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冰凉,心里却是火热。 一番打整,板车看着越发顺眼。 因还未干,谢知云没坐上去,和齐山并肩走在进村的土路上。 何天明他们到家已有一会儿,俩人过去时,一家子正在院子里劈柴。 除开早上去镇上的三人,何天明他爹也在——一个长相威严的中年男人,正是河源村的村长。之前下山换东西时,被人找来查看过他们的路引,只是没想到竟是何家兄弟的父亲。 好在何守义只是看着严肃些,并未为难俩人,对他们寄放板车也没多说什么,只叮嘱何天明答应了人家就好好看管。 租金也是由何天明和齐山谈的,何守义夫妇全程没插话。何天明是觉得给不给钱都无所谓,架不住齐山坚持,最后磨了又磨,商定一个月给十个铜板的租子。 临走时,何守义叫住齐山,认真建议:“你们若是想长期在此落脚,地契房契还是要早些弄好。” “多谢何叔,我们会尽快安排的。” 离开何家,两人又在村里买了些白菜、萝卜之类的,就顺着小路往山上走。 路过低矮简陋的土墙屋,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杵着拐杖走到门口,叫住他们。 “家里还有些笋干,你们要不要?” 这老太太正是初次下山时给他们指路的那位,也在她家买过几次东西,算得上比较熟悉。 谢知云歉意地摇摇头:“山上能挖着冬笋,就不用了。不过李奶奶可以带去镇上呀,要的人多呢。” “人老喏,不中用了,哪儿还经得起来回折腾。”李奶奶叹口气,又慢吞吞挪回院子。 自家的钱都要紧着花,不可能拿来做好事儿。 谢知云和齐山对视一眼,都没说什么,深吸一口气,开始爬山。
第13章 (捉虫) 回到山洞,生好火后,第一件事就是算帐。 他们早上出门只带了一两碎银,这会儿全都换成铜板,倒在竹笆上摞成一小堆。 谢知云剪了几根麻线拿来,给齐山分出一半。 两人一边默数,一边把铜板串起,到一百枚就打个结,放到一旁。 “……二十四,”竹笆上的铜板越来越少,明显不够一串,谢知云摸起最后一枚,抬头看向齐山,“你那儿多少?” “二十三个。”齐山答了句,接过谢知云手里那串,和自己的总到一起。 “那就剩九钱又四十七文,”谢知云数了数成串的铜板,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板车三百八,米面一百五,肉三十二,菜钱算二十文……” 齐山看他卡壳,在旁边补充:“还有租子。” “啊,对!”谢知云经他提醒,又想起些,连忙在地上记下,“摊位四文,驴子三文,给何家十文,馒头五文。” “差不多就这些?” 齐山点点头,“应该是,大头算清楚就行。” “嗯。” 账有些杂,谢知云花了点时间才理清。 “一共花去六钱又四文,加上带去的一两,今儿应该卖得五钱多。三只凳子也就六十五个铜板,其余都是卖笋子和葛根赚的。” 虽说今天花的比赚的多,但主要是因为添置了板车,谢知云还是高兴。 齐山见他眼睛亮晶晶的,也觉着欢喜,笑道:“这边山大人稀,我再寻些笋子和葛根,趁现在价钱好多卖点儿。” 谢知云丢下木棍,拍拍手上的碎屑,又有些忧愁,“就是太难挖,我们忙了几天才弄回那些,要是能想个办法又快又多就好了。” “没事儿,冬日还长,大不了……”少砍些柴。 齐山一句话没说完,谢知云却突然一拍大腿站起身,扬声道:“啊,我知道了!方老板不是说商队要那些东西吗?我们可以直接在村里收,再拖去卖给他,正好现在板车也有了,方便着。” “只需要比商队给的价低个一两文,就有得赚,”他越说越兴奋,在火堆前走来走去,“也不用担心收不到货——去趟镇上不容易,年轻汉子还能背几十上百斤走个来回,其他人就难了,少不得花钱赶车。却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把货卖光,要不就低价贱卖,要不就费力再带回家。” “卖给我们就不一样,只要和商队搭上线,不管多少都吃得下,不用担心销路,也不必费钱费力,总能拿到钱。” “再不济还有像李奶奶那样腿脚不便的,不管怎么着,我们都亏不了。” 面前的人侃侃而谈,眉目张扬自信,齐山静静听着,心里也有些火热。 毫不停歇地说了一大串,谢知云有些口渴,舔舔嘴唇重新在板凳上坐下,就发现男人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 后知后觉自己有点儿“得意忘形”,他瞪了齐山一眼,“看着我做甚?能不能行你倒是说句话啊!” “我听着很好,明儿先去找方老板问问,”齐山说完,又遵从内心由衷称赞,“你这么聪明,想的法子肯定能行。” 谢知云喝口水润润喉,不好意思道:“哪儿有。” 嘴里这么说,却是始终眉眼弯弯,胸膛也不自觉挺起。 “我也碰到方老板了,就没想起来,还是你脑子好使。” 他说得情真意切,谢知云咳嗽一声,面上笑容更盛。 “等这事儿成了,我们隔段时间收次货,你就能腾出空来做木工。” 谢知云以前没接触过木匠,看不出好坏。但今天集市上,好些人都夸那几个板凳做得好,他心里就有个大致的想法。 这会儿得了夸奖,他便更有信心,将自己的打算全说出来。 “大件儿不好弄,板凳、木盆、匣子这些就不错,还可以往上雕花儿,就跟别人做的都不一样。” “啊,这样一想,卖木雕也不错,譬如簪子、小人儿,姑娘小哥儿肯定喜欢。” 说到这儿,他又想起个问题:“你会画花样子不?” 齐山诚实地摇摇头,爷爷就是村里普普通通的木匠,做东西以实用为主,从不费心搞稀奇样式,他自然也没处学。 意料之中,谢知云也不觉得失望,反而面带自豪:“没关系,我给你画。我虽然书念得不行,但画画却是获得诸多认可的。” “好,都听你安排。我也会跟着学,别嫌我笨就好。” “没问题!我们慢慢来,不急。” 说完赚钱计划,二人总算把目光重新放到竹笆上。 谢知云:“明天先去问问方老板,他若是答应,这些钱就留着收货。” “嗯,那就不藏着了。” 谢知云提起一串铜板,乐得呵呵笑:“幸好今儿早上带了个麻布袋,不然都没地儿装。” “往后铜板多了,就直接在镇上换成碎银,省得占地方。” 两人把成串的铜板收好,终于腾出手来整理新买回来的东西。 ——— 既然要去镇上,二人也没空着手,把驴棚旁晾的木柴驮了几捆到山下,拿草绳牢牢绑在板车上,方才出发。 沿途还载了两个走累的大婶儿一截,赚得三四个铜板。 冬日里要柴火的人户多,并不难卖,就是都不愿出高价,总喜欢挑毛病。两人沿小巷走,敲了许多门,一车柴最后才卖得四十文。 不过都是进项,也不嫌少,能买好几斤米呢。 俩人去过方宅一次,多少有点儿印象。不过小巷岔路多,还是费了番功夫才找着院门。 谢知云理理衣裳,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拉住铁环,轻叩三下。 “来了!” 是个姑娘的声音。 谢知云松开手,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不一会儿,门便从里打开,一身量高挑的女子走出来看了看,问:“你们找谁?” 谢知云:“方老板在吗?我们有事儿想和他谈谈。” “是大花!” 突然冒出一声惊呼,谢知云低头看去,这才发现女子身后还跟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从门缝里探出毛茸茸的脑袋,满脸惊喜地看着被齐山牵在手里的驴子。 因为大花的关系,崔秀兰直接让二人进了院子。 又吩咐还在摸驴子的男孩:“小石头,去跟小叔叔说有客人来了。” “哦!”小石头应了声,一阵风似地跑远。 驴车被小厮赶去后院,二人跟在崔秀兰身后到了前厅落座。 没过多久,小石头就拽着方璟匆匆过来。崔秀兰以喂驴为借口,哄着小石头离开,前厅便只剩下三人。 谢知云摩挲着茶杯,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 方璟依旧是那副斯文稳重的模样,吹了口热茶不紧不慢道:“原也是打算派人去收的,你们愿意送来再好不过。” 商队刚组建不久,人手并不太充足,有人主动送上门,自己就能去更远的地方收货,方璟没理由拒绝。他昨日遇见谢知云,提那一嘴,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 事情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顺利,谢知云喜不自胜,紧接着详细问了商队要什么货、有哪些要求、价钱怎么定等问题。 事关商队的生意,方璟也不马虎,一条条说得清楚。 “……总之,像葛根、核桃这些山货我们都收,药材晾晒好的也要。” “价钱嘛,肯定会比在集市卖的便宜,但差的不多。譬如葛根外面卖八文,我们可能就收七文八。至于你们收多少钱,全看你们自己。” 这与谢知云预计的相似,他没什么意见。齐山做过最大的生意就是和铺子老板砍价,因此只安静地充当听众,更不会说什么。 方璟对两人这态度十分满意,得知谢知云识字,专门取来纸笔,给他写了一份单子,记下货物的大概价格,让他心里有个数。 “多谢方老板。”谢知云接过纸张,扫了一眼,小心地叠放整齐,塞进衣袖。 方璟摆摆手,表示没什么,起身送两人出门。 刚迈过门槛,一个年轻人从前院蹿过来,人未到声先至—— “哥!他们又欺负我,你可一定要帮我出气……呀,呀?”长相俊俏的年轻人瞬间正了神色,背着手一步步走得十分沉稳,“哈哈,原来有客人在。璟哥儿,这二位是?” “他们想在村里收山货来卖给商队,我答应了。” “嗯,很好。我们商队最重声誉,不要想着耍小聪明,掺些烂的……啊!哥你干嘛打我?” 崔牧川捂着头,委屈地看向方璟。 “行了,我都已经谈好了,别捣乱,”方璟扯扯僵硬的嘴角,冲谢知云露出个笑,“我送你们出去。” 谢知云瞥眼快贴到人身上去的崔牧川,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叫个小厮带我们牵驴子就好,方老板您去忙。” 方璟没坚持,喊了人领他们到后院。 到得后院,两人在一群高头大马中找到了自家驴子——吃着豆饼拌麦麸,可比在山上享受得多。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