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面那几个,如果李炎不沉迷磕丹药,也许他还能再给 大唐续一口。大唐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每当即将开始中兴的时候,就被昏君接手了。而且大唐的皇帝到了晚期都有一个共同点 ,爱磕丹药。” [李炎确实可惜,再给他二十年,唐朝也许能复兴。] [能叫武宗的一般真拉跨不了。] [昏君在精不在多] [会昌中兴含金量真的蛮高的] [好好一个宗教愣是搞成了经济,不搞你搞谁。抄完佛教的底国库都富乐了不少。不过李炎也不算灭佛吧,他要真把佛教灭了,后面柴荣也不会又搞了一次。] “结果 李忱一上位,就走了和李炎截然不同的路。李忱一上位就恢复佛寺,诛杀 道士。他都杀道了,那肯定不会去乱磕药了吧。结果李忱还是死于长生药中毒。” “虽然李忱恢复佛寺重用牛派但他还是蛮勤于政事的,大中之治嘛。唐朝灭亡以后百姓们也蛮怀念他的,给了唐朝百姓最后一段比较安定的时光。可惜啊,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首诗真的很契合这个时候的大唐,至于后面那四个皇帝就没什么说头了。” “一个就想着摸鱼,耽于享乐,一个天天想着 打马球,李晔倒是想着救一下大唐。但是他根本救不了。皇位到他手里的时候 ,大唐气数已经尽了。李忱成了大唐的白月光、朱砂痣。” “李柷更不用说了,说得好听点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说难听点就是个傀儡啊,朱温的傀儡。不过李柷当傀儡也没当几年吧,当了三年傀儡,第四年就被鸩杀。” “伴随着李柷的去世,大唐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黯然退场,落下 帷幕。大唐的开始 轰轰烈烈,像是一场盛世的烟花,结尾却是满地疮痍。” “至此,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第77章 李世民正在闭眼假寐。 扬州那边的事他刚又加派了人手紧急探查,同时派了魏征带着赈灾粮连夜奔赴扬州。 李世民隐约记得 ,天幕之前提过。 他在位期间的大唐也发生过灾荒。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次。 且大灾后必接大疫。 还需谨慎防范。 - 长孙无忌也不是故意隐瞒消息。 而是他一进入扬州地界,就被流民打劫了。 虽然长孙无忌他们已经尽量低调出行。 但常年的养尊处优和周身的气质,还是和周遭的地界格格不入。 若是平时,也许还没人敢这么做。 但人饿到极限什么都做得出来。 扬州已经十分危急。 从进入扬州地界开始,随处可见大着肚子的尸骸和骨瘦伶仃的灾民。 他们在卖孩子。 “老爷,您要孩子吗?只要赏口吃的就行。这孩子很机灵的。您让他干什么都行。” 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推着一对姐弟靠近长孙无忌,言辞间皆是兜售的意味。 长孙无忌知道,这时候决不能露出一丝心软的态度。 否则他们今天走不出这里。 长孙无忌正准备硬着心肠快速穿过这条街道。 随行的一个侍卫却动了恻隐之心。 他年纪还很小。 许是见不得这种场面。 他不落忍的拽了拽长孙无忌的袖子。 “大人,他们太……” “闭嘴!” 小侍卫出声的那一瞬间,长孙无忌就知道要糟,他厉声打断小侍卫的话。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周遭的灾民们就像是眼冒绿光的饿狼一般,将长孙无忌他们团团围住。 其实这些灾民们都很瘦,两个人多体格加在一起可能也就等于长孙无忌这一行人中一个人。 但他们人实在是太多了。 越来越多的灾民闻讯赶来。 长孙无忌他们若要强行突围。 今日此地必将血流成河。 这群灾民,一个都不能动。 长孙无忌冷汗都下来了。 那小侍卫此时也知道自己闯祸了。 默默的把 头低了下去。 长孙无忌试图安抚躁动的人群。 “诸位!诸位!!且听在下一言!! !” 周遭都是灾民们的窃窃私语。 “他们看起来很有钱。” “要钱有什么用,不如把他们煮来吃了,十多个人,也够我们饱餐一顿的。” “刚才听见随行的人叫他大人,他是当官的吗?” “好饿,好饿,好饿啊。” 突然一道尖锐的女声恨恨的出声:“朝廷的狗官没一个好东西!不如绑了他们煮汤喝!” 因着这道声音的煽动,周遭的人群隐隐有暴动的趋势。 长孙无忌不得不让手下也做好准备。 若是这群灾民实在无法沟通。 今日怕是无法善了了。 “还请诸位!且听在下一言!”长孙无忌不得不提高音量扯着嗓子喊。 还是刚刚那道女声:“不要听他们妖言惑众!都忘了村长怎么死的了吗!直接杀了他们!” “这位……”长孙无忌一顿,“这位姑娘,在下今日初来此地,不知何时得罪了姑娘?可否请姑娘出面一叙?死也让在下死个明白。” 人群熙熙攘攘的让开一条道,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姑娘走了出来。 这姑娘也很瘦弱,但她的眼睛很亮。 她怒瞪着长孙无忌,“你们这群畜牲,早晚会下地狱的!” 长孙无忌被这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脸色都不带变的。 “不知姑娘何处此言?”长孙无忌的脸色丝毫不带变化的。 “我呸。”那姑娘狠狠地“呸”了一口,“少在这里惺惺作态了!” 见那姑娘油盐不进,长孙无忌只好打开天窗说亮话。 “在下确实是朝廷命官,奉陛下旨意前来查访扬州蝗灾的内幕。” 此言一出。 原本被长孙无忌安抚好情绪的流民们又纷纷有些激动。 那姑娘冷笑。 “我果然没说错,他就是朝廷的狗贼!杀了他!让他们也尝尝什么叫血债血偿!” 那姑娘三言两语,轻易便煽动了在场的人心。 原来姑娘她爹是村长。 蝗灾刚来的时候,她爹就经常唉声叹气的。 说大灾要来了。 只是没人在意。 不但不在意,还都说她爹是疯了。 后来如她爹所料,蝗灾真的来了,却又被人说他们是妖言惑众。 她爹硬生生的,为这件事赔上了一条性命。 那些抓走她爹的狗官,一开始假模假式的说知道了。 等到灾民们放松警惕,便一拥而上。 灾民们不但要抵御天灾,还要防御来自同胞的人祸。 长孙无忌听完后沉默许久。 他来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会是这种话面。 姑娘们围着他,虎视眈眈的盯着他。 而他却不知该如何自救。 对峙半晌后,人群中走出一个年纪稍长些白发老人。 她看起来很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的需要人扶着。 整个人更是骨瘦如柴,仿佛只是一团皮包骨在移动。 “大人。”老婆婆讲话语速很慢,说几个字后还得歇一会,“大人,我们能相信您吗?” “阿婆!” 那姑娘很诧异,似乎是没想的老奶奶会这么说。 老奶奶在灾民中的地位似乎极高,她颤巍巍的抬手,少女便心不甘情不愿的闭嘴了。 “是的,阿婆。”长孙无忌放缓声音,“我这次来这,就是得奉了朝廷的命令,特意赈灾来的。” “赈灾好啊,赈灾好啊。” 老婆婆嘴里念念有词的,随即又问,“此地官商勾结、蛇鼠一窝。陛下可知?” “陛下不知。” “那你……” “在下必然将此地发生之事一五一十的禀告陛下。” “嗯。” 老婆婆满意的笑了。 “孩子们不懂事,得罪了大人,耽误了大人的行程,还望大人见谅。” 老婆婆摆摆手。 人群便由摩西分海一般 ,给长孙无忌他们让出一条路。 一开始和长孙无忌交谈的那个少女明显是不服气。 但这里已经没有她说话的份了。 长孙无忌等人心有余悸,迅速的穿过乌泱泱的人群,往城区去了。 等长孙无忌他们走远了,姑娘才不解的问:“阿婆?为什么放过他们?大家许久都没有吃过东西了,要坚持不住了。” 阿婆露出一点稀疏的笑意。 “那位大人,我曾见过。告诉大家,再忍一忍。好日子很快就要来了。” 长孙无忌一行人马不停蹄的疯狂赶路。 直到刚刚路过的村子再也见不得一丝踪迹。 几人才都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 - 武则天本想将远在房州的李显召来。 却不曾料到。 李旦的儿子竟还有此等本事。 太平公主也气得不行。 若她是平常的争权夺利失败就算了。 成王败寇,她太平认了。 没想到啊。 李隆基这小子浓眉大眼的。 赶尽杀绝就算了。 连墓碑都不放过! 不光是她,甚至还有婉儿!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哥哥,你教的儿子,可真不错。” 李旦额角的冷汗都下来了。 此刻李隆基不过是一个幼子。 根本就不懂这些。 但李旦又不能表现出明显的偏袒李隆基的意思。 “怎么?哥哥?你怎么不说话了?”太平公主不依不饶的,“说起来,我也许久没有见过侄儿了,哥哥今日不若将侄儿带来我们姑侄也好叙旧一番。” 李旦更是应声都不敢应。 “好了,太平。” 武则天出声制止了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行为。 只是她脸色也不太好看。 毕竟武则天才刚改朝换代没多久,就直接预见了一个王朝的灭亡。 虽然这灭亡和她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她一手造成的。 但武则天仍觉得很晦气。 本该是蒸蒸日上的新朝,却遇上这档子事。 武则天摸着下巴,在脑海里反复咀嚼着三个字。 李隆基。 这么一来,更加坚定了武则天传位给太平公主的心。 只是…… 武则天想起太平公主后期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 但她失败了。 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 太平绝不是什么草包。 既然李隆基能将太平逼得节节败退。 那也说明了李隆基也绝不会是一个草包。 要不…… 按照天幕说的。 让李隆基执政几年,然后再将他砍了,另立新帝?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0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