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失败?(1)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事发,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并借机诛杀功臣,受牵连者计有一公二十一侯,及其他人员共三万五千人。李善长也被处死,且满门抄斩。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平云南。 洪武十七年,徐达逝世,传闻是朱元璋下毒致死。 洪武十八年,郭恒贪污案发,朱元璋严惩各路官员并打击开国功臣,一时受牵连者达数万人,百姓亦深受其害。朱文正亦被下狱,获鞭刑而死。 洪武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陆小东多次上书给朱元璋,要求朱元璋以仁与法治天下,朱元璋不听。同年,陆小东辞官归田。 洪武二十五年,回了南京的太子朱标突然死去。消息一传到湖广,正在吃饭的陆小东筷子叮的一声掉落在地,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元涵和陆思、陆远都吓了一跳。元涵最知道陆小东心意,劝道:“你不是说要万事随缘吗,怎么还看不开呢?” 陆小东叹道:“在朱元璋的儿子之中,朱标是我最看好的一个,他既有治国能力,又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究以仁治国。我原以为大明国会在他的手下换一个面目,没有想到他居然英年早逝!天意难料啊,莫非这是对朱元璋的惩戒?哎!” 不多久,又传来消息,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玟为皇太孙,陆小东这才宽慰了一点。只是他还有点担心,朱允玟虽然性格和朱标相似,却稍嫌软弱了些,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应付那些争斗。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诛杀蓝玉,再次大肆诛戮大臣。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逝世。 洪武三十年,驸马欧阳伦贪污案发,朱元璋又一次大兴冤狱。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称明年为建文元年。 不久,一个特使来到娄底,请求陆小东出来辅佐新皇帝。陆小东道:“我已经六十有八,只怕走不到南京,在路上就已经死了。你回去告诉朱允炆,只要他按照我以前叮嘱朱标的那些话来做,就一定会是个好皇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我陆小东还活着一天,就一定会帮着他。另外,有一个叫方孝孺的,才堪大用,请朱允炆好好用他。” 朱允玟听从了陆小东的建议,重用方孝孺等人,开始大规模削藩和替朱元璋时期被冤杀的官员平反。 建文元年七月,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于北平起兵造反。陆小东闻讯后,立即召集家人前来,准备起兵勤王。陆远劝道:“父亲,这是他们的家事,我们还是不要管为好。我看这是上天对朱元璋的惩罚,他一死家里就起内讧,何况你不是反对打仗的吗?父亲今年就要进七十了,还是保重自己身体要紧。” 陆小东道:“一来我答应过朱允炆会辅佐他的,二来朱棣性格和朱元璋类似,他如果得了帝位,天下再难太平,遭殃的只会是百姓。我主意已定,你们不要再劝我。” 陆远还想说什么,元涵却止住了他。陆小东的性格,她是最清楚的,他一旦下了决心,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看着陆小东依旧豪气干云的样子,心里暗暗盼望他能够早日出征击败反贼才好。 第三节 失败?(2) 当晚陆小东喝了几口酒,在书房里和衣睡下了。陆远心里一直憋得慌,第二天一大早就推开陆小东的书房门,想再劝陆小东几句。等了一阵,陆小东还没有醒来,丫鬟来唤二人吃饭了,陆远便轻轻的叫唤了几声,陆小东没有反应。陆远又轻轻推了几下,陆小东还是没有动静。陆远感觉不妙,伸出手放到陆小东鼻子前,陆小东已经没有了鼻息,只是身子还是温热的,脸上也带有微微的笑意。陆远一下子怔在了那里,眼泪就那么不由自主扑簌簌的涌了出来。 “陆小东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朱允炆也一下子瘫倒在了龙椅上。半晌后才叹道:“擎天柱已折,天地能够支撑多久?”他立即下令朝中文武百官全都穿上白衣哀悼三天,同时追封陆小东为楚国公、太师、左都督参军国事兼左都御史,领中极殿大学士,谥号文正,以国葬葬于长沙岳麓山。 陆小东的死讯传到了朱棣那里时,朱棣大喜道:“我平生所畏者,唯陆小东一人。今陆已死,吾无忧矣!哈哈哈哈!”他放开了手脚进攻,再无后顾之忧。期间在山东受阻,于是兵行险着,干脆撇下山东,直奔南京,一路上两军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月无光。昔年曾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此时大多老死或者被朱元璋除掉,朱允炆朝中,已经无将可以派出去对付朱棣,只有眼睁睁的受着宰割。朱元璋如果知道这一切,不知道会怎么想?所有的恩怨是非,到头来都会报应到自己或者家人后代身上;所有的好好坏坏奸奸忠忠,到最后都会有青史来定论。 建文四年,朱棣攻克京师南京,朱允炆失踪。朱棣旋即称帝,定都北平,改名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同时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又强迫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气节刚强,誓死不从,大骂朱棣是谋朝篡位的燕贼,朱棣大怒,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方孝孺血涕纵横,仍****痛骂,最后被腰斩,临死前蘸着鲜血写下十二个半“篡”字;被诛十族。朱棣篡位后,先后有数万人惨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朱棣又大肆搜捕陆小东家人,没有收获,便放火烧毁陆小东文集以及天心、文昌二阁,并规定收藏陆小东文集为非法,还想把陆小东的尸体从岳麓山中挖掘出来。长沙居民冒死围住岳麓山和官兵对抗,各地江湖人士也加入进来,前来镇压的将军无奈,只得罢手,回去后向朱棣谎报了这件事。 苍茫的天地间,不知道谁在叹息: “战争不过是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罢了,而那些枯骨,和枯骨背后的亲人,又有谁来同情?谁来制约这些用不正当手段谋利的逆贼?什么时候才可以把‘权’这个东西给制约住?” 朱棣死后,长沙居民重建天心阁和文昌阁,陆小东的《天心文昌记》和其他文章均因被焚毁而失传,天心阁上便刻上了李华的《吊古战场文》作为纪念: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於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天心阁上,有人在问:“陆小东想要以仁义之道来制约权力,重塑一个健康的道德仁义体系,他是不是失败了?” 有人回答:“你可以说他失败了,因为仁义在人的贪欲面前是那么软弱,在武力强权面前更是一击即溃;所谓的仁义道德现在也已经被完全摧毁撕裂,人们不是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做着禽兽之事,就是干脆直接在做禽兽之事!何况他所建立的美好世界也只是以湖广为主,波及到了周围数地而已。但是,总算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一定可以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权力得到制约,让利益为每个人公平公正的获得,让每个人都正直正义的存活。只是,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 再长的路,也有人会去走! 天心唯仁! <完> 后记 历史至少有两个作用:一、使人知道过去的事,发掘过去的真实状况。而现在的一切都是构建在历史的基础上的,所以知道了历史,也就知道了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的。二、让人得到借鉴。 在小说中,我着重强调的应该是第二个作用,想要借着这些东西来表达中国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又屡屡受挫的苦闷,以及他们所做的努力。历史上的文人,或者是事业失败了,或者是干脆隐退了。但是,失败的,却只是这一时一地的事迹(或者说仅仅是物质上失败了),而他们为了追寻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的精神(具体表现有很多,参考中国文人的思想境界:向往自由,蔑视权贵,同情弱势,敢于奋斗,积极思索,融合山水,皈依自然),却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在精神上成功了。而使人伟大崇高的却正是这样的精神)。 文人都是想要改变政治的,然而却又不得不依附于政治。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完美的政治体制,这个是文人苦闷的根本原因。而当权者的权力****,则直接导致文人改良社会努力的失败。 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区别大约可以这么说:好人坏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得自己的处境变好,获得利益。但是好人是通过让大部分变好的同时让自己的境遇变好,而坏人则是让大部分人的境遇变坏而使得自己的境遇变好。除了好与坏的标准还没有定论之外,这其中也还有一个手段的问题。所以好人坏人才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不过在文人眼里,玩弄权术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人,至少不会是纯粹的好人。 要想改变社会,除非获得权力。但文人或是不懂权术,或是不屑于权术,使得他们无法进入政权,或者政权的核心结构,使得他们空有一番理想而无法付诸实践。他们的结局便是隐退(历史上的例子用不着多举,金庸武侠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或者疯狂(比如明朝的唐寅,这个真实的唐伯虎远远没有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么幸运,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最后佯狂困顿而死;明代大才子徐渭徐文长才智过人、胸怀远大,却在胡宗宪倒台后精神失常,凄惨死去)。即使能够幸运的做到高官,也不能够长久。真正有机会做大事的,比如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左宗棠之类的人实在不多,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不能够算是纯粹的文人了,并且在我们的价值伦理里,他们的影响更是难如竹林七贤陶渊明苏轼等人长远。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6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