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跑去厨房熬药,刘大娘坐在床头感慨:“这两小子越来越懂事了。”
“可不是,都长大了。”
“算起来,今年秋天也该送他们去参加乡试了。”
秦泽叹了口气:“霍霍倒也罢了,只是贪玩,我们家阿淮心不只不在读书上,也没有中举当官的念想。”
“由不得他,不读书,难道要像我们这样一辈子耗在地里?”
“哎,这事啊,还是要看孩子自己怎么想,我们不可能真的做得了主呐……”
刘大娘帮他捶了捶背,摇头笑道:“听天由命,咱们也不多想了,接下来敦促他们好好读书就是了。”
第7章 第七章
过了两日,卫霍从张胜那里得知了一件事。
“你说探花郎派媒人来咱们杏花村求亲?”卫霍睁大了双眼,“不可能!”
张胜兴致勃勃道:“怎么不可能?我是听人亲口说的。”
“就是我们上次去镇上见到的那个书生?”
“正是,而且求娶的不是旁人,就是马叔家的马小玉,想不到吧?”张胜一本正经地晃了晃脑袋,“这里面还有一段佳话呢!”
“什么佳话?”
张胜将他道听途说得来的话一股脑抖落给卫霍。
说是那名为蒋成的探花郎一年前曾和马小玉在渝河旁见过一面,从她手里拿回了不甚弄丢的玉坠。
少年人情窦初开,只是来不及表明心意便要去京城参加科举,金榜题名,荣归故里,方才告知家人前来求亲。
卫霍听完,也有些讶然,想了想道:“蒋家是大户人家,没想到倒没什么门第观念。”
张胜白他一眼:“你怎么管那么多啊。”
“只不过评论一番,夫子不是经常说要我们多思多想,常议时事嘛。”
“……那你还经常连课文都背不过……”
两日之后,马家有当年探花来提亲的事情便在村子里传开了。
课间休息时,学堂里的孩子都围在马家的儿子,马小玉的弟弟马天身边,争着问他话。
“喂,马天,你姐姐真要嫁人了?”
马天的脸上有几分得意:“想知道啊——那得贿赂贿赂我才行!”
“嘿,你小子,”对方不太情愿地从自己的兜里取了一颗纸包的方糖递给马天,“给你,这下可以说了吧。”
马天将方糖放进嘴里,甜得砸了咂嘴,含糊地说道:“确实有人来提亲,我爹娘说是将来要做大官的,撺掇着我姐姐赶快答应。”
卫霍问:“你姐难道不愿意?”
马天挠了挠头:“她……我不太清楚,但还没答应呢。”
“如果是我姐,肯定要让她嫁了,那可是探花啊!“
“不知道我姐怎么想——”
“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陈束板着脸,拿戒尺敲了敲木桌,“课文都背熟了吗?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一群人纷纷收敛神情,乖乖散去,各自坐回自己的板凳上拿起书。
下学后,卫霍挎着布包正要往回走,陈束叫住了他。
“老师,怎么了?”
陈束将一张草纸放到他面前:“这诗是你自己作的?”
卫霍一看,点头:“是学生的诗。”
“尾联可圈可点。”
卫霍弯唇一笑:“谢老师夸奖。”
陈束将衣衫整理好,看他一眼:“别翘尾巴,你的诗词歌赋还算不错,经义也尚可,但这两样在科举考试中占分可不高,你的论和策都差强人意。”
卫霍扁了扁嘴,低声说:“我不喜欢长篇大论,太枯燥。”
“想做官吗?”陈束斜视着他道。
卫霍愣了愣,诚实地答:“想。”
“要做官,做好官,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让你写所谓的长篇大论,是让你亲民生,悟国事,从而有自己的政论与见解。谁人都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是沽名钓誉容易,真正为国为民的少。”
卫霍打了个哈欠,眼眶湿湿地点了点头,陈束看他心不在焉,也不多说,摆摆手道:“回去吧。”
“老师再见!”
又过了两日,村里人皆知蒋成与马小玉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闺女有了绝好的归宿,马元见了谁都笑呵呵的,一脸的春风得意。
很快人们又得知马家要随着蒋家一起迁往京城江无,各家都是议论纷纷,大多由衷地羡慕。马家也是世世代代务农,这一朝随亲家入京,从此以后怕是荣华富贵享不尽了。
搬家并非一件易事,更何况是远赴他地,马家临行前将家具等都散给了村民,多年情意也在,临走时大多父老乡亲都去相送,卫霍也拉着秦淮去看热闹。
初夏的日光炽热,卫霍仰着头看几个家丁来回搬着东西,也看到人群中笑容满面的马元。
秦淮草草看了几眼,皱着眉道:“我们回去吧。”
卫霍抱着他的手臂不放:“再看看。”
“搬家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卫霍鼓着嘴,还是坚持让他陪自己看会儿热闹。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马元抬头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上路了,各位乡亲们要多多保重。”
众人纷纷道:“保重保重,你也是啊,一路顺风,以后发达了别忘了我们这些人。”
“哈哈,哪里会忘,得记一辈子呢。”
和村民们道完别,马元让家丁去叫妻子和儿女出来,俨然已经和往日的姿态有所不同。
卫霍看着马元的妻子带着马小玉和马天走出来,立刻拍了拍秦淮的肩膀:“哎,把你当作心上人的人要走了。”
秦淮没作声,看着一家人坐上了马车。马小玉上车后转身,朝他这边看了一眼,随后掀开帘子钻入了车厢。
车轮滚滚,卷起尘土于空中飞扬,尘埃落定时,远远的只能望见一个黑点了。
卫霍心中有微微的惆怅感,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不完全是因为今后无法再与马天一起玩耍。最后他故作老成地叹了一口气,和秦淮回了家。
吃饭时,刘大娘在他面前放了一碗面。
卫霍怔了怔,才忆起这一日是自己的生辰,他自己都忘了。每年这时候,刘大娘都会给他做一碗长寿面。
卫霍吸了吸鼻子,感动道:“谢谢大娘。”
“趁热吃吧,”刘大娘摸了摸他的后脑勺,“面不能咬断哦。”
卫霍重重地点头,拿起筷子夹起面的一头慢慢地吸着。刘大娘的长寿面做得很硬,面硬就是命硬,卫霍知道她的用意,乖乖地将面吸溜到嘴里,吃完之后又闷头将汤喝完,打了好几个饱嗝。
一碗面吃完,肚腹饱暖,人心也暖了。
半夜时分,卫霍隐隐约约听到了有人敲门。
他迷糊着起来,打开房门,一阵混着潮湿水汽的晚风扑面而来,瓦檐不断地坠着串串银珠,夜雨滂沱,浇注而下,卫霍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猫着腰穿过院子,卫霍打开房门,恰逢一道闪电劈下,他看清了来人的面孔。
张胜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脸上是他从未见过的惶恐,他伸手抓住了卫霍的手臂:“霍霍,我爹和我娘都突然昏迷了,我该怎么办?”
卫霍怔了怔,立刻道:“我去叫伯伯和大娘!”
第8章 第八章
他冒着雨又跑回屋檐下,还未敲门,刘大娘已经闻声起来了。
“怎么了?”
卫霍说明原因后,秦泽从屋内披衣出来:“什么事啊?”
刘大娘转头说:“张胜那孩子半夜跑过来,说张潮和杏花叫不起,你进屋去吧,我和霍霍去张潮家看看,你伤还没好,淋雨不好。”
“那好吧,半夜了,要看路。”
“知道了。”
卫霍从杂物房里取了两把伞,刘大娘撑一把,他勾着张胜的脖子,两个人撑一把伞,在大雨中出了家门,直直地往张家奔去。
张潮夫妻俩躺在床上,双眼紧闭,怎么都叫不醒。
刘大娘转头对卫霍说:“去叫邻村的楼大夫,快去!”
卫霍点头,看着张胜通红的眼眶,也没浪费时间作无谓的安慰,转身去叫大夫。
子时,夜雨茫茫,多数人都在熟睡,卫霍拍门时将手掌都拍红了,嗓子也快喊成了破锣,才有人来开门。
楼大夫五十有余,头发白了一半,匆匆穿上衣衫来开门,看到卫霍时打了个哈欠,神色倦倦地道:“大半夜的,下这么大雨,敲我门做什么?”
卫霍喘了口气,楼大夫听他说完,喃喃道:“怎么都叫不醒?那……带我去看看。”
一老一少赶到张家,搀扶着楼大夫跨进门内,刘大娘转过身,卫霍看到她张开口,话未说出口,神色怔然,然后便徐徐地倒在了地上。
“大娘!”
*
镇郊的一处舍馆往日里廖无人烟,几近荒废,这几日却不时有人出入。
一辆马车从南边驶来,缓缓停在了舍馆门口,车帘掀开,原本立在舍馆门口的仆人立刻上前,扶着马车内的人下地。
“大人小心。”
“嗯。”
很快便有人前来相迎,正是掌管安阳镇大小事务的属官,恭敬地行礼道:“见过县令大人。”
“不必多礼,疾馆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属官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不好,根据查验,杏花村已有几口人家已经确定染了瘟疫,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已经被安置在了疾馆内,还有其他的村民,目前虽没有发病的迹象,但此前也有昏倒的情况,发病也就在这几日了。”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