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下来又说了更换的那块地,和附近环境。听到离军营很近,岳繁京心动。 离衙门近,离军营近,有事情求救也快。 当下赶出马车,黄捕头骑上马,带路到那块地的田头上。看一看,村落中等,往来的人满面笑容中,都有正气。争着和黄捕头打招呼,倒让岳繁京又一回打消戒心。 一个搬家都要按算命先儿来的人,岳繁京信他为风水图谋自己的地,什么都干得出来。 但也因此,他得到地,也就会放过自己。 去看宅院,也干净整洁,家什齐全。黄捕头还真的每亩地贴一些银子,十分符合他信风水的痴迷。 岳繁京算一算,一卖一买,她赚钱不少。 ------题外话------ 昨天没更,不乖的仔。
第九十一章 劝解太子妃 有时候看人,面相是个条件。 人脸上的正气,并不见得容易模仿。 如果岳繁京还担心会遇到很会伪装的人,黄捕头帮她对调的这块地方,离军营不到两里路。 在边城长大的姑娘,和军队打交道的时候很多。什么是好人,什么是不好的人,大概看得出来。 如果岳繁京还担心遇到官官相护,黄捕头不怀好意,或许会与军营里的人勾结。 这附近离集镇不远,还有一个不大的衙门。 岳繁京不相信黄捕头为拐个姑娘,下这么大的本钱。 让人骂还不能还手的地方,是块伤心地。第二天,岳繁京就搬来。因为房子是黄捕头名义上的,黄捕头帮了不少忙。 邻居们热情的拥来,不到三、五句,岳繁京的疑心更消。这个村子,为的是军眷而办,在这里住着的,除去少数几家是后面来的,余下的都是军营中的军人眷属。 难怪满面正气。 而地也真的很好,院子也好。稍稍安置下来后,岳繁京带着全家的人,摆好香炉,上了三炷香。 又真心的谢过黄捕头。 黄捕头转回京中,去见英王复命。 英王在太子府上,对面坐着太子妃。先于太子回来的英王,除去应该有的公务以外,还有一件为太子而办的公务。 太子妃听信书房里乌先生的话,认为岳家的姑娘不好。给太子的回信里,隐有劝谏。 太子与太子妃感情很好,太子不可能面对岳家当失言的人,也不愿意强行带回岳家的姑娘,让太子妃难过。
英王李威回京后,徐徐的劝解太子妃,这是第三回 了。 有时候,李威眼前出现岳繁京。太子妃认为岳家想尽办法攀附太子,李威偶尔发笑。 岳繁京姑娘为躲避他,才跟着王小古进京。 李威对太子纳的岳朝环、岳吉环,了解不多。如果没有岳繁京的话,李威面对太子妃说的不出自内心。 于是他一面回想岳繁京,一面说着岳家的姑娘也挺好,把太子妃打动。 太子妃郦氏,毫不介意太子殿下身边多个人,既然李威做担保,太子妃笑道:“皇弟说好,我自然相信你。” 叫人过来,当着李威的面,吩咐给岳朝环、岳吉环准备住处。 李威完结这件事情,回家里来,黄捕头拜见,说已安顿好岳姑娘。 那处军营隶属于太子殿下直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别人能插进手去。 岳繁京住在附近,可以说有人想找她事情,也不成。 黄捕头再说的,是:“现已查明,高昆国舅夫人在寺庙里听的是于老太太话。于老太太马不停蹄的,又请了人散播到东平侯家燕家和大学士汤家那里。除此,于老太太还” 反正这位老太太没闲着,而究其原因,英王殿下太招人爱。 李威面无表情听完,让黄捕头继续照应岳繁京。打发黄捕头出去,喊来自己的小厮平安。 “去宫里听听,贵妃娘娘是怎么对高昆国舅夫人说的。” 养恩也重,但李威自问已的还差不多。如果高贵妃插手岳繁京的事情,李威不介意顶她一回。 以李威的年纪,别的人早就儿女绕膝,李威还没有,与第一位王妃娶的不好,当有关系。 李威还没有想好,岳繁京在他内心的位置。也正因此,他不能允许贵妃也侮辱一位无辜的姑娘。 至于高昆国舅府。 燕府。 汤家。 等等。 李威动起手来并无心结。 ------题外话------ 没断更,大好仔
第九十二章 难得保护的姑娘 天色近傍晚,三殿下李陵眺望夕阳。因秋高气爽,而格外明快。 他微眯着眼,看似欣赏。 不过呢,心情并不是太好。 太子李名在幽塞被围,英王李威轻骑救驾大展威风。随后李威杀了林中强盗名叫刘老六。随后太子请求调兵幽塞,也是大展威风。 这场出其不意的事故,李陵没有丝毫的好处,并且损失心腹一名。 李威认出刘老六不叫这个名字,李陵也知道。 林中强盗,由遭贬到幽塞的官员中,一部分不满现状的人组成。李陵寄予的期望值很高,花费的人力物力也颇多。 这笔资产对一位殿下说虽不伤筋动骨,但数年的时间,却再也找不回来。 李威回来后,李陵还强颜欢笑上门道喜。当时有多欢畅,回家以后就有多郁郁。 另外还有担心。 李陵的直觉告诉他,刘老六死的不简单。而他反复回想着,刘老六在京里的时候,李威极有可能见过。 总领刑部的殿下,和京里的权限和顺天府、京城兵马司一样,随时随地可以盘查人。 所以李陵也有庆幸,幸好,人死了。 死无对证。 但是郁郁和担心,再没有下去过。 身后有人快步走来,李陵让打搅,面色不豫的回身。 “殿下,英王殿下刚才在宫里参了汤大学士、东平侯燕顺一本。” 李陵一愣,神情瞬间凝重:“哦,为什么?” 英王李威的个性,有人说他像温吞水,比如高氏王妃的事情,李威从没有说过高家一个不字。 办起公事来,却又犀利无比。如果汤家、燕家没有惹到他的话,或者说没有牵涉到公事上的话,李威不应该这样做。 李陵敏锐的认为,又有一些新的动向出来。 “回殿下,英王殿下指责汤大学士的门生醉酒闹事,指责燕家的奴才当街撒尿,有伤风化。” “啊?” 李陵心中的异样感更浓。这些,并不是进宫和大学士、一位侯爷过不去的原因。 从整体考虑,李陵从不把李威放在心上。太子有他,又如何? 英王李威现下有一件最为头疼的事情,如果他处置的不好,随时得罪一大批世家和老臣。 他的亲事。 实在招人眼热。 选东家,余下的不快。选西家,余下的只怕翻脸成仇。 以李陵来看,李威对于爱慕他的人家,应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今天的举动,这不符合李威的为人。 李陵吩咐:“严查!一定要知道原因。” 与此同时,高贵妃也在宫里看夕阳。夕阳带给她的感觉,就是自己随时会老。 虽说娘娘还美貌不减,但是皇帝已老,高贵妃这样想并不奇怪。 一个宫女在她身后,也回着同样的话。 高贵妃淡淡:“知道了。”就没有别的话。她有一丝欣慰,李威没有动堂亲高昆国舅,还算眼里有他。 “那姑娘,现在哪里?” 高贵妃想的是,打发个人去抚慰一下她,表白下自己尊重李威的任意情意。 他爱谁,就要谁吧。 宫女微笑:“自从闹事以后,就搬走了。” “搬去哪里?” “回娘娘,没有查出来。” 高贵妃摆摆手,让宫女下去。继续对着夕阳出神,片刻后,自语道:“难得!居然真的占据英王的心意。” 她有后悔,国舅夫人林氏来说以后,她应该见见这个姑娘才是。 毕竟。 这是李威这些年里,头一个公然保护的的姑娘。 ------题外话------ 以后仔会注意,尽量不断更。
第九十三章 一眼看穿 王小古以学生告先生,又牵涉到一段情意,在京里很轰动。 在林氏进宫对高贵妃搬弄以前,高贵妃就听闲话般的听了。她说走丢的岳姑娘挺可怜,又说姓王的小子更可怜。 后来听到林氏说了,高贵妃还以为岳繁京就是一个攀龙附凤的姑娘。她抓住机会,她能侍奉李威,高贵妃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又不是娶正妻。 此时此刻,高贵妃意识到,她错过了什么。 面前有一丛盛开的鲜花,揪下一朵来,在指尖感受那丝滑的感觉,高贵妃慢慢的笑了笑。 反正,尽早会见到的不是吗? 哪怕她只是为了李威。 这一天看夕阳的人,还有一个。 八百里加急快马速度就是好,远在幽塞的岳老夫人接到岳繁京的信。 更换收信的地址? 收信的人,也不再是王家。 岳良菊没有看出来蹊跷之处,岳老夫人却一看就是猫腻。 岳老夫人拿着信,久久的保持一个身姿。 荀妈妈拿着一件外衣给她披上,笑道:“大姑娘不来信,老太太盼着。大姑娘来信,老太太百看不厌。但是,秋凉了,回房再看吧。也不能再多看了,伤眼睛。” 荀妈妈还以为岳老夫人是高兴的。 岳老夫人扭头看她,轻声道:“你看,咱们进京去吧。” 荀妈妈想想,欢欢喜喜道:“太子殿下带着朝环、吉环姑娘回京,老太太您应该跟去看看。” “我说的是繁京。” 岳老夫人想说明忧愁,话到嘴边,又咽下去。在昏暗的夕阳里,把岳繁京信上好的地方又看一遍。 岳繁京拿出所有的文才,把她的小日子写的无比优美。岳老夫人用心的感受到,有些地方说的也许是真话。 然后,一个想法跳到她的脑海里。 英王殿下已经回京,按日子算,如果赶路慢,还在路上。如果快马,已到京中。 荀妈妈说着:“老太太要进京去,自然要看看繁京姑娘。王家的奶奶可不是个清醒的人,娘家没有撑腰的,那怎么行。” 岳老夫人暗哼一声,王家,只怕已变心! 扶着荀妈妈回到房里,就让岳良菊过来。岳家的姑娘都认字,岳老夫人说,岳良菊写。 “你带路有功的那位贵人,是英王殿下,他已回京。你有为难的事情,去求他。不要不敢去,朝环、吉环就要到太子府上,算起来,你和英王殿下沾着亲戚。可别自己担着,你小孩子家的,别逞强。” 信写完,岳老夫人让封好,这就送给廖雪峰。 往幽塞的邮差都往衙门里去,再由衙门里分信,分别送给各家。廖雪峰得到英王的嘱咐后,特意亲自送信上门,走时随意地道:“有信,还是给我。”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5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