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夫人被念叨得耳朵起茧了,索性离义山的书房远远的。天天饭桌上听他们父子俩唠叨学业,她自己却很少能亲眼看到儿子学问到底如何了。 这是她一手抱大的孩子!出息了,成材了,成了人人张嘴就夸的神童子了! 唐厚孜一连写了十几份,直写得酣畅淋漓,被人夸得出了一脖子汗,忙摆摆手不再写了。 他挤出人堆,把手上沾的残墨洗净,一抬头,愣了一下——唐荼荼站在水盆架子旁,冲他笑得脸颊圆圆。 唐厚孜被妹妹盯的,自己也笑起来:“回来啦,娘和姥爷可好?” “都很好,姥爷还让我给你带了补脑的干果。”唐荼荼捡着几句寒暄完,“哥,商量个事儿行么?” “你直说就是了,跟哥哥还商量什么?”唐厚孜失笑。 唐荼荼便把自己想做生意的事儿提了提,唐厚孜还没听明白,一头雾水呢,便被荼荼拉着去找叶先生了。 唐荼荼道:“叶先生,趁着万寿节热闹,倘若咱们往街上支个摊,就做‘神童题字’——让哥哥给人往灯笼上题字,写两句吉祥话,一幅字不用贵了,卖一百文钱,再送点剪纸啊福字结啊之类的小玩意,能赚着钱么?” 叶三峰个儿高,正抱着根竹子忙活,垂眸各睨了他俩一眼,目光停在唐厚孜身上,“少爷乐意在街市上抛头露面?” 说起来,叶三峰打心眼里,是有点瞧不上少爷的做派的。 十四岁的少年郎,放寻常人家已经能撑起半个门户了,少爷却还在家里的荫庇下。 读书人晓事儿慢,慢一点也没什么。 可少爷捧着一屋子书读了十年,已经有了书呆子的样儿了,他学问做得好,那是毋庸置疑的,可书读到家了,读到滚瓜烂熟了,竟拿着孔孟大道理当自己的路了,守着些屁用没有的文人风骨,已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就是着了相了。 在街市上摆摊卖字,少爷自个儿不嫌丢人么? 可出乎叶三峰意料的是,唐厚孜没怎么犹豫:“若真能摆个摊儿出去,写写字就能赚钱,我自然是愿意的。” 他望了一眼唐夫人,轻声道:“这回鹿鸣宴,娘那头出了二百两银子,母亲这边也出了百多两银子,是咱家两个月的花用了。入秋一交束脩,家里就更紧了,全家供我一个念书,我心里也着急的,能赚一点算一点,抛头露面算什么?” 叶三峰笑得手都哆嗦了,一条竹篾子差点劈手上。他把板斧丢一旁,大喇喇坐在石桌上。 “好好好!少爷有这想头就好,二姑娘这点子想得也好。”叶三峰笑道:“端看老爷愿不愿意了。” 唐厚孜问:“可万寿节,街上让摆摊么?” “这少爷放心,官家巴不得京城热闹得欢腾起来。咱们摆摊儿就往东市摆,今年东市是重头戏,宫里贵人全移驾兴庆宫,要与民同乐的。” 他给两人讲着这回万寿宴跟往常灯节的不同之处。 家丁劈篾条,丫鬟仆妇糊灯笼,不一会儿就做成了几盏直架灯笼,剩下的弧面灯笼,要等竹篾泡水后、用火烤出曲度,才能用作灯骨的。 唐夫人在院里招呼:“再画上几幅带画的吧,别人家的灯笼都有字有画儿,咱家的灯笼太素净了也不好看呐!” 又吩咐仆妇去取了丹砂、藤黄、扁青、铜绿几种颜色来。 家里会写字的还能挑出不少来,会画画的真没几个。唐夫人自己也执了笔,叮嘱几人。 “画点喜庆的,花也好,鸟也好,义山要是画山水,可不能画凄凉景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随你画,不喜庆的,咱们可不敢挂出去。” 国泰民安啊…… 唐荼荼抽了张纸,表情深沉,待笔尖的墨都干得差不多了,她才徐徐落笔。 尖尖头,两个大翅膀,支棱开的三角尾翼……又蘸水填墨,涂了大片的浅灰。 “姐,你画的这是什么鸟儿啊,怎么长得这样怪异?”珠珠探过个脑袋来,吃吃直笑:“怎么尾巴这样大?这是杜鹃还是灰鸽子呀?” “不是杜鹃,不是鸽子。”唐荼荼深沉道:“是我梦里的神鸟。” 如果江队在这儿的话,肯定能认得出来,画的可不就是战机么,还是搭载了一排导弹发射架的牛逼哄哄“歼”字头。 珠珠哈哈大笑:“人家都是梦凤凰、梦雄鹰,再不济也得梦个杜鹃喜鹊,姐姐你怎么梦了这么只丑鸟啊!” 唐荼荼点点头,确实画得挺丑的,哥哥那边已经勾勒出一片山水写意图了,她这头儿只以墨黑色的线条,画了个这么玩意。 只是突然想起来了。 国泰民安,少不得军备戍疆。 这些每天轰隆隆盘旋在基地上方的小可爱们,是唐荼荼刚穿来时天天梦到的东西。 可惜后头那些年里没有民用客机了,只有用于巡航侦察、物资运输、歼击的战机,军用载人机也只负责基地间人才转移。 唐荼荼不记得更早以前的民用客机长什么样子了。 要是她记得的话,大概就不用画这么一只丑鸟,就能画一只好看的、身纤体长的“漂亮鸟儿”了。 她画完这么一张,也不再讨人嘲笑了,挤去笔中水分,正儿八经地开始画画。 她画过七年的图,写字虽写得歪七扭八,总是握不好这根毛笔,可换个执笔方法,画的线条却从来没有歪过一毫,简笔白描,画什么是什么,夺走了哥哥一半的夸奖声。 当天晚上,唐家做出来的灯笼就全挂到外边去了,从大门前向两边延伸,挂满了好几排麻绳,却还差三分之二的灯笼才能全挂满。 一听还得做几十盏,阖府都哀声连连的,只得点着灯熬夜糊灯笼。 可第二天一早,管家就发现挂在灯绳上的几十盏灯笼少了一盏,是贴墙边挂着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灯笼,消失不见了。 四处瞭了瞭,也没见地上掉着。 嗐,通宵糊灯笼都来不迭,竟还有贼蹲着?管家伯啐了一口,朝着左右邻家大声斥道。 “哪个想要我家少爷的题字,进门来讨就行了!少爷好性儿,又不是不给你们写,何苦要做贼呢?” 左邻右舍家的护院听着了,都奇怪地望来一眼,张嘴问“唐管家怎么啦”。 老管家哼一声,两家护院都一头雾水地看着他气呼呼地关上了院门。 没半个时辰,灯绳上空着的地方补上了一盏大肚饱满的红灯笼——又招了管家一通骂,确信是贼无疑了。 初三以后,唐老爷所在的礼部开始轮轴转,上官吃住都在衙门,下官们也成了两日回一趟家了,中间不回家的那一晚上要绕着兴庆宫,还有内城每一座坊市挨个查验。 查各条街上的武侯铺夜里够不够警醒、水缸里有没有备足水、要是走水了该如何疏散百姓,再查商户有没有染了恶疾的,有没有闭门谢客的…… 闭门谢客也不行,主街主市上的各家铺子都得敞着门,子正以后才能关,以彰显天|朝气象。 每年都有这么几个兴师动众的节日,往年是元宵和中秋,今年因为太后寿诞,要从七月初九一直热闹到过完中秋,全城的百姓都疯了似的热闹,直把礼部、京兆府和五城兵马司这些衙门累得喘不上气儿。 初五傍晚,唐老爷才吊着俩大眼袋,灰头土脸地进了门。 唐荼荼撺掇着哥哥动了摆摊的心思,两人合计了一下午,琢磨好了怎么说服爹爹。 理由还都没用上,只不过是听他们三言两语说完,唐老爷一摆手。 “去罢去罢。别说你们了,尚书大人府上都在做仕女花灯了,想要赢那一百两的花灯奖——大人一边痛斥着奇巧淫技,一边奈何不了他夫人和闺女们贪玩。” 唐老爷又道:“什么抛头露面,咱这样的小门小户哪有那么多讲究?义山也大了,知道知道钱财不易得,也好。” “再说庆贺太后娘娘圣寿,也是给你自己攒福气的事儿,来年你就要下春闱场了,坊间多留点名声也好。” 唐厚孜愣愣听完,忙道:“爹,我明年不下场啊,我还打算……” 他话没说完,便见爹爹仰在椅背上睡过去了,呼噜声由小及大,很快震天响了。 “我还打算再学三年呢……”唐厚孜没说完的话,只得揭过不提。 “老爷?老爷!” 唐夫人又好笑又心疼,让人把老爷背回房里,自己去安排府里一应琐事。 挂着的灯笼每晚必须得盯紧了,万万不能走了水,不仅盯自家的,也得盯着街头巷尾每一家,谁家灯笼着火了就赶紧去拍门提醒。 …… 全京城热闹着忙活着,初九正诞日便到了。
第67章 先是容夫人来打了招呼,说在东市上定了临街的雅间,方便看街上的花车游|行。 自她家二儿中举后,容夫人也是忙活了半个月。她夫君容襄明,身为户部三司中的盐铁司副使,对摆酒设宴的事儿一向谨慎,儿子中举的喜事也办得收敛,左邻右舍都没给递帖子,只低调宴请了夫家和娘家人。 唐夫人也就不往人家跟前凑。 容夫人大约是喜欢她这份通透,再加上唐老爷在礼部这么个清水衙门,两位老爷公事压根挨不着边儿,是可以长久处交情的人家。便赶在初八那日上门了。 彼时,唐荼荼和珠珠坐在正房院里,带着四个小婢子,让胡嬷嬷教她们几个打络子,挨个学了吉祥、如意、祥云结。 这绳结并不难打,几个姑娘跟着嬷嬷打结的时候,都好似长了一双巧手,打完手里这个,再拿起条红绳,就又两眼抓瞎了,直把胡嬷嬷气得倒仰,念叨“倭瓜脑袋”。 唐荼荼勉强算是记性比较好的那个,记住了好几个花样,手上动作渐渐快起来。 容夫人被仆妇引着进了院里,只消一眼就笑起来:“编花绳呢?” “容姨。”唐荼荼与珠珠起身福了一礼。 屋里门没关,只隔了道竹帘子,唐荼荼竖起耳朵听屋里说话。
母亲声音轻,不知说了句什么,容夫人的笑声大,听得一清二楚的。 “我家老爷要在宫里吃席,我大儿要带着媳妇去街上逛,家里就剩我,还有莞尔和她二哥三姐儿;你家老爷也回不来,就你带着仨孩子,要冷冷清清留在府里过节不成?” 唐夫人犹豫:“荼荼年纪不小了,你家三姐儿也大了……” 容夫人哎唷一声:“十八|九岁才嫁人呢,一群头都没梳的小毛孩子,哪来那么多讲究?平时一条街上进进出出的,要是能看对眼儿,早该看对眼儿了,不必拘那些虚礼!咱两家带着孩子一块热闹就是了。” 她嘴上说着不拘虚礼,初九当天的雅间还是订了间大屋,中间隔了道梅兰竹菊四君子屏,薄薄一道屏风,挡住了左右两头的桌席。 唐夫人就怕路上人多,半下午出的门,却还是走得迟了,上了楼坐下仍觉心有余悸。 一路过来,马车纯粹是一步一挪。往常,百姓看见官家车马都避让着走,今儿不了,全逮着马车间插缝儿过,把车夫都惊得一身冷汗。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7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