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闺女,感动的眼泪汪汪,“好好好,我家君君是个孝顺的孩子。但娘不能借你钱,借你了,以后啊,你那三个嫂子都要争。 等你病好以后,你跟娘回一趟你姥爷家,你三姥爷(五保户)养了几头母猪下崽,我去找你三姥爷赊几头小猪仔。 但你得答应娘,不养在家里,养在家里以后说不清。” “我听娘的,要是可以,就租咱家隔壁的何家老宅。反正没有人住,找村长叔说一声,我收拾出来一间房就成,后面的院子就养猪。 最好咱家也养,我帮忙一起。以后能一起赚钱。” “好,我家君君懂事了。”楚母爱怜的摸着闺女的一头枯黄的头发。 瘦削的有些刻薄,满是皱纹的脸上,扬起温柔的笑意。 “那是,我是爹娘的孩子,跟娘学习,肯定懂事了。”昂着小脑袋,骄傲的自我表扬。 母女俩温情脉脉,外面听壁角的楚父不愿意了,怎么不是跟我学的。 君君就会拍她娘的马屁,一点也不拍拍她老子的,不孝的姑娘,哼! 他进家门洗好手掸掸身上的灰土就来老闺女一个睡的小房间瞅瞅,没想到听到老闺女说的一番话。 比几个儿子都要有孝心,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个儿子说过要给他们盖房子养老的事。 别怪他偏疼老闺女,那是老闺女值得他偏疼。 中午吃饭,昭君摇摇头,说是没有胃口,不吃饭。确实没有胃口,看了眼几个侄子侄女报告家里的中午吃的什么饭菜,她是一点胃口也没有。 她本来感冒就没有好,也本来就没有什么胃口。 但是她突然好想吃馄饨,可惜的是北方一般都是吃饺子。馄饨少,更别说乡下农村,那就更少了。 空间倒是有,可惜的是,不能吃,至少中午吃不了,味道散不出去。 “老姑,我给你倒碗水。”大侄女出门前,进来伺候老姑。 比她小四岁的大侄女端着大海碗,滚烫的开水,走的小心翼翼。 “放下吧,小娟,你带着弟弟妹妹别跑太远。” “嗯,就在家门口转转。” 家里的孩子们年纪最大的就是小娟,后面一溜的六岁,四岁,两岁,还有两个一岁多的,刚刚会走路。 全得指着九岁的小娟带着两个六岁的亲弟弟与四岁的堂弟弟,看着两个一岁多的堂弟堂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两岁的亲弟弟。 在外面玩,跑远了可不行。 “玩会儿就回来,让三个小的睡会儿。你也歇息歇息。” 刚开春,大人们都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们。 转眼两天,昭君的感冒好了。家里太忙,要去姥爷家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 早上起床,伸伸懒腰,“大嫂我来帮你。” 最近几天,楚家的儿媳们轮流值班做饭。往常都是小姑子做,最近小姑子身体不好,就得由她们轮流做。 大嫂钱菊花早早起床,洗把脸,挽了挽头发,就奔厨房做饭。 钱菊花瞅了一眼正房的门,婉拒道,“不用了,你好好休息。病也没有好全,过几天好全乎了有的是活给你做。” 她可不想遭婆婆的白眼,两个最小的小叔子走了以后,小姑子就是公公婆婆的眼珠子。病刚好一些,就帮她做事,万一落了冷水,或者小累加重了病情让病情反复,她不得被婆婆骂死啊。 婆婆多凶,问问周边的人就知道了。村里的人,没一个是婆婆的对手。 她可不敢与婆婆较劲。 昭君也就是随便问问,她还真没有打算给大嫂帮忙的意思。 至少最近几天,要找一个明面上赚本钱的方法。 农村里,想赚取第一桶金,可不容易。 “大嫂,我没有胃口,我不吃早饭,出去走走。告诉爹娘一声,不用管我。”
“嗳,早点回来。”钱菊花作为大嫂,虽然有私心,可也还不错。还交代小姑子一声。 “嗯。”说完,昭君在屋檐下,背上自己以前常背的背篓,拿了一把小铲子,还有一把轻便些的柴刀。大步走了出去。 正房内,楚母楚父听到儿媳与老闺女的对话,一直没有出声。 夫妻俩没有拦着,一位老闺女是因为在炕上躺了几天,想出去转转,也没有太在意。 感冒还没有全好,没有胃口也是正常。他们没有管,等下给老闺女留下早饭,她回来饿了,自己热热就能吃。 踏着晨雾出门的昭君,直奔山脚,她已经想好了,从空间搞三支人参出来,两小一大,一支五百年的,一支一百五十年的,一支一百年的。 卖两支,留一支一百五十年的备着。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的到。 人参,楚家的孩子都认识,自小看过已经逝去的爷爷挖过人参。村里以前也有人在山里找到过一支百年的野生人参。 山脚有多条上山的小路,村里的人早就踩出好多条小路。 顺着记忆中原主常走的小路,上山,遇到野菜,挖,看见矮香椿树,摘香椿。 一路上就没有闲过。 走到记忆中的秘密基地,五哥,六哥他们在家的时候。常常带着她来秘密基地。 他们说过,家里的人都不知道这处秘密基地。小小的山洞在几颗大树与高高的茅草后。 山洞不大,就上百平,走到尽头下面是悬崖,不高,几十一百米吧。 洞口有一颗树,即使站在悬崖下也很难发现。昭君坐在悬崖边的大石块上,从空间转移出来一桶水,洗洗手。 然后移出来一张做旧的桌子,两把椅子。 再转移出来自己的早餐,一碗小米粥,三个蔬菜包子。 喝着小米粥,吃着包子,舒服了。 打了一个饱嗝,舒服的坐在洞口眯着眼睛,意识在空间内翻腾。 最近两天,她每天都在空间收割两茬作物,还卖卖卖。 空间内,有羊毛制成的羊毛被,羊绒线,羊毛线,羊绒毛毯。 鸭绒羽绒服,鸭绒被,鸭绒的各种制品。 她卖了不少钱,只卖不买。 空间山脚的药园内,挖了一根五百年的老人参,一根一百五十年,一根百年的,还有两株百年灵芝,两支何首乌。
☆、58、五零(01)
药材, 只能先带人参回家,灵芝,何首乌, 只能先存放在空间的保鲜仓库。 离开山洞,在林子里转悠了一个小时,直到背篓中装满, 她把人参放在背篓中层,用野菜覆盖着。 溜溜的出林子,路上还遇到几位大娘, “君君, 病好些了吧?” “好些了, 谢谢陆大娘关心。” 微笑, 礼貌。 “哟,不错啊,一大早的,就挖了一篓子野菜。” 陆大娘人好心善,对小辈儿们都是一个样,笑眯眯的。 “嗯,那疙瘩野菜多,还见到两棵小香椿树, 摘了不少香椿,大娘要是想摘香椿也可以去,还有些。” “真的呀,在哪儿呢?”陆大娘也想摘, 她就好香椿,喜欢好这一口,凉拌香椿,香椿炒鸡蛋,她都喜欢吃。 “在那边。”昭君指方向,还告诉陆大娘怎么走。 “好,我去了。”陆大娘挥手告别,同去的还有一位大娘。 昭君下山,回到家里,家里人都已经吃了早饭,出去做事。 家里就剩下一群小屁孩,“老姑,我来,我来。”勤快的大侄女小娟连忙跑了过来。 小娟九岁,瘦瘦的,个子不矮,头发枯黄,但五官清秀柔和,长的不差,小脸尖尖的,比后世的尖下巴要好看,稍为柔和一些,没有后世的尖下巴那么锋利。 她在家里带着弟弟妹妹们,一群孩子。 “小娟,去给老姑拿一个篮子来。” “嗳,就去。”小娟瞅了一眼还小的三个小不点,听话的去了厨房给老姑拿篮子。 趁这个机会,昭君拿着三支人参进到自己住的小房间。 藏起三支人参,然后才出来。 地里,春耕结束,男女老少齐上阵,整理地,一垄一垄的整理好,松散才能播种麦子。 先施肥,再用犁耙地,再整平整,一垄一垄的整理好 。 楚家的地,都挨在一起,连的一整片,隔壁是村长家的地。 老三夫妻俩是家里最懒的,做了一会儿活,就站在原地揉腰,四处张望。 楚父眼睛瞄到,对着老三夫妻俩怒瞪一眼,然后撇头不愿意再看见。 又偷懒,他都不知道说啥好,明明他和老婆子都是勤快人,怎么生了老三那个懒货。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三媳妇儿以前在娘家是勤快的出了名的,进了楚家以后,不知道是不是老三给带歪了,居然一年比一年懒。 又馋又懒,还贼精,一张嘴能大战四方,家里的老大家的,老四家的,耍嘴皮子都不是她对手。 一个人张开一张嘴,能说晕一群人。 他也是不知道该说那俩人什么。 赵秀英站在一边揉揉腰,望望蓝天白云,偶尔瞅瞅村长家的地。 惬意的很,夫妻俩轮流,一个刚揉完腰,弯下去做事。另外一个就站直身体,接着揉腰。 弯着腰一直做事的老五家的,撇嘴嘀咕:又偷懒,事不做,饭照吃。真好意思每顿吃一碗。 边上的老五,也听到了,对老四他算是服了。 从小到大,都是懒哼哼一人,指望他醒悟过来,只怕是难。 他已经习惯了,爹都管不着,他更管不着。 到中午,一家人回去休息,吃午饭。老大家的早就回去做午饭。 “爹,娘,洗洗手。” 院子里,放置了两盆水,还在阳光下晒的温温的。最近几天,都是晴天。难得的好天气,昭君从山里回来,就开始洗洗刷刷。 被套,枕巾,衣服,需要洗的全洗了一个遍。 院子的绳索上,都晾满衣服,被单。 不只是自己的,还有爹娘的,昭君也洗了不少。 “嗳,洗了这么些,累了吧,吃过午饭去睡会儿。”楚母心疼的很,还是老闺女贴心,瞅瞅,洗了多少衣服被套,还有晒了被子。 儿媳哪有这么好贴心,自己不叫,她们哪会记得公婆房内需要打扫卫生,需要洗衣服被单。 “娘,我不累。就是水有些凉,我怕发烧还没有好全,反复。” “对,在身体彻底好全乎前可不许再洗了。”楚母用自己粗糙的手掌,包裹住老闺女的手,轻轻的搓。 “嗯,不洗了。” 拉着洗完手的爹娘,进到自己的房间。 “君君,干什么,捡了什么宝贝?”知女莫过于亲生父母,楚父被闺女拉着,知道,肯定有事。 “爹,娘,我先关门。” 说完,关上房门,插上门栓,关上一直敞开着的窗户。 从藏人参的小篓子里面,拿出来三根人参,“爹,看看,是啥?” 语气中藏着小嘚瑟,还有小骄傲。 “嘶 ,你挖的?”楚父自小就跟着亲爹学采药,自然认识眼前的人参。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9 首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