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看过奏疏的内容,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沉吟良久,道:“有这些人相助,除掉嫪毐不难,只是吕相那边……” 赵琨用手指蘸了些酒水,在几案上写了一句话——“甘罗已在相府。” 他凑近了些,悄悄地对大侄子说:“吕相耳目众多,要调动这么多人手,是不可能瞒过他的。所以咱们提前给吕相打好招呼,让他以为杀嫪毐之后,王上会将嫪毐手中的大部分权利都交给他,他不仅不会坏事,还会带头出人出力,促成王上亲政。” 秦王政心说:感觉小叔父已经被甘罗带坏了。又要骗驴子拉磨,又要驴子不吃草,还暗戳戳地盘算着卸磨杀驴。 他幽幽道:“甘卿是不是一直思慕吕相之女?要不寡人给他们赐婚?” 这件事赵琨多少知道一些,甘罗两次抛开礼仪,在相府中快步行走,两次都在拐角处撞到了同一个女郎——吕不韦的千金。一来二去,眉来眼去,确实是郎有情,妾也有意。 只不过吕不韦这人比较迷信,甘罗请的媒人上门之前,他让算命先生去给甘罗看相。算命先生说甘罗慧极必伤,不是长寿之相,于是吕不韦再也不提与甘氏结亲的事。他倒是真心疼惜女儿的。 赵琨转着紫竹哨,想了想,说:“还是当面问一问甘兄的意愿。”众所周知,吕不韦的结局并不好。是否要跟吕氏结亲,应该由甘罗自己来决定。 不多时,负责调查嫪毐的暗卫回来了,脸色很不好,瞅瞅秦王政,又瞅瞅赵琨,欲言又止,焦虑到抠手指。 秦王政拍一拍他,道:“查到了什么?只管说,小叔父不是外人。” 暗卫紧张兮兮地禀报:太后赵姬在雍城的离宫居住三年,跟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两个都藏匿起来。嫪毐并不是真正的阉宦,当初吕不韦收买了负责执行宫刑的小吏,只刮去了嫪毐的胡须,就对外宣称已然阉割过了,把人送进宫2。 还有更劲爆的消息——嫪毐和赵姬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时候,说起王上渐渐长大,心智成熟,渴望亲政掌权,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没那么好控制了。 赵姬执政多年,不太甘心交出手中的权柄,从此退居后宫。 嫪毐就给她出了一个馊主意:尽早弄死秦王政,另立他们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继位,制造一个比秦王政当年更加年幼的君王,这样赵姬和嫪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续掌权。 赵姬居然没有反驳,还颇有几分动摇的模样。 赵琨简直无言以对,嫪毐和赵姬的愚蠢和恶毒总是能突破他对坏人的认知。搞笑了,秦王政能继承王位是因为他是子楚的嫡长子,嬴姓赵氏的血脉。赵姬和嫪毐的孩子能相提并论吗?随便什么阿猫阿狗也敢觊觎王位?真当秦国宗室这边都是死的!?哪怕确实需要另外拥立一位新君,至少也得是嬴姓赵氏的公子王孙,才有可能得到宗室、以及公卿百官的认可。 这些年,百官皆要看赵姬的脸色行事,她是不是遗忘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她的丈夫是秦王、儿子也是秦王,秦王政不仅年少,而且对她这位生母的容忍度非常高,可谓是仁至义尽。隐忍又隐忍,本来就已经到了要在沉默中爆发的边缘。嫪毐还在赌坊说那种话作死。 “啪!” 秦王政捏碎了茶盏,眼眸中迸射出冷冽的寒光,满身戾气,仿佛躯壳已经被某种嗜血的凶兽占据,下一刻就要择人而噬。 他一字一顿道:“小叔父,替寡人联络王先生(王绾)和隗先生(隗林),让他们探一探公卿百官的口风。寡人要选个良辰吉日亲政,先杀嫪毐,将他车裂,五马分尸!再逐吕相。”
第67章 秦王政:武德充沛(灭嫪毐) 由赵琨担任联络人,有一个极大的优势——他原本就是个活泼好动的,照旧每天鲜衣怒马,呼朋引伴地去上学。今天招摇过闹市,带着同窗找王先生蹭饭。明天跟尉缭一起垂钓,捣鼓出一款超级鱼饵,引得咸阳城中的钓鱼爱好者纷纷抢购。后天到隗先生在终南山的别院观看弓箭的制作流程,大后天邀请昌平君、昌文君等贵戚在水上乐园宴饮,顺便介绍表弟张良给大家认识…… 无论赵琨怎么折腾,都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因为他一向如此爱玩爱热闹。 吕不韦虽然发现一点端倪,但甘罗已经事先报备过,是要除嫪毐。所以吕不韦并没有干涉,还利用职权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缺人手就帮他们调配,缺兵器就签字开咸阳武库去领。只可惜吕不韦的权限不高,他每次只能从武库调用五百套兵甲,再多,就需要太后赵姬的印玺。 今年的正旦,恰好赶上三年一度的大朝会。上至公卿将相,下至公府掾属,都要沐浴熏香,换上簇新的礼服,用隆重的礼节朝拜秦王政。 话说在秦国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吞并了二十多个戎狄之国,其中有十二个戎狄国家,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他们的现任首领也来朝贺。 章台宫中处处张灯结彩,铜鼎中焚烧的香篆升起袅袅轻烟。 由吕不韦带头,渭阳君、镐池君……昌平君、昌文君,廷尉、治粟内史、仆射隗林、五大夫王绾等几十位官员出列,联名进谏,要求为秦王政举办成人仪式——冠礼。 赵姬猝不及防,根本招架不住这么大的阵仗。一旦秦王政加冠,传达政令就不再使用太后的印玺,而是需要秦王的御玺,这意味着权利的转移。 赵姬使出拖字诀,敷衍道:“冠礼需要准备很多东西,还要提前选择吉日,仓促间怎么能行?改天再议吧。” 谁知赵姬一手提拔的负责占卜、挑选吉日的官员太卜竟是一株墙头草。 感受着朝中汹涌的暗流,以及秦王政鹰隼一般冷锐的目光。太卜见势不妙,知道风向已经转变,他立即顺风倒向秦王政和吕不韦这一边,凑趣地说:“微臣最近观天象,亲眼目睹紫薇宫中的北辰帝星与日月交相辉映,此乃大吉之兆,于是微臣沐浴斋戒,占卜了一番,二月就有两个适合为大王举办加冠典礼的吉日。” 这属于友军的背刺,稳、准、狠,赵姬险些吐血三升——她继续拖延的理由被推翻了。 渭阳君老神在在地开口:“那臣就厚着脸皮自荐一回,臣请担任大宾,为王上主持冠礼。”时下,成人典礼要在宗庙中举行,让宗室来宣读祝辞、主持加冠仪式最合适不过。 赵姬轻蹙了眉心,嫪毐的神色变幻莫测。 吕不韦环顾百官,笑眯眯地拍板:“甚好,既然诸位同僚都没意见,微臣也凑个热闹,举荐五大夫王绾担任赞冠,协助加冠仪式。” 吕不韦毕竟是商人出生,哪怕位高权重,一些旧贵族照样排斥他。这些年,为了拉拢王绾,吕不韦费了不少心思。王绾却一直保持中立,既不鸟他,也不鸟嫪毐,除非因为公务必须跟他们交涉。 最近,王绾的态度终于软化了,竟然主动为吕不韦的长子解答法律方面的疑惑,颇有几分要跟吕相联手扳倒嫪毐的意思,吕不韦也乐意送一个人情给他。 话说嫪毐酒醒以后,意识到触了秦王政的逆鳞,即将大祸临头,就召集门客商量对策。嫪毐的门客,本来就混了许多六国的暗探,唯恐秦国不乱,直接给嫪毐出主意,让他瞅一个好时机发动叛乱。把秦国的局势搅得越混乱,暗探背后的诸侯越满意。 他们选择在秦王政去秦国的旧都城——雍城,祭祀宗庙的时候,发动兵变。因为嫪毐和赵姬已经在雍城经营了数年,势力根深蒂固。 不知道怎么回事,消息走漏了。秦王政决定不去雍城,就在咸阳的太庙加冠。 嫪毐一不做二不休,和赵姬串通,伪造了秦王的御玺,再加上太后赵姬的印玺,以及虎符,调集了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戎翟君公,以及他们麾下的兵马。 其中卫尉竭掌管着守卫王城内外的军队,卫尉相当于禁卫军的指挥官,麾下大约有一万人。就连宫门的守卫都是卫尉竭的士兵。 内史肆掌管关中各地的县卒,有权征发咸阳县的军队。 佐戈竭是少府的官员,掌管戈矛、弓弩等冷兵器。 中大夫令齐掌管王城的近卫骑兵,是官骑的指挥官。 戎翟君公就是十二个戎狄附属国的首领,他们手中也有卫队。 这些倒霉蛋都被嫪毐的假诏书给骗了!他们点齐兵马,一共四万多人,跟嫪毐的门客(舍人之类的)、护卫合兵一处,被蒙恬下令关城门,挡在了王城之外,才发觉不对劲。现在就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已经意识到上当了,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秦律,只要参与兵变谋反,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肯定是诛三族的大罪。 除非一条道走到□□嫪毐兵变,夺取政权,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们手下的官兵接到攻打王城太庙的命令,全都懵了,一个个惴惴不安。天下人都知道:咸阳太庙里供奉着嬴姓赵氏的祖宗排位,历代先王都在里头。王上正在那里祭祖,准备加冠典礼。 唯有卫尉竭没有下令。他在对面的城楼上,认出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他的儿子赵濯。赵濯急匆匆赶来,他身上的锦衣,颜色过于鲜艳,十分醒目。好几位弓箭手都朝他放冷箭,有个剑术很好的护卫在一边保护他,顷刻之间已经击落了两支羽箭,好像是镐池君经常带在身边的那个护卫,叫终黎辛的。 赵琨穿着崭新的礼服,稳坐于太庙之中,听着王城外传来士兵集结的鼓声。其实秦王政早已更换衣裳和发型,提前两天,带着蒙毅、王贲、李信、以及一部分信得过的宫廷郎卫,悄悄地去了百里之外的雍城,目前住在蕲年宫。 赵琨身边的这位秦王,只是一个长得跟大侄子有八分相似的替身。他宣布了秦王政事先预备好的命令,“所以参加平叛的人,包括宦官,皆赐爵一级。平叛有功的人,皆封爵厚赏!” 替身的嗓音比较沙哑,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不过太医徐咨说王上受了风寒,再加上镐池君赵琨一直陪伴在王上的左右,所以并没有人疑心大王不是大王。 替身终究是替身,随着冷兵器的碰撞声,箭、弩离弦的破空声、惨烈恐怖的厮杀声密集地响彻王城,青年渐渐面如土色。 赵琨递给替身一颗糖,替他抚平衣袖上的褶痕,沉稳地轻声说:“别怕,臣会保护王上的。” 虽然一切都计划好了,但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召集军队需要时间。秦王政原本不同意赵琨留下来,但赵琨坚持这样做,因为赵姬选择支持情夫,这场叛乱的规模之大,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属于十分严重的内乱,秦国总共才多少人口,怎么经得起如此内耗?只有他在这里,才有机会招降那些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却被嫪毐欺骗、被裹挟着参与叛乱的人。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口也是大秦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