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好多人家,一年到头也就挣五六两。 而在林家村,村里人一年到头攒不到二两的人家,大有人在。 乍一看到花出这么多银子,余南叶都有些恍惚。 陆柘景收好点心,带着余南叶坐上驴车回村。 路上,余南叶有些不好意思,默默记下花了的银钱,想等以后慢慢还。 余南叶想了想,还是说:“今日多亏了阿景,不然我还不知道过几月怎么办。” 过几月到了夏日,酷暑炎热,住小屋热不说,破旧的瓦片也挡不住风雨。 冬日里住着也冷得紧。 陆柘景凝视少年一会儿,才摸了摸他发顶,“我的命都是你救的,无须这般客气,现下我还要多谢南南收留了我,不然我还无家可归。” “这些都是我想给南南的。” 余南叶被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想把这笔银子慢慢还给阿景。
第14章 泥瓦匠按照约定,第二日早早来了,问过村里人才找来余家。 南水村姓余的,只有余南叶,很快余南叶雇人修房的事传遍全村。 吴婶听说了这事,放下手中黄豆,快步朝余家去,两家离得近,几步路就到了。 篱笆外围了不少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来瞧热闹的。 吴婶扒拉开这些人,走进院子。 院里有七个陌生男子,二三十岁左右,虽穿着短打,面料却比村户人家好。 余南叶正跟赵师傅说怎么修缮屋子,抬眼瞧见吴婶,招呼了声。 “南小子。”吴婶凑到余南叶跟前,将人拉进屋。 陆柘景看着两人的背影,神色如常,跟身边的赵师傅继续讲需要修建的灶房。 灶房就在小屋旁,除此外还需要修个耳房。 耳房可以做卧房。 余南叶想再建一间厢房给阿景住,总不能让阿景一直和自己住,但自己身上没银钱,他又不能直接和阿景开口,只能作罢。 昨日阿景在镇上定做了木床,到时候他们一个睡旧床,一个睡新床就是。 有了耳房和灶房,小屋里的其他东西可以放过去,屋子就空了,放得下两张床。 余南叶挺满意的,却不知陆柘景看着那个还没有自己茅房大的小屋,怎么看怎么不满意。 不能到时候随便来个人,就往自己和南南的卧房去。 特别是在村里,一些人更会直接坐床上。 陆柘景很不习惯,趁着余南叶被吴婶拉走,他跟赵师傅说了耳房建大些,按厢房大小来修。 有银子能赚,赵师傅欢欢喜喜答应,并保证五日内盖好。 陆柘景不打算让余南叶煮饭招待,给了赵师傅一两银子,让他拿去给下面的人分。 赵师傅十分高兴,给徒弟们讲了如何搭建后,七人各自忙活起来。 篱笆外的壮年汉子高声询问:“余家的,还差人吗?我年轻力壮,有一把力气,一天三十文。” 其他同样没找到活的汉子,纷纷推销自己,说来说去都是力气大,干活勤快。 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可他们要盖青砖瓦房,而不是夯土房。 需要有经验的老手。 陆柘景不是余南叶,不会因为同村就照顾几分。 闹哄哄的声音传进耳朵,看着众人极力推荐自己的激动模样,陆柘景没出声,只是神色比先前更冷了。 余南叶听见外面喧哗,他被吴婶拉着,一时半会儿不好出去。 他看向吴婶,“婶子找我有事?” “婶子看你找来砖匠师傅,这是要盖房?”吴婶也听见了外面动静,不过她要问清楚,是南小子的意思,还是那人的意思。 余南叶点头,“再有几月就入夏了,屋里不遮风不挡雨,雨水一多,我担心房子撑不住,就和阿景商量,捯饬旧屋,再建个灶房和耳房。” 一听是他自己的意思,吴婶放心了。 夏日快来了,这几年剩夏多雨,旧屋挡不住风雨,是该修一修。 想到这里,她取出荷包里的一两银子,“婶子身上也没什么银钱,这里有一两银子你收着。” 余南叶连忙拒绝,婶子已经帮他许多,怎好意思要婶子的银钱。 婶子家也不容易。 “婶子,你知道我身上没什么银钱,盖房子的钱不是我出,都是阿景给的。” 余南叶继续规劝,“婶子已经帮我太多,这个我真不能收。” 吴婶以为陆柘景身上有银子,毕竟那身衣裳不便宜,又觉得陆柘景做这些是为了报答南小子,顿觉合情合理。 于是收起银钱。 余南叶又和吴婶说了几句话,外面恢复安静,他和吴婶出去,阿景已经选好三名体格健硕的年轻汉子。 后来他问过阿景,才知道给了三人,每人每日三十五文的工钱,阿景还在众妇人中选了两名煮饭的。 陆柘景说:“问问吴婶愿不愿意帮忙,一天四十文,监督两人做饭。” 两人躺床上,陆柘景目视少年,眼底倒映火光,少了几分冷漠。 “我知道你与吴婶关系亲厚,吴婶心善,待你宽厚如己出,她家情况也不容易,咱们能帮则帮。” 余南叶被“咱们”两字弄得不好意思,却也没拒绝阿景的提议,他的确想要报答婶子。
第15章 晨曦微露,赵师傅领着徒弟们打地基。 村里的三名汉子也会打地基,帮着一起干。 十人干活很快,当天下午就打好灶屋和耳房的地基。 赵师傅打地基有经验,打完地基,指挥几人清理周遭杂物,撒上清水,填土,做好接搓,柱墩,再关盒子,塑出大致模样,第二日便可砌砖。 午食有吴婶看着,请来的两名婶子手脚老实,做出来的菜油水足,工人们吃得尽兴,下午干活更卖力。 晚上,余南叶点燃油灯,就着灯光记下今日花销。 给村里汉子开的三十五文,三人就是一百零五文,赵师傅他们一天五十文,七人就是三百五十文,扣除五十文的伙食,三十文请婶子的铜板。 一天就是五百三十五文。 灶屋和耳房至少需要盖十天半个月,也就是最少都要五两银子,最多八两。 八两工钱,材料八两,共十六两。 余南叶不会写字,也不会算数,他一边费劲掰指头,一边用小点记下。 陆柘景在檐下洗漱完,进了屋,见少年坐在桌前掰手指,身前放着一张从旧衣上裁下的麻布,针线穿过麻布。 陆柘景看了会儿,没瞅明白,“这是在做什么?” 余南叶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跳。 他抬头,骤然对上一双蕴着淡淡笑意的眼眸,那颗本就因惊吓而过快的心跳,跃动地更快。 若不是阿景还在跟前,他真想一把捂住心口。 陆柘景看到少年脸上的惊愕,知道自己把人吓着了,缓和了语气,又问了遍。 “我在记今日的花销。”心跳一点点平复,余南叶回道。 陆柘景看少年用旧麻布,在上面做着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记号,晓得他这是不会写字。 他不动声色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一团,措辞后道:“记在布上不方便。” “没事,也就这几日。”在林家村时没什么花费,自然不需要记账,这几日开销大,这才起了记账心思。 但他一无纸张,二不会写字,只能用这种笨拙方法。 陆柘景却觉得他很聪明,“上面的一团代表什么?” “这是一百文的意思。”余南叶有些不好意思。 不会有谁家供哥儿读书,林家村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 整个村子,只有村长家的孙子上了私塾。 这里没有哥儿,阿景也只把自己当寻常男子看待,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志向? “很好的法子,你这么一说,我便知道怎么看了,只是记在布上,终究不方便,待房子建好后,我们再去一趟镇上。” 余南叶点了点头,他点的黄豆长出豆芽了,他打算带去镇上买。 陆柘景已无大碍,他没让少年继续打地铺,而是自己打地铺,少年睡床。 一开始余南叶还不同意,被他摁上床才乖乖同意。 第二天砌灶屋,十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干活,又都是砌砖好手,仅一天就砌了个七七八八。 余南叶看着逐渐成型的灶屋,原以为得十天半个月。 从前林家村有户人家建泥瓦房,三间房子,一间房就用了十天,三间花了整月,村里人还夸汉子们干活麻利。 现在一对比,才晓得还有干活更快的。 这天夜里,余南叶依旧在旧布上记账,陆柘景看着也不打扰。 这些天家里剩的饭菜,余南叶分给了吴婶,都是些没吃的,村里人怕糟蹋粮食,也没人在意剩不剩的。 吴婶本想留着小南吃。 余南叶表示家里还有,他和阿景实在吃不完,吴婶这才收下,第二天一早又拿来一小篮子鸡蛋。 余南叶推拒不得,想给吴婶涨工钱,又怕婶子多想,到时候两家生分,只能给吃食。 等到第五天,灶屋和耳房都修好了,还有多余的青砖,陆柘景便让赵师傅他们砌院墙,工钱依旧。 赵师傅自然乐意,带着徒弟们热火朝天干了起来,十人手脚麻利,干活仔细认真,第二天就砌好近一丈高的院墙。 陆柘景给结了工钱。 余南叶在一旁瞧着,记下银钱,晚上又记在旧布块上。
第16章 余南叶在村里认识的人不多,找来了吴婶一家。 吴婶想了想叫来与自己关系不错的赵婶子。 暖房得热闹些才好。 直到赵氏来吴家后,吴婶又觉得不好,毕竟没提前示意南小子,只是已经跟赵氏说了,不好再让人回去。 吴婶来不及和赵氏多说,亟不可待去了余家。 余家的围墙挡住了院中一切,不再像之前隔着远远的,都能看清院里屋里。 陆柘景一并换了连挡不住孩童的破木门。 吴婶看着面前近丈高的大门。 红漆大门,村里唯一份,别提多气派。 吴婶光瞧着就感到束手手脚,但想到里面住着南小子,是自己认下的侄子,便挺了挺胸膛,拨响门钹。 铜制门环发出沉闷声响。 村里没人会安门环,大伙儿知根知底,白日里不会关门,大门敞开,想去谁家坐就进谁家门。 吴婶一家是外来户,和村里人不怎么熟,后来熟了,吴婶也没有听热闹的习惯。 再加上家里人丁单薄,除了孙女云云在外玩会开门,其他时候也跟小南一般,大门紧闭。 他们白天关门的做法,在村里可谓异类,不少妇人背地里念叨。 余南叶也不习惯青天白日关门,但阿景说不习惯被外人打扰,他便将门关上。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4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