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黄豆腐这种笨手笨脚的糙汉子,在自家小妹弹弓的助攻下,也曾成功地捕获过一只野鸡。这种光荣历史,他已经吹了好几天。 果然,人越缺少什么,越炫耀什么。 吃过几顿肉后,大家对关外的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一路上张赵二人没少向大家讲述关外的好,除了黄家人,其他人都不信。黄家人之所以信,那也是被黄豆芽之前忽悠的。 不过好吃的吃到了嘴里,也不用张赵二人磨破嘴皮了,大家都信了关外的好生活。 磨破嘴皮子不如打造好里子。 只要让这帮在家乡生活不下去的可怜人看到生的希望,都不用人说,大家自然会把关外当个宝。 行进了十多天,众人终于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此地地势依山傍海,北部是角山,海拔并不高,但是比较陡峭、险峻,易守难攻。 这里还修建了角山长城,角山再往北就是长寿山,海拔要比角山高出很多,是山海关境内最高峰了,这里面的地势更加险要,山上怪石嶙峋,同样是易守难攻,长城依旧修到了这里,并继续往北面延伸。 黄豆芽上辈子还没逃到这里,就跟娘亲一起殒命了。这辈子终于见了这个恢弘壮观的关隘,还有些恍惚。 黄豆芽回头看了眼前世的娘亲,这一世的侄女,只见小女娃正也一脸好奇地环顾四周,真的是恍如隔世了。 黄豆芽会心一笑,不再多想前世的事情,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跟着大部队继续往前走。 明明是一样的天气也是一样的地形,但是过了山海关之后,大家的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有种搬到新家的感觉,对所看到的事物都新奇得不得了。 “没看见人家啊?这一大片地是谁种的呀?” 一路同行,大家跟张赵二人都熟悉起来了,也敢跟他俩主动搭话了。 众人出了关之后,心思都活跃起来了,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纷纷向张赵二人发问。 “这都是将军带着我们种的。”张三一脸骄傲地回答道。 “你们当兵的还要种地啊?那谁打仗啊?”习惯了以打仗为由增加粮税的大家,突然得知当兵除了打仗还要种地后,都十分不解。 “咱们这现在也不总打仗了,现在那些贼寇也不怎么敢跟咱打仗了,都被咱打怕了。俺们闲下来就有时间种地了,这样就能少收点粮税,我们也能吃饱些,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些,关内人也愿意往咱这搬。” 作为本地人的张三和赵四,十分乐于跟大家讲述关外的好处。以前是讲了没人信,现在是大家求着讲,这差距可是相当大了。 “真的吗?真的能少收粮税吗?” 大家对张赵二人说的少收粮税的事感到十分震惊,简直不敢相信。 这一行人原本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但是因为粮税连年上涨,家里攒不下钱,家里出点事就得卖房卖地,田地和房子都没留住,这才不得不远走他乡,谋求生路。 “那是不是要交人头税啊?”习惯了被索取,大家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能正正好好砸在自家脑袋上。 “咱们就收粮税,你们刚来都得去开荒,头三年的粮税可以先不交,等到第四年开始交税,前三年欠的粮税十年内补齐就行。” “咱这没有人头税,你们要是能多生孩子,那还给你们减税呢。” 张三说得一脸骄傲,赵四也在旁边附和,一帮人竖起耳朵听得仔细,震惊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听说生孩子还减税,黄豆腐就一个劲地往自家媳妇的肚子上瞄,金氏被自家男人瞅得脸发烫,暗道这臭老爷们不要脸,大白天的就发&浪,狠狠地飞去个眼刀子。 黄豆简直没眼看哥嫂的互动,都是两孩子的爹娘了,大庭广众之下,还这么腻歪。 进关前,张赵二人要是跟大家说粮税的事,大部分人只会当这是忽悠他们,但此时已经进了关,也没必要忽悠他们了。 大家有种在赌桌上赌赢了的感觉,原本就已经活跃的气氛更是热烈起来,大家开心地谈论着,畅想着关外的生活。 “唉呀妈呀,这山咋这么高呢?不会有狼吧?”现在大家都把张赵二人当成了自己人,行至一片连绵的高山,大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肯定有狼啊!不光有狼,还有老虎、猞猁、豹、黑熊、棕熊、野猪、狐狸、驯鹿、马鹿、犴达犴、梅花鹿、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四不像、乌鸡、雪兔、狍子……” 张三非常臭屁地,跟报菜名似地说了一堆山上的动物,听得大家呼吸都放慢了。 对于黄家这种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来说,好多动物连听都没听过,被张三的一席话说得一愣一愣的。 曾经以爬上七八米山为荣的黄豆芽,此时见到这上百米的高山和一堆听都没听过的动物,腿肚子都有些发抖了,更别提不咋出门的金氏了,更是连山都不敢瞄了,只低着头赶路,生怕山上真下来个什么庞然大物,一口气把她给吞了。 “这么多活物啊?你们都能碰见吗?要是猎到了能换多少钱啊?”女人们听完后,大多都瑟瑟发抖,但男人们听完后,大多却眼冒精光。 “咱们在这活了二十多年了,这山上的活物都没见全呢,你们以后要是住在山边,估计能看着不少。但这些活物可不咋好猎,那玩意跑得贼快,一般人都撵不上。” 张赵二人仗着有几分武艺,也曾经上山打过猎,不过收获极少,对此十分失落。 这些没有打过猎的男人们,对于张赵二人的劝诫倒是不以为然。 这一路上的野鸡野鸭给了这帮男人信心,所以心存幻想,总觉得以自己矫健的身手和轻盈的体型,绝对能一天猎两,两天猎五,然后发家致富,扬名全村。 现在男人们看这座山,就跟看自家的宝库似的,好像山上的活物已经归他们所有了似的,自信得没边了。 黄豆芽回想了一下自己追野兔的经历,又瞄了一眼队伍中的男人们,觉得他们现在这么自信,以后绝对会失望的。 除非他们能学会怎么设陷阱,不然想靠打猎维持生计,那还不如要饭去呢。 为了绕过这座大山,大家多走了好几里路,等大家到了可以歇脚的村庄时,天已经黑得透透的了。 大家也没啥力气做饭了,黄豆腐烧了一锅的开水,给家里人每人拌了一大碗的油茶面,大家吃得肚圆,洗了脚就倒头睡去。 不知道有人护送时,金氏和黄豆芽姑嫂二人准备了好多方便吃的东西,但这一路上鱼肉蛋都不缺,以前被大家当成宝贝的油茶面都被忽略了,都走了十多天了,还剩下大半布袋子呢。 又行进了两天半,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本次的目的地—吉德县。 黄豆芽听到这个县城的名字后,还愣了一下,发现这县城真的取了个好名字,还挺应景的,自家能平安到达这边,还真的是“积德”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7章 .安家莲花山村 把众人护送到了吉德县后,张赵二人就押着两个犯人离开了。 这一帮人被安排在离县衙不远处的一个名叫安民屋的地方。负责接待的衙差,为每家人都发放了号码牌。 衙差按号码喊人,被叫到号码的人跟着衙差走,没被叫到的人,则需要老老实实地待在屋子里,屋外有衙差看守,屋里人不可以随意进出! 黄家拿到的是一号牌,衙差引着黄家五口人出了安民屋,走了一段路后,进入一个宽敞的屋子里。 有三个人坐在屋子的正中央,最中间的人执笔,应该是文书。 黄豆腐把自家五口人的户籍和路引都拿了出来,交给了文书!文书一边记录黄家人户籍上的信息,一边跟黄家人依次确认。 “你家有做豆腐的手艺?”确认并记录完黄家人的基本信息后,文书开始问询一些其他信息。 “有手艺,我家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传的。”黄豆腐一脸正色地点头回应文书的问询。 金氏偷偷瞄了一眼自家男人,暗道这老爷们真能吹牛。明明家里是从公公那一辈才开始学做豆腐的,总共才传了两代,就敢说是祖传的。 黄家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在县城的豆腐店做学徒,做了十年的学徒,这才学会了做豆腐。 就是因为这做豆腐的手艺来之不易,才给自家大儿子起了名字叫黄豆腐。 虽然黄家兄妹二人的名字常被村里的小孩取笑,但这两个名字真的是黄老爷子精挑细选出来的。 黄豆芽的名字听着土,但是来历却颇具浪漫色彩。 “种生”是把豆芽用红蓝彩缕束之。七月七,女人用“种生”祀天孙以乞巧。 黄老爷子在县里见到那些有钱人家的女儿们,在七夕这天用豆芽乞巧,豆芽在他心中那可是有钱人的象征。 所以生了闺女后,黄老爷子给闺女起名豆芽。给闺女起这个名字,也是希望闺女以后能富贵。 本来黄老爷子还给子女们留了黄豆苗,黄豆皮、黄豆酱……等一堆的名字,但奈何这么多孩子,就大儿子和小闺女站住了。 “你们家的户籍现在落在吉昌镇的莲花山村!你家记一下,以后你家的豆腐只可以往吉昌镇下面的莲花山村、双顶山村、苇子沟村、陈家村和大荒地村卖,只有赶集时才可以去镇上卖。” “这是为啥啊?”黄家人对文书说的话很是不解,但只有黄豆芽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直接发问。 “因为吉昌镇已经有一家卖豆腐的了,他家先来的,以前负责整个镇子的豆腐,现在你家来了!吉昌镇的十个村子,你两家就各自负责五个。这五个村子是离你家最近的五个村子,也能少走些路。” 对于黄豆芽的疑惑,文书不仅没生气,反而非常耐心地说明了缘由。 “那要是别的村的人跑到我家来买,那我们可以卖吗?”因为文书这随和的语气,让黄豆芽壮了胆子,涉及到家里的买卖,她打算把该问的都问个明白。 “当然可以卖了,人家都跑你家去了,你还不卖,也不怕挨削?”黄豆芽的问题把文书在内的衙差们都逗笑了。 “之所以不让你们去其他五个村子,一来是路远,二来是怕你们两家因为买卖的事情再打起来。所以给你们两家划了地盘。” 官爷们平和的待人方式和欢乐的气氛,让黄家人瞬间就喜欢上关外了。 尤其是黄豆腐,这些年一直出门在外做买卖,见人就得笑三分,在镇上卖豆腐受了不少委屈,为了卖块豆腐总要低人一等,镇上管点事的人都敢跟他吆五喝六的。 县衙的官爷们竟然对自己和颜悦色,而且还有问必答,这让黄豆腐有些受宠若惊,可把这个大老爷们感动坏了。 黄家的人口信息简单,不大一会就登记完了。之后,黄家人被安排到了一个屋子里,今晚就在这个屋子休息,明天就可以去户籍所在地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