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明见他已准备好,便知可以开始练习了,他说:“陛下此前已经打下了腰马的功底,又学会了点穴之术,如今可以整合起来,开始学习擒拿之术了。”
“擒拿?”李迟不解道,“朕还以为会先教怎么用武器呢。”
赵梓明笑了:“陛下又不用上战场,说到底那些长兵重器是真的没必要学,而擒拿就不一样了,极其适用于防身,不论对面是否持有刀兵,擒拿都可以应付,在危急时刻是保命的首选呐。”
李迟点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擒拿便是最重视‘快’的,只攻击人体痛点和大小关节,在最短时间内放倒敌人,往往可以在一瞬间给敌人带来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赵梓明一边讲解,一边用示意李迟有哪些基本技法,“陛下,我现在只用一成力,您可以好好感受一下。”
话音刚落,便出手以反关节技别住了李迟的胳膊,但仅是一瞬便又卸力松开。
李迟吃痛,但咬牙忍住了没有吭声,半晌后缓过来了,才闷声道:“听闻蛮族除了最出名的弯刀以外,绞技也十分狠辣,姚卿右肩的伤,应该就是在对上蛮族王子恩禾今的时候落下的。——如今哪怕是赵师傅你只用了一成力,朕也能感觉到如同撕裂的痛楚,想必他当时伤得甚重,才会将那长杆银枪留在北疆一年,现如今也只用左手使刀。”
赵梓明没想到李迟会突然提起姚远,他向来有话直说,于是点头应道:“确实如此,哪怕是有我师兄所赠的玉龙门秘药,侯爷现在也只是不再剧痛,要想恢复曾经的战力,只怕还得将养一段时日。”
“那正好,”李迟自言自语道,“就先留在京城吧。”
......
数日后,李迟宣布拜姚远为丞相,举国哗然。
姚远至此,二十岁封侯,二十二岁拜相,已是至高无上、升无可升的荣宠,“武将不参政”的铁律被他彻底打破。
一时间,就连秦山都出言反对,御史台更是反对声浪极高。
然而李迟却一意孤行,将此令推行下去。
尽管李迟的本意是好的,他只是想给姚远一个“正式参政”的名头,而不是总在背后被人诟病什么武将参政的话。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玄冥军帅印尚在姚远手中,军权尚未收回就赋予政权,而在这朝堂风云之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论过去在朝堂之中积累了多少派系矛盾,都会在此刻化解,因为姚远的一飞冲天而矛盾转移,互相撕咬变成同仇敌忾,政敌也能暂时变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一起将矛头对向姚远。
参姚远德不配位的折子雪花似的满天飞,从曾经的众人敢怒不敢言,变成了大家抱团取暖,反正姚远不可能真的杀尽这大半的朝臣。
坊间茶楼里,人们趁着戏班子敲锣打鼓的热闹,将自己的谈论声掩盖住。
“你说今上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到底是想捧那位还是踩那位?”
“这可真不好说,想当年那位封侯的同时,又提了阁老的地位,这说明今上分明是知道制衡之术的,而如今却这般偏颇......”
“是啊,君心难测,‘捧’和‘捧杀’不也就是一字之差么?”
“伴君如伴虎,想当年老侯爷不也是说没就没了么。”
砰——
茶盏在桌面上碎成渣子,在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中格外刺耳,方才议论着的众人纷纷循声望过去,然后便看到了一张如同霜雪冰封的脸。
姚远眉眼沉郁,透出厉色,他沉声道:“妄议朝政,你们可知该当何罪?”
话语中透着常年驻守北疆带来的寒意和杀伐气,众人纷纷噤声,忙不提猫着腰四下逃蹿了出去。
姚远此番出行并没有带亲兵,也不是来抓人的,所以不再深究,但也被败了听曲的兴致,于是从囊中掏出一把碎银放在桌上,也转身离去了。
楼中戏子音调一转,唱的曲目换成了《击鼓骂曹》。
已经人去楼空的茶馆里,琵琶催动,唱词铿锵:“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
侯府的桃树被大雪压断了枝条。 ---- 虽迟但到的更新来辣~
第12章 舞剑
姚远今日休沐,本来只是随便走走,却没想会在茶楼里遇见这么一茬。
他倒也不至于为了那些莫须有的说法而妄自菲薄,自他一力扶李迟登基以来,听到的花式骂名没有一千也有一百,花样百出,不尽其数。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可他那根脊梁骨和他的脾气一样,又臭又硬,旁人的几句话毁不了也折不断它。
白皑皑的大雪中,他打着一把伞悠闲地走着,路过一家瓦舍,说书人的惊堂木拍响。
姚远凉薄的眼皮一抬,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一瞬,然后下一瞬便听那说书人开口:“想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欺君罔上非正道,全凭势力压当朝......”
姚远嗤笑一声,抖掉油纸伞上厚厚的雪,施施然离去。
然而朝中暗潮涌动却不已姚远的意志为转移,一位沉寂多年的老人,在这暗流中浮出水面。
......
“皇叔?”李迟讶异地看着多年未见的肃王李坚,如若不是对方身上那明黄色绫罗上绣着龙、瞿纹及十二章纹,昭示着他身份的显赫尊贵,李迟光靠面貌是决计辨认不出来这人是谁。
“参见陛下。”李坚纵然是长辈,却仍然礼数周全,灰白的鬓发也压不住皇族中人的气质,袍摆还沾着来时路上的雪片,竟然有些飘然出尘的意思。
李坚如今方至不惑之年,早在武帝年间便撒手去做了闲散王爷,整日寻仙问道,和长春观的道士们整日混在一起,炼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丹药,也不在意会不会吃出毛病,反正人看着是一年比一年清瘦干巴,倒是真有那么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皇叔莫要多礼,不知今日是有何事,突然来宫里求见?”李迟以手虚扶,李坚才缓缓抬起身,一双松弛褶皱的眼皮下,那双眼睛却清明得很,没有一丝浑浊。
“陛下,臣此次前来,是因为心中不安。”李坚从袖中拿出一块被烤裂的龟甲,指了指上面的裂纹,又抬手指了指天,缓缓道,“臣多日来夜观天象,见七星连珠,是不祥之兆,据传前朝亡国前夕也曾出现此星象。而这龟甲占卜,也印证了这一点,此卜文意为物噬其主,还请陛下明鉴。”
李迟接过龟甲观察了片刻,又还了回去,乌黑的眸子里看不清神色,但他仍然看起来一副温和平静的模样,他笑着说:“前朝极其推崇道教,视其为国教,然而算了那么多,却不也没解出自己的出路么?——我南平国虽历经磨难,近两年多有动荡,但现如今已是边疆安稳、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又何必用这没头没绪的征象妄议?”
李坚缓缓跪下,将龟甲放于前方地面,然后深深拜了下去。
“皇叔这是做什么?您是长辈,不必对我行此大礼。”李迟去扶他,然而他并不起身。
“陛下,臣此一生别无所求,心中只有两样东西,一是道,二是国。”李坚朗声道,“若国有难,百姓受苦,道将不存。陛下乃圣帝明王,当知臣心之切。”
李迟脸上的笑意淡了,若是此时还不明白李坚什么意思,那他就白在那九五之位坐了两年、也白将武帝年间的奏折拿出来细细读一遍了。
李迟拂袖转身,坐到堂上,淡声道:“皇叔此番何意,不如直接道来。”
李坚仍然不肯起身,而是将头叩得更低,答道:“镇国侯纵然功高赫赫,但谁又能保证他将来不会萌生反意?民间尚知家犬不可养得太壮、否则会反噬其主。——如今他玄冥军军权在握、又有丞相之职可以统领百官,这天下再无人能与之抗衡。先帝打下这李氏江山不易,臣又怎能坐视南平国易主?还请陛下明鉴呐!”
李迟人都麻了,这段时间参姚远的折子满天飞也就算了,竟然连多年来不问世事的肃王都被请出山来参和一脚。
其实说到底,肃王敢重新出山,一方面是因为现在风向如此,随波逐流无功也无过,另一方面是因为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是李迟,而不是武帝李墨——若是他李坚敢在武帝年间对朝政发表什么看法,那肯定是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李迟想到这里,觉得有些好笑。
所有人都记得他刚登基时软弱可欺的样子,这两年间他有长进,但确实也不至于脱胎换骨,他仍然干不出血洗朝堂之事,哪怕是满朝文武站出来指着他的鼻子批判,他也不会把那些人都拖下去砍了。
那姚远呢?
难道就因为上次通敌贪腐案、他没有将所有人置于死地,所以大家就默契地认为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铁血手腕的人、可以在他头顶兴风作浪了?
“皇叔起来吧,您年事已高却仍忧心国事,朕心甚慰。”李迟缓缓开口,语气中不见愠怒,依旧是温柔和缓的,“皇叔所言之事在理,朕会好好考虑,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外面雪大,皇叔多披件氅衣再出门吧。”
李坚起身后没有再劝,而是识趣地行礼后退下了。
......
李坚走后,李迟对内侍吩咐道:“传镇国侯。”
此时姚远正好刚回侯府,驻足抬眸看了一眼被积雪覆盖的侯府门墙,便见到了顶着风雪来传传召旨意的太监,于是连侯府大门都没踏进去,就直接转道入宫。
崇政殿内供有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热气逼人。
姚远本就不畏寒,于是尚在殿外便脱下大氅递给内侍。
进殿时,姚远见李迟皱眉扶额,双目紧闭,一贯白皙的肤色居然有些憔悴,眼下也有两团隐隐的青黑,帝王冠冕似乎是个沉重的负担,让他细瘦的脖颈支撑不住歪向一边。
“微臣参见陛下。”姚远的话让李迟回过神来,睁开双眼看向姚远,李迟哑声道:“姚卿,坐吧,不必多礼......姚卿的靴子湿了,来人,去拿双新的来。”
姚远忙道:“不必劳烦,我本就是北疆行伍中人,这点寒潮奈何不了我。”
“那好吧......”李迟坐正身子,深吸一口气,才斟酌道:“最近朝中声浪颇大,我想与你商量一下该如何解决。封你为丞相一事是我考虑欠周,如今平白连累你被言官弹劾,我......我很愧疚,两年前初登基时也是如此,我太没用,总是事事依仗你,才会害得你被他们污蔑为‘窃国侯’,是我不好。”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