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赶车,岳繁京带着祁氏、春枝上车,全家人恋恋不舍的,跟车送到城门。 岳家三兄弟把王老爷和王小古狠狠的交待:“欺负我家姑娘,几辈子的交情就完了。” 王老爷看到他们心情舒畅,虽然没定亲,这全家人相送,也等于过个明路。 他道:“好说好说。” 王小古更是连声承诺。 祁氏走到王奶奶车前,恭恭敬敬的拜她:“这一路上全仗着奶奶照应,奶奶您是最善心的人,跟着您上路,是姑娘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 王奶奶心花怒放,这老货也有服软的一天,她笑声不止:“好说好说。” 车行起来,姐妹们还在比划:“小古,你若欺负大姐,看我们打你。”四个姑娘把拳头举起来,在风雪中晃动。 王小古高举马鞭子:“我指天为誓,我只让繁京欺负。” 岳家的人有了笑,王老爷有了笑,看上去两家人好生的和气。 这就还京了? 岳繁京听着车轮辘辘,说不出心情飞扬还是感叹,喜悦还是惆怅。有一点什么划开来,露出的是以后的日子,以后的岁月。 要说愁,她没有。 奶娘在身后摸黑点银子,盘缠是足够的,她本心里也相信王小古会照顾一路,但万一兴许可能有点什么不对,也有回来的钱。 欢乐,还是慢慢的来了。 春枝不时的往外面看,惹得祁氏说她数回:“把风闪进来,吹病大姑娘。” 春枝就嘻嘻:“我怕您看不到数钱。” “我掂量掂量就知道。”祁氏现在烦恼的是,怎么把这么多现银收得隐密。 春枝叫出来时,祁氏让打断很不高兴:“外面有什么?你要叫。” 春枝小心翼翼:“我爹,我娘,我弟,也跟去。”不等祁氏说什么,紧迫地道:“他们有吃的,姑娘给我钱,家里蒸好些馒头和干饼,他们说怕姑娘路上人手不够。” 岳行前正和春枝的爹说话,春枝的爹请他看车上:“大半车的干粮,我们只想送送大姑娘。这到京里大远的路,人少了只怕不行吧。” 岳三老爷知道岳繁京盘缠足够,也认为人手多了好,去和岳繁京说,他作主留下来。 岳繁京重新上路,在摇摇的车里勾着嘴角,还京,真好。 ------题外话------ 这是岳家第一个还京的人哟,拍巴掌。
第七十三章 热闹 冰雪带着寒,北风浸着冷,温暖的车里和外面对比鲜明。车帘放下来黑暗如夜,岳繁京自由自在的做起美梦。 等她到达京中,先要查明祖父离京之祸,兴许,还能为祖父平反,把全家都迁回京中。
到时候,祖母该多高兴啊。 等她到达京中,要把祖母说过的好地方,游玩鉴赏,再写信回家,把变化告知祖母,让她重温京韵京风。 等她到达京中,家中想来不答应定亲也得定亲。未来公公写信说喜讯,她和王小古也就过了明路,该有多么的高兴。 风刮动车身,好似为她的美梦奏响一曲妙乐。 王奶奶在车里却抱怨连天,岳繁京是她以后的儿媳,儿媳的下人当然由她养活。 她喃喃的骂春枝:“看不出小丫头有心计,把爹也弄来,娘也弄来,是没断奶的娃娃吗?还离不开爹娘。这也罢了,还要为她养弟弟。这该多花多少钱。” 陪着王奶奶在这车里,是得力的婆子夏氏。得力,往往下人随着主人脾性,主仆不是志同道合,就臭味相投。 祁氏傲上,不傲自己家的人,总在王奶奶面前,夏氏比王奶奶还要看不顺眼。 春枝也不合王奶奶心意,夏氏趁机道:“奶奶您可小心着,岳姑娘带来的下人越多,她眼睛里越没有您。” 王奶奶斜一眼给她:“繁京是个好孩子。” “所以啊,岳姑娘身边应该是奶奶的人。奶奶您想,小爷丢不下岳姑娘,执拗着带出岳姑娘。那祁氏不省心,这春枝也不省心。万一,把岳姑娘教唆,把小爷教坏喽。”夏氏殷勤的摸着黑给王奶奶捏腿。 王奶奶让捏的舒服,话也听得入耳,可以说直白白揭出她没有想到的担心。 “是啊,可不能让祁氏那个东西再在我儿子面前拿大,在岳家五房装的威风还不够吗?足够她下辈子使不完。不过,咱们在路上,没有人把她换下来。”王奶奶眉头拧着。 在王家人的眼里,陪着王小古进京是美差。自古三年官员,多少雪花银。在不同的朝代,数目不同,意思可都一样。王小古有了官职,跟进京的人不用说劳苦功高,以后在任上搜刮银子,也排在第一位。 王奶奶离不开夏氏,夏氏没有悬念的跟来。夏氏念叨几句,上路的人要会侍候能侍候,心里只有小古和奶奶。夏氏的儿子儿媳都跟来。 要不然,夏氏何必中伤祁氏。 见王奶奶找不到替换祁氏的人,夏氏凑近她耳根。车里虽黑,人的轮廓还能看到,倒没有一头撞上。 “我的好奶奶,您看宝根媳妇可成?”宝根媳妇是夏氏的儿媳。 王奶奶摇头:“宝根媳妇陪繁京,虽好,但宝根媳妇管着我和小爷的衣裳,我不愿意让祁氏管我的衣裳。” “祁氏不配,奶奶您再想,照管路上饮食的守田媳妇,又干净又爽利,可以管奶奶的衣裳。”夏氏语声轻快。 王奶奶享受的感觉不翼而飞,柳眉高高竖起:“那才趁老货的心!她正好把好吃的全搬给春枝那个丫头。春枝带一家人来,躲的不就是青黄不接。” 青黄不接,指农家的季节是春夏之间。野菜固然出来,粮食却没有熟,日子不是那么好过。 春枝家是种地的,王奶奶这样形容她是句老话。 王奶奶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自己说对了。在这一瞬间里,她甚至认定春枝全家的出现是祁氏捣鬼。不会是繁京,岳繁京是她以后的儿媳,还是个好孩子。 夏氏怂恿着这个话题,并不指望王奶奶对祁氏增加不满,而是为她自己打算。 她及时的按捺住王奶奶即将汹涌的怒气,悄声又道:“给守田媳妇打下手的小玲,她会做饭。奶奶,何不让小玲接守田媳妇的活计,做咱们路上的饮食。让守田媳妇管奶奶的衣裳。让宝根媳妇把祁氏换下来,侍候岳姑娘。” 王奶奶眼睛亮了,乐道:“是了,让祁氏去打杂。哈哈哈”她的笑声飞出车外。 王小古纳闷,嘀咕道:“我娘对我最大方,对繁京也好,对别人从来不大方,别是看到繁京多带下人,寻思坏主意吧。” 说自己的娘寻思的是“坏主意”,这话应该不对,但王小古出自对自己娘的了解,觉得没有猜错。就像他了解自己的爹王老爷,不带繁京不就上京,王老爷乖乖答应。 掀开车帘:“娘,你想什么?” 王奶奶太兴头了,出其不意的北风刮进,“娘呀”叫上一声,往夏氏身上一倒。 王小古见到,不担心反而笑:“看吧,我就知道,娘心里捣鬼。” “你才捣鬼。”王奶奶噘着个嘴嗔怪。 王小古耸耸肩头:“没捣鬼?那把你想的对我说说。” 王奶奶笑弯着眉眼,慢声细语:“小古,好孩子,你看繁京是咱们的人了。” “是啊。”王小古说到这里就乐不可支。他都没有指望岳家会送,岳家居然送到城门,这门亲事过了明路过了明路了。 繁京是自己的了。 “好孩子,侍候繁京的也应该是咱们的人。”王奶奶堆笑,夏氏跟着点头如捣蒜。 王小古还她一个怒目:“别打繁京的主意,她带一百人两百的人,也归你养活!” 说完把车帘子一摔,扭头走了。走到车后面,一个人偷偷的笑。看吧,他太知道自己的娘,及时的粉碎她的坏主意,不在话下。 祁氏让贵人迷了眼,也不能把她自身的好抹掉。虽然有岳繁京为她养老的话在前,但祁氏对岳繁京的好也一样不易。把祁氏从岳繁京身边分开,这不是欺负人吗? 王小古摸摸脑袋,他心里不会欺负岳繁京,也不愿,更不敢。岳家姐妹合伙儿揍他的事情,从小到大发生过好几起。年纪最小最有资本淘气天真的岳爱京,嚷着姐姐们按住王小古,每回都往他头脸上招呼。 原因嘛,王小古讨好岳繁京的时候,总是不出气的把别的姑娘全贬低。 为自己,王小古要对岳繁京好。 为还能拥有父老乡亲,王小古也要对岳繁京好。 王奶奶的主意虽馊,脾性虽坏,儿子却是她的主心骨。王小古出马,不在话下。 中午打尖的时候,春枝的爹娘和弟弟果然吃自己的干粮。祁氏以前蔑视王奶奶多回,一部分有道理,一部分因为祁氏自己眼空心大,倒谈不上心地不善良。如今为岳繁京而在王奶奶手下过日子,祁氏不敢招呼春枝一家共同用餐,春枝也不敢。 祁氏的丈夫张大和儿子张耀祖,偷偷把自己的热汤分一碗送过去。 岳繁京看在眼里,这就开始体会离开家人的难。如果她还在祖母面前,哪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 既然决定跟着王小古上路,岳繁京想的周全。春枝一家是例外的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岳繁京都没有想过。 现在再想,不是来不及。只是这顿中午饭,着实的让她吃不下去。 岳繁京敢于提出离家,就从不软弱到底,更谈不上立威。不过是腰包鼓着,底气就足。 不顾祁氏和春枝的劝阻,不慌不忙地道:“饭分开吃,汤还有吗?有,送碗过去。” 王小古可以在岳繁京身上面面俱到,读书也精细,在别的地方却粗心。他是想不到已交待好娘,春枝的家人却难为情不敢上前。 好在岳繁京说话,不管哪个字他都听到,一迭连声地嚷着:“过来过来,繁京的人,难道不是我的人?” 王奶奶这回没说话,因为春枝一家很有眼力,或者说穷太久。他们的车上,一半是干粮,一半是柴禾。这是冬天,他们想得到柴禾不好找。 纵然路上有树,冻枝子也不好劈。 王家的这顿饭,春枝的家人主动送上很多柴禾。 王奶奶不敢惹儿子生气,带着春枝家人吃午饭。饭后,因这条路通往云州,几天前姜大人带着兵马救援时,踏出雪中坑坑洼洼。这两天风雪不太大,有的坑上面一层薄冰,下面还是个洞。王家的车陷进去,春枝的爹娘帮忙扛车,春枝弟弟没力气也挣到脸通红。 王奶奶的算盘悄悄打响,等去到京里,哪里用不到人。王家也和岳家一样,抽不出空的人手。就像侍候王奶奶的夏氏,如果还在幽塞,还要管铺子,都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春枝的爹娘并不老,弟弟可抵半个人用。还有一个便利,比在京里现雇工好使唤,毕竟大家在京里都人生地不熟,不依靠主人家依靠谁? 王奶奶算的清楚,亲自来和岳繁京说话。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5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