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卖葡萄秧子的,齐山停下脚步,捏住一片叶子垂眸细看。摊主立时满脸堆笑,一个劲儿夸赞自家的葡萄多么好。 齐山没让他一直念叨,敷衍地点点头,开口问了价钱。 五十文一株,不算便宜。不过齐山也没明说,只道:“还有别的要买,我们去前面转转再来。” 都是人精,摊主哪儿会不清楚他的心思,还是十分热情的模样,一边摆弄摊位上的树苗,一边说:“小兄弟想要,少给两文也行。” “成,回来就买。”齐山还是没改主意。 摊主便没再多话。 等走远一点,谢知云用只有两个人能听清的声音问:“那葡萄苗不行?” “苗子长得挺好,我是觉着有些贵了。花木市挺大的,不急着买,多逛几家再决定。” 谢知云懂了,他连果树苗都不大分得清,齐山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又问:“葡萄、柿子、枣子,还有什么?” 齐山想了一下,说:“再买棵石榴怎么样?枇杷也栽一根,果子都好吃着。” “嗯,家里还有毛桃子和野柿呢,不少了。” 一路商量着,两人又问了几家,最后挑着苗好价钱又实惠的,将几样树苗买齐。 除开枣树苗是两株,其他的都只选一棵。葡萄秧最贵,说是从西疆传来的品种,讲价之后还要四十五个铜板。相比之下,另外几种就便宜了,都在二三十文左右。 六棵苗,拢共一百六十五文,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只要种得好,两三年就能结果,往后年年都有甜甜的果子吃,开出的花还能丰富蜜源,总是值当的。 拉着带泥的树苗往回走,遇上卖花草的摊位,谢知云又花八十文买了十个大小不一的陶土盆。 还要捉猪仔,夫夫俩再没耽搁,直奔北市。 猪价竟比去年还贵点儿,三钱一只,家家如此。只是有些摊主比较好说话,还能磨一磨。 “两百九,再不能少了。”胖胖的摊主一挥手,不耐烦道。 少了十文,谢知云已经很满意,不继续讨嫌,爽快地应下。 “要哪只,自己挑。”摊主一听,立马撸起袖子跨进栏圈。 齐山早看好一只个头大的,伸手一指,摊主瞅准时机,就揪住那只猪仔后腿,给提了起来。 谢知云反应过来,连忙把板车上的竹笼子拿上前,让摊主直接把猪仔塞进去关好。笼子往板车上的干草堆一放,用绳子绑紧,也不怕摇晃。 再没什么东西需要添置,俩人驾着车,径直往镇外赶。 刚翻过坡,二黑就急跑着迎上来,围着两人打转。兴奋一会儿,总算发现齐山背篓上的竹笼,对里面同样黑乎乎的小猪仔很是警惕。 龇牙咧嘴吠叫一声,见猪仔瑟缩一团,不安地哼哼,更加得意。不过还没来得及继续大叫,头上就挨了一巴掌。 谢知云收回手,“瞧你神气的,可别吓着它。” 他打得不重,二黑并不觉得疼,但晓得不高兴它咬那个黑胖的玩意儿,听话地收敛凶性,歪头在他腿上蹭了蹭,嘤嘤个不停。 谢知云看它这讨好的模样,忍不住摸了把。 树苗扎成捆,暂时靠在驴棚边。 两人先把竹笼抬下来,打开门将猪仔放进圈里。 刚到陌生环境,猪仔明显受惊不少,四腿撒开,转眼就蹿到角落面墙而站,一动不动了。唯有露在外面的那只眼,还注意着门口的两人。 “你在这儿守着,我去舀些麦麸来。”齐山支会一声,背着背篓往堂屋的方向去。 不一会儿就端着盆回来。 圈门口有个小木槽,是拿烂木头凿的,没那么精细,但也能凑合着用。 麦麸和了水,有些粘在盆底,一下没倒干净,齐山拿木棍刮干净,一边敲木槽边沿,一边唤:“咧咧。” 猪仔都已经满月,早跟着母猪吃食,对这声音果然有反应。 一步一顿地慢慢挪到木槽边,见棍子收回去,探头在盆里碰了碰,再就停不下来,一口接一口,吃得叭叭响。 它吃得欢快,在圈门口瞧着的俩人也放下心,轻轻关上门,一道转身离开。 谢知云:“下午去打些嫩草回来,也不晓得挑不挑嘴。” “那么多草叶,总有爱吃的,”齐山笑笑,“改天我再重新箍个槽,大了也能用。” 谢知云在水池边接水洗手,想起之前听张玉梅说的事儿,提醒道:“是不是还要找人劁?” “嗯,我打听过了,朱屠户就会这个。等猪仔先熟悉两天,我再去请他。” 见他已有打算,谢知云点点头,转而说起别的:“树苗是不是得趁早栽下去?” “吃了饭再忙也不迟。” 经他一说,谢知云才想起去镇上转了大半天,什么吃的都没买,摸摸肚子,确实有些饿了。 他说:“早上也没剩什么,煮碗面疙瘩算了,栽了树,晚上再琢磨好吃的。” 已经走进屋,齐山给他倒了杯凉茶,“行,今儿晚饭烧肉。” 面疙瘩做起来,调好面糊,再烧锅水,就能煮,快出锅时丢把菜苔子,便是一顿。 吃过饭后,又有了力气,两人连锅碗都没刷,就拿上锄头去林子边忙活。 树苗长大,根系跑得远,树冠也要散开,不宜栽得太近。两人就计划着绕整好菜地边缘,与树林交界那块,栽一圈。 齐山手脚麻利,有得是力气,扬起锄头刨挖几下,就是个深坑。谢知云挑一根树苗放进去,帮着扶正,好让他将土一点点填回去,踩紧实。 趁挖下一个坑的空当,谢知云又跑回灶房,拿了木桶在水池打水,过来浇上一些,润润土。 一边低头泼水,一边说:“水池是不是该扩大些了?又是养猪,又是栽花种树的,靠接那股细流,有些慢了。” 齐山倒还没想过这个问题,经他一提起,发觉还真是。现在猪仔还小,费不了什么食水,等再大些,一顿就得一大桶。 “那等种完地,再把这池子挖一挖。” 谢知云就随口一说,不是要紧着今天完成,“嗯,暂时也不急呢。” 这时节的土地松软,挖起来不太费劲儿。两个人动手,很快就把五棵果树栽好。 果树苗还小,都不过人高,也没几片叶子。同林里那些树比起来,弱小又光秃秃的。 但再有个两三年就长起来,到时挂上果子,可比那些木头好看。 只剩一株葡萄秧,架子早就搭好,也不用另选地方,挨着粗壮的柱头挖根埋下去。它自会攀附向上,终有一天爬满整个木架,郁郁葱葱的,连太阳光都不容易透下来。
第44章 太阳还没出来, 乡间小路上就满是下地劳作的农人。虽才三月,晌午的日光已有热,清晨凉快, 正是做活的好时候。 夫夫俩也起了个大早, 只来得及烧些水洗漱一番, 就锁上门出去。 家里多了只猪仔, 每日打草就得多捎带一份。好在昨儿下午已经试过, 只要是扔进圈里的草叶,管它什么味儿,猪仔都吃得挺香。 不挑嘴, 那就省心, 也更容易长肉。 阳春三月,山间草木茂盛, 要打草也容易。两人牵着大花, 还是顺溪流走。先前割过的地方,已经又发起新芽, 将将没过脚踝, 还不到割的时候。 于是走得远了些, 待发现半人高的丝茅草丛,齐山停下脚,把背篓放到地上。 “就这儿吧,你看着些, 当心摸到虫子。”找根树将大花拴上,抬头看见谢知云踮起脚去够树上的嫩叶, 他提醒一句,才抽出刀开始割草。 只有一把镰刀,谢知云没凑上前挡他挥刀干活儿, 退到一边去摘垂下树叶或者长在岸边的水草。 丝茅草更多用来给禽畜垫窝造粪,论吃还得这些嫩草叶。不过他不敢像齐山那样整枝揪住后撸,怕捏到毛虫和蜜蜂,一根根掐菜似地采集。 但草叶脆嫩,他动作并不慢,“咔吧咔吧”的密集声响在寂静山谷中尤为明显。眨眼功夫手里就抓不下,全塞进背篓底下,还压了压,再继续往前走。 看见有盛开的木姜子花,他折下几枝,用草茎绑了,放到一边。这回倒不单纯因为好看,而是带回去吃的。 鹅黄色的小花,过水淘洗干净,撒些盐粒、酱油拌一拌,就是一道菜,吃下去满口留香,有股清凉感。 去年齐山做了尝过,俩人都挺喜欢的。 不过再好吃,花儿也不能全摘,还要留下结果子呢。嫩的木姜子果凉拌,老了晒干磨成粉还可以当调料使,腌肉腌鱼时,放一些去腥增香挺好,能省去买胡椒的钱。 碰上水芹、刺芽之类的,也掐一些另外放着,今天的菜就有了,用不着特地再跑一趟。 齐山很快割好两捆茅草,用带来的草绳绑在一起,等会儿挂在驴背上,就可以带回去。 他赶上谢知云,帮他一起收割嫩草叶。镰刀弄起来还是快些,夫夫俩不一会儿就把两个背篓都装满。 齐山把刀插好,弯腰挽起裤腿,说:“你坐着歇一歇,我再去摸点儿螺。” 谢知云没同他客套,找处没什么露水的浅草地坐下,看着他蹚进溪流。 田螺、石螺要入秋那会儿肉才厚,少有人捞来吃。但拿去喂鸡鸭不错,他们有空就会寻摸一些回去,把壳砸碎了,再拌着麦麸、谷糠倒进食盆。 螺壳颜色同石块相近,不过有一圈圈的纹路。溪水清澈,找起来也不费劲儿。 谢知云坐了会儿,觉着无聊,也走到岸边。懒得脱鞋下水,就伸长胳膊去翻能够得着的石块。竟真被他捡到几个小螺,还有指甲盖大的蚬子,都不嫌弃,全丢到一堆。 玩儿得兴起,听见水声变大,抬头就见齐山正往岸上爬。 “不摸了?” 齐山坐在地上套草鞋,说:“够吃一顿的,时候不早,也该回去做饭。” 他便也站起身,“那行,我去拿背篓。” 背篓里已经装上草叶,但石螺、蚬子不占地方,扒拉个小坑就放得下。 他一边往里装,一边说:“往后鸭子多起来,也和絮哥儿他们一样,赶到溪里游水算了。” 齐山走过来帮忙,笑道:“成,到时把二黑训好,叫它守着。” 谢知云一听,不禁乐出声,“也就是它不会说话,不然肯定要埋怨两句。” 齐山:“毛毛就能放鸭子,我们二黑那么聪明,教一教肯定会。” “那你可得抓紧,不是说这个月十三四小鸡小鸭就该破壳。” 好几天前,谢知云去捡蛋时,发现有一只母鸡占着窝不挪步,还差点啄到他的手。他不敢再碰,急忙跑去同齐山一说,才晓得是要孵蛋了。 先前就有准备,下的蛋一直没怎么舍得吃。齐山弄了个大箩筐,垫上干草,挑出十二个鸡蛋和四个鸭蛋放进去,把母鸡捉了罩在里面。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