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江辞心中有万千抱负,巴不得立即就进行变革。然而,纵使李承霖深得民心,但毕竟刚登上皇位,地位不稳,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再加上东越旱情未解,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前并不是变革的最佳时机。 李承霖同样深知此理,一方面调动隐州、青阳郡等州郡的粮食,分往其他州郡,暂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开始筹备登基大典与祈雨仪式。 登基大典一过,便是昭告天下,她就是东越名正言顺的皇帝。 祈雨仪式结束,若上天果真降下甘霖,那她的地位便彻底稳固。 司天台上上下下忙活了几日,终于为李承霖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司天台监急忙前往千秋殿禀告道:“陛下,丙辰日紫薇銮驾,诸事皆宜。臣等一致认为,登基大典不妨……” “十月初五。”李承霖朗声道,“登基大典和祈雨仪式在同一日进行,日期就定于十月初五。” 司天台监皱眉想了想,随即行礼道:“十月初五虽有吉星当值,但远不及丙辰日紫薇銮驾可解凶星,恳请陛下三思。” “无妨。” 殿上的李承霖站起身来,烈阳透过窗在地上落下一片片斑驳光影,她注视着那片光影,声音坚定:“天命在我。” 江辞说十月初五有雨,以东越现在的旱情来看,既有了雨,那它便是最大的吉日。 十月初五辰时,登基大典结束,李承霖昭告天下为帝,定年号为天元。 十月初五巳时,祈雨仪式开始,李承霖身着龙袍,举着一炷香,虔诚地祷告,随即将燃香插入鼎中。 走下祈雨台时,原本风和日丽的天忽然乌云密布,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大雨猝不及防地降落了。 紫菀连忙拿了伞过来,为李承霖撑上,李承霖却拨开了雨伞,仰起头感受着雨滴打在脸上的触觉,感受着湿漉漉的空气。 大旱了八个月,这场雨总算来了。 宫女太监们一时也乐得忘了形,也不管对方是谁,拽着对方的手就蹦着跳着,嘴里不住地欢呼着:“下雨了!下雨了!” 民间亦是喜乐,百姓们都出了房子,有的傻站在空地里淋雨,有的张嘴接雨,有的两两为一组,拥抱着载歌载舞。 一时间,东越上上下下都洋溢着祥和气氛。 因为这场雨,李承霖在官员百姓中的威信又添了几分,更有甚者视她为神明,那些暗戳戳的势力不敢逆民心而为,终究还是顺应大流,李承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兴建一下被旱灾重创的东越。 江辞在藏书阁翻看着书籍,时不时地记录下相关数据,末了又回到千秋殿,表情很是沮丧:“我看了一下往年的记录,自东越建立起,像这种全国范围都遭受影响的旱灾,每隔十几或是二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若是任由其发生,也许多年以后,陛下也会尽失民心,被迫走上退位让贤的道路。” 李承霖道:“的确,我也十分好奇,东越旱灾频繁,北姜却是水涝不断,若是二者能中和一下,那便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了。” 江辞皱眉思索,青阳郡有一条全国著名的青河,在父亲上任前,青河年年水涝,严重时农民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父亲上任后,倾尽全力治水,挖沟建渠,将青河的水引到别的地方去,而今青河已经安定了十几年。北姜河流众多,因而水涝频繁,若把北姜的水引到东越来,不正好能解北姜之涝和东越之旱吗?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东越与北姜剑拔弩张了几百年,要双方合作,难度堪比登天。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东越的旱灾稍有缓解,目前第一要紧的,是颁布一些惠民政策,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同时让各大州郡将水利设施的修建提上日程,水库也好,堰坝也罢,总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当灾难来临时能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
第60章 李承霖仍然重用了一些信得过的老臣, 其中便包括礼部尚书吕伯言。 自从吕洛儿莫名从皇宫消失后,吕伯言颓废了好一阵子,还是李承霖亲自去请他, 要他仍然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将登基和祈雨事宜全权交由他来操办,并承诺会为他寻找吕洛儿的下落, 他感激涕零,这才叩谢皇恩,接下了这门差事。 结果显示,他确实办得不错, 于是李承霖便让盛丰酒楼的人着力调查吕洛儿的下落。 待天下差不多安定后,江辞向李承霖提出了建议:“陛下作为东越建朝以来第一位女帝, 且百姓中反对者甚少, 依我之见,不如趁火打铁,颁布诏令, 从国库中拨款成立公办学堂, 不论男女, 凡是适龄学子皆可上学,统一授课,且一律免除所有费用。女子亦可上学堂,女子亦可参加科考, 父母亲戚不可加以阻拦。” 李承霖略微思索后, 觉得不大行得通, 回应道:“此举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你我虽不在意, 但百姓们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认为男女有别, 怎可一起上学?再者成立公办学堂,让全国适龄学子免费上学,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今天下初定,国库虚空,怕是承担不起。此番推我为帝亦是铺垫了许久,若骤然颁发诏令,唯恐起到反作用。阿辞觉得呢?” “倒也是。” 江辞嘟囔了一句,想了想,然后兴奋地说:“不如退一步,先以京城为点,设立女子学堂,玉珠公主和玉照公主正是该读书的年纪了,也不必为她们选伴读了,让她们去女子学堂上学,起到带头作用,陛下再给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使使眼色,再放些风声出去,一定会有不少人愿意去女子学堂上学。等时机一到,推广到全国,从上至下,循序渐进。到后面再统一颁布诏令,大家就容易接受了,是不是?” 李承霖轻笑了一声:“你的想法总是新奇有趣,但也不失道理。玉珠和玉照的确是该读书的年纪了。罢了,我便按照你所说,在玉门学宫附近设立女子学堂,也好让来往的人都看看我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承霖查漏补缺,一点一点地努力让制度更加完善,但她也清楚不能操之过急,始终小心谨慎。 而江辞与苏昌则辗转于全国各州郡,为水利设施的修建忙得晕头转向。 云桃和江辞从小一起长大,她早就习惯了跟在江辞身边,江辞要辗转全国各地,本打算把云桃留在京城过好日子,但她不依,非要跟着江辞才肯放心,江辞拗不过她,只好随着她了。 某个寂静的夜晚,江辞在案上画着设计图,云桃在一旁手撑着下巴看她,忍不住好奇地问:“小姐,我们什么时候回青阳郡啊?” 江辞下意识听成了“回京城”,于是头也不抬地说:“还早呢。” 云桃咂了咂嘴:“好想吃小姐做的糖醋鱼。” 听到“糖醋鱼”三个字,江辞才反应过来云桃说的是青阳郡。 算起来,确实好久没有回青阳郡了,也不知道阿姊、师父和夏婆婆过得怎么样。 想毕,江辞把设计图纸放到一边,另起笔写了一封家书,然后交给云桃:“托人把它送回青阳郡。” 云桃“哦”了一声,不情不愿地往外面走去。 江辞于是补了一句:“快点回来,我给你做糖醋鱼。” 云桃兔子似的跑开了。 云桃离开后,房间里只剩江辞一个人,她看着摇曳的烛火,脑海里不自主地浮现出李承霖的身影,想了想,又提起了笔。 自李承霖登基后,她们都有各自必须要忙的事情,两人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半夜突然醒来,摸着一旁空空的枕头,多少有些难过,所幸二人尚能书信传情,暂排苦思。 天元三年,江辞收到了李承霖的回信,信件内容只有短短的九个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江辞欣喜过望,把信纸捧在胸前,看着窗外雪花朵朵绽放,一时心潮澎湃,向苏昌交涉完毕后,什么也不带,也没要人护送,和云桃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 不要缓缓归,要速速归。 可惜的是在路上出了点小麻烦,云桃染上风寒耽搁了几日,等赶到京城时,已是正月十五上元之夜。 上元之夜,不设宵禁,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江辞和云桃走在街道上,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江辞有些恍惚,现今的场景好像跟她初来京城时一样,又好像什么都不一样了。 不多时,行人小贩们纷纷往一个方向赶去,嘴里还念叨着:“走快点!一会儿要看不到陛下了!” 江辞和云桃一动不动地站在路中间很是显眼,有一个外地过来的游客忍不住拦下了她们:“姑娘,你们是本地人吧?” 江辞想了想说:“算是吧。” “太好了,大家跑得那么急,我都不好意思问,我初来乍到,不太了解京城的习俗,怎么大家都往那边跑啊?是有什么新奇玩意儿不成?” 最开始是她问别人,而今也轮到别人问她了,江辞笑了笑:“他们都是去飞仙湖的。” “飞仙湖?” “飞仙湖以前不叫飞仙湖,有一年正月十五,武帝正为了边关战事苦恼,正巧路过此湖,似乎看到一个仙女在湖上翩翩起舞,见者无不沉醉其中,一舞毕,仙女化作一缕云雾散去,在场之人无不惊奇。次日朝堂上就传来了飞虎将军收复雁城、曜州的好消息。朝臣们认为是仙人相助,武帝龙颜大悦,便将此湖赐名为飞仙湖,此后每年上元之夜皇帝亲访,于湖边参拜,祈求仙人庇佑、国泰民安。一代代传下来,如今便成了京城最大的盛事了。” 游客眼中泛光,高兴地问:“也就是说今天可以见到陛下龙颜了?” 江辞点头道:“围观的人应该很多,运气好的话可能会看到。” “太好了!” 游客拍了拍大腿,高兴的说:“姑娘,谢谢你啊,那我就先过去了。” 江辞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扬起了嘴角,身后却有人撞了她一下,她回过头,发现是先前在她耳边叫卖糖葫芦的小贩,小贩摔在地上,左手按着额头,右手却将糖葫芦支架护得好好的,嘴里“哎哟哎哟”叫了两声后,连声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想快点赶去飞仙湖,没注意您的位置,撞到了您,您可别生气啊。” 他站起身来,看到撞到的人是江辞后,立马就惊呆了:“天老爷,我以为撞到个大汉呢,竟然是个姑娘。姑娘您也太稳了,我摔了个屁股蹲,您居然还纹丝不动。”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8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