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了,想来应该是没事儿了。” 都言伤在儿身,痛在娘心,这回二宝生病,真真是比戚莳自已病了还要难受。 好在上天还是疼爱二宝的,没怎么舍得再折腾他,到了下午的时候,除了小脸儿还有些病后的苍白,热已经退了下去了,也是王大夫开的药好。 戚莳心里轻松了些,但也不敢给二宝吃蛋羹,便还是喂了碗粥。 二宝病刚好,胃口有些小,平日里能吃完的粥今儿只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戚莳也没勉强,把剩下的给顾尧吃了。 过了两日,等二宝彻底痊愈,顾尧还去羊圈,挤了些羊奶,给大宝二宝热了热,“听钱掌柜说,多给孩子喝羊奶,一直喝到三岁,不容易生病。” 戚莳闻言立马决定以后每天给大宝二宝挤羊奶喝,想到了羊圈里刚生了鹿崽的母鹿,“鹿奶能喝吗?” “没人喝过。”顾尧也不敢直接给大宝二宝喝,“回头我问问王大夫。” 大宝二宝都不怎么挑食,可以说是给啥吃啥,羊奶晾温后,一口气喝了一小碗,戚莳笑道:“倒是好养活。” 一场起热,戚莳再不敢在下雨的时候把西屋的帘子撩起来了。 天气越来越热,西瓜也熟了,顾尧今年也是只种了一亩,卖西瓜的事儿交给了葛华,他嘴皮子溜,能说会道的,每回都能比旁人卖的快些。 说起来,自打葛华和周米成亲,两人也抽空开了三亩的荒地,去年种上了小麦,如今周米一人也能顾的过来,家里也养了猪,日子倒是过的也安稳。 顾尧也知葛华这小子存够钱,不会在他家再干长工,如今每日都要去镇上送菜,顾尧觉得再雇两个人也是可以的。 葛华负责地里的西瓜,还有地里锄草的活计,孙荣,钱小飞负责家里的牲畜家禽,忙完再帮着葛华那边锄锄草,忙活下菜地的活儿。 这回再雇一个人,孙荣和钱小飞便能专心喂养家禽牲畜,这样还能再多养几头,地里的活儿和菜地的活儿让他俩和葛华一起干,顺便送菜蛋到稻香酒楼和顾云卿那边。 等葛华离开,雇的这两个人也能上手了。 顾尧说干就干,没多久便在钱掌柜的帮助下,雇了外村的两个没啥牵挂的汉子来,一个又黑又壮,看着就一把子力气,名叫铁牛。 还有一个腿脚不太好,钱掌柜特地和他说了他的事儿,出于怜悯,也雇了过来,名叫郑仕,还是个读书人。 这下子本想让孙荣养牲畜家禽,便把这活儿给了郑仕,他和钱小飞在家里喂养牲畜家禽,孙荣和铁牛还有葛华负责田地和菜地的活计。 这两样活儿其实强度都差不多,养牲畜家禽虽不用晒太阳,但养的多了,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儿,而且种庄稼还能有农闲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全年无休的,但话说过来,他们喂好牲畜家禽,也能歇息歇息,倒也没啥好挑的。 孙荣也是这么想的,自打给顾家当长工,也是吃得饱穿得暖,东家厚道,他自然也是尽心尽力的干好活儿。 新来的两人住进了孙荣和钱小飞住的院子里,顾尧自此颇为清闲了下来。
第125章 村学(上) 天空万里无云,蓝湛湛的,偶有几只飞鸟飞过,伴着蝉鸣,闲适宜人。 “二宝,看你吃的满脸都是。”戚莳哭笑不得的看着抱着块儿西瓜啃的大宝,还好给他穿了围兜,要不然真是弄的衣服上都是,难洗。 要说汉子和哥儿小时候还真是有区别,虽说不能以偏概全,但光看顾家的这两个娃娃,区别还是挺大的。 二宝吃西瓜小口小口,斯斯文文的,大宝就是拿出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气势,吃的很是豪迈。 今年的果树结的果子还挺多,桃子也下来了,吃不完的顾尧让葛华拉去镇上喊卖,如今家家户户都种了些果树,卖不上价钱,但还是能挣个割两斤肉的银钱的。 “唉,淼哥儿在家里休养,真是无聊。”戚莳咬了口西瓜,叹了口气。 家里如今人手多,莫说他了,就是顾尧也闲下来了,不过他倒是时不时能上山跑一趟,也没他那么无聊。 想到前段时日集体网鱼还养在家里的那条大鱼,戚莳咬了口西瓜,想了想,今天午饭便做鱼吃罢。 这条大鱼的鱼鳞都快要有二宝的一半的手掌这么大了,大宝二宝坐在石凳上乖乖的在树下吃西瓜,戚莳从木桶里把鱼捞了出来。 这鱼大劲儿也大,一个甩尾差点儿把戚莳给弄趴下,他找了块儿石头,用力一拍,把它拍晕后,才收拾好它。 鱼头够大,今儿午饭炖鱼头就够吃的了,剩下的戚莳放进井里冰着,在夏时也能放一两天。 戚莳本想做鱼头炖豆腐,但前几日做出来的豆腐吃完了,这两天还没做,若是去田家买,戚莳也是不想的,看了看天色,快到午时,也没时间给他重新做锅豆腐的了。 无奈,只能炖鱼头配粉丝,午饭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些味道。 戚莳拨了块儿鱼头上没有鱼刺的地方,给到大宝二宝,冲顾尧道:“我最近闲的发慌,衣服鞋子今年秋时穿的都做完了。” 顾尧笑了笑,“没活儿在家里享清福还不好。” “刚开始还好,时间久了现在浑身上下不舒坦。” 干活干惯了的农家人,还真是享不了清闲的福,不到迈不动腿脚,还是得有些事儿干才行,当然,懒汉除外。 顾尧闻言想了想,“要不你让三哥么给你找些绣活儿来,你不是出师了吗?每天绣会儿,还能挣点儿银钱。” 戚莳连忙摆手,“我这手艺,也就自家人不嫌弃,绣坊哪里能看得上。” 顾尧也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还得给自家小夫郎找活儿干。 戚时见他也没啥主意,夹了筷儿粉丝,笑道:“算了,其实看大宝二宝也挺累的。” “也是,大宝皮得很,如今刚学会走路没多久,等他能跑了,你每天光是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估计比干农活还累人。”顾尧光是想到那个画面就有些头痛了。 戚莳没再说啥,若是让村里人听到,准得说他没事儿找事儿,过不了这享福的日子。 如今齐羽要在家看芮哥儿,没空儿去镇上的绣坊,他倒是能时不时过去找他,聊聊天儿,学学南绣。 李庆前段日子给了顾尧几颗葡萄种子,闲来无事,顾尧在院子里搭了个葡萄架,把石子儿清出来几块儿,埋下种子,等到葡萄苗长大,就能在葡萄树下乘凉了。 顾尧在院子里刨木头,大宝二宝拿着他专门给他俩做的小扫帚,刚有了点儿木屑就被他俩扫走了,可以说勤快的很。 “顾小子,在忙呢?” 顾尧在家的时候,不会把大门锁上,村长本想敲门,不曾想手刚碰上大门,门就开了。 顾尧停下手里的活儿,“村长怎的过来了?” 大宝二宝看到一不认识的老伯伯,好奇的望了几眼,拎着小扫帚,回屋喊他们小爹去了。🗶ĺ 村长没留意,笑道:“是有些事儿找你,你是识字的罢?” 顾尧点了点头,“认得些。” 村长搓了搓手,“如今咱村里日子好了,有些人家便想着送孩子去学堂识识字,也不用学到能考取功名,别像他们一样,睁眼瞎就行。” 顾尧听了会儿,村长的来意便知道了个大概。 “咱村识字的不多,其他的几个人也就能看懂字儿,周秀才那边儿去年落榜了,如今紧着读书,顾不上给村里的孩子上课。” 顾尧笑了笑道:“村长是想让我给去村里的孩子上课?” 村长点了点头,抚了抚山羊胡,笑道:“是是,如今村里合适的人也就你了。” “若是开村学,学堂设在何处?学生有几人?”顾尧做事一般都是要提前理清楚,才好决定干不干,怎么干。 戚莳泡了两杯茶出来,端出来递给村长和顾尧,茶壶放在了石桌上,“村长,请喝茶。” 顺便放了一盘切好的西瓜在桌上。 村长喝了口茶,“你说的这些我来的时候就想好了,村学就开在村口的那块儿空地上,盖两间泥瓦屋,村里出钱,如今适龄读书的孩子,咱村里大概有七八十个。” 顾尧点了点头,“村长,除了我之外,周凌也能教书,七八十个孩子,刚好分两个学班。” 村长闻言若有所思,“周凌?我倒是听过他念过书。” “他学识不在我之下。” 村长笑了笑,“你这话就谦虚了,我还不知道你爹,他看着糙,当年可是……,罢了,反正啊,你是他教出来,我还是很放心你当村学的夫子的。” 顾尧无奈的笑了笑,村长还真是盲目相信他了,他养父真是没咋好好教他,当然也和他小时候调皮,学不进去有关系了。 “村长,周凌那边我可以打包票,绝对是可以的,就是咱们村学,束侑还有学子的书本这些?” 顾尧言到即止,村长了然,“夫子每月一两银子,笔墨纸砚这些村里人家自已筹备,启蒙书本,你看要买哪些?我到时和村里人说好,一起到镇上去买。” 顾尧点了点头,“村长,还是先和村里人说下罢,把要上学堂的孩子记下,也好去买东西。” 村长深以为然,起身道:“我现在就去喊村里人来谷场。”
第126章 村学(下) 清水村村民沸腾了,激动了,原想要识字求学,要么就找秀才拜师,束侑贵不说,逢年过节的还得给夫子送节礼。 要么就得去大王村村里的学堂求学,虽说离得近,但到了寒冬腊月,看着自家孩子冻的通红的小脸儿,也是心疼的慌。 如今自已村子要开村学,怎能不激动,一汉子冲村长喊道:“村长早就该开了,我家孩子七八岁了,如今还整日里下河爬树的,和他爹我一样大字不识一个,村学开了,我第一个给他报名。” “就是就是,我家的孙子也是,整日里没个正形,是得识识字,让夫子管教管教。” “说起来,村长,村学的夫子请的是周秀才?” 村长轻咳了一声儿,朗声道:“周秀才要温书,准备乡试,村里的夫子,我打算让识字的顾尧和周凌担。” “顾尧?这怎么行?!” “就是啊,一打猎的猎户,别把我家孩子给教坏了。”田婶子第一个跳出来跺脚,不同意,笑话,人人尊重的夫子,他哪里能担得起。 也有人觉得可以,反正只是识字,没打算让孩子学成个秀才出来,“能教就行了。” “村长,顾尧他俩怎么成,周秀才没法来,就从外村找秀才来教啊!”田婶子持续输出,就数她跳的最欢,跟着喊话的戚李氏都没她嗓门大,“看顾尧那样哪是能教孩子的。” 顾尧眯了眯眼睛,看了田婶子一眼,他能不能教是她说了算的?倒是把她给忘了,当年家里事儿多,冬时也没空做豆腐来卖,如今看来,他没找事儿,倒是让他们忘了疼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9 首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