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干咳一声:“这回都不是,大王可能在生闷气,我惹的。一会儿乖徒进宫悠着点。” 赵琨:“……” 尉缭稍微解释了一下,现如今的局势,赵国的代王嘉与燕太子丹勾勾搭搭,即将结盟。魏国收留了韩国、赵国的残余势力,对秦国的边境发动了袭击。 尉缭给秦王政的建议是:刚好有了攻打魏国和燕国的借口。给王翦增兵,让他北上讨伐燕国,一定要速战速决。王贲依旧负责对抗魏国,另外南郡也要加强战备,因为灭韩、灭赵的消息一旦传开,天下震恐,楚国很可能也会参战。荆楚的将领如果要攻打秦国,一般情况下,第一个目标会选南郡。 商量这些事情的时候,君臣之间的气氛比较融洽。坏就坏在正事说完,尉缭又多嘴,他向秦王政求一个恩典——派兵看守信陵君的墓地,避免在战乱中被破坏。 另外,信陵君还有个孙子,名叫魏无知,也算是尉缭的弟子,他想保这个人。 就在这时,宫里的宦官来传话,秦王政有请镐池君。
第124章 提前报备 作为都城,咸阳一直都在扩张,十年前还处于城池边缘地带的兰池陂,现如今也属于繁华区域了。 秦王政让相里氏设计了兰池宫,满怀期待地要在兰池陂挖一个大池塘,引渭河之水入兰池宫,将来跟尉缭在这里泛舟垂钓,顺便观赏天鹅与仙鹤之类的水禽。 丝毫看不出才跟尉缭闹过不愉快。 然而宫殿中的气氛不对劲,宫女和宦官一个个噤若寒蝉,扶苏在台阶下张望,不敢靠近。 赵琨修长干净的手指勾着雕花食盒,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开口让扶苏跟上。而是独自走过去,默默地打开食盒,准备拿小甜点投喂秦王政。 鼎中香篆燃烧,秦王政冷峻的轮廓隔着袅袅轻烟,越发显得英俊深邃。他摆手示意所有人都退下,微微低头,就着赵琨的手吃了一块绿豆糕。 扶苏回头看了一眼,也退出殿外。 赵琨轻声细语地问:“有没有感觉好一点?” “尉缭都告诉小叔父了?”秦王政没有放过赵琨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替他取出手帕,擦掉指尖的点心渣子。 赵琨也不隐瞒,实话实说:“是啊,师父就是缺心眼,其实一只脚迈出门槛便开始后悔。家也没回,直接跑到县衙,打发我这个徒弟给他求情呢。” 秦王政轻笑一声,拍了拍身侧的位置,道:“一开始怒气上头,跟尉缭先生吵了几句。转念一想,他至今还护着信陵君的后人,说明他重情重义,并不像表面上那般逍遥无碍,没什么牵挂。我成全他的心意便是。” 赵琨原本也不担心这个,大侄子对尉缭是很宽容的,之前逃跑都没治罪。毕竟高处不胜寒,君王其实都非常孤独,文武百官总是小心翼翼、各怀心思,就连儿子、枕边人都得防着点,身边几乎没有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日常遇到什么事,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能分享、能倾诉的对象寥寥无几,他算一个,尉缭也算一个,自然与别人不同。 赵琨在秦王政的身旁坐下,“确实,重情重义,最大的爱好就是美食。郭开收下秦国使者的贿赂,祸害赵国的时候,师父在水上乐园吃吃喝喝,郭开即将成为秦国的上卿,师父还在我这里蹭饭。这样的人坏不到哪里去,让他如愿也好。” 秦王政心知肚明,尉缭这是压根就不怕丢官免职,才能如此逍遥。至于郭开,他虽然信不过这个吃里扒外的卖国贼,但为了让齐国、楚国的叛臣安心地为秦国办事,得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必须赏赐郭开,还得大方一点,给高官厚禄。 果然,赵琨继续道:“师父还说,他布衣的时候想当官,当了大官又怀念年少时在魏国大梁城的自在悠闲。总是追思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总是憧憬未来,今日跟王上吵架,才忽然发觉,其实他早就喜欢上咸阳这个地方。当下的生活,才是最应该用心体验的。当初给他机会证明自己的信陵君,早已离开,那种遗憾延续至今。所以他以后要多陪伴亲友,只活在当下,少留遗憾。眼前小徒弟耍赖的瞬间、闻到风中带着蔷薇花香的瞬间,又何尝不会由片刻组成永恒?对了,政儿吃了没?” 秦王政若有所思,尉缭先生终于想通了,可喜可贺。他摇头:“没吃,等小叔父一起。” 说话间,菜肴一道道端上来。秦王政颇会享乐,用餐的时候,还要让乐师现场演奏。 饭后,赵琨一边煮茶,一边跟大侄子聊天。 大侄子有过被权臣吕不韦的阴影笼罩的少年时代,所以将大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哪怕现在势力最大的昌平君已经被贬谪,现如今右相是隗林,左相是王绾,大侄子也不敢放权,不是不信任两位先生,而是不想再被相权掣肘。 然而灭韩灭赵之后,秦国的疆域又扩大了许多,什么政令都要亲力亲为的结果就是化身为工作狂魔——每天都加班加点,不批完三十公斤奏疏都不睡觉。 才放下筷子,大侄子又拿起笔,去翻竹简了。 赵琨感觉君王真不是人当的,骡子都不带这么连轴转,昏君除外。他替大侄子倒了一杯花茶,提醒道:“纸张是不如竹简耐折腾,但竹纸写个奏折真的没问题,还易于存放,不占地方,王上不考虑一下吗?” 秦王政头也没抬,说:“那就试试。” 话音未落,他的手突然顿住,廷尉李斯奏报了一桩大案——原赵国丞相郭开,贪污受贿多年,算得上邯郸首富,这次郭开举家入秦,竟然带着八十九车财宝、物品。在荒郊野岭吸引了一群盗匪,惨遭劫财害命。东西被抢走,郭开人也没了。 当地的县吏无法破案,上报到廷尉府。李斯的属下还在追查,但前几天下雨,湮灭了道路上的痕迹,线索十分渺茫,估计会变成一桩悬案。 李斯只好上疏请罪。 秦王政忽然问:“郭开得罪过什么人?” 赵琨:“……” 那可太多了,但凡是赵地的热血爱国青年,都不可能对郭开有好感吧?不过要闹到不死不休的程度,似乎也没有几个,其中以原本不想投降,却被郭开给坑到别无选择的赵国官员李牧、司马尚、任嚣为最。 任嚣虽然不出名,却也颇有才干。建立了南越国的南越王赵佗,就是跟随任嚣南下攻打百越,在任嚣病故以后,接了他的班,统治岭南81年。李牧虽然在水上乐园,但他的弟弟,也具备作案动机和作案能力。 赵琨轻咳一声:“不太好说,很多能人都不待见他。” 秦王政想了想,李斯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已经承担着一部分丞相的职责,跟小叔父一样,是他的左膀右臂。为郭开的案子治李斯的罪,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下令抚恤郭开的家人,清剿各地的贼寇,避免类似的事件。让郭开的长子继承上卿爵位,来咸阳赴任。 秦王政继续翻竹简,下一封奏疏居然是关于小叔父的——左相王绾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负责监察百官,他调查的最后一个案件是韩国间谍案。主犯之一的郑姬已经被禁足,王绾审问郑姬的心腹,得到了一些不知真假的证词,指认萱姬最初也参与了这件事,后来突然退出。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据,所以没有人敢去搜查镐池君的府邸。王绾请秦王政下一道搜查令。 以秦王政对王绾的了解,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真的。王绾从不说假话,也不会因为赵琨是他的学生,就徇私。 秦王政有些头疼,揉了头太阳穴,问赵琨:“关于郑姬的事,王先生已然查到水上乐园,小叔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又东窗事发了? 赵琨心中咯噔一下,幸亏他早有准备。赵琨厚着脸皮一本正经道:“其实微臣不方便当面说的,都写在信中,早就交给王上了。” 秦王政翻出很久以前赵琨给他的信,展开信笺纸,狐疑地看了又看,终于发现,如果斜着读,对角线上的字也形成了一句话——亲属犯事,已经阻止。提前报备,王上恕罪。
第125章 怎么,舍不得? 赵琨有些心虚地偷瞧秦王政的神色。 秦王政恰好抬眸看过来,叔侄俩的视线骤然对上。秦王政抬手一摁赵琨的头:“小叔父管这叫提前报备?” 赵琨捂着脑袋躲开,干咳一声:“王上就说报了没报?” 秦王政无奈地瞥他一眼,肃然道:“下不为例。” 赵琨乖巧答应:“好的,知道了。” 下次还敢。 秦王政按了按眉心,他最近有点焦虑——上回的邯郸之行,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老将王翦在军中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可怖的高度,三军将士见到他,无不热血沸腾、欢呼雀跃,仿佛见到了神明。秦王政真正的心腹爱将蒙恬、李信虽然也立了功,却不足以加官进爵。 尤其是李信,他负责攻打代地,久攻不下,赵国的残余势力缓过一口气,拥立了代王嘉,颇有要复国的架势。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魏国、燕国暗中扶持代王嘉。楚国官方鼓励百姓屯粮,明显进入战备状态。就连一直和秦王政保持友好关系的齐王建,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他互通使节了。 一个处理不好,又要爆发一场诸侯合纵伐秦。 秦王政已经派出使者,带着厚礼去拜访齐国的丞相后胜,希望事情朝着对秦国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所以秦王政压下心中的忌惮,按照尉缭的备战建议,再次给王翦父子增加兵力。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将蒙恬安插进王翦的军中,好歹有问题能及时发现。 另外,关于燕王的态度,秦王政得到了两份截然相反的奏报,一份是尉缭汇报的,由鬼谷弟子打探到的消息——燕王喜给赵国的余孽送物资,帮助代王嘉(赵嘉)自立,成为燕国的一道屏障,并且积极征兵备战。 另一份是蒙骜的弟弟、蒙恬的叔父、中庶子蒙嘉奏报的——燕王喜被秦王政的威德深深震撼,不敢兴兵抵抗秦军,愿意举国归附,向秦王俯首称臣。待遇嘛,就比照彻侯的标准,贡职如郡县,以食邑供奉燕国先王的宗庙。为了表示诚意,燕王先派遣使者献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燕国督亢地区的舆图。使者出发的时候,燕王亲自在庭前拜送,让使节转达他的请求。 秦王政将尉缭和蒙嘉的奏疏都挑出来,并排摊开,“小叔父怎么看?” 赵琨瞧了瞧燕国使者的名单,以盖聂、秦舞阳为首。 秦舞阳,刺秦天团终于要集齐了吗? 赵琨蹙眉:“信息太少了,不好揣测。不过根据他俩的为人,臣觉得还是尉缭师父更靠谱。至于蒙嘉,他很可能被燕国的使者欺骗了。” 别的不说,蒙嘉只是一个富贵闲人,当初蒙骜病逝,秦王政为了安抚蒙恬和蒙毅,提拔了几个蒙氏的族人,蒙嘉这个中庶子的官职就是这么得来的,他个人能力其实并不出众,还带一点人傻钱多的既视感。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