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秦王,参见秦王妃。”不时地有宫女太监走过,向他们夫妇行礼。 因为季明舒此刻和凌北辰并肩而行,所有人都默认按照秦王妃而非神女的身份对她行礼。 进了皇宫,传言就更多了。 有人说,太子太子妃鹣鲽情深,太子妃殉情,随太子去了。 有人说,皇帝忽闻噩耗,生了重病,连床榻都下不了了。 有人说,储位空悬,以皇帝仁德之风,很有可能会绕过亲生儿子越王,将皇位传于曾经的昭仁太子而今的秦王。 …… 传言众多,但唯一得到印证的,便是太子妃郑婉秋,自缢随太子一同去了。 随着太子和太子妃的离世,整座东宫仿佛失去了光彩,变成一座普通殿宇。 东宫里一片接一片的呜咽声,气氛沉闷到了极点。 季明舒为太子和太子妃上了香,她在棺椁前站了一会儿,实难相信,先前还鲜活的人,而今已经阴阳两隔了。 看着棺椁中并躺的两人,季明舒觉得憋闷极了,她突然很想逃开,似乎只要逃开,这一切就像没发生一般。可是,她没有动。 越是憋闷,她越是看着棺椁中的人。 凌北辰叫来徐霁,问道,“太子可有留下什么话?” 徐霁满目的忧伤,但还是想起太子的交代,“太子殿下曾吩咐过卑职,若他有不测,让卑职转达一句话给秦王殿下。” 凌北辰看过去。 徐霁难以理解太子殿下的考量,但是他知道这句话对于太子殿下而言很重要,他一字一顿道,“太子殿下说,对不起您,和王妃。” 凌北辰闻言,沉默了。 季明舒看过来,两行眼泪扑簌流下。 她真的很想告诉他,他是他,皇帝是皇帝,皇帝做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作为云凤澜,她不怪他,他永远是她的朋友。 可是,没有机会了,她不知道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世界。 季明舒默然走了出去,站在殿门口,大脑有一瞬的空白。 几个太监正在宫墙下挖一株蔷薇,按说,这于理不合,季明舒叫住了路过的一名宫女,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宫女手中捧着一个盒子,欠欠身,禀道,“回王妃,太子殿下生前曾交代,若他去了,要将这株蔷薇花移到他陵墓前。对了……”她看着手中的盒子,补充道,“这个盒子也是按殿下的吩咐,准备放到棺木之中陪伴太子殿下的。” 当初太子殿下对她嘱咐这些时,她还当殿下糊涂了,才二十的年纪就说这些,谁知道,转眼间就出了这样的事。 季明舒不禁伸出手,打开盒子看了看,意外地发现,里面没有稀世珍宝,只有一只破旧布偶、一根树藤木簪、一块素色帕子。 宫女知道太子视秦王妃为好友,想来也不会介意秦王妃看到这些东西的,她轻声解释—— “这只布偶是皇后娘娘在世时亲手给殿下做的,殿下五岁之前,一直都会抱着它睡觉的。后来殿下慢慢长大了,便不再抱着它了,但是殿下思念娘娘,时不时还会拿出来看……” 说着视线移到了簪子上,“这根乌木簪子是殿下加冠之年,宜安城百姓送的,那几年殿下推动土地改革,让穷人也能吃饱饭,百姓们感激他,就寻了棵千年乌木,以木心做了这根簪子,赠予殿下。殿下常说,看到这根簪子,就会想起肩上的责任……” “这方帕子……”宫女顿了顿,“这是殿下在归云山庄的琼花宴上拿回来的,也不知道是何缘故,殿下对这方帕子十分珍爱。” “这三样东西是殿下亲自放入盒中的,想来有它们作伴,殿下泉下……” 宫女还在说着什么,季明舒一句也没听进去了,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帕子,记忆将她带回了归云山庄的桃林,那时候太子在催眠中惊出了冷汗,她便拿出了这张在大街上花两文钱买的手帕递给他。 宫女说完了,见她一经沉默着,便行了礼,“王妃,奴婢告退了。” “等等……”季明舒叫住了她,从袖中摸出问心笛来,她抚了抚笛身,这个伴随了她十余年的笛子,而今作为武器,她已经用不上它了,她将它放进了那个盒子里,“与太子殿下相交一场,没有什么能送殿下的,就让这个笛子一起陪伴他吧,希望地下不会那么孤冷。” “奴婢替太子殿下谢谢王妃娘娘。” 从东宫出来,季明舒已经接受了太子死了这件事,只觉心里十分悲凉,人谁不会死呢?就是她自己,也不知还有多少日子…… “殿下。”季明舒突然停住脚步,看着身侧的凌北辰。 凌北辰亦停下脚步,凤眸落在她脸上。 季明舒颇有些感怀地说道,“若有一日,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先去了,另外一人一定好好活着好不好?”
第174章 跪谏 凌北辰的思绪被季明舒拉回。 他转头看她,凤眸微微收缩,显然产生了某种怀疑。 季明舒心中突突地跳了一下,但面上只是有些感怀,对他道,“只是替太子妃惋惜罢了,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活着,才有希望,可惜她白送了一条性命。” 凌北辰竟认真同她讨论起生死的问题来,“我倒能理解她的想法。” 季明舒蹙眉看着他。 “当初兵器一案她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是太子救她一命,而今太子不在了,唯一的支撑没有了,活着有何意义?” “活着永远不会没有意义!”季明舒认真地纠正他,“兵器案并未了结,她作为女儿,难道不该等一个结果?若是有人害她耿家,大可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退一步说,她对太子情深义重,也可以带着太子的理想和信念活下去,何至于自缢?” 季明舒的语气有些急了,两人心知肚明,她的话并不单单是说太子妃。 凌北辰捋了捋她胸前的一缕青丝,“你和她自然不一样。” 太子妃是柔弱的女子,成婚前未迈出归云山庄一步,成婚后未迈出东宫一步。 而她,从小便流落于江湖,每日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样的两人,怎能相提并论? 他顿了顿,又叹道,“我们和他们,也不一样。” 季明舒道,“若是有一日,我先不在了,答应我,好好活着,好吗?” 凌北辰凤眸凝着她,眸子漆黑的如同要滴墨,不语。 季明舒继续道,“若我真去了,我准许你为我难过一年,一年过后,你就忘记我吧。黄泉下,我想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活着。” 凌北辰眉心渐渐隆起,显然是因为这种话不悦了。 季明舒立马补充,“若是你先去了,我也只为你悲伤一年。一年后,我便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像我师祖天机老人一样留下传说。”言语间,她眉目爬上一丝傲娇之色。 凌北辰揉了揉她的脑袋,“不要胡思乱想。” 季明舒却坚持,“你答应我!” 凌北辰默然片刻,凤眸与她眼眸对视上,而她的眼眸分毫不退,半晌他有些无奈却又坚定地回答她,“好,我答应你。” …… 很快,季明舒再一次见证到了凌北辰情报网的可怕能力。 不过半日的时间,一个烧残了的黄色布帛几经辗转送到了他的手上。 布帛上「罪己诏」三个字还清晰可见。 虽然烧残了,但是从零星痕迹可以拼凑出这张布帛原本写的内容:一百多字,是皇帝杀兄弟、听信谗言、残害忠臣的自书。 凌北辰缓缓收起布帛,叹息道,“这是太子专用的谕旨黄帛,字迹也是他的。” 季明舒缓缓闭上眼睛,“果真是他。” 她当真有些不明白,为何有些父亲能用性命去保护儿女,有些父亲却能为了一己之私杀亲子?难道那个位置能让人变得面目全非吗? …… 接下来的日子,凌北辰一刻也没闲着。 宫里传出旨意,皇帝痛失爱弟爱子,深受打击,罢朝十日。 这期间,皇帝除了越王以外,未宣召任何人,但凌北辰自有他的路径。 一开始,中书省的折子通过皇帝心腹太监递了上去,皇帝一看,发现是三桩案子的折子,而这三桩案子都查到他身边之人了,分明是逼他给一个交代。 皇帝一怒之下,斩杀了心腹太监,并宣布,再有人敢递关于这些案件的折子,便人头落地。 这下没人敢递关于案子的折子了,但还是有折子递了进来:民间快闹翻天了!刑部已经被乱民闯入三次了! 皇帝大惊失色,这还得了?还是要造反吗?但左右很快告诉他,这些百姓是为了太子之死,他们坚信是妖孽害了太子,要求查明真相,恳请神女为南希国清除妖孽。 皇帝的怒火一下子平息了,他又砍了递折子的太监,吩咐不许再往龙泉宫递折子。 皇帝彻底当起了缩头乌龟。 他想缩着,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他宣布不接受任何折子的翌日,百官跪在龙泉宫之外,高呼,“请皇上查明真相,平息众怒!” 皇帝在龙泉宫里大发雷霆,却拿这个局面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太监传旨。 他可以杀了太监,但百官上谏言,他总不能杀了百官?若真这样做,他就成了桀纣之流,为世人不齿! 皇帝左思右想之下,决定让越王出面周旋。 越王听话地去了,但是,丝毫没有作用。 而今在秦王殿下的带领下,上有神女掌风,下有宜安城数百万百姓支撑,太子一脉的官员硬气多了,哪会轻易妥协? 百官跪了整整一日,没见皇帝出来,却见太医一路又一路地进了龙泉宫。 皇帝真病了,前有郁结在心,后又急火攻心,躺床上起不来了。 百官是想请命,请皇上彻查太子之死以及三桩重案,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要逼死皇帝,为首的大臣与新上任的太监总管沟通,希望由他代表百官面见皇帝。可是,这样的请求也被驳回了,皇帝除了越王外不见任何人。 难道找越王?更不行了!且不论立场问题,所有人心知肚明,太子之死谁最受益?除了越王,他们想不出第二人了。 在百官们跪到第三日的时候,太医来来往往地更频繁了,而且太医们的神色都凝重了很多,差点儿就将「快有国丧」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百官们无可奈何,在他们三请四请,左顾右盼之下,可算将季明舒盼来了。 人哪有不敬神的呢?太监总管见她来,颠颠地跑过来。 季明舒将一个小盒子递给他,“这是一枚养神丹,送服可宁心静神,保养身体,请公公将它转呈皇上。” 太监心里虽对这枚丹药存在疑虑,但是面上十分恭敬地应下了。 季明舒微微颔首,便在百官们的各种请求声中,离去了。 丹药,皇帝自然不会吃。 在他看来,而今他还有一口气,若是吃了药,说不得立马就蹬腿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8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