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福书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BL同人

大秦皇叔

时间:2024-12-06 02:00:27  状态:完结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若是念念不忘,终有一日,他们还会在寰宇中重逢。

  徐福的话虽然十分老套,但是想要安慰人的这份心意,赵琨收到了,他笑了,磁性又柔和的嗓音忽然低下去:“我一直很担心徐先生没有找到长生药和神仙,就不肯回来。”

  徐福露出一个像狐狸一般狡黠的笑容,幽幽地问:“镐池君不是还要教我,玉米之类的海外灵药,应该如何提炼吗?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用医术为当地的百姓治病,他们不懂药理和病理,也没有见过医术特别高明的医工,认为我拥有神奇的法力,能够驱除附着他们身上的疫鬼,使疾病痊愈,甚至把我当成神仙来膜拜。有时候我就想,我从小就听过的那些神仙传说,会不会也是肉体凡胎?只是掌握了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被百姓误传为神仙。”

  就比如炼金术,从坚信神仙可以点石成金的故事,到徐福拜师学艺,自己掌握炼金的方法,其实也没过几个月。

  徐福一直想要寻找神仙,可是忽然就有那么一瞬间,他开始疑惑——镐池君可以培育出高产的农作物,能让水上天入地、从低处往高处流,实现自动浇灌田地,会制作各种新奇的东西……镐池君从未离开过秦国,却能画出航海图,指引他找到美洲。

  或许,他一直在寻找的神仙,就是像镐池君这样的人,跟他一样也是血肉之躯,只不过在一传十、十传百的过程中,逐渐被神话。自来水刚出现的时候,镐池乡的百姓不也将镐池君当成水神吗?至今还有人认为镐池君不是凡人,而是云水之神。

  所以徐福终究还是回来了。在蛮荒之地成为孤独的、高高在上的神,和回到他心目中的神的身侧,一起创造更多“神迹”,他选择后者。

  回想起当年忽悠徐福寻找玉米、土豆、红薯的事,赵琨轻咳一声:“徐先生精通药性,想必心中已经有眉目。”

  徐福单手捋了一下蜷曲打结的胡须,沉吟道:“我尝过,玉米可以健脾开胃,有补益五脏的功效,玉米须可以利尿消肿。关键是产量高,确实是好东西。”

  已经露馅了,然而赵琨一点都不心虚,他中气十足地说:“还可以提炼玉米淀粉、玉米糖、玉米油。能做很多好吃的请徐先生品尝。”

  话音未落,一道惊疑不定的呼唤声传来:“师兄?!”

  赵琨回眸,就瞧见尉缭拄着一根新折的竹杖缓缓行来,眼睛里迸发出似刀一般锋锐的光,薄唇紧紧地抿着,像是怄气的模样。

  徐福的瞳孔明显震颤了一下:“阿缭?”

  他转身就想溜,尉缭伸出色泽依然青绿的竹杖,精准地挡住他的去路,“师兄当年骗我说,要入山采药,结果一去不回,我在山中找了好几个月,干粮吃完了,野菜也吃腻了,最后鞋子都全部磨破了,去集市买,才得知师兄在齐国当了御医。”

  徐福的神色有点尴尬:“那时候总觉得山中寂寥,于是找借口去市井中游玩,随手医治了几个人,就被带去临淄给君王后看病,还封了御医,一直想告诉阿缭,却脱不开身。等我能自由出入宫廷的时候,阿缭已经离开鬼谷了。”

  尉缭心说:那后来我去齐国寻找师兄,师兄却孤注一掷,从齐王那里骗来数十万钱,造大船出海,寻找海上仙山。莫非是齐国的国库终于没钱了,师兄又盯上了镐池君?

  尉缭隐忍又克制地深吸了一口气,总算没当场揭发徐福的黑历史,而是抓着徐福的衣领,将他拖到一旁的小树林中,避开众人的耳目,才咬牙切齿地问:“师兄,神仙之说,虚无缥缈。你跑到镐池君这里,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徐福皱皱鼻子,他的五官非常端正,眼眸的颜色偏浅,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错觉,“这回并没有。如果我说,我想帮镐池君达成他的心愿,阿缭信不信?”

  尉缭狐疑地瞅了他半晌,才松开他的衣领,“最好是这样。师兄要是欺骗镐池君,坏了我的大事,别怪我不留情面!”横扫六国,后勤保障可不能出问题,镐池君也是他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原来徐福和尉缭是同门师兄弟,怎么刚见面就要打起来的样子?

  赵琨震惊之余,追上去几步,远远地瞧见这对师兄弟开始好好说话了,才特意去看了看徐福带回来的玉米,装了好几车,跟后世的高产玉米不太一样,这个时代的玉米芯又细又长,玉米颗粒也不够大,显然仍旧需要人工育种。

  才六月,麦子收完,完全可以种一波玉米。赵琨一面安排人手修建青贮窖,将小麦秸秆、天然牧草等等收集起来,制作成青贮草料,密封在窖内,预备着冬天再拿出来喂牛喂马。一面派人挑选玉米,将玉米种子剥下来,去除破损的、瘪的、生虫的、发霉的……忙得不可开交。

  秦王政带着扶苏来串门的时候,赵琨还埋着头处理公务,他将徐福的文书,跟黄金等物品入库的时候,书吏交上来的统计表对照着看,忽然就有了一种富可敌国的错觉。

  直到秦王政突然一把抽走了他手中的笔,“叔父一夜没睡?休息一下吧。”

  赵琨本来没什么感觉,被大侄子这么一说,突然就很瞌睡。干脆爬到软榻上,摆出咸鱼瘫的姿势。

  扶苏特别懂事地替赵琨盖上一层薄毯,也爬上软榻,“小叔公,扶苏陪你一起睡。”

  赵琨狐疑地瞥了扶苏一眼,“说吧,又捅了什么幺蛾子?”

  扶苏的耳朵尖微红;“小叔公画画用的笔和颜料,被我弄乱了。”好几种颜料都混在一起。

  秦王政自豪地说:“还是我小时候比较听话,我就没有乱动过小叔父的颜料。”

  赵琨一本正经地点点头:“嗯,继续保持,不要骄傲。”


第92章 新型钢材、海贸计划。

  秦王政瞧见赵琨的头顶有一小撮头发翘了起来,顺手就给他捋平了。扶苏有样学样,也去捋赵琨的头发。

  赵琨躲开小家伙的魔爪,后背撞在了雕花围栏上,发出“咚”的一声。他疼得微微龇牙,用手指点了一下扶苏的脑门:“怎么什么都跟王上学呀?”

  扶苏不是很明白,他的生母郑姬让他以父王为榜样,凡事都要跟着学一学的。

  赵琨原本强撑着精神,打算再陪秦王政聊聊天。谁知秦王政忽然把他整个人放倒,伸手覆上他的眼睛,强势地说:“闭目养神,好好休息。”

  以前怎么没发现?大侄子这么霸道的。

  扶苏惊呆了,张着小嘴呼吸,吹出了一个口水泡泡。

  赵琨:“……”

  他听话地闭上眼睛,薄唇迅速开合,照样巴拉巴拉地絮絮叨叨个不停:“书案左上角的第二份文书,王上若有兴致就瞧一瞧,徐福徐先生开发了海上贸易,可以绕开赵国、燕国,从魏国、齐国路过,走齐国的航线,直接跟波斯人做生意,波斯现在应该叫安息帝国了。还有罗马、箕子朝鲜等等,不妨用彩棉、绸缎多换些真金白银回来。另外,我新得了一位乐师,叫作高渐离,他擅长击筑,天生一副好嗓子,王上要是无聊,可以请他击筑唱歌。”

  第二份文书,只是徐福带回来的财富的五分之一,可以让朝廷知道的那一部分。要让满朝文武都大力支持海贸,自然要抛出足够勾人的诱饵。

  秦王政拿起文书,很快就被徐福统计的,安息帝国那边的丝绸、锦缎、彩棉的价格惊到了。徐福还只是返程的时候遇到风浪,偏离了航线,干脆在波斯湾登陆,将一些陈年的、不好携带的物资,比如云锦、彩绸、织花棉布等物品卖掉,换成了更容易运输的金银,就搞回来这么多钱!

  秦王政一向不提倡像吕不韦那样发展官商,与小民争利,这一回却可耻地心动了。

  要是搞个官署,专门负责海外贸易,每年国库会增加多少收入?小叔父就是跟西域诸国通商发家的,水上乐园的招牌菜:青椒鱼、松茸炖鸡、馕坑烤肉、小肥牛火锅……用的都是来自西域的香料。再加上擅长航海的徐福,以及跟徐福学习航海的上百名学徒,人手都是现成的。不用白不用,谁会嫌钱多?也不怕那些诸侯来抢,韩国已经完全在掌控之中了,刚好正愁没借口攻打其他诸侯呢。

  上回秦赵交战,战事失利,秦王政一直很眼馋赵国的骑兵,尤其是李牧麾下的。秦国曾经靠征服戎狄起家,自然也拥有数万骑兵。但是装备却不够精良。大多数普通骑兵至今都没有战甲。而且就算是骑兵的小军官,也只配备了那种样式十分简单的扎甲。防护能力非常一般,连四肢都护不到。

  先前小叔父送八音盒,就提到过:他培养了一批精通炼钢的门客,新型的钢铁材料,可以用来改良骑兵的铠甲,以及马具,甚至连马都能穿上护甲。但是当时要一下子从国库拨这么多钱,就不得不给百姓加税。小叔父极力反对加税,因此这件事暂时搁置。他只让少府的工匠制作了一批样品,由王翦的部队先开始试用。

  这笔巨资,刚好能砸出一支精锐骑兵,秦王政舔了一下薄而浅红的唇,“小叔父上回献给寡人的图纸,那种带面罩的玄甲、长矛、弯刀、马镫、马蹄铁、高桥马鞍都可以安排少府批量制作了。”

  赵琨很记仇的,刚才他要跟大侄子商量这件事,却被捂住眼睛,现在他偏不睁眼,“微臣睡着了。”

  秦王政大步走到软榻边上,恶作剧一般在赵琨的耳边哈了一口热气,伸手挠一挠他的腋下,“叔父不是睡着了嘛?有本事别躲啊。”当年叔侄俩住在一处,平日里闹着玩的时候,秦王政就发现小叔父怕痒,还怕独自留在狭小、黑暗、密闭的空间,所以小叔父入狱那一夜,他才会不放心,特意去挤在一起,贴心陪伴。

  赵琨笑着拍开秦王政的手,“扶苏还在看呢,政儿要是把扶苏给带坏了,我可要跟政儿急眼的。”

  毫无礼法的厮闹,确实没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秦王政心虚地干咳一声:“扶苏,你先出去玩儿。”账面上这些钱,是顺路搞海贸的收益,但是徐福出去这么多年,搞回来的好东西肯定不止这些,先把儿子支开,才好跟小叔父撒娇讨饶,不然他这个父王的脸面往哪里搁?

  随后,秦王政就瞧见了赵琨当成宝贝储藏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种子,以及小心存放在“沙床”之中的土豆、红薯。徐福将赵琨教给他的,保存土豆和红薯的方法都试过,最终选择了成本最低,保存效果极其显著的沙藏法。


第93章 人口红利

  后世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平原地区的玉米产量在1200斤到1600斤之间。相当于战国末年的2400斤到3200斤。

  不过品种不一样,赵琨把又细又长的玉米棒子递进大侄子的掌心,却在他即将握住的一瞬间,陡然抽离。狗胆包天地故意使坏,让大侄子握了一个空。

  逗了大侄子,赵琨眉目舒展,笑吟吟道:“这漂洋过海的农作物叫作‘玉米’,培育一番,亩产还要远高于杂交小麦。还有红薯,比较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植,不仅容易种活,产量也不错,而且既能当菜肴,也能当主食饱腹。”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0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