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两回深呼吸,抱紧手里的木雕,开始选题。十六轮结束,他在众人如雷般的掌声中获胜,连着摊主祖孙也忍不住鼓掌。 摊主大笑道:“小老儿摆摊这么多年,头一回见到有人能答完全部题目,公子真当神人也。” 祝英宁忙拱手,“老爷子客气,好几回我都是瞎蒙的,只能说今天运气还不错。” “根儿,去拿奖品罢。” 小孙子称是,往后头昏暗处去,等回来时,手里抱着个被黑布罩着的东西。摊主道:“诸位请看,这便是本年的大奖。” 他掀开黑布,祝英宁霎时亮起双眼,心说这个灯的样式好像有点眼熟。 “英宁?” 祝英宁收神,看向马文才。 马文才道:“去领奖罢。” 祝英宁快步过去,那摊主却没立刻给他,反倒神秘兮兮地拿来一根蜡烛,点亮这盏方灯。瞬时,灯壁上的骑马武将开始移动,果真是走马灯。 “好美!果然是大奖!” “老翁,你这灯叫什么名字?” 摊主道:“说来好笑,小老儿只会扎灯,不会取名。公子,你既是它的主人,就由你来取名罢?” 祝英宁怔住,随后一想,根据他的记忆,走马灯最初是出现在秦汉时期,但那是多为宫灯,而且名字不同。 真正被发明是在隋唐,在本朝之后,要是传到民间,得往宋朝去。难怪大家都像第一次见到这东西一样,原来是真的没见过。 “走马灯。”祝英宁毫不犹豫地说道。 摊主疑惑,“走马灯?” 祝英宁道:“诸位请看,这灯上的武将在不断移动,但速度不快,似乎是很悠闲。我曾经在书中看过一个词,叫做走马观花,这个词形容的正是人坐在马上看花的悠哉模样,故取此名。” “走马观花?走马灯?果真有意思。” “老翁,您接下来还要做走马灯吗?我先预定一个。” “我也是!” “我也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摊位气氛更是高涨。 祝英宁笑道:“老爷子,生意上门了。” 摊主开怀大笑,“这都是托公子的福,多谢公子。” 随即,他去应对那些客人,祝英宁没久留,提着走马灯回到原处。 “文才,送给你。” 马文才怔住,“给我?这不是你的奖品么?” “我从一开始就打算送给你,就当是你送我木雕的回礼。” 马文才郑重接过,静默着看上头还在不住走动的骑将,而后轻轻念出它的名字。 “走马灯。” “这里头还包含你的姓呢。” 马文才道:“我第一次对这个姓感到骄傲。” 祝英宁也垂头看灯上人影,“希望你以后也能像他一样,春风得意,自在昂扬。” “与君共勉。” 祝英宁抬眼看马文才,他的眼里跃动着烛光,闪亮耀眼。 “嗯,与君共勉。”
第26章 还是花灯会 灯谜赛的事很快在花灯会上不胫而走,被人群冲散的祝英台很快按照过路人指向找到那只花灯还有花灯的主人们。 祝英台沿路听来的说法是穿碧青衣裳的公子拔得头筹,还为新奇花灯取名。眼下一看,碧青公子倒在,花灯则是到了马文才手里。 面对妹妹稍显暧昧的眼神,祝英宁故作镇定,问道:“你们去哪里了?我们一直都没找到你们。” 梁山伯道:“原是要来的,但英台说想捞金鱼。” “捞金鱼?”祝英宁一下子来了兴趣,“在哪里?” 要知道,他小时候可是最喜欢在集市里捞金鱼,虽然成果一般,金鱼死得也快,但每次见到都要停下脚步试一试。 “就在那边。” 祝英台刚指完,祝英宁就大步流星赶过去。 途中,祝英台问起那个花灯的事,祝英宁回说是猜灯谜的奖品。 “我知道,但你居然让马公子拿?有点太大胆了罢?” 祝英宁正在查看沿途的小摊,随口道:“那是他的东西,他拿着不是很正常嘛。” “他的?不是你赢来的吗?” “嗯,送他了。” 祝英台拉近哥哥,小声道:“你答六十多道题,最后把奖品给了马文才?” “有什么问题吗?” “不,没什么,挺好的。” 说完,祝英台还扯了扯嘴角,视线不自觉往那个漂亮又精巧的方灯看去。 或许是因为人流都被灯谜赛吸引过去,这边的人群少了些,祝英宁让祝威付了钱,接过摊主递来的竹网兜,就要下手。 祝英台忙喊道:“哥!袖子袖子!都快打湿了!” 祝英宁抬手随便挽了两圈,开始忙活。 这儿的金鱼跟后世没太大差别,就是小点,居然还有鱼苗。祝英宁捞了几下,看一眼不远处在计时的小沙漏,又重新开始战斗。 这种竹网兜比塑料的那种重点,捞久了容易手麻,祝英宁折腾半天,战绩还不错,三条,虽然有一条刚离摊没多久就死了。 祝威帮着处理好死鱼,重新拧好竹筒,跟着主子们一道往下一站去。 “哥,你饿吗?”祝英台鼻子动动,出声问道。 祝英宁伸长脖子听不远处的摊主和顾客吵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你想吃什么?” 祝英台指着前面一家卖碗糕的摊子,“去试试那个。” 碗糕一如其名,是一种将面糊倒入竹碗蒸熟的糕点。制作碗糕的材料相对简单,鸡蛋、面粉还有坚果碎,这家撒的是花生碎和瓜子仁。 祝英宁问马文才两人要不要,二人都摇头,又问书童们,就马兴摇头,于是一人买了一个,趁热咬下一口。 碗糕口感偏韧,蛋香很重,加之坚果点缀,更加香脆。 “好吃!”兄妹俩异口同声感叹。 马文才和梁山伯对望一眼,微微一笑。 祝英宁边吃,还在听人家吵架,用的是当地方言,他只能半听半猜,大致是顾客认为货不对板,摊主认为离摊之后就不接受退换。 就这样来回吵,后来像是有人来调解,调解到最后,退了一半的钱。 “你在做什么?”马文才终于耐不住好奇问道。 祝英宁说了自己听到的事,祝英台瞪大眼,说完全不知情,遗憾自己居然错过这么大的热闹。 “这种热闹总会有的,就是太费脖子和耳朵。万一对方说的是方言,还费脑子。”祝英宁总结。 祝英台道:“那我不爱听,没意思。” 就在这时,一人横冲直撞,撞到祝英台肩膀,她正要发难,就听身后传来抓小偷的喊叫。 祝英宁来回探看,就近抓了边上水果摊挑货用的扁担丢过去,把那人砸了个踉跄。他们一行人赶过去时,那人居然抽出匕首就要刺向祝英宁。 祝英宁离他很近,几乎是无路可逃,且由于恐惧,他不光大脑一片空白,连四肢都僵在原地。 千钧一发之际,马文才出手截断,却因此被对方划了一道口子,但他没太关注,两三下将人打翻在地。 祝英台下意识提了下裤子,踢了那人一脚,负责花灯会保卫工作的官差很快到来,搜出他身上的钱袋,竟有五六个,看得围观群众忙检查自身。 那大喊抓小偷的失主气喘吁吁地赶来,是一位老太太,在祝英宁交还钱袋时,她老泪纵横,就要给祝英宁他们跪下,祝家兄妹忙伸手扶住。 “这可是我家老头子的救命钱!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谢谢各位活菩萨。” 祝英宁直摇头,“阿婆,您接下来可得好好收着,莫要再被人盗了去。” 老太太擦眼泪,把钱袋收回怀里,应道:“好好好,老婆子会的。” “娘!” 一个壮汉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见此情状,急切开口,“出什么事了?” 老太太把事情说了,那壮汉抓住祝英宁的手连连道谢,谢过之后,母子又朝他们鞠了一躬,相携而去。 祝英宁想到什么,转身去看马文才,马兴已然帮他包扎好伤口。他快步上前,说道:“都怪我。” “这与你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是你指使那人对你动手的?”马文才说。 “你是因为救我才受伤的,疼吗?” 马文才道:“有一点。不用担心,伤口不深,过两天应当就痊愈了,不必为这事影响游玩的心情。” 祝英宁短时间内还是提不起劲头。 马文才用没受伤的手摸摸他脑袋,“往好处想,我这道轻伤能换回一位老人的性命和数人资产,显然是好事一桩。” “可你受伤了啊。”祝英宁闷闷开口,“你是救我才受伤的。” “我不出手,受伤的可就是你。” 祝英宁还是垂着脑袋,过去小半会儿,说道:“先走吧,去下一个摊子。” 他不好因为自己的情绪阻挡大家的探索兴味。 这样一个小意外发生,没有对花灯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没过多久,人们又热络络地继续逛街谈笑。 祝英宁自己慢慢缓过来,偶尔也跟大家有来有回几句,就是心思老放在马文才的伤,直到花灯会结束。 花灯会举办地点离书院不算太远,最多二里地,他们索性直接回书院住,祝夫人早就料到结果,提前将兄妹俩的行李送来。 因着要去取行李,祝英宁兄妹暂与马文才二人分别,后者还想陪同,他们一人一句,以晚上太凉,今天太累等诸多理由,将人劝走。 前往大厅的路上,祝英台道:“哥,还在想那件事吗?马兄不是都说没关系了吗?” “一定很痛。” 祝英台:“……” “谁受伤不痛?” 祝英宁道:“他受伤的地方可是右手,写字吃饭都要用上,我到底是做了什么蠢事啊?” “哥,你没觉得自己的反应有点过了吗?他的伤在手背,你吃饭写字用的是这地方吗?” 祝英宁:“……” “那也很疼的。” 祝英台道:“你现在都发癫成这个样子,还说自己不在乎他吗?” “在乎?我当然在乎他啊!谁说我不在乎了?” “我说的在乎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 祝英宁挠挠脖子,“不一样?你是不是又想说我对文才的感情不一般?我今天想了想,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关系好,所以我对他感情会比其他人更深,这可能只是深厚的友情。” 祝英台:“……” 一个两个,都是呆头鹅。 “罢了,你要这样想也行。”祝英台道,“我再说什么都只是在讨你的嫌。” 祝英宁道:“你干嘛这样说?我什么时候觉得你讨嫌?咱们可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嫌弃谁我都不可能嫌弃你。” 祝英台冲他笑了笑,“你就当我是在耍大小姐脾气,别多想。银心,东西清点完了吗?快点回去罢,我困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