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有没有罪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人怎么看。 依照圣人的性情,只会将梁王一道黜落。圣人膝下长成的只有五子,等到这出戏落幕,就只剩下燕王和鲁王了。余下的两子中,圣人会选择谁?碰上这么个好父亲,越展现得平庸,越是幸运。
第42章 百转千回 宁丹旭身亡,梁王自然高兴。 没等他装模作样去哭丧,整个梁王府就被禁卫团团围住,谁也无法进出。 有那么一瞬间,梁王还以为是圣人怕他遇刺派遣禁卫来保护他的,但对上禁卫将军冰冷的眼神,又打消了那个荒唐可笑的念头。 被禁卫押到宫中跪在承天帝跟前的时候,一脸茫然的宁泰安知道缘由了。却是快马加鞭前往宁丹旭遇刺地点的人,带回了证据。死人堆里,有尸骸曾是他梁王府的人,还有落着梁王印鉴的密信。 宁泰安脑子一空,断了根弦,耳畔嗡嗡作响。他是希望宁丹旭来个病逝,可也没有胆大妄为到派人前往半道刺杀他。先不说这事儿能不能瞒住,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用的刺客啊?抬眸对上承天帝冰寒刺骨的眼神,宁泰安抖了抖,空茫的脑袋找到了一丝丝清明。 他仰起头大叫道:“儿冤枉啊!儿并没有派遣人刺杀二兄!” 承天帝失望地看着宁泰安,问:“那刺客里有你王府的参军、杂役,这要如何解释?还有印鉴?难不成你是说王府并不是你做主,有人假借你的命令杀死二郎?” 宁泰安眼眶发红,心跳的节奏越来越快,他的面颊逐渐充血,顺着承天帝的话说:“正是如此!请圣人明鉴!” 承天帝盯着宁泰安,淡漠道:“听说二郎出京的那夜,你府上通宵达旦庆贺?” 宁泰安一怔,这都是月前的事情了,他是觉得高兴,可从来没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更不会做那破绽百出的事。他的智计和心胸都不如被当成储君培养的大哥,但也不至于混账到那个地步。宁泰安猛地一磕头,涕泗横流道:“儿绝不敢手足相残,儿冤枉啊!” 承天帝冷冷一笑:“如果不是你,那是谁?” 宁泰安词穷,他什么都不知道。他要怎么回答承天帝的问题? 就算承天帝信了他,他连一个府邸都管不好,如何来治理这个天下? 上一回三王被押到宫中,只是在殿里拘禁,不许他们任意走动,可这次承天帝怒气奔涌,直接将梁王关到大理寺中。皇室之间,自然没什么情意,可兄弟阋墙,说出去终究不是说很么好事。 宫中的韦贵妃终于开始着急。 宁青云出事后,她将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宁泰安的身上,希冀着他借助兄长遗留的势力登上那个位置。宁丹旭之死是个好消息,可她没等到自己想到的,雷霆便砸落在她身上。她的儿子她清楚,宁丹旭已经废了,就算不容兄弟,也不应该在圣人还在时,一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韦贵妃心中慌乱至极,匆匆忙去拜见韦皇后。 皇后气度雍容,年纪比韦贵妃长些,可眉宇间并不见沧桑之态,反倒越来越有风韵。 韦贵妃来的时候,她在教平阳公主学千字文。心中猜到了韦贵妃的来意,暗暗哂笑一声。 “姐姐救我和五郎。”韦贵妃泪眼朦胧,两人同出韦家,是堂亲,可实际上关系算不得多亲近。韦贵妃先生出皇长子,她那时想的是取代皇后的位置。同样是韦家的嫡女,为什么她可以当皇后,而她不能?她心心念念着那个位置,直到宁青云被册为太子后,才渐渐地歇了心思。 圣人对皇后就算没有多少宠爱,可仍旧有敬在。 皇后无罪,圣人不会废后,而她也不能母以子贵。之后的韦贵妃便改变了策略,拉拢皇后支持宁青云。 她原本以为有了皇后的支持,东宫的位置能够坐稳,哪想到到最后是圣人相逼。 “大郎谋反实属无奈,姐姐未曾替大郎求情,我可以理解。但说五郎杀人,怎么可能?这必定是有心人栽赃陷害。姐姐难道忍心见五郎蒙冤吗?”韦贵妃对着韦皇后哭泣道。 韦皇后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韦贵妃。 韦贵妃再接再厉,又道:“姐姐与我同出韦家,圣人诸子中,五郎与姐姐血缘最亲近。五郎在,则韦家安。”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之以利。 韦贵妃总是拿韦家说事。 韦皇后心中嗤笑,她母亲早死。父亲又续娶,韦家的几个兄弟与她不是同母,亲在哪里? 但对着韦贵妃的泪眼,她还是温和地应承。 怎么能不替宁泰安求情呢? 宫中伺候承天帝多年的内侍对着暴怒的承天帝说一句话:“大家已失一子,难道要论罪,再失一子吗?若梁王无辜呢?” 乍得消息的漫天怒火在内侍的一句话下几乎退出,承天帝终于开始思索梁王无罪的可能。 清河公主府中。 裴琢玉替宁轻衣写呈给圣人的上书。 皇后要替宁泰安求情,她这个姐姐也要替宁泰安求情,说往日兄友弟恭,宁泰安绝不是残酷滥杀兄弟的人。 “有人会替梁王出头的,他们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劝陛下。”宁轻衣勾唇,可眸色寒凉,眼中没有半点笑意,“一两个人劝,哪里比得上一堆人劝来得热闹?” 废太子一事牵连甚广,可跟废太子有关的朝臣不可能尽数诛灭,这些人转头成了梁王的势力,这一点圣人也知道。他没有立太子的心,便让两位皇子保持平衡,可秦王死了,梁王那处便不好压制了。 可能会有那么点父子之情,让圣人心软。 但如果处处都是替梁王求情声,父子之情还在么?这只会让圣人觉得梁王羽翼已丰,威胁的是他这个皇帝。 “会变得人不像人么?”裴琢玉放下笔,凝视着宁轻衣,在她的身上窥见的冷意让她忽然间生寒,她轻轻地问。 “会吧。”宁轻衣眯了眯眼,她指着宫城的方向,叹息道,“从那走出来的,学到的最大本事是吃人。” 裴琢玉又问:“那为什么还要过去?” 她其实知道那些不得已,可还是想问。 往哪个方向搏一个出路会更容易? 宁轻衣走向她,抬手揽住她的腰,她埋在裴琢玉的怀里,说了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我尚未出降时,听到宁青云跟太子詹事议论我的婚事。明明他只是我的异母兄长,却自认为高我一等,将我婚事作为他拉拢人的筹码。” 往宫城中走是不自由,往宫城外呢?难道就能够自由高飞了吗? “我私心甚重,为母亲、为你、为我。” “再后来,也为千千万万人。” 燕王府中。 燕王自然是乐意见梁王倒霉的,一连两个兄弟出事,岂不是天命在他身?不过他也怕祸及自身,毕竟他先前跟梁王走得近,要是被梁王诬赖了就不妙了。一打听到清河上书替宁泰安求情的事,也忙不迭地命人写上表。 一时间,宗亲大臣、军功勋贵都接二连三替梁王求情,很有一种声势壮阔、势在梁王的感觉。 原本才因内侍劝说心软的承天帝,心中骤然生出无限的惶恐。难道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了孤家寡人?朝臣觉得他这样做是错的?可梁王遣人刺杀兄弟,铁证如山,他又错在哪里?察觉到梁王带来的威胁后,承天帝的心就又变成了一块铁石。 在这个紧要关头,梁王友韦承出面告发梁王,向承天帝陈诉梁王的阴谋,甚至从王府中挖掘出带有承天帝生辰八字的人偶。这是直接上升到了谋害帝王的巫蛊上了!承天帝怒极,命人去搜查梁王府,在库中找到了百二具甲衣。 藏兵甲之事,若圣人不追究可以算是小事,但梁王“累累前科”,还让承天帝想到了当初的宁青云,一下子就将梁王定性为“谋大逆”。诅君父、买凶杀兄、私藏兵甲……种种罪名累加,盛怒之下的承天帝直接下令鸩酒赐死梁王。罪证确凿,朝堂诸臣,不敢劝阻。代国公、兵部尚书窦道宗上书恳请圣人,要女儿与梁王离婚。梁王纳妃时日不长,此事王妃并不知情,窦道宗又是圣人母族,承天帝自然应可。 王妃和离归家,可王府中的幕僚就没那么幸运了,有的直接被拖出去斩首。至于韦承,因为告发有功免一死,被发配到州县做参军。韦贵妃二子皆谋反,以不教之罪废处冷宫。梁国公府上与梁王谋反无关,但仍旧遭了圣人厌弃。韦贵妃的生父韦安定早已经被罢官,韦安国当初保留了吏部尚书职衔没能当宰相,可这回是连官职都保不住了,只能“自觉”上书请辞。 在夺了韦安国吏部尚书之位后,承天帝猛然间发现身侧近臣极少。谁跟诸王没有联络呢?他思来想去,提拔素来谨慎低调的越王世子钱谦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出入政事堂。钱谦上任后,第一时间送了大笔钱财入圣人的私库,十分识相。 毕竟亡两子,又镇日沉湎于酒色中,承天帝的身体到底支撑不住,在秋风瑟瑟的时候病了一场,大半月不曾视朝。等到他再度在朝臣跟前露脸,比往常瘦削了些,精气神明显不足了。 在这个时候,宁轻衣以校正医书局的名义向宫中进献养生的药方。尚药局在药物和合经过重重查验后,上呈给了承天帝,起了很大的效用。承天帝自然大喜,一开私库赐下金钱绸缎无数,又将储藏着的许多药物送入公主府中,让宁轻衣好生调养。 宁轻衣谢恩后,又恳请承天帝赐下笔墨。 刚开始就打着“奉敕”名头,这背靠着皇帝,更容易做事呐。 一开始只录取二十五人,可随着消息传出去,陆续有名医抵达长安,有的愿意留下来修医书,做这功在千秋事,这么一来人员壮大,很快就三十五人了。要拟定的《千金要略》也已初具雏形。它主要收录医方,针对的都是本朝流行的疾病,略去养生、香方之流,只修八卷本,一旦修成,便付梓印刷,由名下的商队送往诸州道去。 集书馆这边一切向好,昭文寺学馆也快速地修缮完毕,不管是夫子还是学生都已经就位。至于做事的杂役,都由寄居在寺庙中的妇人们充当。 原先裴琢玉是计划着将崔萦、崔离都送过去,但要论教育,才起步的学馆跟贵族家私学是有很大不同的。人都有私心,不管是裴琢玉这边,还是山阳长公主那处,对崔萦的期望总是大过学馆那边的,投入的钱财精力当然只会更多。 “先前还想着就在崇仁坊,来去也方便呢。”裴琢玉颇为感慨,计划是一回事,到最后结果又是另一回事了。 “都是这样。”宁轻衣盘膝坐在榻上,她托着腮,横了裴琢玉一眼,翻起了旧账,“阿萦叫了你几声娘,倒是把我辈分叫低了。” 裴琢玉扶额,无奈地笑了笑。 那也是被抓到侯府后急中生智呢,又不是真的。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7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