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前的小碟子中,躺着一枚红彤彤的山楂,上边均匀地裹了一层蜜糖,看着就很好吃的样子。他拿起象牙筷子,将山楂蜜饯送入口中,酸酸甜甜的滋味勾起食欲,先前被赵姬闹没了的胃口,又迅速恢复,连干两大碗饭。 赵琨心情愉悦,时不时地替秦王政夹菜,专挑大侄子爱吃的食物。这倒也不是多此一举——当年子楚还在的时候,每每一起用餐,从不许大侄子盯着某一道菜吃,再喜欢的口味都不行。因为君王最好不要被任何人摸清喜好。 饭后,秦王政拉着赵琨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从前厅到中堂,从书房到浴室再到卧房,东扯西扯,始终不放他去偏殿休息,看这架势,是要跟他促膝长谈、抵足而眠了。 他们叔侄小时候一起住过两年,后来也经常同吃同住。 不过,赵琨还是觉得大侄子有点不对劲。他若有所思,冷不丁地问:“王上是不是有心事?” 秦王政自己动手,按灭了几盏宫灯,只留下一盏,昏黄的光线,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他将头枕在赵琨的腿上,仅剩的一盏灯,灯光刚好映照在他的瞳孔上,他难受地微微闭了闭眼,“叔父,太后要求寡人娶嫪毐的侄女。祖母太后(夏太后)希望寡人娶楚国贵女。吕相建议寡人迎娶齐国的公主。诸侯纷纷送来美人,寡人不知道该怎么选。” 赵琨沉默了片刻。十五岁的少年,在后世还是学生。在战国末年,却已经到了大婚的年纪。赵琨叹了一口气,抬手轻轻虚覆在秦王政的眼睛上方,替他遮住直射的光线。轻声细语道:“那王上呢?王上有没有中意的女郎?” 一片衣袖垂落,扫在秦王政的脸上,丝滑柔软,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兰花香味。秦王政干脆捞了一把,让宽大的衣袖完全盖住脸。大约也只有小叔父,会询问他的感受,真心希望他可以跟喜欢的女郎在一起。 秦王政幽幽地说:“没有,寡人也不想立后。父王很喜欢母后,可是母后不喜欢父王,哪怕父王倾尽所有,母后永远思慕别的男子。一厢情愿的事,寡人从小见得多了,也不指望哪个女郎能够垂怜。对寡人来说,娶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人要安分,别像母后一样闹腾。” 原生家庭如果不好,留下的心理阴影有时候需要大半辈子去治愈。 赵琨轻柔地摸了摸大侄子的头,认真提议:“嫪毐的侄女就算啦,他如此招摇能惹事,家中的风气恐怕并不好。我不是说他侄女不美不优秀,但那种家风,很难养出性情比较温柔的女子。大概率跟贤、良、淑、德不沾边。这世间有人骑驴找马,见一个爱一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还不如偷不着。也有一生一世一双一对的,也有看遍春花秋月,依旧痴心不改的。男男女女都一样。” 他顿了顿,说:“王上不能因为一个女郎,就否定其他女郎,这对她们不公平。拒绝谈情说爱,的确不会遇见负心人,但也有可能错失了真正的良缘。王上将来若是遇见合心意的,不妨主动一些。” 秦王政沉默许久,说:“那寡人选齐国公主,远交近攻,最符合当年范雎定下的国策。而且齐王建为人比较豪爽,他的妹妹想必不差。楚国贵女也可以一起进宫,美人从来都不嫌多。便是摆在那里看一看,也赏心悦目。” 赵琨:“……” 他要收回刚才的话。大侄子极有可能是个海王。封建时代的婚姻制度,专一的男子很少。 第二天晌午,赵琨热情地招待了侠盗成,得到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侠盗成对他说:“镐池君,你是宗室,根基在秦不在韩,不要总帮着韩国人筹谋,当心引火烧身。” 另一边,吕不韦接见了来自燕国的使者,秦国和燕国达成和平友好协议,双方约定——燕太子丹入秦国当质子,秦国派一个人去燕国当丞相。
第44章 甘罗拜相(上卿) 吕不韦第一个想到的人选是赵琨。他隐隐有种感觉,也就是公叔琨年纪太小,再过十来年,以公叔琨跟秦王政的关系,一定会成长为他权臣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甚至会像他当初取代阳泉君一样,严重威胁他的丞相之位。 这种潜在的竞争对手,还是趁他的羽翼尚未丰满,早点送走比较好。 然而,吕不韦才刚提出来,就被秦王政一口否决。 秦王政的理由很简单——去燕国当丞相,听起来真不错。但让年仅十二岁的小叔父去是几个意思?顺手给燕国附赠一个质子? 于是吕不韦改口,提议让老将张唐去燕国当丞相。 这下秦王政没意见了,谁知张唐想也不想就斩钉截铁地拒绝,理由是去燕国必定会先经过赵国。他曾经领兵攻打赵国,邯郸城的门楼上至今还有他留下的箭簇的痕迹,差一丁点就远程杀伤赵王。赵王怨恨他,下过一道命令——谁能捉住张唐,赏赐方圆百里的土地。 张唐连连拱手推辞:不是我不想为吕相分忧,实在是这种情况,就算我立即出发,半路上也会被赵国人给截胡,还怎么当燕国的丞相? 吕不韦十分心塞,自从嫪毐取代他,成为赵姬的专宠,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违抗他的命令了。路上有风险这种事,也敢拿来当借口?就凭秦赵的关系,哪个秦国官员路过赵国绝对不会被抓?拜托,赵国的公子偃又不傻,这个时间点,秦吏往燕国跑,肯定能抓一个是一个啊,难道还要放他们过去,等着秦燕结盟,秦军和燕军一起打上门吗? 话说就连嫪毐都有封地了,吕不韦就想扩大封地——除了在太后那边争宠争不过,他什么都比嫪毐强百倍千倍!吕不韦早就惦记上了赵国的河间之地。 作为一个执行能力超强的人,当年吕不韦认为子楚“奇货可居”,就立即找上子楚,对他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第。” 当时,吕不韦只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商人。子楚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商人很可笑,他摆摆手就要撵人,毫无顾忌地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将嘲讽也表达得十分委婉——“你暂且先光大你自家的门第,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第。” 然而吕不韦一点都不气馁,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门第要等你的门第光大以后才能光大起来。” 一句话说动子楚,开启了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风险投资。 现如今,吕不韦依旧敢想敢做。他先找了一个来自燕国的秦国高官——刚成君蔡泽。派蔡泽出使燕国,替他办事。 刚成君蔡泽是一只老狐狸,他到了燕国,绝口不提吕不韦想要赵国的河间之地。而是先给燕王喜洗脑——赵国抢了燕国那么多城池,大王不想抢回来吗?我在秦国熬了许多年,总算熬出头了,现如今位列公卿,不仅在太后和秦王面前能说得上话,就连吕相也对我言听计从。如果大王想要收复失地,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我可以帮忙说动吕相,让秦国和燕国结盟,一起攻打赵国。 这就是吕不韦的高明之处,他自己想要地盘,却拉燕国当炮灰。还要站在燕王喜的立场上,派人忽悠燕王喜主动往大坑里跳。 然后吕不韦再告诉赵姬和秦王政:燕国想跟秦国合作,一起去抢赵国的地盘,燕王喜把太子丹都送过来了,真的非常有诚意,咱们是不是也表示表示? 要不是秦王政的暗卫给力,赵琨都意识不到吕不韦如此能耐。 至此,两国即将结成同盟,一切都非常顺利。唯一的问题就是——秦国这边让谁去燕国主持联合伐赵的相关事宜?毕竟对面来的是太子,我方的人选,身份也不能太低。还必须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不然没法平安地抵达燕国。一路过赵国,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秦王政不许赵琨去,张唐又不肯去。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吕不韦的火气蹭蹭地往上冒,他摆摆手,示意张唐暂时退下,召集门客,请大家给他出主意。 李斯眼观鼻、鼻观心,没说一句话。这事情不难办,只要派一个口齿伶俐的说客,去跟赵王沟通,让他答应不为难路过的秦国使者,张唐就没理由继续抗命了。 然而这事风险很大,有可能说服赵王,也有可能直接被赵王砍头。千万别相信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所以要提倡不杀使者,就是因为两国交兵,诸侯一怒,往往先拿使者开刀。搞得每次一开战,官吏都不愿意当使者。比如晋王杀死前来谈判的郑国军使1,宋王也曾杀掉楚庄王的使者。 杀不杀使者,主要看事情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能够协商解决,何必大动干戈? 如果已经没得谈,那就干脆把使者砍了,挫一挫敌方的锐气,表达我方抗争到底的决心。 一旦站出来给吕相出主意,万一吕相顺口来上一句:“很好,先生去吧。预祝先生马到成功。”岂不是自己将自己置身于险境?李斯来秦国,还想青云直上,不带这么作死的。 也有门客出了几个馊主意,比如杀掉张唐,杀鸡儆猴,震慑百官。态度强硬一点,再派一个人就行。哪怕让赵琨去也可以。毕竟秦王政一直都非常尊敬吕相,如果是吕相坚持要做的事情,秦王政也会退一步。 吕不韦很是意动,确实不妨杀个老将立威,除掉不听话的张唐,就制造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将赵琨送走的机会。等赵琨到了燕国,秦燕的友好合约,吕不韦一条都不会照办,那赵琨自然就回不来。一石二鸟,完美。 甘罗实在听不下去了,他不愿意看着赵琨去涉险。而且真要这么搞,将来秦王政掌权,吕不韦还能全身而退吗?作为吕不韦的家臣、门客,他们岂不是要被牵连? 他上前几步,主动请缨,说:“臣有办法让张唐听君侯(吕不韦)的话。” 其他门客都笑,呵斥他说:“甘罗,君侯亲自出马,张唐尚且无动于衷。你一个小小孩童,瞎凑什么热闹?去去去,回家玩泥巴去。” 甘罗不卑不亢道:“古时候,项橐七岁就当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为何不让我试一试,不由分说就呵斥我?” 众人听了,便不再反驳。 甘罗虽然年少,待人接物却十分老练。这两年,他替吕不韦做事,接待过各国的使者,神童之名早已传遍诸侯。 所以吕不韦并没有因为他年纪小,就轻视他,他说有办法,吕不韦就鼓励他放手去做。 甘罗去拜访张唐,见了面,直接反客为主,伸手邀请张唐入座,张唐不坐,甘罗作了一个揖,以极其优雅的姿势先坐下了,劈头盖脸地就问:“您跟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 张唐说:“白起战必胜,攻必克,夺取的城邑,不计其数。我比不上他。” 甘罗又问:“应侯范雎,与文信侯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 答案明摆着——虽然都是丞相,范雎侍奉的是一位雄主,吕不韦则捡了一个大便宜,侍奉一个还不能掌管国家大事的少年郎,臣强主弱,只手遮天。张唐不知道这个小孩干嘛老说一些废话,不耐烦地回答:“范雎的权势比不上吕不韦。”拜托,三岁小孩都知道。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