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把昨天挖的虫草和松茸菌料理了。 春耕后买了菜籽给院里菜地种满了,现下家里有的是白菜,莲白,箜菜吃。 一大盆炖白菜,和一小盆凉拌箜菜,一筲箕玉米面儿窝窝头供一大家子吃食。 饭桌上官恒说了自己的打算,官母和官家大嫂都没出言反对,沈逸点头知晓,这事儿就定下了。
第三十八章 一大早官恒就背负行囊由官二送去理县。 这次没什么要买的大件儿,也就没去借村长家牛车,兄弟二人腿着去县里就成。 一路上闲聊着走到理县。 官恒打算去看看县衙旁边告示栏上有没有哪家铺子的聘书,二人便直奔县衙门外。 也就个把月没来县里,县衙门庭大改。 朱门大开,大门两边一边站着三个杂役。 想毕衙内也休整了一番。 衙门外的告示栏上只有一家地主老爷秋收的时候需要账房,给雇员记发工钱。 其余便没了。 官二又陪着兄长把主街的牌楼门店看了个遍,也没有招工的地方。 只能走着去平村那位地主家应聘去。 平村。 “你两都应缺,还是只一个啊?我们需要的记账的可多了。”一个小管事说道。 官二“请问一共需要多少个?工钱怎么算?” 管事:“一共需要十个左右,工钱秋收后一起算,五十斤青稞面,或者二百五十文铜子儿。” 官恒:“那烦请您给我记个名,松茸村官家长子官恒。” 管事请了大管事出来考较官恒,出了几道算学题,官恒并未出差错,当然就定下了官恒,让他秋收前三天就过来应事。 兄弟两谈好就走,天色不早了,得走快些回村。 官恒是满意的,他知道当初修房时请的阿叔们,一天才三两青稞面粉,五十斤已然是很多的了。 现下家里每日要吃一斤青稞面并两斤杂豆面,五十斤青稞面够家里吃五十天,还能省下一个人的口粮。 家里今年青稞只种了两亩,其余都是玉米大豆,收获时间都能岔开,秋收完全忙的过来。 官二知道兄长是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所以也替兄长高兴。 算术一道他精通,但他不能放着一家子跟着兄长出来,家里没个主事的爷们儿,只剩女眷孩子是很危险的。 现下五月出头,秋收得八月里去了,还早得很,接下来还是得忙着把红薯芋头种下。 山上的榛蘑也要去找寻,攒到一定分量就能去县城里卖掉了。 回到家里天以尽黑了,一家人顶着盏油灯用饭。 官二:“今日兄长找到了活计,秋收去应事。” 官恒点点头:“就忙一个月左右,主家报酬实在算是丰厚。” 沈逸听着也觉得这份职缺再好不过,五十斤青稞面粉能顶地里半亩的亩产了,也的确只有平村的大户老爷们能开出这个价了。 官母听着自己长子要去别人手下讨生活,有点恹恹的,但又想着当初一家子被人当牲畜一样从京城赶到这里如今还有条命在又觉得实在是该庆幸。 官家大嫂红着眼眶问道:“一个月是在那边住还是回来住?平村可不近。”她这次可是知道每日走着来回有多累的。 官恒:“到时问问看主家,一日两餐饭食是要管的,大不了到时候在平村寻户乡亲租用个铺位。” 官家大嫂点了点头。 总体而言这是件高兴事儿。 次日。 一大早沈逸就起了,昨晚跟官二商量好了的,今日他自己上山找虫草,官二在家跟兄长去把红薯芋头种下。 沈逸穿好外衣来到厨房,把昨晚做好的烤馕拿了三张装进布袋里,点着炉火烧了滚水拿碗盛了把馕撕碎吃泡馕。 热热的一碗下了肚,他就抽了灶里一根柴棍,摸着黑走了。 官二今天睡得沉了些,沈逸都走出一里多地了,他才悠悠转醒。 如今天热了起来两孩子人没醒,一脑门儿汗。 官二一人掐了把脸蛋,差点把人弄醒,才偷笑着出了房门。 天色已经亮堂了起来,但灶间两位姨娘好像是还没起,他就挑着木桶去溪里打水去了。 去溪边要经过自家的青稞地,看了眼长势喜人的苗子,想着干脆先挑两旦水浇浇苗。 到了溪边看着溪涧里的那些个活蹦乱跳的鱼,心里痒痒,周边绿油油的水草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吃的野菜,他于认野菜是半点不通的。 看着鱼起了点玩心,又想着得忙正事,才收了心思打水挑水去浇地。 沈逸已经快走到山腰,看着前面一个熟悉的背影,他不太确定的喊了声:“袁哥儿?” 前面的人影停住掏了掏耳朵,又抓了把头发,拍了拍胳膊绷着脚就开跑。 这下子沈逸确定了,这咋咋呼呼的性子…… “跑什么?你回头看看,我沈逸啊。” 前面的人影才不确定的慢慢转过头来,啊的惊叫一声:“哎哟,可吓死我了,你都不知道,我第一次摸黑赶路,中途还差点掉沟里,一路上鬼影子都没见一个,你一出声我可不吓死了。” 说完又笑着蹦蹦跳跳到了沈逸面前,活力得很,哪像刚刚那个吓得木楞楞的人。 沈逸:“来挖虫草?跟我走,我之前找了个好地方,我觉着那边肯定还有很多。” 袁哥儿:“嘿嘿,那敢情好,要是挖的多了,我今年就能把自己嫁出去。” 沈逸:“等你真出嫁那天就该哭着喊着说自己不嫁了,你舍得你阿爹阿父小兄弟?” 袁哥儿:“害,我长大了可不就得嫁人,要是嫁不出去我阿爹还得让隔壁看笑话,小哥儿生来就要嫁人的嘛。” 沈逸摇了摇头,就袁哥儿这孩子性格,估计亲事还得晚两年,还没开窍呢。 但是见到了袁哥儿他很高兴,两人结伴说笑着上了山。 沈逸跟袁哥儿说起家里春耕忙着开地种棉花。 袁哥儿就说自己家今年也种了一亩棉花地,还种了一亩青稞,两亩的玉米和大豆,剩下还在院子里种了几排芋头。 他总是活力满满说起开心的事情就摇头晃脑,让人跟着他一块儿开心。 沈逸成亲后就一直挺开心的,不止是官二对他好,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有了着落,安定了下来。 到了山顶,因着他两是摸黑赶路了,这会儿一大块草甸上还没人,沈逸直接引着袁哥儿往他那天去的那块草甸子,他记得大致方向。 走出了五六里地终于才看到了那块,打眼一看地上全是坑洼……想必是昨日里别人也寻到这块儿,捷足先登了。 沈逸有点可惜的叹了口气,又拉着袁哥儿往南背风那块儿小陡坡去了。 到了地方,地面整洁,一看就是没人来过,两人分开一丈远,开挖!
第三十九章 “逸哥儿,我挖到一根了,还挺肥呢!” 沈逸笑笑:“我挖到两根了,都挺一般的,不肥。” 这片儿算是找对了,隔得这么近,两人都能挖到,就说明这附近肯定还有好几根。 沈逸静下心来,仔细寻摸着。 运气真是不错,陆陆续续又都挖到了几根,好坏参半。 等肚子开始鼓鸣,沈逸才拉着意犹未尽的袁哥儿找块石头坐下歇息歇息。 两人一会儿捶捶腿,一会儿揉揉肩背,这活儿也是磨人得紧。 带了两张馕饼出门,沈逸要分给袁哥儿一张,袁哥儿推拒着,从自己布袋里拿出两个野菜玉米窝头。 沈逸又把馕一分为二递过去:“我又不是不知道你的食量,两个窝头如何能饱。” 袁哥儿抓了抓头还是很不好意思:“哎呀,我食量也该减减了,小哥儿得秀气些,隔壁婶子整天取笑我吃饭像个猪仔。” 沈逸心疼得摸摸袁哥儿一头焦黄的发丝,“能吃是福,你还在长身体正是食量大的时候,别给自己饿坏了,不好听的话就当没听到,别去怄气。” 袁哥儿皱眉拉脸摆摆手:“她满嘴喷粪,我才不想理她呢,但她每次都说是我小爹没把我教养好,气的我小爹直哭。” 沈逸把馕塞进袁哥儿手里:“你还没吃过我烤的馕,尝尝看,很宣软的。” 袁哥儿经不住馋,不好意思的把头搭沈逸肩上蹭蹭,才捧着馕一小口一小口的啃。 沈逸看的好笑:“大口大口吃,没人看见,谁笑话你不够秀气,咱们袁哥儿清秀着呢。” “逸哥儿你可真好!我一定要嫁来松茸村,给你作伴儿,以后打草下地都给你作伴儿。”袁哥儿笑得眯眯眼。 沈逸只当是玩笑话,他不怎么清楚松茸村有没有跟袁哥儿适龄的汉子,但他觉得打心里觉得袁哥儿就该在山坳村找户和善人家,婚后也能照顾着些娘家。 松茸村,家里光景好的没几家,都紧巴巴的过日子,哪能指望帮衬下娘家呢。 “还早着呢,你婚事不急,今年先帮着家里把地头伺候好,把日子过起来,来年定了人家也安心些不是?” “嘿嘿,对着呢,今年阿父多开了两亩地,穆勒大叔让穆老三给我们家拿来五斤棉花种子,让秋收了再还,我阿父现在伺候那亩棉花可上心了。” 袁哥儿想了想又不好意思的说道:“你都不知道,就你成亲那会儿,我们家都冷锅冷灶了,我阿父拿编好的藤框跟人换粮食也换不上,还是穆勒大叔让穆老三来把藤框全背回去了,给我们提了五十斤玉米面儿过来,阿父要拿铜钱换,大叔留了话说秋收再说。” 穆勒大叔的确是个厚道人,家家户户有难处的他都愿意帮把手,大家也都领情,还粮的时候会奉上份薄礼,名声一直很好,都传到了县里。 沈逸也没多想什么,他也受过穆勒大叔一家的恩惠,每年帮工的时候,饭桌上的吃食都好的不能再好还管饱。 袁哥儿家在山坳村没什么根基,这么些年受了穆勒老汉不少照拂,都在心里记着呢。 说了会子话,就又开工了,虫草多多益善。 官家。 官二上地里浇了水,又挑了旦水回屋的时候,灶间只有林姨娘一个人在忙活,没看到方姨娘,他便以为是去哪挖野菜了。 等全家人上了炕桌吃饭的时候都还没见方姨娘回来,给留了饭在炕桌上又各自忙活去了。 忙来忙去都忙到午后了还没见人,才叫了官安官礼两小汉子沿着山路分头去找,别是在哪摔倒了。 天色不早了,才发觉不对,别是遇害了…… 官恒官二出门找了一圈,天都擦黑了也没见人,又点了火把往村外走,别是找野菜跑远了迷了路。 沈逸回家发现气氛不太对,官安在哭着要娘,官二两兄弟也不见人影。 问了才知,方姨娘找不见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1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