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又好看,和阿飘爹们站在一起完全不会重,牛牛陛下很满意。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队伍在礼乐声中自内城稳稳当当的朝着受禅台而去。 受禅台前有两碑,一为小皇帝的禅位诏,一为荀晔的受禅表,两座碑文详细的记录了禅位的细节,也算是给后世留个研究的课题。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研究的,但是万一后人想研究呢? 南匈奴、鲜卑等外族单于首领早早在他们的位置站定,受禅台外三十万大军肃然而立,万众瞩目之下,新帝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处。 禅位大典在城外举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里塞不下这么老些人。 牛牛陛下居高临下看着下面数不清的人,又感觉还是有个大屏幕实时转播好。 受禅台建的高,那些离得远的士兵看他估计只能看见个黑点,待会儿说话估计也都听不见。 怪不得皇帝干什么都要下诏书,这种典礼上说的话不整理成书面文字发下去就是在场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到底说了什么。 公卿大臣依次站定,礼乐声渐弱,紧接着是听不懂也没必要听的祝词。 气氛已经渲染到这里,所有人表情严肃的循着祝声祭拜各方主神。 天子之冕十二旒,龙袍厚重配件多,走流程是个体力活儿,幸好他体力好,换个人还真不一定能撑住。 读条环节结束,接下来进入重头戏。 小皇帝带着灿烂的笑容上前宣读他的禅位诏书,大汉四百年天命已尽,希望天上的神仙能保佑下一个王朝长治久安。 小少年端着传国玉玺走到新帝面前,仗着别人听不见嘚瑟不已,“我自由啦!” 荀晔接过托盘,小声提醒,“笑的太开心了,太傅能看见。” 不再是天子的刘协立刻收起笑容,“多谢陛下提醒。” 杨彪:…… 杨太傅内心毫无波澜,上前一步朗声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唯有陛下以天下为己任救万民于水火,今陛下受禅,黎元有归、社稷有主,此乃民心所向、天命所归。” 话音落地,群臣跪拜万民俯首,尽皆山呼万岁。 朝阳绚烂,冕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年轻的新君接过玉玺,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如今天下未定,尚有万万百姓挣扎于水火之中,还请诸位卿家助我。” 以吕布为首的仪仗队立刻单膝跪地,“自当为国尽忠!为民尽责!” 受禅台旁的众臣尚未反应过来,四面八方的精兵便跟着高喊,“为国尽忠!为民尽责!” 旭日之下,声浪滔天。 半空中,四位阿飘陛下与有荣焉。 李世民擦擦眼角泛起的泪花,“三位,你们登基的时候喊过口号吗?” 赵匡胤看看没打算开口的秦皇汉武,再看看底下耀眼夺目的荀牛牛,叹道,“‘万岁’算吗?” 他黄袍加身本来就不太光彩,受禅是在皇宫崇元殿,见证者也只有朝中官员,哪儿有条件搞这么大的场面? 受禅时官员喊几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意思意思就行了,就算有条件他那时候也不合适。 刘彻听完也叹了口气,“朕即位的时候什么都按照规矩来,那年朕才十六岁,所有事情都有太皇太后做主,哪有心思去亲自操办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一辈子只有一次,现在后悔了怎么办? 嬴政继承秦王之位时只有十三岁,典礼由宗室长辈一手操办,他只需要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也用不着操心。 不过他生前也喜欢大场面,眼下这场面还没到让他羡慕到流眼泪的地步。 “昨夜那小子问朕一个问题,哪句话能镇得住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始皇陛下轻声道,“他说他看到过一个答案,就是后世碑文上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 猪猪陛下挑了挑眉,“确实。” 李世民凑过来,“然后呢?” 嬴政淡定的继续说,“他说他不知道我们走后这个世界会在他的带领下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他想让百姓知道天子的正统并非上天赋予,百姓赋予的正统性比上天赋予的正统性更重要。开国之君再优秀也不是后人肆意妄为的理由,朝廷有治理天下的责任,百姓也有揭竿而起的自由。” 赵匡胤笑道,“有这么个开国之君,大夏的继任君主可要注意了。” 刘彻搓搓下巴,“不对啊,这次我们四个都在,臭小子为什么只找你一个人说话?” 始皇陛下唇角微扬,不回答他的问题避而谈其他,“时间差不多了,去和他打声招呼,我们回去。” “嬴政!你是不是偷偷找崽说悄悄话了?”猪猪陛下大声嚷嚷,“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听的?嬴政!你说话呀!我们知道你在家!” 李世民:…… 赵匡胤:…… 刘猪猪犯病不分场合,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 受禅台上,荀晔心有所感抬起头,朝几位义父露出大大的笑容。 【叮——】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君预备役荀晔成功登基称帝,成为天子只是开始,并非结束,望你再接再厉,此后经年,不忘初心。】 电子音散去,四位阿飘陛下也消失在半空中。 荀晔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义父们走了,他的金手指也没了,从今往后就真的只能靠他自己了。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惆怅,耳边又响起一声雀跃的电子音。 【牛牛陛下很棒,多给你些鼓励,要、要加油哦。】 荀晔:!!! 不要什么都学啊!!!
第181章 恐怖大逃杀 * 新朝伊始, 万象更新,京城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下来。 天下易主却尚未安定, 禅位大典之后还有的忙。 前朝的旧臣如何安置,本朝的官职如何安排,光人事安排就弄得荀晔一个头两个大。 禅位大典之前刘协就说过他想在颍川生活, 还煞有其事的说原本他在京城荀氏在颍阴, 禅位之后就可以改成荀氏在京城他在颍阴, 简直不要太完美。 把他这个前朝天子留在新朝天子的老家也能防备他干坏事, 何乐而不为? 听众怎么想的不重要, 反正刘协自己觉得他的主意棒极了。 上古三代禅让之后都要礼遇前朝天子, 他们这政权交接和平的不能再和平,荀晔自然不会拒绝刘协的小小要求。 昔大汉天子刘协为颍阴侯,食邑一万户,奏事不称臣, 受诏不拜,在封地内行汉正朔并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不过这些特权仅限于刘协本人, 虽然在此之前爵位都是世袭罔替, 但是世袭罔替容易尾大不掉,所以大夏从最开始就会改成降等袭爵。 罔替是不更替不废除,世袭罔替就是无限往下传,而且承袭者直接继承原有的爵位,可想而知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压力。 其实史上的爵位继承也是从魏晋开始逐渐变成降等袭爵, 到宋朝的时候世袭罔替已经几乎见不着, 但是明朝老朱家拉历史车轮倒退恢复世袭罔替, 结果是什么样儿就不多说了。 虽然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是也不能一点教训都不吸取。 趁他现在还知道哪儿是坑赶紧把能填的都填上, 回头等出问题了再解决就不像现在这么好解决了。 和官制变动相比,前朝天子的安置根本不算事儿。 摆在面前可供选择的是两套同样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一个是三公九卿制,一个是三省六部制。 鉴于三省六部制从隋文帝时的雏形到唐朝进一步完善一直沿用到清末整体框架都没怎么改动过,荀晔本人更倾向于直接根据三省六部的框架来重新拟定官制。 身为穿越者,就要挑经过历史检验过的好东西用。 三省六部的组织框架清晰明了,他身边的谋臣一个比一个聪明,都不用他过多解释,只需要把框架列出来人家就能理解什么是什么。 荀晔最开始以为关于官制要讨论好多天,但是他还是低估了身边人的能力。 作为一个年轻且没有经验的天子,他需要做的只有提出想法,剩下的都可以由身边的聪明人来完善。哪怕他的想法有点超出时代,只要能提出来,身边的聪明人都能根据他们如今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天呐,他这待遇比阿斗还高啊! 荀晔说不清当时是什么感受,反正反应过来后只想指天大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只要中央官制确定下来搭起主框架,接下来就是根据空缺往里塞人。 他刚登基手上能用的都是之前的老班底,这时候非常需要新鲜血液注入。 既然放话说唯才是举,那就不能歧视世家出身的士子,有合适的人才该用还是得用。 世家大族费劲儿吧啦的给他把人才培养好了,现成的劳力不用白不用,当然,前提是学会制衡朝中各方势力不让他们只手遮天。 当甩手掌柜很快乐,可惜不能一直当甩手掌柜。制衡很难学,难的让他想抱着系统爹的代码哭求系统爹把阿飘陛下们送回来。 明面上他是生而知之天道眷顾的新君,实际上他天天晚上都在熬夜学习。 哪有什么生而知之,都是他两辈子努力学习的成果。 没错,他就是那种为了表现出区区考试手拿把掐而半夜偷偷卷的人。 第一很难吗?他也就正常发挥而已,考前都没复习。 总之就是,在天子和一众贤臣的努力下,大夏朝廷很快走上正轨。 谋臣们探讨官制的同时,武将们也都迅速回到驻地继续禅位大典之前的差事。 扬州加紧将不在户籍册上的山越部落迁到山外,严厉打击黑户,尽可能将能看到的百姓都登记造册。 江东的本地世族也要注意,虽然他们还没发展到史上孙吴那种地步,但是也得提前从制度上掐灭他们一手遮天的可能。 交州刺史朱符残虐不仁鱼肉百姓,以前不管是没有资格去管,现在荀牛牛已经进化成牛牛陛下,自然不能让他在交州继续胡作非为。 后世最有名的交州官员是交趾太守士燮,这个时间点士燮已经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如果按照史书上来发展,接下来就是朱符激起民愤被杀,士燮趁机上表奏请亲族出任交州要职,从此开始割据岭南的土皇帝生活。 在岭南和越南的历史上,士燮的威望甚至比南越王赵佗还高。 只是交州与中原的交通实在不方便,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西北边是云贵高原,正北是横跨交、荆两州的五岭,东南则是和扬州隔着大大小小的丘陵相望。看似接壤的地方很多,实际上能走的路寥寥无几。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8 首页 上一页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