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狼星君长什么样子?你那同乡可有看清?” “说是容色俊美异常,只是看起来冷若冰霜,叫人不寒而栗。” “星君嘛,自然是不好接近的。“周围人议论纷纷,忽又有人道,“你这全是胡说,有什么凭证能说那是星君?况且茅山乃是文曲星君辖地,便是真有,也该是文曲才对。你可别急着改口,大家伙都知道,文曲星君乃是女体,决计不会是穿玄衣的男子。“ 旁边的人又纷纷应和。 “你且听我说完。我同乡所见的确是贪狼星君不错,他到茅山,却是为了寻人的。”那书生不慌不忙道,“星君降了那妖物,将它交给茅山的道士,便要离开,正在此时,又有个手握银铃的女子出现,唤他贪狼,又与他致谢,想来是你们说的文曲星君不错了。我那同乡听文曲问,‘可找到下落了?’,贪狼星君只是摇头,两人便又一道离开了。” “这人兼职说书的吧?胡编乱造,苏姚姚那个性格,什么时候对我客客气气了?”傅宁辞嫌弃道,“前面一句我还勉强可以理解,冷若冰霜又是什么?一群人走一块儿发传单的都贴定追着我发,这还叫冷若冰霜了?不过他脑子转得还挺快,一拆穿马上能编出找人这种话来找补......哎,你轻点。" 他反手抓住容炀的手腕,容炀却像刚回过神,“怎么?” “你怎么了?”傅宁辞好笑道,“我已经没咳了。还有,哥,照你这个拍法,我心脏都得被拍出来了。” “不好意思,我没注意。”容炀垂下眼睫收回手,用另一只手捏住自己的腕转了转。傅宁辞以为他也是为了姚恪这件事心情不好,加上心中也拿定了主意,便玩笑道,“你该不会是听见我找人不高兴吧?这都几千年前的事了,再说了,没准儿我在找你前世呢?“ 他本是一句打趣的话,容炀的眼睑却重重抖了一下,随即又调整过来,镇定反问道,“是吗?如果不是呢?” 傅宁辞被他反将一军,一愣才干笑道,“瞎说,都是瞎说。你说这个人真讨厌,看着还是个读书人的样子,怎么瞎传人八卦,坏我名声不是?” 容炀见这一节总算过去,低下头,暗自舒了口气。 那书生犹自说个不停,茶摊的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他身上。那摊主的孙子见风头似乎都被他抢去,有些不乐意地嘀咕道,“我们虽没见过星君,却也是见过神迹的。” “你这孩子,胡说什么?一边去。”那老头瞪他一眼。 小孩子不高兴地一撇嘴,跑出去玩了。 “哎呀老人家,你便是说给我们听听又怎样嘛?”众人正想听个热闹,纷纷埋怨道。 “大家伙不要听我那孙子瞎说,也并不是什么神迹。”那老头架不住这样的势,开口道,“这话我说了,大家伙可千万不要往外胡乱传。就是新帝登基那一日,头天晚上有一队官爷到这摊子上来,说要借我这地方一用,你说这能不答应吗?那些官爷像是在守什么人,我是一夜都没回家,一直在这里煮茶,等到快天亮的时候,隐隐约约看见山上有个人下来。大伙是知道的,神山上一贯是没有谁行走的,那些官爷拿了剑就要往山脚去,谁知那人却化成粉末了!“ 一只茶碗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是摊角的一张桌子,一个男人坐在那里,斗笠将他的面颊遮去大半,一直也没有参与过周围人的议论。 “那人是谁?老人家没糊弄我们吧。”有人问老头道。 “这可不敢胡说。”老头去收拾摔破了的茶碗,“那么多的官老爷,若不是在这神山脚下不敢胡乱杀生,只怕小老儿今日都没命在这里了。” “真的?不会是那一位吧。”有人低声道,往京都的方向指了指。 “那位不是还在宫里吗?” “这也再没人见过呀,不是听说连诏书都是太后宣的吗?” “各位还是不要再说了,喝了茶快些赶路才是......” 老头走到摊角,扫了茶碗,正要离开,却听那戴斗笠的人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人面容瘦削,看着也没什么神采,声音更是沙而哑,唯有一双眼睛,牢牢地盯着他。 摊主被这样的目光一刺,不自觉地打了个激灵,“自然是真的,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那人听他这话,脊背好似都在一瞬间塌了下去,半晌拿出几个铜板放在桌上,拿起自己的剑,往常右山脚走了。 快到亥时,月亮挂在淡蓝的天幕,许是快到十五的缘故,月色明亮而皎洁,却并没有星星。 星君殿前还有几个赶夜路的人在参拜,姚恪避过他们,径自绕到殿后,那里有条上山的通道。 道路竖着木牌,用红色的朱砂写着“神山禁地”几个大字,下方盖着祈国的玉玺。 姚恪伸手在印文上摸了一摸,没有半分犹豫,提步踏上山道。 山道上常年无人走动,也没见过谁清扫,却很是干净,连落叶都难见到一片,两旁是参天的大树,树影在地上投下深深浅浅的印迹。 起先的路似乎甚是平常,只是绵延的山道,看不见尽头,好似天地间便只剩下了他和无穷尽的山脉。 慢慢地原本平缓的山势似乎突然变得陡峭了起来,平地上甚至眨眼间钻出了蜿蜒的树根。姚恪只是微微一顿,左右看看,仍然拿着剑沉默地沿着山道一步步往前。一只白鹿从山林中跑了出来,衔住了他的衣摆,不停摇着脑袋,似乎在阻止他继续前行。姚恪挣脱了那只白鹿,正欲往前,山间竟在此时又起了大风,生生将他刮出几米远,两旁的树却丝毫没受影响,连叶子也未有分毫的颤动。 姚恪支着剑,咬牙站起来,擦掉唇边的血迹,艰难地支撑着自己不要后退。 倏尔间,风停了,就像从没有吹起过一样,寂静的群山中,忽然有个男子的声音响起,“神山禁地,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 “禄存星君!”姚恪眼中刹那间似有光亮滑过,朗声道,“在下祈国姚恪,无意冒犯星君,进山实是有事相求。” “我知你是谁,也知你为何而来,先回去吧。” “我只想知道王上的下落。”姚恪看着眼前空无一人的山谷,焦急道,“他们说王上......” 他终究没有办法说出化作粉末的话来,喉结动了动,努力平复住自己的情绪道,“星君,求您告诉我,王上可还在这山中?” 那个声音过了很久才响起,带着深深的悲悯,“他并不在人世了,你见不到他的。” 姚恪还要再开口,风再次刮起,这次竟然生生将他带离了地面,等画面上的一切再次安静下来,他已又回到了山脚下,眼前还是那块“神山禁地”的木牌。 姚恪一咬牙,提步又往山上走,两旁树木的枝干诡异地延伸出来,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木墙,将他阻挡在外。姚恪稍一退开,那树木的枝丫也就散开了。 “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那声音再次在空旷的山谷响起,“你所求之事,明日自会有分晓。” “星君!”山谷中再也没有回应,反倒是殿前有人听见响动跑过来,远远地打量他。姚恪立了半晌,拿着剑转身离开了。 姚恪在最近的一间客栈住下,他不知道‘明日’到底是何意,就一直抱着剑坐在窗边等待天明。 他在牢狱中虽没受什么重刑,也颇吃了些苦头,又连日奔波,天快亮的时候支撑不住,靠着窗棂睡了过去。 窗外将白的天际,好像出现了一团亮光,渐渐地越飘越越近,才发现是一枚玉佩。从窗外飞进来,姚恪还是沉沉地睡着,毫无察觉。那枚玉佩落在他的心口处,变成了两枚。其中一枚逐渐变得透明,慢慢消失不见了,而另一枚,则掉悠悠的掉在了他的手边。 姚恪那一觉睡了很久,他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西沉。 他大概是做了一个梦,睁眼时,眼神都不太清明,直到手指无意识地碰到一块冰凉的物体,整个人一下子怔住了。他心里或许已明了那是什么,却一直不肯回头,保持着一个僵硬而别扭的姿势,极其缓慢地将玉佩抓进了掌心。 ※※※※※※※※※※※※※※※※※※※※ 不好意思,我点的时候点错了,提前发了。这章应该是11月2号的。
第24章 当月亮又一次东边升起来的时候,姚恪离开了客栈,悄无声息,就像他来时一样。院门被轻轻推开,月光照耀下的小径上,一只白鹿站在路的尽头。 那只白鹿,似乎正是在常右山上扯住他袖子的那只,一点也不怕人,见到姚恪了,温顺地走到他面前,将衔在嘴里的东西,轻轻地放在了姚恪的手上,蹭了蹭他的掌心,跑进旁边的小路,消失在了夜色中。 那是几块碎布片,依稀能看见上面有些残破的金线,却已经分辨不出原来的花纹。姚恪拿在手里看了很久,像是失去了支柱,肩膀颤抖着慢慢蹲了下去。许久,才有一滴泪滑过他的脸颊,落在身侧的尘土上,留下几乎分辨不出的印迹。 姚恪在距离常右山不远处的村庄买了间小小的宅子住下。那是个很安静的水乡,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闲适而静谧,就像夏启当年同他描述的那样。 他自称姓齐,家乡遭了水灾,家里人都不在了,不愿意在伤心处呆,四处云游了几年,决定在此定居。不知那些乡民是否相信了他的说辞,但总归,他们接纳了这个俊朗但寡言的年轻人。 姚恪在宅子旁边修了衣冠冢,里面放着的自然只有那几块碎布。他每日寅时起,趁整个村庄还未苏醒的时候,练一个时辰的剑,然后给自己准备朝食。姚恪将门出身,又在宫中养了那么多年,哪怕是征战的时候,也从未自己干过这些事情,最开始连火都起不好,一锅粥常常坏了大半。他总是准备两只木碗在桌上,将勉强能看的那一部分装满其中一只碗——哪怕它们最后只能被倒掉,然后自己再面无表情地将剩下还夹生的米粒咽下去。 白日里,他就看兵书或者练字,有时自己同自己下一盘棋。等过了正午,便坐在衣冠冢旁的青石阶上,拿一把刻刀,仔细地雕一块青石。往往一呆就是整个日仄,直到日头西沉,第一缕月光从他的面颊滑过。 他重复着这样的日子,傅宁辞旁观着一切,觉得好像自从遇见夏启,他的人生便以此为节点,走入不同的循环中。 幼年时,他呆在宫里,每日练武习字,再与夏启一道用晚膳。去了亓州,他整日在山中练兵,月末,再趁着夜色回城中见夏启一面。等到夏启登基,除了上朝或去城外军营,其余时间也都把自己锁在四四方方的将军府里。再后来,夏启一道御旨将他指去了界南,他就在无边无际的荒漠中,等待偶尔从京都来的消息。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