兴盛的使者,对待她的态度异常恭敬。不出几日派出去的人就回来高兴地表示银票是真的。于是生意顺理成章地成功。 部落里没有马车,用鹿拉着雪橇,一趟趟将货物运出大山,向虎林关行进。到了关隘附近有聚集的集市,俞翕便命古大去买了马车,雇了人力。毕竟鹿的脚力和速度还是太慢。和部落的人道别后他们进关一路疾行,生怕家人等急。没想到还是让裴德音虚惊一场。 俞翕总结道:“我这次是把那个部落里的存货全部买光了。这条线我准备继续下去,这个驯鹿部落可以当商队继续往北的中转站。在我的设想中最好是能和海外的那些小国搭上贸易线路。驯鹿部落拿着我的银票去大部落辨别真假时还带来了一袋珍珠,他们知道我们晟朝人喜欢这玩意,那成色、大小绝对是上佳的,我私自留了些,就是为了送给你的。如果能打通线路,肯定能大赚。” 裴德音不在乎珍珠,这东西在现在已经太普通了,她只是赞同这条商路开通后的前景,说道:“也不知道海外小国的分布和情形如何?” 俞翕两眼放光,喜上眉梢,“果然你和我想的一致。我和驯鹿部落的首领说定了,过完年我要亲自再跑一趟,目的自然就是海外小国。” 裴德音沉默片刻,说道:“除非我也去,否则你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俞翕也知道此刻讨论这个话题不太适当,正绞尽脑汁要转移话题,便听到门外锦儿敲门说,曹嬷嬷在外求见。 她们二人也不见外,直接让曹嬷嬷进来。曹嬷嬷笑颜如花,施礼笑道:“爷和太太立了大功,公主特意派人来表彰呢。现今人已经在府外,老奴过来回禀一声。” 二人对视一眼,俞翕说道:“快,我们要更衣,出门迎接。” “爷和太太不必如此见礼。”曹嬷嬷笑道:“公主早就有言,只是私下里的传话。来者也说了,等爷休息好了,明儿再见也不迟。” “话虽如此,但断不可怠慢。”裴德音转头对俞翕说道:“你才回家肯定会引来多方关注,若再大张旗鼓地接见,确有不妥。公主私下派人过来,想必也是要低调,若引来有心人窥探便不好了。” 这两人一唱一和,配合地十分默契。俞翕故意装模作样想了想,说道:“言之有理。不如这样,就请曹嬷嬷悄然将人即刻请到书房来,我二人马上过去。那里隐蔽安全,方便谈话。” 曹嬷嬷见二人执意,便不再多说,笑着应下。裴德音唤来锦儿替两人更衣,然后携手往书房赶来,心里均在想,公主的人来得好快啊。 书房门外曹嬷嬷陪着个满头银发的“老妪”正在低声说笑着什么,瞧曹嬷嬷那举动,似乎与这“老妪”熟识。俞翕和裴德音快步上前施礼,接着便看向曹嬷嬷。 等那“老妪”还礼后,曹嬷嬷才笑盈盈介绍道:“这位姓余,人称余嬷嬷。您二位也不用和她客气,别看她满头白发,那是因为练功太狠所致,实际比老身还小上几岁呢。她一向惯会有这头白发唬人。” 俞翕眼神一亮,看向余嬷嬷问道:“这位嬷嬷竟是为武林高手?” 余嬷嬷谦虚笑道:“高手谈不上,不过会些庄稼把式。”曹嬷嬷立刻接话道:“你那可不是庄稼把式,倪宏只算你半个徒弟都那么厉害了,你还了得?可别在我面前说假话。” 这话让裴德音和俞翕都是一惊,俞翕更是上前跨了一步,拱手一揖到底,真诚谢道:“倪宏在关外时救了我数次,原来是师从余嬷嬷。请嬷嬷受我一拜,您教出了位好徒弟。” “这不算什么,为主子挡命,原是她该做的。”余嬷嬷说得轻描淡写,拱手笑道:“曹婆子都和我说过了,您二位是大才,正是公主需要的。而我们这些婆子能做的也只是跟在公主身边护上一二,比不得您二位啊。这曹婆子一见面就和我唠叨过您二位的神奇事迹了。这曹婆子曾自个出来想帮着公主独当一面呢,结果铩羽而归。我们这帮婆子忙不了公主大忙啊,这次曹婆子是跟对人了。”说到最后,她眼中露出的欣慰越发浓郁。 裴德音忙将人请入书房,亲自洗手泡茶。在现代她也略微学过一点茶道,正好派上用场。这引来余嬷嬷的称赞,不愧是出来的闺秀。很快她言归正传,告诉俞裴二人,她们做得很好,公主十分满意,之后便是些夸赞的话,最后隐晦的说出希望她们能继续为公主出更多的力。 估计最后这几句是余嬷嬷自个加上的,看得出她这人也是个干脆的,很快交代清楚后便提出告辞。俞裴二人哪能让她这样离开,苦留不已,最后还是曹嬷嬷出面打趣这才让余嬷嬷愿意多留两日。 等两位嬷嬷离开后,俞翕携手裴德音慢慢走在回主院的幽静小路,虽然锦儿不远不近地跟着,但她二人讲话并不避讳。俞翕说道:“你没有觉得余嬷嬷的话似乎少了什么吗?” “当然。”裴德音道:“夸了我们,让我们继续努力,可未来的前景却没有任何说法,着实有点不完整。”她说得隐晦,那是肯定俞翕会明白。就像公司一样,最高领导给了你夸奖,让你继续努力,却没有告诉你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可就让你担心了。就算是那种毫无实力的皮包公司,也知道要先给员工画张大饼诱惑着。你要组织一个团队,长久的替自己的谋划,不光是要有当下的好处,那肯定是要许人一个光明的未来,否则这个团队不会有任何凝聚力的。公主的情况比公司那是危险百倍,没有未来不光是没钱,而是有没有命在的大问题。 俞翕点头表示明白,问道:“你说公主有没有称霸天下的打算?”她甚至都没回头去看锦儿。 “契机呢?这世道对女子可是严苛到极点,也许有称霸,但恐怕不会有君临的想法吧?”裴德音说得是疑问句,但语气却是肯定的。这个年代的女性生出权势之心是可以的,但要去当皇帝,估计不会有想法,这不过是时代的局限性。 “我说过故事吧。”俞翕话锋一转,“在临近宝丰城的那天晚上,我们实在无法连夜赶路,便休息在一处村庄,我听到了个有趣的故事,是真实的哦。” “卖什么关子,快说!”裴德音娇嗔道。 临近夜晚,边走边说正好消食。俞翕不急不慢缓缓说着。他们一伙人在宝丰城以北不到百里的一处村庄歇脚,因着累狠了,反而一时睡不着,坐在堂屋中和借住的那户人家的老者闲聊时,便听说了这个传奇故事。故事的主角姓蒋,人称蒋小妹。这女子十分聪慧,,幼时她爹给她哥请了私塾,她在外偷听跟学,竟没想到学了个满腹经纶,让教书先生都赞不绝口。 她爹蒋老太爷只有一子一女,均是正妻所生,后来妻子和两个妾室都相继而去,蒋老太爷便将后宅事宜交给了女儿。见女儿料理家事很有一套,又因自个身子也大不如前,干脆也让女儿接管了自家生意的账本。喜的是女儿太过能干,忧的是儿子是个庸人,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家业,毕竟女儿再能干,将来也是别人家的。这喜忧之间,变故也到来了。 本来蒋老爷已然年过半百,在这古代算是挺老的,他也无心再续弦纳妾。偏巧某天在路上看上了个卖身葬夫的妇人。他儿子自然不答应,可蒋老爷迷了心窍,就是要这妇人,只是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这妇人又无儿无女,估计是不能生养,将来他还是要靠儿子养老,故而不好撕破脸皮,所以退了一步,将这妇人纳了妾。谁曾想一年后这妇人竟生下了大胖小子,乐坏了蒋老爷,气坏了蒋少爷。 蒋少爷已经娶妻生子,这二十来岁的年纪竟又多了个要分家产的兄弟,他能善罢甘休吗?更何况他爹将那妇人从妾抬为平妻,这可真成了他的继母,他越发怨恨,命人散布谣言,说继母偷人生子,更不是他爹的种。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55 首页 上一页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