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院子,阿汝就发现还有其他女孩子也等在这里,她们的母亲也等在一旁,粗粗一数,大约有十来个女孩子,想必也是与吴夫人约好的。这些女孩子都颇有教养,并不吵闹,只安安静静的等在那里,有个女孩手中还握了一管长笛…… 十几个女孩子,最后只取三名,阿汝感到压力很大,也忽然觉得自己这幅样子,又只临时抱了半根佛祖的脚指头,很有可能只是来打酱油的。 众人见又有人进来,先是神色一紧,再看清周氏手里牵的女孩儿,样子傻乎乎的,除了皮肤白,脸圆得可爱,气质并不出众,遂又纷纷舒了口气。 虽说苗氏与吴夫人是旧相识,但她为人正直,也自信小萝的品才不输其他女孩子,因此就没有提前进屋去打招呼,而是陪着周氏一同在院子里等候。 这时一名妇人从正中间的堂屋里出来,向院子里的人深深一福,道:“人还没到齐,夫人说先请各位太太和小姐进屋里喝茶,吃些点心。” “还没到齐!”众位太太纷纷窃语,脸上的慌色又添了一分,反倒是那些女孩儿们依旧安安静静,似乎并不慌张。 阿汝随着周氏苗氏进入堂屋,因人太多,她们又走在最后,便只得了门口的一个位子。 那妇人将茶点上齐后,走过来俯下身对苗氏低声道:“太太,咱们夫人请您和小姐去那边书房里坐。” 苗氏闻言,只得同周氏带着阿汝过去,进入院子东面的书房,一进门,才发现里面还有另外两个人。 一个是逢山书院的院长吴巳圆,年近四十,留着一绺山羊胡,着一身黑紫色绸缎长衫,正端着茶盏细细嘱咐着什么。 另一个人则是看起来和顾砚眀同岁的少年,他身形瘦削,面容清癯稍显苍白,眼中略有忧郁之色,身上穿的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旧灰色长袍,袖口处已有磨损的痕迹,脚下穿的布鞋也快磨出洞来。他站在吴巳圆跟前,微微颔首,恭敬地听着老师说话。 吴夫人本来在旁边陪着,见苗氏和周氏进来忙起身迎接,安排三人在书房的另一边坐下后,才低声对苗氏笑道:“你我姐妹一场,我怎么着也得好好招待你,哪能你来了我装作不知,让你等的。”话毕又对周氏和阿汝笑道:“这便是顾家太太和小萝吧?我招待不周,你们可别介意。” 受到吴夫人格外看重,周氏已经很感激了,哪里会有不愉快,闻言连连让礼。阿汝也抓住时机,起身朝吴夫人规规矩矩屈膝福身,道了声:“夫人好。” 吴夫人见阿汝形容纯真可爱,心里已有些喜欢,便扶她起来,对苗氏和周氏道:“这丫头果真讨人喜欢。” 苗氏笑道:“你是知道我的,从来不喜过分夸赞,昨儿跟你说这丫头知礼纯善,没骗你吧?” 吴夫人一面听着苗氏的话,一面看着阿汝不住点头,连连说好。阿汝见她虽并不如何貌美,但气质不俗,面色和善,心里也不由觉得喜欢。 这时吴巳圆和那少年也已说完话,阿汝她们只见那少年向吴巳圆深深一揖,然后说道:“是,学生记下了!”他的声音格外低沉,带着一缕愁意,阿汝便不禁多看了那少年一眼。 随后吴巳圆过来与众人打过招呼,与苗氏和周氏寒暄几句,那少年也向吴夫人恭敬告退后,两人便离开了书房。 周氏看着少年瘦削的背影,好奇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斯斯文文的,却瘦得可怜。” “他是我家先生收的关门弟子,叫宋子卿。”吴夫人道。 苗氏正喝着吴夫人才刚泡出的茶,闻言似乎想起什么,便问:“可是宋家村那边,原来的宋员外的嫡孙宋子卿?” 吴夫人见苗氏认识,也感到好奇:“正是他,你怎么知道的?”说完,瞥见阿汝愣愣的坐在一边,便又顺手端来两份点心放在桌面上请阿汝吃。 “从前听我家老爷提起过。说是宋员外的儿子一味在外头胡混,家产都给败光了,我只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那样大的世家,即便没落了也能漏出三斗米来。如今见到这孩子的清苦模样,竟不知他家已败落至此!”苗氏唏嘘道。 宋家村并不远,周氏对宋家的事也曾有所耳闻,只是不大知道底细,闻言忍不住仔细听起来。 吴夫人也甚是为宋子卿感到可惜,如若不是家里拖累,这孩子哪至于过得这样清苦,便也叹道:“可不是么?他父亲一味的好赌,把家里的良田财物悉数输了去,如今又病倒在床上,每日都需汤药伺候,这孩子今儿便是来告假的,正是稻谷收割季节,他母亲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家里又请不到人,便只得叫他回去帮忙。唉,想想这孩子,当初也是含着金汤匙生下来的……” 周氏和苗氏听罢,都感到惋惜,富户人家最怕的不是旁人的嫉恨陷害,不是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也不是天灾人祸,而是自家的人不懂节制,一味的挥霍,对不起辛苦积下家业的祖上不说,还连累后辈受苦受穷。 阿汝大约也懂得那种感受,不过她毕竟经历世事太少,对世间苦乐体味不足,是以她心里只是觉得遗憾,并不像周氏她们那样深刻的唏嘘叹惋。 吴夫人感慨一阵后,脸色略有和缓,又笑道:“不过这孩子读书十分用功,我家先生估摸着,明年的考试他定能拿个秀才,若是考场上发挥得好,只怕一举拿下举人也不成问题。如此看来,宋家要重耀门楣也是指日可待。” 闻言,其余人都松了一口气,周氏见吴夫人透露明年考试之事,更是心中一动,几欲开口询问顾砚眀的情况,但最终还是因担心吴夫人感到唐突而作罢。且顾砚眀并非吴巳圆的学生,而是副院裘墨溪的关门弟子,只怕吴夫人对他的情况也了解不深。 三人又在书房说了一会儿闲话,阿汝则安安静静地喝茶、吃盘子里的点心,吃到第五块时,先前那位妇人过来告知:“夫人,小姐们都到齐了。” 吴夫人应了一声,吩咐那妇人将书房的杯碟收好,然后起身对苗氏和周氏道:“咱们过去吧。” 第11章 考核 四人一路来到正堂,其余人看见阿汝和吴夫人一起出现,立时便有些不满,不少人已将不悦直接挂在脸上。 周氏略感尴尬,不禁握紧了阿汝的手,并避开众人的目光,吴夫人却恍若未见一般,坦然一笑,对众人道:“各位太太小姐一路奔波,想必十分疲乏,那我便不再耽搁大家的时间,既然人来齐了,考核就开始吧,请各位太太先去书房吃茶点等候,各位小姐请留下来。” 话音一落,堂屋里的大人均紧张起来,纷纷起身细声叮嘱自家的女儿,教导她们待会儿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女孩儿们这时才露出些许慌张的神色,甚至有一个年纪还小的,拽着母亲的手不肯放。 苗氏也俯身下来叮嘱阿汝:“小萝,待会儿你不必紧张,你只记住一样便可,吴夫人喜欢知礼懂规矩但又不拘泥于规矩的人。” 阿汝对苗氏的话半知半解,本想再问一问具体的意思,可这会儿堂屋里的大人都已陆陆续续离开,阿汝也不好意思再耽搁,便只点点头低声道谢。 苗氏浅然一笑,拉着欲言又止的周氏离开,去书房安静等候。 大人离开后,堂屋内顿时空阔起来,吴夫人让女孩们各找位置坐下,又吩咐下人将女孩们面前的茶水点心一一补齐,方才在上首的位置坐下来。 阿汝数了一下,一共有十三个女孩,年纪皆在十一二三左右,不过也有一个还未满十岁的女孩子。她身边放了一张矮小的圆木茶几,茶几那边坐着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膝盖上不停地搓揉,似乎很是紧张。 阿汝见没人注意这边,便把点心往女孩那边推了一些,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很紧张吗?要不要吃点东西啊?吃着吃着就不紧张了。” 女孩听见阿汝搭讪,似乎放轻松了些,露出和善的笑容,她看着盘子里的点心咽了口唾沫,又看了看其他女孩子均未动面前的茶点,便低声回到:“算了吧,大家都没吃,我又这么胖,一个人吃多丢脸啊……你叫什么名字?我姓陈,叫谦芳。” “我姓阮,叫小萝,不过你叫我阿汝就好了。” 阿汝嘿嘿笑了两声,拿起盘子里的一块点心递给谦芳:“夫人放在这里就是让我们吃的,我们不吃,待会儿剩下了她和先生肯定吃不完,到时候扔了多浪费呀,你别担心,我陪你一起吃。”话毕果真拿起一块塞进自己嘴里。 谦芳目瞪口呆地看着阿汝将一块点心一口吞下,心里的顾虑便开始松动,犹豫片刻后,终于忍不住也偷偷吃起来。其他女孩子见有人开了先例,便也大着胆子喝口茶或是吃块点心。不过也有个别女孩性子本就恬静,或是不爱吃甜食的,便仍旧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等吴夫人说话。 但吴夫人似乎并不急着说什么,只悠闲地品着清茶,观察每个女孩子的神态表现。待堂屋里气氛稍稍热络起来后,才放下茶盏,抽出袖子里折好的一张素笺子,道:“各位小姐定然都是品才出众之人,论理都是可进这书院的。但一来书院里能教导你们的女先生不多,二来,我们这几位女先生还要照顾家里的日常起居,闲暇时间有限,若学生多了,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状况。因此今日我便对你们稍作考核,挑出几位有缘的来,未被挑中的也万万不可因此气馁,女学并非只有我们几个能教,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如各位小姐的母亲其实也都是女学的精通者。” 说完,吴夫人将笺子展开,迅速扫了一遍上面的名字,又道:“接下来,我念到谁的名字,谁就到我跟前来,不必紧张,我只是与你们闲聊几句而已。” 第一个是便是还未满十岁的那个女孩儿,身量娇小,大抵是因为没怎么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走路的时候身子微微有些发抖,到吴夫人跟前时,面上已露出胆怯之色。 吴夫人温和地握住她的手,将她拉到身边,笑道:“不必紧张,我就简单的问你几句话。” “嗯……嗯……”女孩道。 “你今年多大了?” “回……回夫人,我今年九岁了。” “可读过什么书吗?” …… 堂中女孩皆安静下来关注这边的情况,阿汝和谦芳也不再吃东西,认真地听那女孩如何回答吴夫人的问题。 听到吴夫人的问话后,女孩儿们都松一口气,之前她们听闻这位夫人才学颇高,以为考核的时候会出些题来让大家答,遂都有些紧张。谁知吴夫人的考核不过是问读过什么书、背两段出来听听、有无学习其他技艺、有无爱好等寻常问题。 那女孩儿因紧张,背《诗经》中的《采薇》时结结巴巴,背到“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时,更是将后面的忘得一干二净,她窘迫地低头回想,但越想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想不出来,一张小脸渐渐憋得通红。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6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