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组惊艳的照片被放到网络上,一个个震惊的报道发布出去,以极快的速度流传,并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J-40不止是科技产品,还是军事上非常重要的战斗机,吸引的自然不止有舆论,还上升到了国家层次。 好多国家性质的媒体都做出了报道,并表示对J-40的关注,一些西方媒体还表示出了担忧。 M国的《华盛顿邮报》就表示说,“从J-40的亮相过程来看,灵活性、飞行能力、速度等,完全不差于F-35,它还是一款单发中型战斗机。” “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以及战斗机设计领域,中国很可能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M国。” 欧洲的媒体也类似。 这种论调搭配上J-40惊艳的外形和展现出的速度、灵活性,舆论领域就变得越来越有市场。 一些西方的政治人物,也开始针对舆论做出表达。 比如,有些政治人物就表示说,“J-40只是个花架子。这样的设计一定古有很大缺陷,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中国的航空技术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我们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也许只是准备了很久,用来哄骗舆论的产物。” 还有一些政治人物,军方人士则表示,“会持续关注J-40的情况。” 还有几个国家的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了J-40,并纷纷发表看法,“也许是花架子,也许是真的,暂时我们无法说什么,还需要情报部门的详细消息。”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不应该投入太大精力在军事科技上,而应该限制军事方面的发展,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他们减少军费相关投入,更注重发展民生……” 有的则表示,“我们会持续关注J-40的情况,未来在军事上,也许有和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祝贺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一些积极军备的中小国家,则表达了兴趣,“我对J-40很感兴趣,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到。是的,在我们的领土上,属于我们。” “我们会争取和中国空军合作,展开航空技术方面的交流。” “……” 国际上的舆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些友好的国家表示祝贺,不友好的西方国家表示担忧,中立国家则是关注、感兴趣,甚至还表示希望未来能购买到J-40战斗机。 等等。 国家站位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但是,完全一致的是,绝大部分人对J-40都充满了好奇,并看好J-40战斗机的能力,尤其一些军事爱好者,更是各方面查找J-40的相关资料,想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那当然不可能。 目前,J-40暂时还只有一架,WZ-A1发动机也只制造了十几台,因为研发过程非常迅速,根本没有任何资料泄露过,最多只是性能测试的时候,被普通人拍到而已。 那些对J-40感兴趣的国家,不仅仅是感兴趣而已,有的土豪国家还直接出手了。 中东的ST国。 ST国是传统的‘石油土豪’,他们也是M国的盟友,但因为边境有M国更重要的盟友,和他们还是死敌般的对手,他们和M国友好的同时,一些事物总是会产生不小的摩擦。 在军事上来说,ST国受限买不到最好的装备,也不被支持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就需要寻求其他国家支持。 中国和ST国一向有合作,曾经签署过军购大单。 现在ST国发现中国有更好的战斗机,就有个参与政治的王子作为代表,快速来到朱城,找到了高层领导后,直接就谈起要购买J-40。 那当然不可能。 “J-40是非卖品!”高层领导直接摇头拒绝。 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非卖品,如果有,只是价格不够高。 显然。 这位ST国的王子相信,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直接开出了个,让旁边张刚川都差点点头的价码,“十架J-40,一百亿美元!” 十架,一百亿! 高层领导都听得有点愣,心道ST国果真是土豪国家。 J-40的制造成本确实高,但一架两亿美元也足够了,放在国际市场比较来说,M国的F-35卖给盟国在两亿美元上下。 当然了。 ST国肯定是买不到F-35的,M国会考虑YS国的利益,根本不会把F-35卖给ST国。 现在ST国的代表开口就是十亿美元求购J-40,显然是希望能增强军备,拥有五代以上战斗机。 这等于是押宝。 哪怕是J-40卖到十亿美元也是不可能的,ST国的意思就是增强和中国合作,百亿美元订单就作为敲门砖,希望能签订各领域更大的订单。 ST国绝对是超级大金主,他们的军事采购动辄几百亿美元。 高层领导想了一下,还是让手下人说明,J-40战略上的重要性,顺便透露其他型号的五代战斗机,也可以考虑和ST国一起研发合作。 张刚川一听就知道是空手套白狼,但也不得不赞叹一下,“高啊!” 航空集团有其他型号的五代机在研发,也就是J-31,但J-31还存在于设计中,说和ST国一起研发,肯定是让对方投入研发费,己方投入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进行研发生产了。 当然,国际上军事研发的合作,一般都是这样的,技术才是最核心的东西,没有技术有再多的钱,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ST国家代表显然不能决定合作,也只能表达一下态度,了解一下合作意向、内容之类。 最后双方还是签署了订单,是关于昆仑二型发动机的。 ST国先期购买五十台昆仑二型发动机,单价是两千一百万美元,并约定在三年内交付。 昆仑二型发动机的参数性能,足以让ST国满意了,发动机能支持四代半以上战斗机,技术上做改进,比如,设计双发驱动,就足以支持更高性能的战斗机。 哪怕无法支持单发五代战机,但要知道五代战机不止是发动机,最重要的还是设计以及其他性能,而不仅仅是发动机了。 昆仑二型发动机的用法还是很多的,重型战斗机、侦察机等都可以使用,不一定非要是战斗机,单独购买发动机用途广泛。 ST国方面只是单独购买,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合作生产。 仅仅五十台的订单不可能支持合作生产,再进一步合作只有签订更大订单唯一一条路可以走。 但无疑,双方初期接触的合作,可以说已经完美了。 后续再合作就可以继续谈了。
第541章 这次厉害了,真是羡慕你啊~ 航空集团和ST国谈妥了价值10亿美元的发动机采购协议,绝对是国内史无前例的大事件。 10亿美元的协议,听起来似乎不多,实际上,放在国际市场上,也是一笔大单了。 针对昆仑二型发动机,利益都非常可观了。 昆仑二型发动机,研发到现在投入都不到二千万美元,都可以说几乎没有成本,卖上几台就能回本,售卖的单价还非常高,两千一百万美元,对比M国的顶级发动机F135,价格上还是差了一些,但已经非常高昂了。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出发,可以说的赚大了,甚至都已经把昆仑发动机的研发费赚了回来。 昆仑发动机的研发时间很长,但总投入也不超过五亿美元。 当然,航空发动机的采购,可以说就是军事订单,不能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还要考虑其他东西。 比如,技术问题。 WZ-A2,是在赵奕对发动机的设计上进行的‘降级’版,好多设计上的‘黑科技’都被抛弃,改成了传统能理解的设计,可以说WZ-A2,就是国内航空发动机,沿袭前SU-联的设计技术,并加以自主研发的巅峰之作。 哪怕有了更高端的WZ-A1发动机,但原本技术的巅峰之作,肯定是不可能轻易给人的。 ST国完成第一步合作,采购五十台WZ-A2发动机,下一步肯定会希望深入合作,希望能把制造地放在ST国境内,双方进行合作制造。 这个好处就在于能学到技术,就有可能学到发动机的制造方法,最差也能让本国相关技术提升。 但是,的站在国内的角度,考虑肯定是,把制造地限制在国内,不让ST国学到技术。 当然了。 如果ST国真的肯大出血,签下一个军购超级大单,也不是不能考虑让他们占一些制造技术上的便宜,毕竟已经有了WZ-A1发动机,WZ-A2发动机传出去,影响也不是很大。 另外,需要考虑的成本是,赵奕本人的能力。 WZ-A2发动机研发成本低,最主要是因为出自赵奕的设计,后续肯定还要加大投入来完善,但发动机的起点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在内部庆祝会议上,高层领导点名对赵奕表示了肯定和赞叹,航空集团也表态说,协议资金会有一千万来支持战鹰组。 这一千万不是资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赵奕当场表示了感谢。 他根本不在意钱不钱的,一千万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战鹰组的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只是普通科研工作者,可没有那么丰厚的家底,带着奖金回去分一分,大概也会让战鹰组的人,更有动力投入到工作中。 内部庆祝会不止是庆祝,也确定了未来的出口方向。 刘建昆做了个报告,表示加快WZ-A2的研发完善,并对未来的出口方向做了分析。 WZ-A2是主力的出口型,肯定是卖的越多越好。 航空集团的计划是,最少要卖掉四百台以上,ST国肯定能帮助消化一部分,其他还要争取东欧、南美、中亚以及最重要的中-东订单。 “如果能卖掉五百台以上,利润就会变得非常可观。” “等技术完善以后,知道生产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以目前国际航空领域的形势,昆仑二型发动机,足以支持未来二十年的出口。” “……” 赵奕参加庆祝会,全程都非常的低调,只是在高层领导点名的时候,站起来简单说了几句,其他时间就是个看客了。 庆祝会上的话题很多,比如J-40,比如,WZ-A2发动机,都是和赵奕直接相关的。 但是,赵奕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因为一切都没有出乎意料。 最让人震惊的还是J-40的出场,昆仑二型发动机也只是附带的,但是J-40的表现,也是非常正常的,第一次试飞的时候,J-40就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只不过刘建昆担心出现危险,才没有进行性能测试。 当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了。 赵奕很淡定的参加过庆祝会,就和高层领导一起乘坐飞机返回。 中途。 高层领导还奇怪的问道,“赵院士啊,为什么我感觉你一点儿都不兴奋……激动?J-40啊,可是你的心血。” 赵奕道,“如果来个挂单实战表演,我还能感兴趣,就只是飞行而已,比试飞的时候也没什么提升。” “……” 高层领导仔细一想还真是,他得到的消息是,战鹰-1只是安装了设备,原本的设计没有任何变动。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3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