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零零散散,一路上李业不断试图整理,很快就到王府东侧,下人都住在东院。而其中最大的正院就是严毢住所和办公的地方。 “严叔。”李业远远喊了一声。 正在桌前仔细查看的老人顿时抬起头,呵呵笑道:“小王爷。”然后又皱眉,大抵以为他又是来伸手要钱的。 府中众人都称他世子,只有严毢叫他“小王爷”,他并未封王,这称呼其实不对,但大概旧恩难忘,对萧王的敬重也落到他头上。 他站起来,便要去取钱,李业连忙制止:“严叔,我不是来要钱的。” 老人一愣,似有些没反应过来:“不.....不是要钱?” 李业点点头:“只是来问问,家中可有藏书,或是笔墨纸砚之类的。” 严毢呆了一会,空气安静下来,好一会他拄着桌面,嘴唇微颤抖:“小王爷......你,你刚刚说什么.......老奴,老奴怕是听错了......” 这李星洲果然是渣到一定程度,老人家忠心耿耿,期盼很多,但越是期待就越是失望,没想到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最近有些无聊,想看点书......”李业解释,这样的年代除了看书实在想不到什么好的娱乐方式,还有就是书能让他了解这个世界,找人问那太可疑也太傻。 老人张张嘴,终是从嗓子挤出激动的词句:“好.....好......好啊!” 李业点头,是好啊,安安分分,这样一来他至少没有大的祸端了。 严毢大概不知他为什么突然开窍,平时只会伸手要钱为非作歹的小王爷忽有一日说要看书,他心中大抵是五味陈杂,且喜且忧。 喜的是小王爷终于开窍,可以告慰萧王在天之灵,忧的是拿不准小王爷是不是真的开窍,还只是一时兴起,他也不好问。
第六章、天下大势
严毢大概不知他为什么突然开窍,平时只会伸手要钱为非作歹的小王爷忽有一日说要看书,他心中大抵是五味陈杂,且喜且忧。喜的是小王爷终于开窍,可以告慰萧王在天之灵,忧的是拿不准小王爷是不是真的开窍,他也不好问。 严毢当下抛下手中活计,急匆匆带他去寻书,潇王府自然有书,萧王在世时就有专门的书房,严毢每日亲自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小王爷从来不看一眼,今日却......莫不是一时兴起才好,他心中默默想到。 ...... 一旦微微熟悉之后,李业的日子便开始安稳下来,他从来不是安稳的人,只是这时不安稳就要大祸临头。 之后他大多待在书房里,里面翻翻萧王藏书,这时代基本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严毢好几次看他在书房一待一天,把找上门的狐朋狗友拒绝了,老泪纵横,五味陈杂,回头就去萧王灵前祭拜,叙说小王爷近日变化。 下人门也慢慢感受到这种变化,惊诧的同时窃窃私语,关于小王爷的变化在王府中流传,大多数人对此惊诧,但也仅仅只是惊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业则一边闭门不出,一边默默整理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萧王府中有《礼记》《孟子》《论语》这类学术著作,也有《史记》《春秋》这样的历史记载,这其中正有李业需要的,他要了解这个世界。 越是了解李业发现这个世界与前世越是相似。 上古部落,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吞并六合却二世而亡,高祖刘邦如同网文男主一般的屌丝逆袭,一统天下开创大汉王朝传奇基业。 汗末三国争霸,魏为正统,魏武挥鞭雄才大略虎踞北方,江东孙权少年老成,蜀中诸葛兢兢业业,但就在此时,薛定谔的猫来了,变化出现在曹丕。 曹丕于世家大族妥协使用九品官人法从而获得支持,魏国已经真正顺应时代大势,有稳固根基,上层矛盾基本消除。 不同原来的历史,在那之后他并没有短命! 诸葛一死,蜀国士家大族夹道欢迎魏军入蜀,蜀一亡吴国独木难支,随之灭亡。 天下归魏,曹丕有能力,有才华,有胸襟,魏帝国休养生息,随后虽有变乱战祸却比另一个世界的“五胡乱华”好了太多。 但魏始终只是过渡王朝,两百多年后庶族地主逐渐崛起,隋取代魏,隋朝没有短命,持续三百多年,有过盛世,有过衰败,最终进入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年代,后被太宗李肄统一,改国号为“景”。 景朝便是李业所处的时代,现在是景朝元丰四年,距离景朝开国已过一百多年。 时不时李业会叫来严毢,问一些国体之事,慢慢的他也开始了解这个时代。 景很像宋朝,文风很重,诗词歌赋,文人墨客,才女佳人...... 但在大局又不尽相同,比如在政体结构上同是二府三司共掌国事。 即政事堂、枢密院、盐铁司、度支司、户部,二府地位高于三司。 不同在于二府首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却并不像宋朝一样都是文官。 这使得景与宋有微妙区别。 宋代养禁军的“三衙”顶级上司枢密使是文官,这就使得文官天生高武将一头,文官随随便便就可以弄死武将。 武将不听话?弄死;武将功劳太大害怕被争功?弄死;武将看不顺眼?弄死........ 所以宋一朝极度繁荣,物质丰富,宋步人甲都是六七十斤的厚装重甲,战马装具也很精良,却偏偏战力低下、训练散漫不是没有原因的。借用一句现代话,平时不给地位,打仗的时候想让人去送死,可能吗?不可能。 景朝依旧设有枢密院,但枢密使确是武将,也就是说文官最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武将“枢密使”是同级的,武人地位并不过矮文人一头。 只是景朝军队战力依旧不行,二十年前景朝为收回北方失地,数万大军信誓旦旦北上却败在辽人手中,说到底原因在三衙养兵不带兵,率臣带兵不养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能防止叛乱,但也大大削减战斗力。 而在地方行政划分上已经洲、县两级,军事划分和宋一样全国划为十五路。 通过书籍、记忆还有严毢,李业这几天都宅在家中陆续整理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老皇帝这几年急于收回北方失地,又力不从心。 那种感觉陌生又熟悉,如梦如幻,平行宇宙吗? 不管怎样,李业只想独善其身,平静生活,行善助人。 当今太子乃已故的萧王三弟,老皇帝年事已高,不就的将来这太子就要继位。 李业在脑海中找不半点记忆来推测萧王与当今太子的关系,但既然找不到就代表生疏,人情世故基本如此,亲疏远近往往由交流的多少来决定,反正他和太子不会是亲近就是。 李星洲跋扈张扬为非作歹老皇帝在时可能无人动他,但一旦新皇继位就说不定了。 现在只能尽量避人耳目,闭门谢客,越是低调越好,最好所有人都忘了他这么一个人的存在,然后等到成年之后封到远离京都的地方,他也能安安稳稳一辈子吃喝不愁。 大的规划有了,接下来几日他一边读书通过书籍和严毢了解这个世界,一边谢绝来找他的狐朋狗友,几乎不踏出王府半步。 他很快习惯王府的生活节奏和规律,也习惯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给自己端茶倒水,洗脸洗脚,万恶的旧社会啊......不过有点小舒服。 两个女孩一个叫月儿,一个叫秋儿,都是很小就开始侍奉小王爷的贴身婢女,在府中地位较高。 两个小孩的年纪在后世大概是初中生,却都伶俐能干,样样精通。 每天她们都会天还未亮,早早候在李业门外,大概等上一两小时,之后李业才会起来,一天起来见两孩子等在门外冷得瑟瑟发抖,小脸蛋红扑扑的,努力站得直直得,顿时让他有些心疼。 就让她们以后每天晚一个时辰起床,可第二天两个小丫头早早的又来等在门外,一问为什么居然说习惯了睡不着......
李业无语,看她们可怜楚楚的眼神,也没责备的欲望。
第七章、何昭
李业无语,看她们可怜楚楚的眼神,也没责备的欲望。 此时年关将近,前两天才下过雪,早寒伤人,两个小丫头甚至府中之人都习以为常,李业不同意。 秋儿和月儿一个十五,一个十四,明眸皓齿,聪明伶俐,都是最明媚灿烂的年纪,身体还在发育,万一落下什么毛病可不好。于是之后之后每日不上门闩,让两个小丫头起来后进房等着。 两个小丫头你看我我看你,眼睛亮晶晶的,高兴的连连点头,之后每日便早起轻轻钻进屋里,再上门闩,静静等李业起床。 如此几天后,李业也受不了了,每次起来都是两双亮晶晶等待的眼睛,并不是可怜楚楚反而充满活力,只是他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勤奋,这大该是前世养成的习惯。 两个小丫头都天天早起等他,他怎么能安睡。 揉了揉两个丫头的小脑袋:“以后你们过来就叫我起来。” “那怎么成,少爷是我们打扰你了吗?以后我们还在门外等吧........”年纪小一些的月儿连忙道。 李业揉揉她的小脑袋开玩笑道:“不是,和你们无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可不是懒鸟,我是只勤快的鸟,怎么能睡懒觉。” “啊......”月儿一愣然后连忙道:“世子怎么是鸟呢,你可是皇家子嗣。” “哈哈哈......”李业忍不住笑起来,小丫头根本不懂什么是比喻啊:“以后月儿叫我就是了,叫本世子起床的任务就交给你,可不能渎职哦。” 小丫头一下子严肃起来,信誓旦旦的点头,仿佛接到何等神圣的使命。 ....... 也好,闲着也要闲出个样子。 李业感受一下李星洲虚岁十六岁的身体,很不错,天资很好,身材匀称,肌肉适中,跟腱长而强劲,意味着他身体协调性好,爆发力足,只是酒色掏空身体。 天资是注定的,虽然后天努力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无法弥补。就好比并不是所有人经过艰苦训练和不懈努力就能成为刘翔。 而这李星洲身体的资质显然比前世的自己好太多,既然如此那就好好锻炼一下吧,至少物尽其用,在这个陌生的年代也有自保手段,再不济也能减少生病的几率,在这样的年代生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发烧都能要人命。 习惯后世的生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发烧感冒要人命的事情很遥远,其实一点都不,在李业小时候,二十年前左右,大概九十年代初的乡下,高烧依旧是听天由命的病,特别是小孩,半数都抗不过来,何况现在这样的年代。 他擅长心理学,侦查与反侦察,暗杀,近距离搏斗,这些东西都是立身之本,最好不要丢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总要留一手。 虽然擅长短兵器,近身搏斗,暗杀,但真要说上古代战阵李业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算,正面对抗他没有一点优势。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2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