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问:“秋卡,吃早饭吗?” 饭当然是要吃的。 两个生活在20世纪初的穷大学生自然吃不起白面肉蛋,阿列克谢热了昨晚的土豆汤,再把黑面包泡在里面就是一餐。 张素商一边吃一边怀念那锅永远也进不了肚子的鸡汤,不是他吹,他爹煲汤水平可好了,有时还会直接拿椰子水做汤底,加入才宰杀切块的鸡肉、竹荪,炖出一锅清清爽爽的海南椰子鸡,汤水清清爽爽,喝下去又暖心暖胃。 不过最极品的还属猪肚鸡汤,要炖得又白又浓,里面洒上白胡椒粉,等猪肚和鸡肉吃得差不多了,就往高汤中加入红薯粉去煮,待粉条煮软,那口感配上鸡汤的鲜味,绝了! 越想越饿,连带着张素商胃口大开,吃了一碗还想再盛,发现锅里已经空了。 昨夜晚饭的剩余显然是不够两个大男人填饱肚子的,阿列克谢是什么出身张素商不知道,但他也会勤工俭学。 吃完早饭后,他们就一起出了门,阿列克谢带着张素商又在冰天雪地里走了快一个小时,才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圣彼得堡的瓦西里岛,格勒大学就坐落于此处。 幸好前身不仅给他留了块脂肪肝,其他地方的脂肪也质量颇高,让张素商到底是顶住了圣彼得堡清晨的低温。 这地方一年到头都没暖和多少日子。 格勒大学是整个俄罗斯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格勒是它现在的名字,在后世,这所学校被称为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拥有九位诺贝尔奖得主。 后世破解了庞加莱猜想并获得菲尔兹奖的佩雷尔曼也就读于这所学校,虽然这位哥是六零后,离他出生还有四十年左右。 能拿到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张素商对于原身的学霸程度是认可的,但他自己也是差点就进了top1的人,倒不至于战战兢兢地觉得自己适应不了新大学。 不就是换了个学习的地儿嘛,至少人还在医学系呢。 格勒大学并不是俄罗斯境内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学校,今年只收了四个学生,其中一人申请到了助学金,另外两人也已在其他大学的华人学子的帮助下找到了零工,在这个时代,半工半读是很常见的事情。 阿列克谢的工作是打扫图书馆,馆内比室外温暖,平时只要打理好卫生、整理好书籍,他还能随时借阅这里的书,这是美差。 他带着张素商找到一张桌子,恭敬的叫道:“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这是今年医学系今年的外国留学生之一。” 俄罗斯人的名字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名字、父称、姓氏,其中父称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叫谢尔盖,那么他的儿子的父称就是谢尔盖耶维奇,他的女儿的父称则是谢尔盖耶夫娜。 如果是对已经熟悉且亲近的长辈,他们就会连名字带父称的一起叫,而长辈叫小辈,就会直接叫名字了。 亚历山大教授看张素商一眼,哦了一声:“我知道这事。” 张素商上前说道:“您好,教授,我是张素商,您可以叫我秋卡。” 亚历山大教授打量了这个年轻人一阵,发现人还挺壮的,和他的得意门生阿列克谢站在一起,就像两头大熊。 他对中国的留学生印象不坏,这些孩子都是勤恳努力的人,读书做事从不懈怠,对师长很有礼貌,有的人甚至一年就可以读完所有知识,然后拖着一大箱抄录翻译的笔记匆匆回国奉献自己,就像是一堆薪柴,为了国家可以随时把自己燃烧干净还无怨无悔。 张素商是今年来俄留学的华人学生中来得最晚的,先前他的同伴也说过,这位学生家里不许他来留学,恐怕是来不了了,如今人到了这里,很多可以让学生上的岗位也被申请得差不多了。 但要看着这么一个孩子去外面给人洗衣服、干苦力,教授也于心不忍,加上阿列克谢的面子,张素商还是混到了一个位置,一个月25卢布。 俄罗斯的货币是卢布和戈比,卢布是纸钞,戈比是硬币,100戈比等于1卢布。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所写的《我的大学》书籍中有写,主角阿廖沙年轻时去码头做搬运工,一天也只有二三十个戈比,虽然那是19世纪末的物价,和20世纪20年代不同,但卢布和戈比的购买力在当下还是有保障的。 张素商还是很悲伤,他活到18岁从没做过家务,现在却要收拾一整个图书馆的垃圾。 幸好阿列克谢把需要摸高的擦窗工作揽过去了,不然他这一百八十多斤摔一下,肯定就要更悲伤了。 这个俄罗斯小伙居然比一米八的他还高起码十公分…… 虽然还没开学,张素商还是迅速投入了工作,他偷偷数了数,觉得等开学后,若要购买笔墨书籍等学生必备装备的话,这份做图书馆清洁工的工资顶天够他每天吃半饱。 不行啊,节食减肥对身体不好,影响他活到九十岁孝敬爸爸的大计,而要运动减肥的话,高质量饮食更是重中之重!钙补不补?高蛋白补不补? 不吃肉蛋奶就高强度运动的话,他怕不是想直接尝试死回现代法! 不愿节流便只能开源,等阿列克谢提着水桶回杂物室,准备招呼新室友去吃个午饭,然后一起逛逛校园的时候,就看到张素商蹲室内做垃圾分类。 张素商将打扫一上午捡到的十来个酒瓶扒拉出来,听到开门声,回头嘿嘿一笑:“阿列克谢,你知道哪里有收废品的地方吗?” 他是这么想的,多卖几个瓶子,说不定就能多买一块面包,反正垃圾是他凭自己的劳力捡的,不丢人。 阿列克谢看着张素商,内心突然感到淡淡的辛酸。 好心的熊上前重重拍了张素商肩膀一下,差点把其实是虚胖状态的张素商拍地上。 阿列克谢坚定地说道:“为了庆祝你到俄罗斯来,今晚我在锅里多下一个土豆!” 张素商:…… 我谢谢你啊!
第3章 一个陈旧的铁锅内,装着翻滚的土豆和少许盐巴,连葱花和油星子都找不到,清淡的让人想要流泪。 有人看过俄餐百年变迁史,1916年的时候,俄罗斯流行吃烤鹌鹑、烤蔬菜和酸白菜,但那都是有钱人才配吃的,普通人有土豆都算不错了,现在俄罗斯经济开始上升,但最近流行的柠檬煮鳟鱼也是穷学生吃不起的。 阿列克谢用勺子在汤里拌了拌,眼中带着对食物的渴望,虽然已经吃了快一个月土豆,但如果长期生活在顶天吃八分饱的环境中的话,是很难嫌弃任何能吃的东西的。 他小心翼翼的将煮熟的土豆捞出来分开放好。 他们已经连吃了一个月的土豆了,阿列克谢现在准备的是早饭,锅里剩下的则是他们的午饭,到时候要带到学校里去吃。 张素商做完两百个开合跳、五十个波比跳,满头大汗,喘个不停,这具身体的体力太差了,要是让他舅爷爷看到了,非得压着他天天跑十公里练体力不可,慢跑强度不高,对修炼耐力也极有好处,是最佳有氧运动之一。 可惜2月的圣彼得堡室外实在不适合作为运动场地,泼一盆水在地上就能结冰的天气,在外边蹦跶是和自己过不去。 活到九十岁,这是一个多么宏伟又艰难的目标啊,张素商可舍不得让自己病。 等终于喘过来了,张素商便趁着身上还有热气,去后院的井打了水,拿抹布将门窗桌椅地板都打扫了一遍,鉴于养父之一是学医出身,张素商的卫生习惯很好,加上现在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再连个家务都不做的话,真心说不过去。 阿列克谢一转头,就看到那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华夏少年撅着屁股,费劲的和地板战斗,他喊道:“秋卡,来吃饭吧。” 张素商应了一声,走到餐桌边,看两人盘子里孤孤单单的土豆,他挽起袖子。 “阿列克谢,你等等,我有个好东西。” 在阿列克谢疑惑的眼神中,张素商跑回卧室,搬出来一个小罐子,阿列克谢露出惊喜的神情:“这是泡菜?” 张素商:“没错!” 泡菜是俄罗斯在冬季的重要物资,俄式泡菜也是泡菜界的一大山头,其中的酸黄瓜更是俄式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素商昨日就在市场用卖废品得来的钱买了一小罐泡菜回来,不是不能买更多,毕竟他还有给图书馆打扫得来的薪水,但如果要在家里大量的储存泡菜的话,还是自己做更划算。 张素商在吃饭时提出了要自家做泡菜的想法,阿列克谢犹豫一阵,回道:“我不会做。” 张素商:“我会啊!” 他爹厨艺特别好,爷爷奶奶家更是开饭店出身,张素商虽不是专业大厨,好歹也有几分家传手艺傍身,东北泡菜、四川泡菜、韩式泡菜、俄式泡菜通通滴没问题! 阿列克谢也高兴起来,他欢呼一声,跳起来收拾了锅碗,难得活泼得像个20岁的年轻人。 临行前他还高高兴兴的拍着张素商的肩膀说:“秋卡,你早说你会腌菜啊!我其实也受够只能吃土豆的日子了!” 张素商又一次差点被他拍得载地上:“那你以前怎么不做?” 阿列克谢:“我不会啊!” 两人一起出了门,张素商身上还有点汗,被风一吹,不由得打了个喷嚏,阿列克谢转头看他一眼,将围巾摘下,往他脖子上绕了几圈。 “秋卡,你的保暖衣物太少了,连袜子都只有两双。” 张素商揉揉鼻子,苦着脸:“别提了,那两双袜子都被我洗硬了。” 要是不讲究点的,一双袜子穿三四天,翻过来再三四天还行,张素商不行啊,他是练花样滑冰出身,以前脚往冰鞋里一捅,一练就是一整天,不天天换的话,脚都沤成咸鱼臭豆腐蛋了,是以早就养成了一天一换的习惯,到这以后也是再怎么想忍,也要两天换一次。 爱运动的男生真不能不注意清洁,不然光体味都够迎风熏十米的。 在阿列克谢看来,他这个室友在很多地方都有点臭讲究,他共有三双厚袜子,也是穿三天才换洗一次的,他看了眼秋卡挂在室内的某双棉袜,上面已经破了个洞。 此时雪有点化了,走起来滑溜溜的,张素商的千层底棉鞋面对湿滑路面有些顶不住,一路走下来,脚里面湿湿的,走起来鞋底打滑,他也没抱怨,随着前方路面的雪多了灰色的污迹,就知道这是快到人多的地方了。 俄罗斯前几年因着国内战争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出现过100000面值的钞票,现在局势稳定了,国家开始进入上升期,卢布上的数字便开始缩水。 张素商拿着两张3卢布的钞票,就拿下了两袋子白萝卜,原本他还想再把价格讲低点的,但卖菜的大爷壮硕如熊,成交价格本来就低得人家快提锄头打人了,哪怕边上有个身高一米九的室友掠阵,他也不敢再逼。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