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渐渐小了,一滴冰凉的雨水落在赵琨的额角。他缓缓站起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不杀人。”开什么玩笑?他连鸡都不敢杀。 再过几天,便是秋狩。按照礼仪,秦王政不仅要上猎场,还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射出第一箭。 赵琨答应要陪秦王政练箭,虽然雨越下越大,他仍然冒雨赶路,提前了两刻钟抵达章台宫。 好巧不巧,在宫门口遇见了赵濯。 赵濯这张嘴,一向没个把门的,一见面就乱开玩笑:“呦豁,镐池君又来侍寝呀。” 赵琨轻轻地踢他一脚,翻白眼道:“你才侍寝,你全家都侍寝。” 赵濯笑得潇洒又率性:“怎么还不乐意了?虽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但这三千美人加在一起,也不及镐池君这般深得君心。我表妹说,她在宫里一年多,不仅见不到大王,连饭都吃不饱。” 赵琨十分惊诧:“不至于吧?当年我与娘亲住在华阳宫,顶多是吃不好,吃饱是没问题的。” 赵濯挑眉道:“你还不知情?王上至今也没有立后,太后赵姬让嫪毐掌管后宫,嫪毐克扣宫人的月钱,吃穿用度样样都扣,把钱拿去养门客。” “我要告诉王上。”赵琨一拂衣袖,进了殿。秦王政让宫女取来一套干爽的玄端,叫他去换衣裳。就在这个间隙,李斯跑来打小报告,将吕不韦想将赵琨打发到燕国去,最后甘罗主动请缨的事情说了。 赵琨在隔间听得清清楚楚,原来他此刻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他负重前行。
第47章 君臣好比夫妻。 李斯汇报了吕不韦近期的动向,言辞详略得当,条理十分清晰,一听就很有水平。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不着痕迹地从吕不韦说到国事,向秦王政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秦王横扫六合、一统江山的契机已经到来。君臣之间的氛围非常融洽,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赵琨刚才淋了点雨,一边擦头发,一边偷着乐。看来大侄子已经成功地挖塌了吕不韦的墙脚,这俨然就是一幅君臣相得的画面。 赵琨默默地穿戴整齐,像猫一样慵懒地在隔间里窝着,不发出一点声音。等李斯走了,他才笑嘻嘻地踱步出去,对秦王政竖起大拇指,说:“李斯这是新娘子待嫁,天天瞧嫁妆,数着日子要跟王上走呢。可笑吕不韦又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秦王政的薄唇扬起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弧度,道:“叔父又没个正经。不过这君臣相处之道,确实有几分像夫妻,寡人与李斯的姻缘红线,还是小叔父亲手牵的呢,哈哈哈,政拜谢大媒。” 方才为了让李斯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秦王政示意宫人和郎卫都退了出去,所以此时此刻并没有外人在场,秦王政说到“拜谢大媒”这四个字的时候,还当真像模像样地朝赵琨拜了拜。 赵琨配合大侄子一起闹着玩儿,煞有介事地回拜还礼。也只有私下相处,大侄子才会表现出几分少年心性。他一直很小心地呵护着始皇崽崽极力克制、从不肯展现在人前的不够成熟冷静的这一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真想拿相机帮始皇崽崽记录下来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时光太匆匆,赵琨蓦然回首,才惊觉当年口是心非,嘴上嫌弃花朝和霜降这两只小雏鹰麻烦,却温柔地解下外袍给它们取暖的孩童,竟然已经长这么大了。赵琨有点气闷,怎么还是比他高一些?他这个身高除了甘罗和成蟜,跟谁比都比不过,还能不能抢救啊? 也不对,其实他在同龄人中算个子比较高的,主要是秦王政、蒙恬、蒙毅、赵濯等小伙伴,随便哪一个都比他大几岁。他亏在年龄上。 因为下雨,练箭的计划也临时取消。秦王政示意赵琨坐在他身侧,“险些忘了正事。侠盗成被叔父抓住,又好端端地放出来,一点事都没有,身份已经彻底暴露了。寡人让他转到明处,去将军麃公的麾下担任军司马。郑国那边,得再派一个人过去。选谁比较好?” 赵琨思考了片刻,提议说:“这件事其实没必要偷偷摸摸的,水利工程,让不懂水利的暗卫暗中观察,就算有问题,可能也看不出什么。李斯曾经在楚国的兰陵县,协助荀子疏通河道,也算半个行家。可以让他给郑国当长史(秘书),这样无论郑国做什么,都瞒不过李斯的耳目。王上也可以随时了解情况。” 秦王政抚掌道:“这个法子好,就这么办。” 秋狩当天,千乘万骑上南山,先在长杨宫举行了祭祀仪式。 随后,进入游猎环节。秦王政穿一身劲装,显得腰细腿长、英姿飒爽。他骑着白马,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衣袂上的繁复花纹在秋阳的照耀下暗光流转。进入最佳射程的一刹那,他抽出一支金鈚箭,举起宝雕弓,拉弓如满月,箭去如流星。只听“嗖”的一声,雄鹿应声倒地。 公卿百官齐齐喝彩,纷纷纵马奔驰,下场一展身手。山风从耳边呼啸而过,马蹄踏折纤细的草茎。 赵琨也换上了狩猎专用的窄袖胡服,束腰勾勒出他劲瘦的腰身,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奕奕。 尽管赵琨每天都练箭,然而箭术可能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他从老末不断地进步,然后就遇到了瓶颈期,无论怎样下苦工,跟小伙伴们相比,始终只是中上的水准。只不过他看上去气定神闲的,完全是一副神箭手的风范。单看这架势,要说他不是箭术高手,估计都没人敢信。 以至于六国的质子,比如燕太子丹、魏太子增、赵国的春平君,纷纷前来邀请赵琨,要跟他比赛射大雁。 赵琨:“……” 他看了看彼此之间气氛微妙的燕太子丹和春平君。吕不韦这个老六,让燕王以为秦国要帮忙一起打赵国,又让赵王以为秦国要帮忙一起打燕国。然而吕不韦哪边都不选,秦国的军队直接放了燕赵的鸽子,在他们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顶着他们双方望穿秋水的期盼的目光,跑去攻打魏国了。将军麃公夺取了魏国的几座城邑。侠盗成第一个杀上城墙,打开城门,立了大功。 赵琨又仰头看了看天边的大雁,随着雁群排成人字形,越飞越近。他有点慌。 他只擅长射位置固定的箭靶子。会飞会跑的东西,他的命中率就很感人了——赵濯围观他陪秦王政射猎麋鹿之后,自信心暴涨,拽了好几天。 算了,顶多就是射不中。他输人不输阵,绝不认怂。 赵琨大大方方地接受邀请,挽弓搭箭。就在这时,隗林隗先生隔着人群,大声对赵琨喊话:“镐池君,摒除一切杂念,你就想,我要一箭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 这些年,隗林每年都亲要手做一张孩童专用的弓,送给赵琨。 赵琨听见隗先生的话,果然瞄准了太阳的方向,不知不觉地就将弓给拉开了。从他这个角度望过去,恰好有几只大雁,结伴出现在了太阳的轮廓中。 他忽然就找到了射箭的感觉,什么空气阻力、风速、大雁飞行的轨迹和速度,他通通都不考虑了。这一瞬间,他的感官无比灵敏,精神高度集中,甚至产生了一种大雁的身影被他的眼睛无限放大的错觉,只凭感觉瞄准,射出了截止到今日,他飞得最远的一支箭。紧接着,因为仰视太阳,他的眼睛有些难受,干脆暂时闭上了。 四周传来无数喝彩的声音,纷乱嘈杂,但赵琨没觉得这动静跟他有关,他还以为众人在给燕太子丹喝彩。这位燕国质子爱好游猎,箭术一向十分出众。 下一刻,隗林的声音传来,带着说不尽的惊喜:“快看,镐池君一箭射中了一双雁!” 蒙毅比赵琨更激动,直接跳起来:“中了!中了!你中了!” 赵琨睁开眼,但见周青臣策马狂奔到近前,一个急刹,马蹄都在草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他手中提着一支箭,箭上串着两只大雁,一只被穿透了胸腔,已经不动了。另一只被穿透了翅膀,还在挣扎哀鸣。这支箭靠近箭羽的位置,刻着一个篆书的琨字。为了区分是谁射中了猎物,围猎使用的箭支都有特殊标记。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被赵琨吸引,燕太子丹找上秦王政,跟他叙旧,请求昔日的小伙伴放他回燕国去。
第48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燕太子丹所谓的叙旧,就是回忆他跟秦王政一起在邯郸城当质子的岁月。这段记忆对他来说或许值得怀念,然而对秦王政来说,却是深深埋藏在心底的不愿意揭开的伤疤。 秦王政至今还会偶尔陷入梦魇,梦见邯郸质子府的高墙,梦见他和赵姬依然生活在那里,被赵国的权贵拿来泄愤,每次秦赵交战,等待他的就是花样百出的欺辱和霸凌。他以为他早就走出那片阴影了,不念过去,也不畏将来。然而事实就是——总会在某个毫无征兆的午夜,于噩梦之中重复当年的痛楚和焦虑,猝不及防,难以摆脱。哪怕是梦醒之后,也要过一会儿才能缓过神来。 或许伤口从来都没有结痂,这么多年一直在流血。 他没有立即回应燕太子丹的请求,而是一步步顺着台阶向上攀登,坐在“射熊观”的高台上,俯瞰公卿百官围猎野兽。 远处的山林中不断地有鸟雀被惊飞,在天空中盘旋着不敢落下。 那是蒙恬、王贲、李信各自率领了一支预备役的军队,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将隐藏在南山深处的野兽分批驱赶出来。这相当于军事演习,可以培养青年将领的指挥能力和协作精神。无论是哪个方向的负责人拖后腿,野兽都会乱跑乱窜,无法准时抵达百官围猎的场地。 每隔一小段时间,都必须人工驱赶一些野兽过来。不然那么多官员同时上场,却找不到猎物,场面岂不是很尴尬? 燕太子丹以为刚才镐池君一箭射中双雁,人群太过喧闹,秦王政没听清他说了什么。于是再次攀交情,依然从邯郸说起。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要求:“吕不韦并没有履行当初的约定,既然秦国不打算协助燕国伐赵,孤也没必要继续当质子,放孤回去吧。” 秦王政望着一小群在山林上空盘旋的乌鸦,似笑非笑道:“等乌鸦的头变成白色,骏马长出犄角,寡人就准你回国。” 这种条件,摆明了是戏弄人。燕太子丹气得脸色涨红,嘴唇哆嗦了一下,最终却只发出一声叹息。他们当年都是质子,曾经同游邯郸西市。然而现如今,秦国的质子已经继承了王位,他依旧还是质子,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 秋狩(秋狝)通常要持续二十天左右。 第一天,无论水平怎么样,大部分人都会下场溜一圈,重在参与。 这时候,明显的狼多肉少,猎物通常要靠抢,拼得就是手速。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逐鹿、射鹿,不敢跟秦王政狩猎同一种动物。 一只灰兔子刚刚从草丛中蹦跶出来,就同时被两支羽箭命中要害。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