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对于管理别人没兴趣,他自知更认同苏剑卿的选择。他只是担忧,如果将来一个专业能力上并不让他服气、性格也不对盘的同事做了他的领导。 第040章 副业 淳意从上市前就与时俱进,一直想推行线上办公系统,据说人家有些大社用着挺方便,听着也高级。因为没有各方面都满足淳意需求的服务好买,老板衡量成本,一度组建了技术部。但老板不懂技术,聘的产品经理和几个程序员对编辑出版流程的理解能力也有问题,总之技术部摸了两年的鱼都没什么有用的产出,曾经做出来的内部系统难用得大家怨声载道:编辑们的工作都在纸上,而设计制作的版本更迭一天三次,全都要往系统里誊一遍,这不是没事找事降低效率吗。 搞到现在,线上办公名存实亡,技术部到底在干啥没人知道,反正编辑们要修个电脑,还得找原先外聘的网管——技术部说他们不是修电脑的。 如果财会的报销管理系统能电子化,也是好的,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了。言而总之,元宵节前两天大老板回来了,迟到两周的翻译稿费当天就进了谢元的工资卡。财务室的姐姐们,效率是没说的。 一趟下来,谢元也明白了不能等饭吃完了再去买米。他这天特地没带饭,主动跟董乐说:“乐乐姐,中午吃饭带我。” “好嘞。” 董乐和魏蓉蓉,还有对面一部几个她们要好的饭搭子,又在路上遇到前台陈姐;看今天人多,你一言我一语地决定去郭林吃炒菜。 前前后后三三两两地往那边去。谢元走在董乐身边,找着空和她说自己想接译稿,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 既然甘灵一个怼过编辑试译意见的译者都敢于主动找编辑递简历,他如果连给自己找活儿都来不了口,就太怂了。果然董乐拍拍面包服蓬松的前胸,“没问题,我待会就帮你问。不用不好意思,好书找好译者是互惠双赢,你不嫌我们公司稿酬低就行。”说着,她往前面张望,直接就喊:“慧慧!亲爱的!过来过来。” 谢元在公司官网看往年笔试结果公示时见过孙慧的名字,Z大研究生,在一部做译文。脸是见过的,公司里多少打过照面。她是个秀气的女孩,长发圆脸,样子很甜。 女孩们走到一起就像有分子间引力,一靠近自动手臂挽手臂。董乐搀上她:“这我们部的谢元,学日语的。之前给我们译过一本书了,保质量保速度好沟通。你们那儿最近有没有要发译的书?” “有哦。”孙慧撩起鬓边垂下的发丝,扭过来看了谢元一眼:“你好呀。待会吃完饭回去我加你。” 谢元赶紧说:“谢谢慧慧姐。” 孙慧有点不好意思:“不要叫姐啦,我会年龄焦虑的。” 董乐抬高嗓门:“你过年也被催婚了是不是!” 孙慧颇为无奈,跟董乐彼此倒起苦水。谢元听着她对春节返乡见闻的描述,听到了久违的一些词。“诶,你是哪里人?我是荔南的。” 孙慧惊喜:“那我们很近啊!” 她家在荔南同地区下属的另一个县,算得上是谢元的同乡,连方言都是彼此几乎能听懂的。董乐说:“缘分啊!我怎么早没想到?” 认了老乡的结果,就是第二天再在走廊上遇到,孙慧喊他:“谢元!你能帮我们换个水吗?” 举手之劳,谢元就跟她去了。公司里男生少,女生们都是自己换水,但孙慧组里一个比一个文弱,俩人扛一个桶都够呛。她们只好逮到谁请谁帮忙换桶装水,有时司机帮她们,有时是印厂来送蓝纸样书的小工,有时连蒋静言都被叫去帮忙。 把水换上后,孙慧连连道谢:“我们这大半天都是去隔壁接水喝的,多亏你了。” 谢元有点不好意思,自己离这台饮水机也不远。“下次直接喊我来换就行,不用客气的。” 很快,孙慧就拿了两本贴着便笺的原版书来二部找他:“这是我们准备做的两个轻小说系列,你看下哪本有兴趣。试译还是要试的,但是如果你译得好,我就不给别人试了,也省我自己的事。” 谢元连忙站起来谢谢她,又从自己空荡荡的小柜子里给她拿麻花:“我室友春节从天津带的十八街麻花,新鲜的。” 孙慧掩嘴笑了一下,道了谢就带着几个麻花走了。 明盐听说他接了新的翻译工作,把他大夸特夸一番。谢元谦虚道:“是同事照顾我啦。她们都很好,我给孙慧拿了几个麻花,她今天就带桂花酥糖给我。”他从旁边拿过来镜头前,“你吃过吗?要不要给你留点。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吃,太甜了。” 明盐也不太爱吃甜。他指尖抵着脸,质疑道:“她为什么给你送零食?” “因为我给她零食。” “我都没吃过你的麻花!” “我家客厅里一年到头都堆着,你要吃自己拿啊。没给过你因为我觉得你也不会爱吃。” “你凭什么觉得我不爱吃,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现在就要吃,我要闹了。” 真是够了,明老师矫情个什么劲啊。谢元不接茬,“哦。那你先闹,我把音量关掉去看书了。” 明盐给他气笑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小作怡情?你就不能配合哄哄我?” “不知道。我只知道你说过,如果纵容晏晏无理取闹,有一就有二,她会蹬鼻子上脸。”谢元据理力争。“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明老师捂脸嘤嘤:“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我到底在谈什么恋爱?” 逗得谢元想要拍拍他。但远隔海洋、大陆与时差,不能拥抱的恋爱……在料峭春寒中,有时还是,有点寂寞啊。 不能连线的时间里,各自做着各自的事;视频的时候,快要把每天的生活都说完。虽然明盐说得多,他说得少;他的工作生活就像自己这个人,死板无趣,也就是明老师脾气好,才总是哄他说、还听得津津有味。谢元虽然常常嘴上嫌弃男朋友,心里却很明白也感谢明盐的容让。 但也有一些放在心里的事,谢元觉得不必和明盐分享。 那天从郭林回出版大楼的路上,董乐想绕路去天桥对面买紫薯干。女生们都说那家吃得上火,剌上膛,不吃。谢元对零食兴趣一般,但董乐刚帮他牵了线,“乐乐姐,我陪你去。” 买了一纸袋紫薯干,往回走的路上董乐问他:“小谢,你以后想做译文吗?” “我就是学外语的啊。”谢元习惯了在二部什么品类都要做的状态,每个人都有一个主要的方向。他只想尽己所能做好每一本书,也习惯了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未曾多想。 但董乐说,“你不是想做明老师的书吗?那如果将来分组,你要留在静言那边做华语文学。” 谢元猛地抬头。是啊,招人的时候老大说过将来要发展壮大,每个人都能看到未来分组不可避免。就算明盐有意把书指定给他,如果他压根不是华语文学编辑,也过于名不正言不顺。但他难道要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来的明盐的新书,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特长? 俩人站在天桥上,看着脚下的滔滔车流。董乐直白地说:“我是会在译文组的。你能做英文能做日文,如果你愿意,我肯定跟老大把你要走。你自己想好。” 听到这样的表述,谢元略有意外:“乐乐姐,你会做二部译文组的主编吗?”他以为董乐没有那个意愿,一直以来就没看出来。还是说,是他对主编们有什么刻板印象? 董乐耸耸肩,不置与否。“我不想做。但你觉得会是谁呢?你,还是甘灵?你们行吗?” 第041章 印厂 二更。 董乐把谢元也许在潜意识里回避的问题丢到了他面前。不知道下一拨能招来多少新人,单看二部目前的配置,蒋静言、苏剑卿、魏蓉蓉和她主要在带的郑辞斐默认是华语原创这边,董乐、谢元、甘灵是引进版权那边。以二部待做项目列表里的项目比例,如果没有更多做译本的人手,谢元想要跟着蒋主编,是否都得想想如何说服领导,他也感到迷茫。 他要为了明盐不知在哪儿的作品,放弃自己的专业优势,争取去原创组垫底、继续做杂书吗。 不等他想出个结果,沈一念先找他了。这天,老大突然从工位往外走,路过他的桌子叩两下:“谢元,过来讲两句。” 这种上着课突然被老师点名的感觉,搁谁都要抖三抖。谢元赶紧起身,拿起本和笔跟出去。 会议室都有人,沈一念带他到样书室。保洁阿姨正在里头躺在书箱上看短视频,慌忙起来出去,给他们腾地方。沈一念把门一关,下巴示意仅有的两把凳子之一:“坐。” 谢元战战兢兢又莫名其妙地坐了。 沈一念说:“车学得怎么样了。” “啊……教练说我可以考试了,但是我总觉得不保险,还想多练练。” 沈一念习惯性地点着头,“能考就去考,自信点。跑来跑去练车不累吗?你就是太谨慎。” 谢元不知道该把领导“谨慎”的评价作褒义还是贬义理解。 领导接着问他:“最近工作怎么样。” 谢元“谨慎”地回答:“还可以吧。我觉得我给江小姐后几本写的文案,自己还比较满意。” 沈一念点点头。“你未来更愿意做华语书,还是译文?” 谢元迟疑了。终于傻气地开口:“我能不能都做?” “不是不可以。”沈一念这次格外耐心。“我们部门华语书的选题资源更多,出版审核流程也没有引进版权那么多弯弯绕。另一边,你也看到了,乐乐手里的译稿还有静言负责的港台作家,政策一月三变,越卡越严,她们动不动就要跑出版局出版署去赔笑脸催进度。做大陆的原创书效率更高,只用出版社审查,至少做了就能出,不用在署里一压几个月半年。” 谢元忽然有点明白过来:他手里的书虽然看起来参差不齐,反而是出版流程简单、门槛最低的,所以做一本出一本。这照顾了他作为新人的成绩,免得年底一统计,你的码洋在哪?前辈们那些文学价值更高社会意义更大的书,费时费力做了却都被压在审查的流程里,迟迟不得上市。 “我的人,想做什么都可以提。不管你将来在哪个组,想换组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你自己想好就行。明白?” “明白!”谢元心下感激,“谢谢老大。” 次日谢元才知道,甘灵指着进度表里刚录进去的选题,开口问了“我想做这本,一编可以给我做吗”,就这样轻易拿到了谢元也眼馋的一个选题的一编。 谢元反省,自己还是太保守了。甘灵是一个示范,不是显示领导青睐什么样的员工,而是展现如何直接为自己争取。有些事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但他想参与MOOK的编辑工作,却又找不到时机开口。MOOK的编辑是蒋静言和沈一念在做,魏蓉蓉也有搭把手,连清样都是苏剑卿看的,实在轮不到他什么,只有打样送来时凑热闹看两眼。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6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