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村以前出过秀才,村长也是识字的,他的孙儿也是送来陈童生的私塾,没几日村长孙儿也退学了。 陈童生让儿子去村里打听,这才知道村里都在传南水村有个很会教书的小夫子,他们想把孩子送去南水村。 气得陈童生想摔东西也无甚可扔。 余南叶听说这事后哭笑不得,不曾想第二日张村长就找来了,原来还真有南秀村的找上村长,想让村长帮忙引荐。 这些人跟南水村有过姻亲,要么姑娘嫁进南水村,要么姑娘外嫁南秀村。 张村长不好拒绝,将客人留在家中,自己来找余南叶。 余南叶听后,想了下说:“张叔你也知道咱们村的确没什么小夫子,大家之所以会这么称呼云云,是因为信服她。” “但至于云云本人怎么想,你我都不得而知,只有问过她想法,我们才能做决定,张叔觉得呢?”余南叶脸上挂着和煦浅笑。 张村长语气和蔼,“好好,我们这就去问问云云。” 若是以前张村长肯定不会将一个十岁小姑娘放心上,近半个月下来,张村长对这个小姑娘有了很大改观。
第97章 余南叶和张村长一番合计, 便去吴婶家见云云。 余南叶下意识看了阿景一眼,陆柘景瞬间明白少年想说什么。 陆柘景道:“如果云云同意收下外村孩子,村长作何打算?” 张村长闻言一愣, 他的确没往这方面想, 若外村父母不同意, 云云便跟以前一样, 若是他们同意, 再去吴婶家授课就不合适了。 张村长想了下回答, “如果云云愿意, 其他人也同意, 咱们村就办村学, 不仅收咱们村的孩子, 外村的同样收,只是到时候就云云一人估计忙不过来。” 张村长说这话时看向陆柘景。 陆柘景怎能看不出他那点小心思。 他自然不可能窝在村里当个教书先生。 不过如果要办村学, 光云云一个的确不够,他朝屋顶看了眼,壹收到指令, 悄无声息离开。 陆柘景没表态, 张村长不好再说什么, 一行三人来到吴婶家。 芸娘已经能下地走动, 此时她抱着吴勉致在院里闲庭信步, 听见声音开了门。 芸娘抱着孩子,一面招呼众人进来, 一面道:“村长, 小南,景兄弟,你们是来找家母的么?” 张村长先一步道:“我们来找云云。” 找云云? 芸娘不解, 但还是唤来云云。 云云正在屋里看书,小南哥哥送来不少书。 这些书都是镇上书肆买的,除了四书还有些杂记。 云云这时看得就是杂记。 这本杂记记录的便是南禹国各地的风俗人文,云云从来不知道原来天底下还有这么多地方,很多她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 更别提那些地方特别的风俗习惯,云云看得沉迷其中。 不知不觉竟过去好几个时辰,更是没听到小南哥哥他们的说话声,直到房门被敲响,她才恍然回神。 云云走了出来,看到小南哥哥脸上绽放笑容,亲亲切切唤了声,“小南哥哥。” 余南叶唇边挂着浅笑,“哥哥有事想问云云。” 云云闻言正襟危坐,脸上难得露出几分严肃,“小南哥哥请讲。” 余南叶轻轻一笑,摸摸云云的小脑袋,“不必如此肃穆,是咱们的小夫子教得太好,传到隔壁南秀村,南秀村好几位村民找上你村长伯伯。” “村长伯伯拿不定主意,所以来问问咱们云云是否愿意教外村的孩子们。” 云云闻言愣住,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可以么?” 她虽然一直都努力的教村中大人和小孩,但她不过才十岁,到底有些胆怯,担心教不好外村人,让外村人对南水村留下坏印象。 余南叶看出云云担心什么,他没着急开口,旁听的芸娘脸上满是诧异。 她之前就赞成女儿跟着小南学识字,没想到后来成了教村里人认字,每月还能拿五百文,作为一名母亲,她十分高兴女儿这么有出息。 如今更是远近闻名,连外村人都找来了。 她听见村长说:“我和南小子商量过,打算开办村学,到时云云依旧是村学里的小夫子,每月给云云二两银钱。” 至于给云云的工钱,他们打算一部分从厂里出,一部分从束脩出。 这还是余南叶提出来的,张村长分外感动,一连夸了余南叶许久。 云云想了会儿,她读过书后,明是非知善恶,清楚这是个机会,她需得珍惜。 她点了点头,“谢谢小南哥哥,谢谢村长伯伯,也谢谢景哥哥,我愿意尝试。” 余南叶欣然一笑,随后他们就这村学建在何处,教材方面,和如何收取束脩进行商讨。 整个过程云云积极参与,芸娘在一旁听着孩子有条不紊的提议,自豪感油然而生。 吴婶准备好晚饭出来,听见他们的话,顿觉自己的孙女哪哪都好。 商讨完后张村长告辞离开,回去回话。 南秀村的人听说小夫子愿意教自家孩子,高兴不已,送上自家买的鸡蛋或鸭蛋。 张村长跟他们表示村学还未建成,等修好了就将孩子送来。 大伙儿欢欢喜喜应好,张村长又顺嘴说了句透底的话,“咱们的小夫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学时勤勉,跟着的先生学识渊博,可惜那位先生一馈十起,无暇传授学识,你们也算幸运,能得那位先生弟子传授。” 这些人一听恨不得立马送孩子过来,他们的孩子在陈夫子那里耽误了好几年,可不能再延误下去。 他们还指望孩子们考科举,当大官。 此时,张村长说的年纪小,他们并未放心上。 村学的修建需要全村人齐心协力,至于材料余南叶给了不少,以后村学的收入全归余南叶。 那些帮忙干过活的,可在村学免费上几个月学。 至于孩子们上学便要给束脩。 给村民们说明后,众人都很支持。 工厂这边走上正轨,余南叶每日都会去洒水,教工人如何观察,以及施肥等方法。 不过短短几日,种下去的玉米、土豆、花生都长出嫩苗。 一眼望去一色翠绿,瞧着就让人欢喜。 大伙儿这些日子的笑容比一脸还多,东家教了他们不少,如果没有东家,按照他们以前的方法种植,估计会跟从前一样。 当然他们不知道,倘若他们自己按照余南叶的法子栽种,他们仍然会如从前那般,种出来的菜稀稀拉拉,焉头搭脑,毫无生机。 自家还有地种的跟着栽种,与厂里种下的种子几天就能发芽不同,他们自行在田地里种的菜,一旬了还不见发芽。 他们这才意识到厉害的不是余南叶教的法子,而是余南叶本人。 于是他们对待余南叶的态度更加客气,甚至还带上了尊称。 余南叶察觉到村民们的变化,心绪不似从前那般大起大落,如今的他似乎习惯了村里人的态度。 注意力很快放在即将落成的村学上。 若是要办村学,光云云一人教授定是不行,他也不认得镇上秀才。 找不到夫子,余南叶陷入困境。 后来,他跟阿景提了这事。 陆柘景道:“别担心,先前我去镇上书肆,认识了好几位秀才,跟他们聊过,他们决定来咱们村做夫子。” 他确实单独去过镇上,不过不是去书肆,而是去酒楼见了齐蔺他们。 至于这些夫子是齐蔺从县学找来的,起初他们也是不想来的。 任谁好好在县学做夫子,突然来一个犄角耷拉做村学夫子,别说镇上的秀才了,就是童生都要思忖一二,但他们会这么快松嘴,全靠齐蔺忽悠。 齐蔺告诉这几位名声远洋的夫子,陛下有意推动南水村,这些人才同意的。 余南叶没想到阿景出去一趟,就轻轻松松解决了这一难题。 只觉得阿景真厉害。 他拉过阿景胳膊,“阿景谢谢你,夫子住镇上么?我们要不要去拜访?” “不用。”陆柘景自然而然握住少年的手,“我已经告诉他们住址,不日他们就会过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小孩的惊呼声,余南叶打开大门一看,两辆低敛的马车朝他们家缓缓而来。 有小孩问:“小南哥哥,这是你的朋友么?” 余南叶摸了摸小孩脑袋,“我也不清楚。”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停下,一会儿功夫就围了不少人过来。 都是些妇人和年轻姑娘。 大伙儿好奇看向马车,以前他们村一年到头见不到一辆马车,今年却见着两回。 还都是因为东家。 马车甫一停下,好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探头探脑,好奇里面坐得谁。 车帘被掀开,三十出头的车夫放下马扎,余南叶看到两名留着美须,一身儒衫的中年男子踩着马扎下 来。 后面那辆马车也下来了两名不惑之年的男子。 看他们穿着打扮,余南叶眼前一亮,这四人该不会是阿景刚才说的夫子吧? 几人来到余南叶和阿景面前,他们是嘉德三年的进士,曾远远见过陛下一面。 哪怕只是一瞥,陛下风貌天下无双。 他们中进士后一无人脉,留在都城,开销高,家中实在无多余钱财,他们等不到吏部的任命文书,便回乡,在南州县县学做夫子,三年下来名声大噪。 他们也歇了做官心思。 如今只想教书育人。 四人做了介绍,“在下姓周,这是周某同期进士,姓韩,这是陈学信,这是族兄周凌。” “几位夫子好,我是余南叶,我代表乡亲们欢迎几位夫子的到来,我带几位去见见我们村村长。” 余南叶有些紧张,促狭着开口。 陆柘景在一旁看着,见少年一点点克服紧张,眼底含笑。 先前考虑到夫子的住处,他们建村学时修建了可供夫子们休息的寝所。 这会儿正好带他们去看看,还有需要添补的东西,明日托人从镇上带回来。
第98章 四位夫子在村学的寝室住了下来, 第二日他们接触到《蒙学》《论语》等书。 这期间他们了解村学学生情况,得知除了稚童外,还有大人学识字。 期间他们听到不少本村学生提及小夫子。 勾起四人的好奇。 直到第二日, 他们终于见到那名小夫子。 看着眼前及心口的小姑娘, 四人略一诧异, 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并非那般顽固不化的老头, 这姑娘年纪不大, 听说近几个月才开蒙,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 不论大人与小孩皆对她赞不绝口。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是真有大才! 于是他们跟这位叫吴云云的小夫子谈过后, 赫然原来教她的竟是陛下。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4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