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格物学院的师生早已等候多时,扯开遮挡的布幔,露出十门红衣大炮。负责点炮的都是学生,这些大炮是按照镐池君提供的图纸制作,炮弹由化学专业的同学手搓。大炮的零部件分批运送过来,由格物专业的同学现场组装成形,在秦王政到来之前,已经预演过一次,威力惊人,射程也相当远。这些大炮的主要材质为铜,和铁制的大炮相比造价更高,但不易炸膛,使用寿命也比较长。 赵琨取了一套五色令旗,打旗语下令。十发炮弹齐齐飞出,在雷鸣般的爆炸声中,远处一整排树木轰然倒地,木屑飞溅,硝烟弥漫,茅草屋也没能幸免,直接被震塌了。 脚下的地面都在颤栗,秦王政隐约感觉到红衣大炮这东西对上刀剑、对上血肉之躯,是一种降维打击。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都是利器。 秦王政向来勇于挑战新东西,还学着亲手调整射程,点炮。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秦王政冷不丁地冒出来一句,“带扶苏来见寡人。” 扶苏被淳于先生教的很注重礼仪,被冤枉了也只是规规矩矩地行礼,委屈巴巴道:“父王千秋无期,我没有埋怨父王,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证明。” 秦王政示意扶苏再上前几步,手把手教他点炮,还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很多年前,赵琨讲过的。从前有一只狼,它只吃了一只野兔,但是所有人都冤枉它,硬说它偷吃了别人家的一只羊,它为了证明清白,剖开肠胃给人看,于是它死了。 其实,没有人在意狼到底吃的是兔子还是羊,只是有人要杀狼而已。 扶苏这个年纪,听这种暗黑故事有点早,黑白分明的眼睛里透着一点茫然,抬手抹了一下脸,在脸上留下一道灰尘。 赵琨从怀中摸出一方手帕,递给扶苏,“王上是说,当所有人都说你、误解你的时候,第一要紧的事不是自证清白。人一旦陷入自证这条死胡同里,就很难走出来了。这种时候,尽快分析原因,揪出谋划这件事的人,多找找对方的破绽。故意冤枉你的人,其实比你更清楚你有多冤枉,不要被这种人牵着鼻子走,那样只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扶苏摸了摸依然滚烫的铜炮管,“小叔公,我记住了。” 炮弹爆开,破坏力让人惊恐。甚至有随行的官员建议封存这种武器的图纸,销毁这些大炮。秦王政见扶苏只是惊诧好奇,并没有被吓到不敢用红衣大炮,心中赞许这孩子的胆量随了自己,脸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应该严格管理。蒙毅,制定一套保密方案。谁敢泄露红衣大炮的图纸和制作方法,寡人诛他三族!” 赵琨倒不是很担心,这一批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热血少年,家世清白,三代以内都没有犯罪记录,才可以参与新武器的研发。而且制作炮弹的原材料,已经被严格管控,所有经手的人都要登记,一般人接触不到,能接触到的人也难以私吞。一些方士倒是有可能摸索出提纯原材料的方法,但这种人才,一旦被发现,肯定要搞过来打工的,多多益善。 赵琨不怕有人钻研这种武器,集思广益,技术才能更新换代,保持先进的水准和强大的威慑力。他只要规范流程,让这种大杀器始终由国家掌控,严打私人小作坊就可以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硝烟味,这片荒地被轰得千疮百孔。不过没关系,因为按照赵琨的城市规划,这里会修建成污水处理厂,反正都要挖开的。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取材、排污等等,都会逐步规范,不能以污染环境、破坏人类生存繁衍的家园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利益。赵琨生活过的夏星,就是发展到了没有一滴干净的水的地步,后来生物纷纷异化,直接开启末世。废墟中聚集了数万难民,艰难求生,好友自制供电系统,给漫长的黑夜带来光明…… 赵琨甩了甩头,有些记忆他不愿意触碰,他更倾向于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他捣鼓出来的那些小作坊,一开始的选址,就避免了污染水源和田地。工业用地,也会远离居民生活区域。 扶苏扯了扯赵琨的衣袖,“小叔公,父王问你话呢。” 赵琨如梦初醒:“啊?” 对于小叔父时不时的神游天外,秦王政早已见怪不怪,又问一遍:“红衣大炮能量产吗?” 赵琨:“能,都不是什么稀罕的材料,只是会提纯材料的人太少。只要给我足够多的方士,要多少有多少。”他太能折腾,秦国的方士已经不够他霍霍了。 秦王政让赵濯去传令,韩国故地,也就是颍川郡的方士,登记一份名册,全部请到镐池乡,供赵琨差遣。另外,颁布求贤令,吸引燕齐的方士入秦。 燕王和齐王,都热衷于求仙问药,供养了许多方士。燕王喜是因为上了年纪,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逐渐依赖方士,尤其是会炼丹、会治病的方士,在燕国可以混得十分逍遥。齐王建应该是见过海市蜃楼,坚信海中有仙山,像徐福那样擅长航海的方士,都喜欢去忽悠齐王建,争取公费出海。 赵琨给方士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也会尊重他们的意愿,不愿意留下的绝不强求。愿意留下的,往往会将赵琨视作同类。徐福就很喜欢跟赵琨讨论化学、物理知识。 超越时代的武器,事关重大。秦王政暂时封锁了消息,安排国子学的学生去水上乐园住宿用餐,明天再来一趟,向王绾、隗林、尉缭、李斯等重臣展示红衣大炮的威力。秦赵之间,断断续续打了许多年,是时候终结了。 国子学格物学院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尉缭和王翦盯上,连人带红衣大炮一起,调往前线。 因为秦王政点了头,赵琨也没多说什么,直接签字放人,嘱咐他们攻破邯郸以后,就先回来完成学业。 灭韩之后,秦王政大举兴兵伐赵。 秦军分为三路:王翦作为主帅,领主力军队,翻越越太行山,进攻赵国的中部地区。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挥师北上,攻打邺城,李信出云中、太原,攻打赵国的代地,就是废太子赵嘉的封地。 赵王迁执意要在这种时候更换主帅,派人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赵国军队的主帅换成了赵葱,军心涣散。 秦赵的正面战场打得激烈,战场之外,还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赵王迁派出使者,试图贿赂秦国的丞相昌平君,就像很多年前,贿赂范雎让白起退兵一样,连说辞都大同小异——如果让王翦立下灭赵的不世之功,依照军功封爵制,王翦必然封侯,昌平君甘愿地位在王翦之下吗? 可惜尉缭早有防备,派鬼谷弟子盯着呢。昌平君刚收了赵国的贿赂,尉缭脸都没洗就急匆匆地入宫,在秦王政面前揭穿了昌平君。秦王政念及昌平君往日的功劳,将他贬谪到陈郢,陈楚故地。让他安抚当地的百姓,就近观察楚国的动向,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同时也是秦王政的考验。 秦军势如破竹,押送李牧的囚车还没到邯郸,赵军的主帅赵葱已经战死。紧接着,秦国的三路大军顺利地在邯郸城外会师,用红衣大炮轰开了城门。城破的那天,赵国的宗室贵族连夜逃往代地,拥立废太子赵嘉为王,也称代王嘉。 秦军灭韩灭赵,称得上速战速决。 魏国、燕国、楚国、齐国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在他们的印象中,韩国弱小,但赵国的军队是可以跟秦军对抗的,之前李牧还跟秦军相持了一年多,在一个叫番吾的地方杀得秦军大败,听起来,秦赵再断断续续地打上二十年也不成问题。这才隔了几个月,忽然传来消息,赵王迁把李牧给抓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失守,就连赵王迁都成了阶下囚。虽然代王嘉还在苦苦支撑,但赵国大势已去,苟延残喘,撑不了多久了。 王翦的儿子王贲带领一支军队阻断了魏国救援赵国的路线。楚国、燕国离得远,等两国的意见达成一致,援军还没出发,就听到了赵王迁被秦军俘虏,赵国将领颜聚放弃抵抗的消息。齐国照旧与秦国交好。 关于这件事,尉缭还特意给赵琨和张良讲了很多经典的守城战役,守得足够久,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由于一千门红衣大炮投入战场,秦军带着压倒性的优势终结了战斗。押送李牧的士兵听到消息,将囚车劈开,放出了奄奄一息的李牧,各自逃亡去了。 秦王政决定故地重游,犒劳三军,顺便去邯郸会一会当年欺辱他和母后的人。 赵琨与尉缭都在随行的名单上。 战事初定,半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小股的赵国逃兵、溃兵。安全起见,赵琨带了八百亲卫。尉缭艺高人胆大,身边就几个鬼谷弟子。包括张良,好在张良比较谨慎,把铁锤兄叫上了。 秦王政的胆子很大,离邯郸还有五日的路程,能看出来这是秦军的主力走过的路,沿途的森林有明显的砍伐痕迹,所有桥梁都被拓宽了,大量士兵生火做饭留下的灰烬还未散尽。应该不会再遇上赵国的溃兵,相对安全。秦王政竟然甩开大部队,轻车简从,只带尉缭、赵琨、蒙毅、赵濯、夏无且,以及少量郎卫,换上读书人的衣裳,直奔邯郸,他想提前两天进城,搞突击检查,看看王翦在干什么。 赵琨可以理解,君王对在外领兵的大将,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忌惮。 只是这一路并不好走。 第一天清晨,荒原上就站着佝偻的老人,带一个活泼的小女孩,请求搭顺路车进城。秦王政下令停车,老人颤巍巍,半天爬不上马车,斜刺里冲出几十个散兵游勇,想要杀人劫财夺车。他们居然还有分工,七八个人在侧面放箭,远程压制,其余的负责冲杀抢劫。老人就地一滚,躲了起来,小女孩哭着跟上。 张良和随行的御医夏无且一起坐在后车,铁锤兄跃跃欲试,奈何张良没发话,他只能先护着张良和夏无且先下车,留在车中,太容易被箭矢射中。 这时,簌簌声响中,枝叶被分开,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钻出密林,瞧见这边的情况,不但没跑,还冲上前,握着一把豁了口的刀,试图保护看起来最弱小的张良。 赵琨一直关注着张良那边,发现中年男子的手臂偏短,跟身体的比例不协调,但功夫很俊。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可惜伤得不轻,严重影响了发挥。 尉缭抬手,远远地扔出去一只小瓶子,落地直接摔碎,腾起大量粉尘烟雾,顷刻之间就放倒了那七八个弓手,解除了被箭矢洞穿的风险。 赵濯、蒙毅迅速反应过来,拔刀杀过去。 秦王政带的人不多,但个个都是高手,几乎是压着对方打。 尉缭和赵琨一左一右守在秦王政身边,寸步不离。 赵琨让朱家去帮蒙毅。 他观察地上躺的老兄,这些人个个面色发青,呼吸困难,明显的中毒症状。他看向尉缭,小声问:“师父还擅长用毒?”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