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舌头打结了半晌,方才怒道:“胡说八道!” “那你为何总对姑娘家爱答不理?”三娘戳着他额头。“别想拿你成日扎进脂粉堆这话儿来说事。我问过醉春园的木姑娘啦,她说你进了园成日往楼上跑,衣角都不沾人一下。姐姐们都哀怨得很,说好不容易候得个俏郎君,没想到这人光顾着在轩榥前饮莲须酒,吹湔水江风。” 金少爷翻着白眼道:“进了青楼就非嫖不可么?只有那处能望见彭门景致,若那儿盖的是望楼、角楼我也一样得上。” “还有那头牌的红倌人明姑娘,平日里深居简出,多少官老爷愿为她挥金如土,倾家为一见。那会儿你去了,她竟急得往阑干外抛朱绳。”三娘眨巴着眼,调皮地用脚尖踩着梧桐硕叶在砖沿摩擦,“可你倒好,见了她第一句话居然是:‘哪里有卖薛涛浅红笺的?’” 金乌道:“那女人涂脂抹粉,年纪能做我奶娘。” “人家天姿国色,怎就被你说得这么不堪…”三娘撅嘴道。 世间女子皆知明红烛美貌,纵她性子放浪无羁,凡见过她容颜之人无不神醉心往。可眼前这人倒好,不仅神色恹恹,还无半点生趣。于是她诧异地问,“真没半点兴趣?” “没兴趣。”金乌拉过圈椅,又困乏地倒在摊开的苔笺纸里。 “真没兴趣?”三娘又问一遍,揪着他衣袖晃。 金乌露出百无聊赖的神色。他缓慢地眨了几回眼,冷不丁道,“…玉求瑕还好看些。” 左三娘愣了一会儿,忽然又恼又笑。她想起以前的那段日子了,那时这两人成日随性闲晃,策马行游天下。有时是去黟山瞰沧海云岚,不一时又在南屏山麓赏六桥烟柳,舟泛云梦泽,足涉褒斜道。 那时的金五最恼的不是行路盘缠,而是每到一处都定会有人将玉白刀客视作女子,来逞一回色胆。每回玉求瑕都笑呵呵地不动手,于是金五只得凶神恶煞地威吓那群登徒子一番,数次下来颇为心累。 没想到两年过去,他还是对过往念念不忘。三娘转而一想,又觉不对:区区两年时光,怎能磨平他心中念想? 金乌揉着脑袋趴了一阵,终于倦乏地坐起。他想了想,道,“对了,正好提到那呆瓜…三娘,你来助我一事。” “甚么事?”三娘问。 “替我想想这世上有多少恶毒、尖酸、刻薄的词儿。”金乌说,“我得写下来留给他。” 她发愣了片刻,再取出金乌先前给她的苔笺纸瞧了瞧,方才明白这人在做甚么。于是三娘的眼眶忽地泛红,结巴道,“你这是…遗、遗书……?” 金乌敲她,凶巴巴道:“呸,不吉利。”却又说,“我要是死了,你就带着那笺子去眉县找吴巧工,他给贵妃献过金线花蝶,大到巨翼王舟、小到核雕米刻皆能信手而成。他欠我人情,区区一支簪、一对珰还是做得起的。” 三娘见他神色平静如常,更是害怕。她这时瞥到案上摊着几张笺纸,也是同样的画着图纹、写着小字,于是便心急火燎地抢过来一瞧,心中大为伤悲。 原来那纸上画着嘉定金府的走法,酒窖在何处,木甑、陶瓮,粟米酒、巴山清又存放在哪个角落,皆写得一清二楚。于是三娘猛然想起先几夜竹老翁确是问过金乌酒存于何处,没想到他还真记得,且仔细写了下来。 三娘哽咽:“你…唉……是连在坟头烧的落气纸都备好了么?” 金乌得意道:“何止这点?怎么出殡落葬都想得清楚明白啦。我说过,生不由己,死不由天,要走也得走得体面气派,好让全川峡的人知道有个富贵逼人、心地良善的好人物走了。” 他愈是以喜色掩饰,三娘就愈发心如刀割。金乌见她泪如雨下,转了话锋冷笑道,“这事暂且搁着,你快些帮我想想有哪些斥骂之辞。哼,我要教他展开这张纸时失态大怒、暴跳如雷。” 三娘拭着泪,道:“贼骨头?” “太寻常。” “偷油鼠?” “一般般。” “犟嘴驴,小猢狲?” “有些怪。”金乌写了几个字,又皱着眉将纸撕了,似是觉得怎么称那人都不妥。 于是三娘挖空心思,将能想到的粗话词儿皆倒腾了一遍。可每回金乌不是觉得不合适,就是觉得骂得颇轻,不值一写。 最后三娘恼火,顺口骂道:“你这麻花心思苦黄瓜,分明就是舍不得骂他,偏生要折腾我俩!” 金乌也烦,把笔一拍:“谁说我不舍得骂?明明是你肚里干干,吐不出墨字儿!” 他俩反目成仇,龇牙咧嘴地对视了片刻,最后是金乌恶狠狠地嚷道:“他娘的,写名字总成了吧?” 于是他忿恨地铺开笺纸,用戳破纸的力道写:玉求瑕。 三娘凑过来看,却见金乌眉头紧蹙,烦躁地挠了挠脑袋后又蘸了墨一笔抹掉,在旁边写上“王小元”三字。 “怎么,到死了还不能说么?”三娘问道。 金乌道,“他就是王小元。” 在王小元与他对坐、问他二人身份时,他第一回 答的就是这三个字。在他心里,他们不是甚么黑衣罗刹与玉白刀客,也不是金五和玉求瑕,从来只是两个既傻又平凡的人——金乌和王小元而已。 他草草写了几笔,将纸叠起,又从怀里摸了个物事连笺纸用缄绳束了,往三娘手里一放,旋即淡淡道,“给那呆瓜。” 三娘惊诧:“何时给?” “我死后。”金乌说,“应该不远了。” 少女闻言,先是不声不响地站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止不住地流泪。她睁着眼望着眼前的这人,忽而觉得心里似是透了风般飕飕发凉。他未至弱冠,却已在想着花甲之年才能坦然接受的入土白事。 她黯然失色,两行清泪在脸上流淌。金乌见了,取了绢帕递给她,同时嘲笑道:“我都未哭,你怎么就先落起泪来了?” 三娘抽噎道:“……傻子!就是因为你不会哭,所以我才要替你哭呀。” 她哭了半刻,金乌也面无表情地看了她半刻。最后是三娘好不容易止了泪,拈着那给王小元的鲤鱼封问道。“我…我能看看么?” 金乌眼神一闪,冷哼道:“有什么好看的,皆是些粗言鄙语。” 三娘心里想,你哪会写这些话?她估量着是甚么肉酸的绵绵情话,却更为好奇。 “看一眼也不成么?”她带着泪花撒娇道。 “不成不成。”金乌烦躁地摆手。 “那半眼总成了罢?”女孩反而大喜,趁他不备解了缄绳,探脸一望,却倏地怔了神。 她看着封内的物事呆了很久,忽然意识到这是甚么。于是眼眶忽地又发热了,先前淌过一次的泪不知怎地又淅沥落下。 左三娘曾设想过千百般金乌会对王小元所说的话语、留下的物事,却未曾想过是如此这般。 “怎么了,至于如此痛哭么?”金乌只是抱着手望向她,眼里恬淡如常。 三娘摇头,颤声道:“我…我只是觉得难过。” 她难过的是,为何此人看来心分五处、对何事都不甚在乎,却有副一意专情的底子?有些事一旦记下,便一辈子再也不忘。 ---- 是…明撕暗秀_(:з
第79章 (三十九)一心付一人 夜里望着九陇山时,奇异、怖惧与胆怯之情一齐扑头盖脸地向他涌来。白日中莽苍的林海倏地不见,没入茫茫夜色。蝼蛄在土里嘹嘹作响,似是四野里涌动的阴森窃语,夜风在柿树叶间擦出道道凄厉长啸,仿若铁马金戈狂起。 王小元立在崖边,眼前伸开一条曲折的线,那是连峰迤逦的轮廓。但见奇峰耸起,崖底湍流不息。天是暗的,山是更深一层的暗。他静静地站了许久,依然不清楚金乌为何让他来到此处,但心里却觉得此处熟悉,不似是第二次来。 他同原来一样在腰间缚了绳索,下了山崖,却惊见草叶间掩着个洞穴。于是他踩着松枝拔刀割了野榆叶,踏着卷柏滚进洞内。只见洞内幽暗,但能隐约看清物事,原来是深处开了一狭长岩穴,天光泻入,垂挂的石笋上凝着冰凉水珠,在地上汇成几小洼。 他往洞内走,气息寒凉,让人瑟瑟发抖。岩壁上歪斜画着持刀而斗的小人,似有人曾在此钻研刀法门道;地上刻着副棋盘,石子杂乱地堆作一块。王小元发愣了半晌拈起一块石子放在棋盘里,随即又觉好笑,轻手轻脚地起身绕开。 而在洞穴深处,竟掩着个土石坡。他一看便大吃一惊,因为上面插了块石子磨作的牌,借着天光他望见了其上刻的字。 ——玉求瑕之墓。 王小元呆呆地看了片刻,终于沉重地迈开了腿,脚步像灌了铅。 若他未记错的话,只有一人叫这名字。而这人,就是他最想见到的人。 玉白刀客。坐镇西北的天下第一。一刀惊人,三刀冠世。哪怕是世上所有的溢美之辞都道不尽这人的好,也说不尽此人的善。 只是他未曾想过,玉白刀客竟然真死了,这素来只在说书先生口中出现的人物还在此处留了个墓穴。那人本是如浮光月影般虚幻的,但这一方陋简的土穴又使他的存在变得格外真实。 他半信半疑地走上前去,手指触上石牌,沿着刻痕反复描摹了几遍,直到摸得一手尘灰。 “墓…碑?” 只有死人才会立碑。王小元想到此处,心头先是一寒。 他忽而觉得刻在那石板上的字迹熟悉。笔画细秀如飞鸿,灵逸端丽,可见刻字人写得一手好小楷。他望着那字失魂落魄地站了许久,直到寒意染透衣衫,脊背止不住地颤抖时,他才慢慢从怀里摸出张纸展开。 那是金乌写给他的采药方子,其上的字也正是灵韵飞扬的小楷。王小元抽着凉气将纸张上的字迹与石碑刻字来回比对,终于确信了一事: 一模一样。 他的脑袋似是挨了一锤,嗡嗡地响,同时心里抽紧似的发痛。此地并非是他初次涉足的生处,他来过这里,但脑海中空空如也,早已忘却!深冬里的连天风雪,盘旋飞鸷,如银练般凝冻的湍河,山间覆的皑皑白雪,还有素裹银装里身着黑衣的那人,所有的一切皆如掠影浮光,转瞬不见。 王小元矮下/身来。他抱着脑袋蜷坐了许久,两眼迷茫地望着那土石堆。他突然觉得自己听从金乌的话、来到崖边的选择倒是对了,崖边藏着个古怪山洞,洞里有个玉白刀客的坟,而墓碑上的字又与他家少爷的别无二致。 脑袋壳儿似是裂开了纹般抽疼,他索性寻了块地靠着石壁坐下,阖着眼揉着头。虽说他头疼已不止一回,可这回却又痛又教人发昏。于是王小元傻傻地想:兴许是昨夜未睡,眼皮沉重使然。 恍惚间似是有梦境在脑海中浮现,梦里的景象与这处极像。睡睡醒醒间,他忽而辨不清梦境与现实,昏睡时他畅快遨游红尘八方,微醒时却又被夜风灌了一口寒凉,反复来回,如在醉海里沉浮。 …… 三年前。九陇山上。 此日正是立冬时分,天色灰白,密云缭绕,连绵起伏的山间盖着雪被。四下一片静谧凄冷,虽没有风,天却异常寒冻。枯黄的草、光秃枝桠与低矮茅屋皆凝固在一片肃杀里。 “不许动。”金五说。 他裹着黑羔裘,整张脸缩在雪披宽大的帽檐下,两只戴着皮套子的手藏在棉手笼中,整个人裹得像只严实笨重的粽子。遭枝上坠下的厚雪一压,仿佛要在地里陷出个坑儿来。 说这话时他声音沉闷,兴许是被竖领与裘毛掩住了口,但在帽檐阴影里的两眼却又闪着凶光,深邃幽碧,像是猛兽的眼。 但见一黑一白的两个人影立在崖边。另一人戴着个纱笠,腰间带扣上系着柄长刀,身上白袍虽单薄,却也不道一声冷。 玉求瑕看了金五一眼,往崖边迈出一步,结果忽地被抓住衣袖往后使劲儿一带。于是这白衣人疑惑道:“你让在下不动,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金五凶巴巴地问。 玉求瑕认真道:“在下立在此处,浮云游走,若云为静,则己身为动;在下/身子不动,可心是动的,神思在动,总归来说仍不算得‘不动’。” 金五听得耳碎,抄起石子掷他,却被对方轻巧躲开。一脱开棉手笼,寒冻便顿时涌入袖口,于是金五哆嗦着收了手,恨恨地望着那身着薄衣却仍在冷天活蹦乱跳的人。若不是他怕冷,早就抄家伙到天山门去把此人收拾一顿了。 他想了一会儿,将从山下采药人手里讨来的麻绳割了半截,在地上盘了个圈儿,然后指着绳圈道:“走进来。” 玉白刀客歪着脑袋打量了半晌,还是依着他的话将步子踏入绳圈:“这是甚么?” “捆你用的。” 说这迟那时快,金五将绳结猛地一收,像捆吊坛口般将他使劲儿束起,两条绳耳绕在尖石上,牢牢地打了几个结。待将玉求瑕捆好后,这裹得如肉粽般的人终于冷淡地道:“…这样就动不得了。” 然后金五开始慢吞吞地剥去身上衣裘,他每脱一件,面上就好似被扒了层皮般露出难得一见的痛苦神色。终于,他解得只剩一件单薄的漆黑戎衣,此时的他不仅牙齿格格打战,整个人也筛糠似的晃个不停。 玉求瑕见他往腰间系了麻绳,一步一挪地往悬崖边走去,问道:“你要去何处?” “采药。” “甚么药?” 金五指着眼睛道,“治目疾的药。” “想不到你有眼无珠…”白衣人开始贫嘴。 “是治你病的药!”金五喝道,从地上揉了团雪砸向他,这回倒是砸中了。于是玉求瑕昏头转向,甩甩脑袋却又像往时一样颇好脾气地呵呵发笑。金五听闻更气,然而触了雪的手指冻得动弹不得,只得小心地往手心里呵着热气。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9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