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卫送到信后早已回来,所以那封信一定是准确送到了,没有经过那两人所在的驿站,所以这次事件走漏消息的并非驿站的暗桩。 那么,能够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宫里面和他有接触过的人,这一瞬间,李乐只手脚冰凉,这人能够接触到暗卫,还能看到他写的东西。 这样的人物,只有一人符合。 刘公公,服侍赵帝的老人,赵帝更是将其当为亲信,这样的人物,居然会是昭国的人? 他可是从小伺候赵帝,直到今日的老人。 要是对方是昭国皇帝的人,李乐只简直不敢相信,对方竟隐藏如此深,那赵帝的死亡不是巧合,是必然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不是对的,李乐只因此还算了一卦,得到的结果正如他猜测的那般。 李乐只心沉了又沉,他想到赵帝在世,他算出来能够提升粮食产量还有□□,作为赵帝的心腹,刘公公一定是知晓的,如果对方真的将这两个方子告知给昭国,那大梁的优势荡然无存。 而昭国拿到东西却一直没有拿出来用,真真隐藏极深,凭他想要同殷太子搞阴谋诡计……李乐只只想一头闷死,还是不要挑战对方的专业。 他的花花肠子再怎么九曲十八弯,也没有对方多,这可是能在一众皇子里面杀出来登基的人物。 不过,知道刘公公是昭国隐藏在大梁的暗桩这也是一件好事,总好过一直隐藏在暗处,给他们沉重的一击。 李乐只叫小五将刘公公控制起来。 小五应下,立马赶到刘公公那处,打算将对方捉拿,却没想到对方已经服毒自杀。 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 李乐只知道后,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他看了一眼站在他身旁的赵琮道:“陛下,害怕吗?” 赵琮摇摇头,他面色沉沉,袖中的小手紧握。 “陛下可愿随我前去豫州,御驾亲征?” 放赵琮一人在皇宫内,李乐只并不放心,唯一的办法,只有他带着赵琮北上豫州。 可前去豫州,赵琮年岁太小,也是一件危险的事,从前,从未有三岁御驾亲征的皇帝。 “朕去,”赵琮小脸认真道,又加上一句,“师父,我要去。” 他虽人小,却也知大梁的危机,豫州苦守,所有的一切都被昭国知晓。 刘公公一事,更是让他知晓,若是他留在皇宫也有可能九死一生,而随师父前去豫州,才能活下来,也能鼓舞士气,一举两得。 . 得到赵琮的回答后,李乐只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去安排此事,临走前,他将刘公公是昭国暗桩一事告知给公孙丞相,还有赵琮要御驾亲征的事情。 刘公公是昭国暗桩一事震惊朝堂,所有人面露惊恐,就连两位丞相都没忍住。 这事情太大了。 刘公公可是服侍先帝的老人,他们上报的奏折,还有一些暗地里的事,都要经过刘公公的手,而这样的人物,居然是大昭的暗桩,这可是细思极恐。 他们大梁的布兵,还有国库存粮,还有军事武器等等都被大昭知晓得一清二楚。 从前刘公公未曾暴露出来,而这次对方既然服毒自杀,定是在上次将大梁的一切都传送到昭国。 毕竟,像刘公公这样的人物,想要安然无恙,平日里定是不会同大昭联络,只会在最关键的时候,用自己唯一的一条命去传递一条消息。 更让众位官员害怕的是,这样的人物是否每一位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都是昭国的暗桩,先帝身死,贴身太监死去也无人关注,只会以为对方是殉主。 公孙沽沉下脸,其余人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刘公公的事正发生在他们眼前,刘公公知晓的,比那些人知道的还要重要,火药粮食等等,这原本是大梁的底蕴,现下却又成了昭国的东西,甚至,昭国还会知晓他们拥有这些东西。 这事来得太突然,所有的阴谋诡计已经无用,已经到了他们大梁和大昭决一死战的时候。 成者,千秋万古。 败者,亡国。 寥寥数语记在史书上,甚至是抹杀掉他们的存在,后世也不知晓他们的存在。 公孙沽看向夏丞相道:“夏兄,陛下不在的时日,你我可要坐镇后方,绝不能让人有生乱的机会。” 夏丞相脸色也不好,听到公孙沽的话,还是点点头。 这次,他们可不能像以往一般,继续针锋相对下去,陛下离京,四王尚在,若三皇子想要趁机夺取皇位,那他们也只能将其诛杀了。 夏丞相的想法,公孙沽尚不知晓,他现在可忧愁不已,赵琮可是他曾外孙,又是皇帝,现在还只有三岁,年纪轻轻就要上战场御驾亲征,知晓他只需要坐镇后方,但那么小的孩子,路上又颠簸不已,万一有个好歹,该如何办? 万一,三皇子趁机夺位又该怎么办? 还不等几人忧愁此事,凉州又来报。
第17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刚商定豫州的事后脚凉州的事情又来了。 这次的情况还和豫州的情况相同。 雪国也派人前来攻打凉州城。 这一下子让众人犯了难。 . 此时,李乐只尚未离开,他得知雪国攻打凉州城,便知两国的打算。 凭他一人可不能身兼两地,就看他们如何安排。 两国似是看清他们,又似乎格外的重视。 雪国进攻凉州,侧面施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事,但雪国的命仙,李乐只算了一下,对方的本事是没有曲灵仙强悍的,又是半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 凭玄阳子前辈,就能够轻轻松松对付对方,再配上一个能够打仗的将领,只要梁国内部不乱,两国想要如同攻打大越一般打下梁国,那就是痴心妄想。 至于领兵打仗,同雪国对上的将领,李乐只知道大梁的情况后,倒是觉得三皇子十分合适,就是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 临走前,李乐只独自去见了三皇子一面。 . 先帝死后,三皇子尚未离京,依旧住在端王府内。这次,三皇子知晓李乐只的来意后,微微震惊,不免问道:“李道长难道不怕我领兵后直接登基称帝?” 李乐只:“……” 李乐只摇摇头,“你不会。” 两人之间也算是认识,凭他相面的本事,能够看出来三皇子并非会趁机篡位的人。 但……想要对方出手,也要给出能够让对方心动的价值,李乐只淡淡道:“若你能够守下凉州城,不让雪国进大梁领土一步,我会请陛下封你为摄政王。” 三皇子惊得看向李乐只,双眼中满是诧异,像是没想到会听到这句话。 “当真?”手握大权后,再去封地过闲云野鹤的日子,三皇子是不愿的,而这次,李道长又将机会放在他的面前。 三皇子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若是先前,他还有几分想看赵琮如何在两国进攻下守下大梁。 现在,有了李道长的许诺后,三皇子心底不免升起几分怒气。 “嗯,当真,”李乐只再次肯定道。 “好,”三皇子脸上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仿佛下一秒他就会被封为摄政王,手握大权。 看到他这番模样,李乐只想要提醒一二,又闭上嘴,对方本来就是野心的政治家,手握大权后岂会放权,又岂会屈居三岁小孩下方。 他和赵琮之间迟早会对上,真的到了那一步,他也只能站出来当个和事佬,真的不行,那他也只能站在他徒弟那边了。 这件事两人虽未放在明面上,但心底都一清二楚。 同三皇子商量妥当后,李乐只又去同赵琮说起此事。 赵琮也没有任何犹豫,写下圣旨。 他三叔若真能抵挡雪国,不让对方越雷池一步,不过是封对方摄政王罢了,有何不可。 他和他三叔未来的事,也等此事落幕,再来落子。 朝臣知道这件事后,虽有点微词,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小皇帝都不怕,他们这群做臣子的又何必担忧,反正,都是赵氏子弟。 就这样,三皇子的事被定下,对方也领兵前往凉州,和三皇子同行的还有玄阳子道长。 对方知晓雪国进攻凉州一事,没有任何犹豫,主动站出来。 凉州的事安排妥当,后方还有两位丞相坐镇,李乐只立马带着赵琮前往豫州。 一路快马加鞭,赵琮人小,遭受了一番波折也强忍了下来,虽面露疲色,但幸好并未因此生病,李乐只留意他的状况后,也松了一口气。 这还是他头次带小孩不停歇跑数百里,幸好,他们两人安排抵达了豫州。 此时,距离那日得到消息,又过去了半个多月,两方虽有摩擦,但并未到死伤无数,再无还手之力的地步。 李乐只和赵琮的到来,也让豫州城士气一阵,也因两人的到来,萧宣这才得知上次消息走漏居然是因为刘公公,赵帝身边的老人。 这让他诧异不已又心底遍布寒意,刘公公知晓的事情诸多,对方临死前传递的消息可想而知会是多么的重要,有可能李道长先前所算的火药,对方都已知晓。 对方先前没有进攻,因是在暗处调配火药,只待时机一到,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等昭国用火药解决大越后,他们全力进攻大梁,又有雪国在另一边,让他们腹背受敌,大梁兵力分散,到那时一一瓦解,越打越穷,可没办法抵御两国。 萧宣正因为知晓其中的厉害,脸色变了又变,抬头看到李乐只和赵琮正看着沙盘的侧脸,心底又升起希望,不免庆幸着,有李道长,他所想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 李乐只将情况同萧宣说了一下后,就观察沙盘上两军的情况,他们这处山脉较多,对方想要攻下豫州城只能从正前方的空地排兵布阵,在不远处,又是大河横穿。 昭军正在河边安营扎寨,那是他们的大本营,渡过河又要前行三十里,才是豫州城。 对方在河边,河边湿气较重,火药受潮会没有任何作用,这件事情他当初可没有写在纸上,写的方子也是最早的方子,拥有很多危险性,受潮会失效的火药方子。 豫州占有地利,不管昭国在何处制作火药,只要运送到大河的旁边,总会有一部分会受潮,甚至是他们还要过河。 按照那条大河的深度,昭国应该是要用船运的,据他所知,昭国的船不如大梁的船。 大梁这边因为他算到土豆的事情,专门制造了能航海的大船,而这些船的图纸,刘公公即使传给了昭国,昭国也要耗费许久。 其次,刘公公能够传递的消息有限,船的图纸又杂又乱,刘公公未必会想到这一茬。 这也就代表,昭国的船只未升级,运送火药更会接触到湿气,而这重要的一点,对方不知晓。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2 首页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