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说得通了。 只是,叶凡还是没想通为什么看着她那么眼熟。 他也没时间想了,因为,李曜要带兵出发了。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韩家岭却笼罩在离别的悲伤之中。 三十万李家军集结完毕,即将在长安侯的带领下前往京城,勤王救驾。剩余的三十万兵士由李三郎和李四郎带领,守卫大宁。 灰色的浓云密布天空,凭添几分萧瑟之意。 将士们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一个个披甲执兵,精神抖擞。 尤其是最前面那个。 这是叶凡第二次见到李曜戎装加身。 犹记去年初见,他打马在前,即便坐着也比旁人高出一头。叶凡一眼就注意到了他。 那时候,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百姓们传说中的“战神”会是他的前男友。 同样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自己会亲自送他到前线。 “东西都收好了没有?尤其是那个防护盾,我可是牺牲了咱家小胖团的色相才从大王那里换来的,你一定要贴身放好。” “……还有催泪粉,这个是无差别攻击,用之前别忘了先吃解药……” 这些都是叶凡绞尽脑汁为李曜准备的自保装备,昨天就叮嘱到大半夜,今天又不放心地重复了一遍。 絮絮叨叨的话反反复复地说,李曜认认真真地听着,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 只是,叶凡已经送得很远了,须得回去了。 “都记下了,也放好了。今日天气不好,早些回去,免得二姐挂念。” 叶凡抓着小驴耳朵,纠结了一下,说:“不然我跟你一起去吧,咱们一起守城,反正也没危险……” 李曜笑着揉揉他的头,没吭声。 这就代表不答应。 “四郎,送他回去。” “是。”李四郎轻夹马腹,来到叶凡身侧,“长嫂,该回了。” 被叫“长嫂”挺美的,只是,不想回去。 李四郎有李四郎的个性,李曜说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军令。他也不管避嫌不避嫌的,把叶凡一拎就放到了自己的马背上。 “照顾好他。”李曜郑重托付。 李四郎抱拳,“大兄放心,只要四郎还有一口气,必不叫长嫂失掉半根汗毛。” 李曜颔首,“拜托了。” 李四郎一愣——他的大兄,这个官家面前都不曾低一下头的战神,在对他说“拜托”…… 他看向身后的叶凡,心内更加坚决,一定要护好他,一定。 马蹄轻扬,浮尘四起。 叶凡终于反应过来,急急地抓住李四郎的甲胄,“等等!回去一下,再让我说一句话!” 李四郎从命。 叶凡凑到李曜跟前,眼睛看着别处,支支吾吾地说:“只要你平安回来,就算是……和好了……” 后面的声音很轻,轻到一阵风刮过来,让人险些听不清。 当然,到底是听到了。 他探过身,就这样坐在马上,托住伴侣的后脑,深深地,专注地,吻了下去。 众目睽睽,呼声震天。 三十万将士执起长矛,为长安侯大人加油助阵。 叶凡就你一只刚从火锅里捞出来的一只小龙虾,头脑发晕,面色爆红。 不,浑身上下都是红的。 他拼着最后一丝神智将李曜推开,同手同脚地爬到白鹿背上,落荒而逃。 士兵们齐声欢呼,就像打了胜仗似的。 云雾四散,灿烂的阳光撒向大地。 银色的盔甲熠熠生辉。 李曜如一株青松般坐于马背之上,看着落荒而逃的爱人,露出一个比天光还要耀眼的笑。 你心所向,便是我剑之所指。 再世为人,唯愿余生相伴,别无他求。
第125章 【男人……真难懂】 李曜远赴京城, 叶凡留在大宁。 大王和胖团充分发挥了“移动电话”的功能,每天负责传递消息。 八月二十, 李曜快马加鞭, 带领先锋队率先赶到京城。意外的是,围攻的敌人根本不像先前打探的那样有三十万之多。 李曜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
——有没有可能, 契丹兵这次的重点根本不是京城? 八月二十二, 李曜的人马被困在京城郊外。 敌军完全是用人命来填,唯一的目的就是拦住他, 不让他返回大宁。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安州, 夜黑风高。 安王府后门, 一个长随打扮的人缩在阴影处, 面色凝重地望向街口。 少顷,一辆乌篷马车悄无声息地行至门边,长随警惕地看着, 车内响起一个略尖的男声,叽哩咕噜, 像是在说契丹语。 长随连连应诺,恭恭敬敬地把人请了进去。 八月二十五,卯正三刻。 晚秋的天气, 晨雾朦胧,看不清远处。此时,正是村民下地、孩童上学的时候。 一队骑兵自官道而来,骑着马, 扬着幡,大摇大摆。 哨台上的兵士从困倦中醒来,扬声高喊:“来者何人?” 对方回应,“兄弟,我等打京城而来,有信传给叶凡,还请开闸放人!” 哨兵警惕:“谁叫你们来的?” “自然是咱家侯爷。”为首的骑兵举起手中的幡旗,又特意扯了扯身上的衣服,确实是李家军的装束没错。 “放屁!谁跟你咱家?”哨兵冷笑一声,当即燃起双响炮——这是事先约定好的敌袭信号。 炮仗接连三响,唤醒了李家军,震呆了伪装的敌人。直到被团团围住,他们都没想明白自己是怎么暴露的。 殊不知,李家军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会直呼叶凡的姓名,从来都是尊称一声“小郎君”,再不济也是“叶小郎”。 李三郎近来夜夜睡在江边的坞堡上,听到炮响,甲胄都来不及穿,提上长.枪就往外冲。 李家军迅速集结,三声炮响尚未结束,儿郎们便已铁甲披身,来至江边。 同时,一只只囊舟奇迹般从水里浮了起来,说船不像船,说舟不是舟,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江面。 这种船出自南人之手,用动物皮做成,在里面充上气可藏十数人,能浮在水面,也能潜入水底,在水战中向来有“奇袭神舟”的称号。 单是看着江面上的囊舟,便能大致判断出敌军至少有五万之多。 李三郎眉头紧锁,他怎么都没想到契丹人会想到这个法子,更别说还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做出这么多囊舟。 实际上,这个法子不是契丹人想的,而是沈雄。 自打上次失败后,他整日都在绞尽脑汁地琢磨,如何把韩家岭啃下来,经过八个多月的苦心推演,终于让他想到了这等招术。 ——利用龙亭之围把李曜支走,继而同安王联手,奇袭韩家岭。 安王向来狡猾,并不好收买。这次沈雄可谓是下了大本钱,不仅主动交待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用龙亭中那个位子做诱饵。 安王原本就早有此心,无奈李家挡在前面,如今有了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他怎能不动心? 就这样,沈雄将五万契丹兵混入蒲县的边防军中,顺水而下,这才绕过李曜布置的关卡,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韩家岭。 留守大宁的李家军虽然有三十万,却分散在大宁四处,韩家岭只有两万。 以少对多,李家军却丝毫不惧。 这时候,李曜的单兵训练着实发挥了作用,即便面对高壮凶狠的契丹兵,李家的儿郎们依旧能以一敌三。 在战事面前,李三郎就像换了一个人,缜密安排,指挥若定,牢牢地把敌军锁在防线之外。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敌人的无耻。 在沈雄的指挥下,契丹兵抓来附近村落的百姓,拿刀尖抵着他们的脖子逼李三郎退兵,交出叶凡,交出韩家岭。 李三郎能忍,叶凡却不能,他趁人不备骑上白鹿,红着眼睛冲了出去。 李四郎谨遵李曜的吩咐,随后跟了出去,始终不离叶凡左右。 叶凡刚刚就是头脑一热,冲到敌军跟前才发现自己连个趁手的工具都没有,慌乱之下随手折了根油葵杆就往契丹兵脑袋上敲。 叶凡的画像在契丹军中人手一份,沈雄发下话——不管是谁,只能活捉叶凡官升三级、赏银万两;若能杀死,赏赐翻倍。 如今见叶凡主动跑出来,前排的兵士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赏银,一个个得意忘形。 没承想,叶凡瞧着白白嫩嫩,却是个能打的,绿油油的葵花杆子抡起来,眨眼间放倒一大片。 那些被劫持的村民受到鼓舞,奋起反抗,拼着一死也不想受侵略者的钳制。 这些人中有的和韩家岭的村民是亲戚,亲戚有难,大伙怎么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于是,纷纷举起手中的农具迎了上去。 北来村的人们一见,也跟着上去助阵,更何况还有叶凡冲在前面。 这年头兵士们很少受系统训练,打仗基本靠肉搏,谁手里有刀谁就能活下来。 村民们干惯了农活,这一年因着叶凡和李曜的关系得以吃饱穿暖,浑身都是力气,直挺挺地举着铁锹、镐头和契丹人干。 李家的兵士们见此情形,怎么也待不住了,纷纷请示李三郎改守为攻。 李三郎原本是冲动的性子,若换成平时他头一个就会冲出去。此时,身处帅位,他异常冷静。 一部分人马被他派出去协助并保护村民,其余的依旧守住村口,不放一个契丹人进入。 ——村中有学堂,有葡萄园,有面条厂,还有上千名妇人孩童,这些都不能有丝毫损伤。 殊不知,沈雄还有后招。 就在村南打得不可开交时,一队精兵换上李家军的战甲,从西山煤场悄悄潜入,趁乱混进了村子里。 学堂中。 李曜平日里就安排下了人手,只是,契丹兵越来越多,渐渐地便抵挡不住。 叶二姐带着娘子们躲到二楼,门窗全部锁死,即便心内恐惧异常,面上依旧拼命维持着镇定。 如此表现感染到了小娘子们,大家纷纷停止哭泣,跟着她一起做事。 廖椁把甲班的小娃娃们护在身后,即便手里只有一把戒尺,却丝毫不惧。 关四郎站在他身边,攥着拳头咬着牙,紧张异常。 廖椁握住他微凉的手,声音像往常一样温和平静,“莫怕。” 关四郎的手狠狠一颤,想也没想便也抓住他的。 十指相扣,不打算再放开。 面条厂。 娘子们平日里故意表现得泼辣,这时候却纷纷吓住了,一个个不知所措。 英娘不管不顾地往外冲——她的女儿还在学堂,那是她的命,她要去找她! 关三郎拦住她,第一次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学堂那等重要之处,定然有侯爷安排的人把守,整个韩家岭除了小郎家就是那里最安全,你这样冒冒失失地过去,能不能平安走到都两说,更加提救人!”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1 首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