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如此倒是实巧,十亩荒地五十文出示地契,哪个村的?” 官二:“小人年前入户了松茸村。” 主笔:“棉花种子一亩五斤,五亩二十五斤,收获后按亩产四层赋税,若是亩产不佳按一亩四十斤棉花赋税。你入户松茸,那处地产薄弱,且得悉心照料,次年自行留种,不必赋税。” 官二给了一钱银子,找了一百五十文后主笔唤来一人领他们去库房领种子,磨墨给他出示地契,以及棉花种子申领的文契。 沈逸和官家大嫂没有踏进县衙,寻了个阴凉地儿等人。 两刻钟后官二和官恒拿着种子走了出来,被一堆乡亲们围了上去打听。 “种子可真是免费发放,不要银钱?” 官二:“确实分文不取。” “能领多少?” 官恒:“一亩地五斤种子。” “那个四层赋税啥意思,要是我种不出来,那四层赋税岂不是我得赔银子?” 官二:“亩产不佳,一亩最低按四十斤赋税。” 众人惊叹一声,要是种不出来得赔进去四十斤棉花,这棉花听过没种过,外地的行商带来的棉花最次的也是二十文一斤,四十斤就是八百文,如今开春水草丰盛牛羊肉也才四五文一斤…… 家里没什么底子的心思就淡了,搞不好一亩就得赔进去两只肉羊,还得搭进去人力物力,有点耕地自然是得紧着种粮食。 如今春耕已过,想种棉花还得开荒地,荒地又要缴纳文书钱,怎么想怎么觉得新来的大老爷怕不是急着捞银子,啧……处处都要银钱说什么免费发放。 官二见众人脸色不好,沉思一会儿:“这政策实是惠民,棉花种子金贵,这么大个县城不是一笔小开支,定是上面来了农事官考察过,本地适宜种这棉花种子,悉心照料定有所获。 如今各位还是尽快回家与家人同族商量一番,机不可失啊。” 当下所有人都知道这家汉子也才刚看了告示就立马进了县衙,听他谈吐也不觉得是戏言,不由心里动摇几分。 有几个身上带了银钱的汉子听了立马当家做主踏进了县衙。 还有一些人仍在观望。 远处一个面生不像本地人的官差隐进角落,踏进了县衙,直奔县令的案房。 官二不好久留,今天事儿还多,也不好再多言,免得别人心多以为他是上面派来游说做戏的。 今儿是为着来买粮食,菜种,还有看望三个家生子的。 长生被铁铺的老板买去做了家奴,还是奴籍。 两个八岁的小汉子被姓胡的屠户领了回去,也不知如今是何情形。 跟沈逸二人汇合,直奔理县的杂货铺,如今粮价青稞面八文,玉米面三文,杂豆三文,也有一些外地进回来的稻米和小麦粉,都在十文以上了。 买了五十斤杂豆,五十斤玉米面,花了三百文,紧凑着吃过两月就快秋收,到时粮价能下来些,自家耕地里也能有所收获了。 家里也好久没吃鲜肉了,正好去胡屠户那儿看看两个小汉子,肉价合适也买上些,若是不合适还是多买些豆面回去跟乡亲们换着吃。 杂货铺往前第五个铺子就是胡屠户的肉铺,但他人可能在后院宰杀,铺子是他老父帮忙看顾。 踏进门,就看到胡屠户老父在案板上分割块牛肉。 阿柴在一旁接过,穿棕绳,打下手。 几月不见,这孩子气色红润,不见苛待,官二心里一松,这两孩子有了好去处。 “胡大爷,今日肉价几何?” 胡老汉抬眼看看,:“羊肉精肉八文,带骨四文,羊杂五文,牛肉通贵二文,割啥肉?” 官二算了算价不算贵。 官二:“劳烦带骨羊肉十斤,羊杂五斤,带骨牛肉十斤。” 胡老汉手脚利落,一切就是足斤两,多了点他也不吭声,少了点的他还给切上点搭头,称头翘得高高的。 胡老汉:“诚惠一百二十五文,零头不少。” 官二笑笑,老人家做生意不虚头巴脑,直言直语,真是爽朗。 官二一一数过撒在托盘里,胡老汉看过之后没再言语,给肉打孔穿棕绳,羊杂就用芭蕉叶包好。 倒是阿柴端着盘子一文一文数的认真,官二看的有趣,也不出声打扰。 阿柴数罢,“阿爷,钱数对着捏,明日能不能让启儿来案前,我去帮义父打下手。” 胡老汉笑着拍拍他脑袋,“小鬼,就是没耐心。” 阿柴笑了笑露出漏风的门牙,换牙了。 帮着把肉递给官二,抬眼细看。 “大公子,二公子?阿柴眼拙,刚没认出来捏。” 胡老汉瞅了瞅官二没吭声。 官二官恒都对阿柴笑笑,小孩儿比起之前死气沉沉的孩童判若两人,该是他们快认不出来才对。 “哪还有什么公子,以后见面都是兄长。”官二说着还给了孩子一个脑瓜崩。 阿柴笑笑,也不生气。 “公子,启儿在后院呢,他明日才来案前,现下该是在帮忙料理皮子。” “莫声张,改日再见,好小子,越来越壮实。”官二笑笑。 官二官恒对着胡老汉抱拳鞠了一躬,权当恩谢两孩子有个好去处,结个善缘,就告辞。 官二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人家。 胡老汉挑了挑眉,受了礼,也不说什么场面话,摆了摆手算挥别。 铁铺杂音大,炉灰重,在出城门的偏角上。 如今还要再开十亩地的荒,没两把铁锄头定是吃力,得先把家伙什凑齐了。 踏进铁铺依然是官二官恒两人,沈逸跟官家大嫂要守着牛车,虽说本地民风淳朴,却难免有个别街瘤子。 铁铺里重锤敲得哐哐响,长生打着赤脖帮忙拉风箱,整个人瞧着精壮,黝黑。 铁匠拿着重锤在锅炉上锤炼一把铁锹。 见来了人,把铁锹泼水放在一旁走了过来。 “小兄弟,要点啥?有几个现货。” 官二:“想要两把铁锄。” 铁匠:“新出的一百五十文一把,陈货一百二十文给再打磨,收回来的旧残修修还能将就用一两年,八十一个,要哪种?” 官二想了想,陈货只是有些锈迹,打磨一下跟新的没差,旧的也添两把,开荒用旧的也不心疼。 “劳烦一把陈货,两把残的修理修理。” “现结?” “现结。” “成,我马上给你打磨修理出来,半个时辰后来取。先付定金一百文。” “没事,我给结清,信得过您。”官二数了二百八十文过去。 铁匠数了数,钱数对着,大掌一把落在官二肩头:“老子就喜欢你这种爽快人,等下送你把旧镰刀当添头。” “使不得,铁器贵重,送了我您还挣什么。” 铁匠哈哈大笑。 也就不再说了,是真心想送,也是真送了就不挣几个子了,他没有因为理县就他一个铁匠就漫天要价,偶尔给别人赊个账少个零头也是常事。 长生,背对着众人前拉着风箱,也没仔细听来人声音。 停下擦汗,一个不经意转头看去。 高兴的跳了起来,:“呀,小公子?大公子也来了。” 长生是官府管家文伯的二儿子,一直跟在他爹身边在嫡系这边伺候。 文伯是官府的管家,自然跟着官家老爷下了大狱。 官老爷生死未卜,文管家却罪不至死,只是未等判罪,他们就被流放了。 铁匠一听,呀,还是熟人,缘分啦。 官二官恒笑着点了点头,彼此之间交谈几句,便不作打扰,离开了铁铺。 两人跟沈逸二人再次汇合,把牛车赶到城外,给牛卸了车架,牵着去河边喂喂水草,稍作歇息。 两根麻袋铺在岸边,四人席地而坐,打开水囊和干粮袋,垫垫肚子。 歇够差不多半个时辰,再去铁匠铺拿铁锄,就可以赶路回松茸了。 用过水粮后,官恒说要独自进城看看,官家大嫂今日跟着走走停停这会儿坐在地上实在不想动弹了。 沈逸跟官二说起话来。 沈逸“这棉花种子我还第一次见,小时候娘亲买过棉花,回来填褥子。你怎就知道,我们这儿能种好这棉花?这么多年也只平村有所产量,还都拿去外销,也不知亩产好不好。” 官二:“新官上任就算不急着有所佳绩,也不敢地头没踏稳就算计百姓的荷包,所以这定能惠民,日后上头有佳绩,下头有民众们的声望,何乐而不为。” 沈逸:“看来定是如此,人只会在自己得利时才尽心,这种子说是免费发放,实则赊欠,连本带息。” 官二:“那也是好的,现在百姓们有免费种子,肯尽心尽力耕种,不荒诞农业,次年百姓们有了经验也有了收获,还只正常赋税,多了条生路,耕地多了,子孙后代都是福祉。” 沈逸:“受教了,你倒是看的长远。” 官二:“我猜过不久,我们这儿就会建个对外的贸易口岸了,以后会有很多的异族过来跟我们交换物资。” 先让百姓们有所耕植,提高赋税,兴建城邦。有人就有生意往来,地处边界,就能跟他国交易,建立口岸。 大概今上的万寿宴上,有邻国使者到访,恰好就是与理县一山之隔的小丘国,或者稍远一些的莎煜国。 都是地处寒带物产不丰,若能有个口岸只做贸易往来,那三国边界的民众日子也能好过不少,只要没有纷争,那今后这块土地就会慢慢富饶起来。 官二没把这些说出来,他只想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守护好自己的一家老小,让他的夫郎过上好日子。 皇城千远万远,瞬息万变,能把握好眼前肉眼可见的东西才是实在。 预计着时辰差不多了,官二准备动身前往铁铺拿货。 刚走进城门,官恒就拿着三把绑在一起的铁锄走了出来,脸上有点高兴。 官二挑了挑眉,官恒回以一个晚点再说的表情。 一行四人绑好牛车,慢慢启辰回松茸。
第三十五章 回到松茸村前,沈逸特地去了趟山坳村袁哥儿家里一趟,把官二的话嚼碎了细细说了一遍,让袁哥儿一家早做打算,宜早不宜迟。 等回到松茸村口,官二卸了牛车还给村长家,依旧给了十文钱用作租用牛车的报酬,顺便把告示上的消息告诉了穆勒大叔,让他早点通知村民们,早做决定。 为了证实所言非虚,还把领来的棉花种子放在了村长家,让那些村民们明天都来看看。 回到官家,堂屋炕上摆好了饭食,碗筷。 走的时候就说过天快黑的时候能赶回来,平时也是这个时辰吃晚饭。 四人回来先把买的杂粮放进杂物间,再出来在檐下木桶里净手。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1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