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沈逸跟袁哥儿约好一整个虫草季都要上山寻摸虫草和菌子,虫草季后就要忙秋收,到时候官恒就要上工了。 耳濡目染下官恒和官二也逐渐熟悉了农活,做的有模有样,官恒到底是个文人,没那把子劳力。 官母和赵姨娘把一大家子的夏衣赶了出来,人人都有,二娃也有一件,官家大嫂还给二娃和圆圆的褂子上锈了花样,圆圆的是一边一株兰草,二娃的是一支桃枝上面有几朵粉粉的花苞。 二娃喜爱极了,穿上后很是爱干净。 自从来了官家,小哥儿越发水灵了,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干净净。 沈逸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是官家大嫂和官母为他梳洗,再不像之前那样邋邋遢遢。 就是可惜这孩子,还是不说话,也没个笑模样,安安静静得惹人心疼。 方姨娘失踪的事,不了了之,官安到底不是小孩,从京城到松茸这一路看过见过太多,不用人劝,自己就明白得听话,得变得有用,今后要靠着两位兄长过活。 家里的菌子,药材,虫草越来越多,县里的物价也水涨船高,官二没急着拿去县城卖了换粮,一个是秋收后家里有两亩地的青稞,还有红薯土豆,今年只需要在秋收时跟村里换二百来斤青稞粒儿自己磨粉,就能过到来年入夏了。 官二身上还有几钱银子,打算留到秋收后置办布料,给家里人置办冬衣。 今年都能穿上棉袄子,种了五亩的棉花产出除了自家冬衣,棉被续棉,指定还够卖些出去换些肉食。 沈逸的那处小屋子,赵姨娘带着官礼搬了过去,饭食还是在这边吃,只是去那边添点人气。 ——夜里。 官二又趁两小孩睡着了悄咪咪把沈逸搂在怀里,美美的解了几口馋,却全身发热,脑门子憋出一头的汗。 沈逸贴着官二脖子小小声的说:“得给二娃想个名字了,我寻思着去找村长把二娃户口移到我们户上。” 官二用下巴摩挲着沈逸的发顶:“明天上午就去,大哥也去,小伍户口还没落大哥户上呢。” 沈逸:“二娃太安静了,我想给他起个活泼点的名字。” 官二:“那便单名一个‘悦’字,或者再活泼些取个朗字?” 沈逸都在心里念了念:“沈悦好听些,但还差点意思,我再好好想想。” 官二:“先睡觉,明儿再想,想不出来还能一直不合眼?” 沈逸轻笑着拍了拍官二,“我就要想,想不出来,我还真就不睡了。” 官二听得心里乐开花,夫郎这是给自己撒娇呢。 在黑夜里晾着大板牙,眼珠子一转:“单名一个‘铃’字,小名儿就叫小铃铛了,希望他以后笑声比铃铛还悦耳。” 沈逸念出声:“沈铃?铃儿,闺名铃儿也好听呢。” 沈逸心满意足靠在官二怀里合上了眼。 松茸村虽不用缴纳粮税,但人口税是免不了的。 人口税不管几口人,是按户收税,官家立了两户,就交两户的税。 每户每年税五百文,如有参与建设城墙,修路修堤坝等民生利益大事的则免其户下税收。 这是高祖定下的条令至今还未更改,大邑的国土上也就没有徭役的说法,但徭役变相成了征丁。 官员为了政绩好看,大兴土木建设的时候就会用低廉的报酬征用工人。 很多人为的不是报酬,而是来年不必上交户税。 若非松茸村地产不丰,否则不交粮税是放在全国各地都要被人眼热的。 一大早就去给两小孩儿上了户口,为着也算是件添丁进口的喜事儿,沈逸今日都没上山。 从村长家回来就进了灶房。 泥炉里文火熬着一瓮红薯白米粥,灶台上用小铁锅炖了锅牛骨芋头,扯了几张面皮等快熟了再盖在上面,就有锅贴吃了。 官二高高兴兴得给夫郎打下手,洗红薯芋头,削红薯芋头,皮儿留着喂给怀孕的母羊。 秋收后母羊也该下崽儿了。 一大家子开了顿荤,吃得肚饱,很是满足。 从今以后,小伍和二娃有了大名,‘官仪’和‘沈铃’。 “小铃铛下午和小仪一起跟着小么去山里转转?咱们捡菌子去。” 小铃铛小跑着过来拉着沈逸的衣角,抬头眼睛亮晶晶得盯着沈逸忙点头,眼睛里分明含着笑意。 总是二娃二娃的喊着,谁家都有那么个二娃,老二,现下只有官家这里有个小铃铛,小铃铛很开心的。 下午沈逸背着藤框带两孩子进了林子,家里还有两跟着去了地里,官安官礼年长些,得跟着下地里拔草,割草喂羊。 小铃铛和小仪一个七岁一个五岁的年纪,做不了什么活儿,像进林子,去小溪边必须得有大人陪着他们才能跟着,平时不许他们自己去危险的地方玩闹。 今儿沈逸带着进林子,可真是撒了欢儿,一路蹦蹦跳跳,像两头小野鹿。 “去玩儿吧,要先用棍子打打草丛才可以扒开草丛看,草太深的地方就别去了,进去了容易迷路。” 两小孩点点头,手拉手的就跑开了。 沈逸知道他要是一直跟着,两孩子就撒不开手脚,走一步看一步,处处小心,生怕他不高兴。 沈逸一直留意着他们的动向,时不时就喊一声,听得见人声才能放心。 沈逸自己也跟在他们后面,他不是来找菌子的,他得趁茅草丰盛的时候多割些回家晒干屯着,秋收后家里可就要有三只羊了,想想去年自己修整出来的羊圈,也没想到那么快就真的有羊了,真是自有天意。 官二扛着锄头上了青稞地里除草,前些日子尽忙活棉花地了。 如今正是青稞苗开花授粉的节骨眼,当然得紧着这头伺候好了,过冬的口粮全靠这两块儿地了。 力道适当,锄头打斜轻轻一勾,带起薄薄一层土,把杂草连根锄断,再用锄头背轻轻一抵,杂草就跟土囊分离了。 偶尔锄到肥嘟嘟的菜虫和蚯蚓就心里叹着要是有鸡鸭养着才好,这么多的饲料可惜了。 来了理县大半年了,从没见过哪家喂养鸡鸭,集上也没得卖,倒是在平村那个地主家见到一群白白的大肥鹅了。 大抵是因为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鸡鸭怕冷又怕热,一冷一热都不爱生蛋,若是只为了吃口肉,喂养鸡鸭也着实太浪费粮食。 鹅就不一样了,能看家,抗冻,肉还肥,一只就有十来斤。 想着想着就动起了养两只鹅的心思,现在养起来,秋收放到地里还能吃掉到土里拾不起来的粮食,这片儿都没人养,到时候就是村中双霸,不愁吃喝。 官二越想越乐,仿佛已经看见了两只大肥鹅从村头儿溜到村尾,耀威扬威不可一世的样子了。 得打听起来哪里有鹅苗卖,要是有鸡苗就更好了,他可真是馋那口鸡汤了…… 到了地头一忙就忙到傍晚,期间自己夫郎割草路过给自己送了回热水,还送了只烤红薯过来。 差不多锄完了一亩地的草,明天再忙活一天就能去打理红薯地了。 红薯藤越来越繁茂,人和羊都吃不过来了。 割了回家切碎晾干堆放起来,入冬又是羊的口粮。 挑着嫩气的藤尖儿摘了回去过一下水,晒干后入冬的小菜也不愁了。 红薯藤枝条上会长出根系,很适合移栽,现在种了,入了冬还能再收一茬儿,只是没那么多地了。 后开的荒地全种棉花了,再开荒地也没有时间精力肥料照看了,说到底还是劳力太少。 官二一到家洗了把手,就看见小仪和小铃铛把自己的枕头抱去了灶间草席子上,最近天热小孩儿想睡草席他们也不拦着,只是小铃铛入了夜是一定要缠着沈逸的。 现在连小铃铛都抱着枕头出来了,那晚上?嘿嘿,夫郎!嘿嘿今晚就抱夫郎! 官二春风满面,饭后冲凉都显得尤为急切,不过还是好好的把自己从头到尾搓洗得干干净净,抬着胳膊闻自己,一股子皂角味儿,很是满意。 又举着双手确认自己手指甲缝里没有藏泥,才内心汹涌澎湃得冲回了他和沈逸的卧房。 沈逸饭前就洗漱好了,这会儿忍着羞燥在炕上等官二洗漱。 嘎吱一声之后便是急切得哒哒脚步声。 一阵风袭来,沈逸身上一重…… —— 忙完大事,官二去灶间提了桶温水回卧房伺候夫郎再次洗漱,才自己提了桶凉水去院外把自己从头浇到尾。 一脸餍足中透着意犹未尽,夏夜的风逛了官二一嘴,谁让官二笑的合不拢嘴。
第四十二章 跟袁哥儿约定已有月于,这个虫草季他们收获不少,此后一个月沈逸便不再上山了。 袁家阿爹愁得很,袁哥儿不像沈逸出门会带个风巾,一个虫草季下来脸晒得黑红脱皮,也不让他去了,但是这哥儿主意正,把脸罩住第二天又跑去了。 也不是非急着给他找个婆家,只是这么不爱护自己的面容,以后能寻个什么婆家? 官家收获的菌子和虫草全都晒干收拢好,就等着官家大哥出工的时候官二去县里卖掉。 家里现在就剩些挑水浇水除草的散碎农活,女眷们就等着棉花收成后做冬衣褥子了,在这之前全家人要还要先伺候好田里的青稞,不日就是秋收。 今天开始沈逸就不上山了,他跟官二商量着趁着现在活儿不多,要不要再买两只羊回来,那样就把家里羊圈那里扩建一半出来。 官二想了想,今年储存的草的确够多,添点家畜也是好的,再说了他还惦记着鹅苗,想养两只大鹅。 沈逸笑着说他只见过一次大鹅,鹅叫声聒噪,怕他们不适应。 官二说聒噪点热闹,家里多几只牲畜,给几个小的添个乐子。 成亲快有半年,官二变化惊人,如今已很有农家已婚汉子的味道了,不管是农活还是家里都能考虑得到。 沈逸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足。 田里的青稞开花后已经开始育谷了,尽心照料的话下月底就能收获了,家里人多就算缺了官恒,秋收压力也不大。 晌午过半沈逸跟官二就去冬哥儿家了,这次空着手过去,农家人不年不节的串门是不带东西也不留饭的。 那顶白色帐篷如今入夏高高支起帐子,旁边挂满艾草驱蚊,不远处的一个及腰高的土灶台上冬哥儿正在洗饭后的碗筷。 铁牛就在他脚边背着他们的儿子,弓腰洗着木盆里孩子的衣衫,两人时不时交谈着什么,冬哥儿就那么恬静温柔的提着嘴角。 铁牛面朝着官二他们的方向,一抬头就看见他们夫夫两,一下子就把牙床漏出来不停的招手:“逸哥儿,官二兄弟,快来快来,哈哈哈。” 沈逸笑着小跑两步,上前喊了声铁牛哥就跑到冬哥儿面前去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1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