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虽不舍,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把该备好的东西备齐了。 在京城文家的宅子虽然只有文识熙和江景颀两人住,但怎么说也是别人家的宅子,没有自己家的舒坦,有些事也不好麻烦了人家,所以只能尽量准备好。 陈氏也开始托人想看京都的府宅了,京都的地价可比苏州的贵多了,也要看看风水,瓷瓷也还要养病,总之,什么都得提前准备。 陈氏对自家孙子很自信,相信江景颀定能中了进士,所以相看京都府宅的事也不算不妥。 家中要和孙子一块儿,定然要在京都买个房子,以后颀哥儿娶媳妇也用得上。 夜色,如一层薄薄的蛋壳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去了,天刚蒙蒙亮,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 一辆马车晃晃悠悠的开出,身后骑马跟着几位侍卫。 陈氏站在大门外,眼中有着淡淡的欣慰,暗含着一丝担忧。 江应明微微叹气,轻轻拍了陈氏的手,声音沉重。 “回去吧!” 微微点头,陈氏与江应明回了世安苑。 山林间的官道上,马车慢悠悠的向前行进。金黄色的阳光从树林间隙中洒下,照着旁边的道路。 “两位少爷,前面就是京城了,我估摸着还要走上半个时辰就能到城门。” 跑到前方探路的小厮回来,对着马车里的人说。 “知道了。”马车里传来文识熙的略微兴奋的声音。 “赶了大半月的路,我们总算是到了。” 文识熙略微感慨。 “这次还要感谢充仁了,若不是你,我可能就要自己进京了住在客栈里了。京城冬日寒冷,不必江南暖和,自己一人也是萧瑟至极” 江景颀温润如玉的面容上浮现笑容,温和的对文识熙道谢。 “你这太客气了,我们自幼一起念书,一起经历过院试和乡试,这份情谊谁能比得上。况且,你进京之后去住客栈,真是让我心生不安。我们一起去住在母亲陪嫁的宅院,又无他人跟随,也比较自在。且我一人住一个院子,才更是萧瑟呢!” 文识熙佯装发怒,之后又笑着对江景颀捶了一拳。 “充仁的恩情,我铭记在心。祖父祖母也让我好好地谢过您。” 江景颀笑着接了文识熙这不轻不重的一拳,笑容真诚。 “等会儿我们到了京城也快要酉时了,我们初来京城,尚且不熟悉,先在家中休整一番,明日再出去看看京城,看看我大周都城的繁华。” 江景颀同意地点了点头,眼睛微微上挑。 “现下十月多,想必到京城的学子还不多,到了腊月,我们可多去书舍茶馆中走走,多认识些人。” 江景颀淡声说到。 “还是你想地周到,恰好我舅父在京城任职,母亲叫我前去拜访。” 文识熙想起了母亲的嘱托。 文识熙舅父甄阳辉为杭州余杭甄家人,仁和十一年科举第四名,其妹甄氏也因此得以加入江南望族文家,如今文识熙来了京城,按理是该去拜访拜访。
第17章 去京城! 江景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想起一月前于大人找来,让自己去京城可以找他。 自己和祖父看于大人也不是那等急功近利之徒,也不会无缘无故向他人示好,所以自己是有什么品质让于大人看重的? 江景颀自己也疑惑不已。 他自认自己有才能,但羽翼未丰,还不至于让于大人向自己伸出橄榄枝。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一天会知道的。 过了半个时辰,经过城门的检查,一行人终于进入了京城。 文家的宅子在城东的永安巷里。 等马车驶入小巷,这时的天色已经灰黯起来了;暮霭掩住了远处城墙上的楼阁;晚风躲在黑暗里而停止在树梢上;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地幌动于淡薄的烛光里…… 江景颀与文识熙就算是在京城安顿了下来。 两人除了日常的功课复习之外,就是前往京城的书舍买买书,与之后一些来了京城的各地学子一同聊聊,也有了不少收获。 江景颀还经由文识熙的引荐认识了大理寺少卿的嫡长子甄元驹,甄元驹比二人大了几岁,也是今年的考生。 三年前十五岁时参加了一次会试,并没有中,不过他当时年纪还小,也不着急。 甄元驹本人也十分的宽厚豁达,只当自己是多了一份经验,也没有过多失落,谈起来时也是落落大方。 江景颀很欣赏甄元驹的个性,有这样的人当朋友才是幸事。 充仁喜欢瓷瓷,自己能看出来,每次瓷瓷出现,文识熙的漆黑的眼里会有一道光闪过,看着瓷瓷的眼睛也满是温柔。 接触过甄家之后,江景颀能感觉到甄家与文家都是家风极好的人,家中人口简单干净,瓷瓷能嫁进这样的人家,祖父祖母与自己都会高兴。 只是,文家伯母对此毫无表示,自己也祖母也能明白她的意思,瓷瓷的身子弱,似乎风吹就能倒。充仁是家中独子,要传宗接代,自然是不能娶瓷瓷了。 江家都能明白文家,自然也没有过多的怨恨。 只是无论以后瓷瓷怎样,自己都要给瓷瓷一个依靠才行。 不能让这么小小软软的妹妹被其他人欺负了去。 想起妹妹,漆黑的眼眸中染上一丝暖色,江景颀继续看着手中的《论语》。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底,京城中寒风瑟瑟,但各家各户都开始挂起了红灯笼,大街小巷的空气中都有了一丝丝的年味。 虽然府中只有文识熙与江景颀两人,但山青还是和文识熙的随从连宣去街上买了对联和红灯笼,与府中几个仆从一起把府里打理了一下。 应文识熙舅父的邀请,两人除夕夜也要去甄府吃年夜饭,也不会显得冷清。 苏州江府也在准备除夕夜。 今年没有江景颀在家中,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江府,世安苑。 江令瓷神情有些落寞的在陈氏身边坐着,整个人都软哒哒的没精神。 陈氏看着有些好笑,但自己也想颀哥儿了,拉过江令瓷苍白的小手。 “不要蔫蔫的啦,知道你想哥哥。过了这个年,我们就去京城陪你哥哥去!” 温和慈爱的嗓音有些抚平了江令瓷心中的失落。 江令瓷疑惑的抬起小脑袋,眨了眨眼睛,“嗯?” 不是说要等哥哥殿试之后再去吗? 即便祖父祖母对哥哥很有信息,但也不排除一些不可干扰的因素,若是哥哥没有中进士,我们不是白白去了。 “我们早些去照看你哥哥,也能心安些。若是你哥哥不中,我们也在京城住着几年,也不麻烦,况且祖母年轻时有个手帕交嫁到了京城,几十年没见,也可以去见见了。” 嘴角弯起微微的弧度,即便今年的除夕有些冷清,陈氏也很高兴。 江令瓷也微微高兴,祖母的手帕交年年都会送年货来,也会有给自己的礼物。 她不是不识礼的人,也会懂得感恩。 “你祖父也将私塾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了,我们出了年就去京城,你也要好好养着,可不许在路上生病,这样就不带你去了。” 陈氏开玩笑般逗弄江令瓷,摸摸江令瓷瓷白的小脸。 是开玩笑,也是真的担心,去京城路途遥远,瓷瓷也要好好养着才行。 “嗯嗯!” 小姑娘心情转好,杏眼弯弯,眼中揉碎了星河般,亮晶晶的。 爱怜的将小姑娘抱进怀里,陈氏满足的笑了。 “晚上等你祖父回来我们继续商讨商讨入京的事。” “好!” 祭拜过祖先之后,江家在正门前放起了鞭炮。 红色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燃烧发出的白烟顺着风飘向天空。 此时已近夜晚,城郊升起袅袅炊烟,远处的青山在白烟与白云之中隐隐若现,天边远远的太阳半只身子藏在青山之后,远处的水田之中倒映这碧绿的山色与火红的太阳。 江应明在宗祠祭拜祖宗之后也回到了家中。 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世安苑的隔间内,时嬷嬷与徐伯招呼这厨房的婆子将饭菜都摆上来,喜气洋洋,满面欢喜。 江应明与陈氏围坐在红木八仙桌前,看到江令瓷从屏风后走出来,江应明对她招了招手。 “瓷瓷,过来吃饭。” “好!”江令瓷声音软糯乖巧,声音又轻又甜,走到了陈氏身边坐下。 “瓷瓷多吃点,你这身边纤弱得很,要多吃,多补补。”江应明拿着公筷不断的往江令瓷的小瓷碗里夹菜,知道瓷碗堆出一个小尖尖才放下手。 江令瓷有些觉得好笑,祖父在家中一直都是威严的,但自己与哥哥都能感受到祖父的关怀,祖父可是很少有这样的神情。 小瓷碗被堆出了尖尖,挑食的小姑娘好笑之后又有些烦恼,沉默的望着碗里的饭食,有些发呆,自己怎么吃得完! 陈氏感受到小姑娘的为难,接过时嬷嬷手中的瓷碗,给江令瓷舀了一碗汤,递给她。 指尖接过瓷碗,少女还有些呆呆的。 “瓷瓷慢慢吃,先喝碗汤垫垫肚子,吃不完也没关系,你自幼脾胃就小,一次吃这么多会坏了肠胃的。” 陈氏柔和的嗓音让小姑娘回了回神。 “谢谢祖父祖母。” 乖巧的道了谢,江令瓷喝了一小口汤,对陈氏点了点头。 江应明眉眼舒展,就是要多拿些菜给瓷瓷选,不然能吃下的都没有多少。 约莫过了一刻钟,江令瓷有些欲言又止,眼巴巴的看着江应明和陈氏。 声音小小的,有些羞赧,“我有些吃不下了。” 祖父祖母给自己夹菜是好意,但是自己也吃不完啊! 平常吃什么都有些索然无味,只有过年是气氛好了自己愿意多吃点,祖父祖母也是看出来了才会给自己夹这么多菜。 陈氏笑出了声,摸了摸江令瓷的发顶,声音中带着淡淡的笑意。 “吃不下就不想吃了,等会儿让时嬷嬷和徐伯带着你去放烟火,高兴高兴。” 江令瓷赶紧点点头,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等三人吃完饭年夜饭,聚在世安苑的厅内守岁,悠闲的聊着新年的事情。 “等出了年,我们就能去京城陪着颀哥儿了,你明日给颀哥儿写封信,告知他一声。在京都的宅子我已经托我在京城的好姐妹选好了,是一个两进的宅子,还是在城郊,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人也少。京中规矩多,我们在城郊也能自在一些,瓷瓷也好养病。还托人看了风水,说是再好不过了。” 江应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在京都也有一些认识的人,但大多都已不熟悉,还有一些家族在京官任职的,不过都是一些小官,有些事也帮不上忙。 老妻在京都有个手帕交自己知道,所有的事交给老妻打理也就是了。 看着江应明的神色,陈氏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些仆从,在苏州的留着一些人守家,只有徐伯、时嬷嬷和江碧还有三四个婆子随我们过去,一些衣物和日常用的东西装在几个箱子里就能去了。剩下的仆从都遣散了,等到了京都我们再找了人牙子来买,这些都不急。”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0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