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仰头盯着门上的牌匾看了半晌,不确定道:“这个是不是换了?” “嗯,竟还烫了金。不光这个,连幌子也是新的,”谢知云苦涩一笑,“看来没有我,他们也能安然度过难关。” 原来并不是非嫁不可,可那些人偏偏选择把他推出去。 谢知云没再继续向前,低下眼眸摸摸驴背,轻声说:“走吧。” “现在去谢宅?” “不去了,”谢知云一脚踢走地上的小石子,又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齐山,“但我想再看看阿爹。” 谢知云的阿爹出身不好,没能葬入祖坟,而是埋在镇外的某片小树林。 今晚没有月亮,一出镇子,就见不着什么光,树林里更不必说。 于是两人找摊贩买了盏灯笼,走到郊外后,又拾了些枯草、木棍,用板车上的麻绳绑出几个简易火把。 如此总算能勉强看得清路,不过通往墓地的小路不太平整,俩人依旧走得慢。 夜里的坟地难免阴森,但在那里长眠的是自己阿爹,身旁还有齐山做伴,谢知云并未觉得害怕。 经过一个岔路口,再接着走几步,就来到一处较为空旷的平地。 借着火光,一眼就能看见正前方的石碑,那正是谢知云阿爹云亭的墓。 和过去十多年不同的是,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出一座坟,前头只立了块木牌。 谢知云提着灯笼,凑近了才看清上面的字——谢知云之墓,庆历五年九月十三。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齐山识得的字不多,只依稀辨出一个“云”字,但观谢知云神色也能猜出是怎么回事。 谢知云直接开口肯定他的猜想:“嗯,这是我的墓。” 谢知云毫不意外,毕竟不管是为了应付贾府,还是从名声考虑,说他死了都是最好的选择。 正好齐山点了一把火,只要堵住下人的嘴,放出消息他是被烧死的,也不会惹人起疑。 摸着墓碑上凹陷的刻痕,谢知云居然松了口气,心中高悬的大石头终于落到实处。 谢家承认他的死,必定不敢再到处找人。不然被贾府知道,怎么都说不清。 那么他便可以安心待在河源村,不需要东躲西藏。 想通这点,谢知云面上总算露出真切的笑容 :“从今往后就真的没有谢三少爷了。” 齐山以为他还在为谢家的所做所为感到伤怀,又是气愤又是心疼,抬手就要把木碑给掀了,“那样的家人不要也罢。” “哎!”谢知云连忙抓住他的手,“不能动,就这样立着,弄倒了别人起疑怎么办。” “哦,”齐山不自在地缩回手,“可你人还好好的,这多不吉利。” “我都不在乎,你怕什么?最好所有人都觉得我死了才好。” 话一说完,面前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不能随便说那个字。” 谢知云心中一暖,偏过头“呸呸呸”几声,笑着问:“现在好了?” 齐山这才点了点头。 云亭去得早,谢知云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只记得他声音很好听,终日郁郁寡欢。也就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谢知云在墓前站了半晌,终究还是不知道和他说些什么,最后只跪下磕了三个头,就招呼齐山离开。 夜色渐浓,外面更冷了。 但两人商量一下,都觉得趁天黑人少离开更安全,于是没进镇子找客栈落脚,而是驾着驴车继续赶路。 不知走了多久,天上开始飘雪粒子,打在树上簌簌作响。 两人找到个避风的地方,将板车卸下来挡住,生起一堆火。 幸好之前早有预料,衣裳穿得很厚,烙饼、番薯和水也带得足,不至于受冻挨饿。 “这儿离镇上应该挺远,不会遇到熟人。我守着,你眯一会儿,等天亮再出发。” “我睡不着,你先歇歇,我困了再叫你。” 齐山知他心中纷乱,没接着劝,却也并未依言闭眼歇息。举起火把在附近拾来更多枯枝,把火烧得更旺了些。 木柴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火星子随风跃动。雪依旧在下,不过并不大,落在地上薄薄一层,跟盐粉似的。 齐山拿着木棍在火堆里扒来扒去,悄悄斜眼看了身旁人好几回,最后咽了口唾沫,说出憋了一路的话—— “阿云,我我想建个房子,就在河源村,和你,和你一起。” 话说出口,就越来越顺溜,“我是个粗人,也没什么出息,不识字,不会做生意。但我会对你好,给你抓鱼、摘果子、做木雕。” “好。” “我赚不了大钱,但一定不让你饿着……你说什么?” 齐山一个用力,把架好的枯枝戳垮,火星蹿得更加厉害。他倏地转头,目光灼灼盯着身边人。 谢知云目光不闪不避,又重复一遍,“我说好。” 雪忽然停了,落在枯叶上的窸窸窣窣悄然消失。 只能听见胸腔里“咚咚”的擂鼓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 齐山仿佛被施了定身术,呆呆地坐了好半天才猛地站起身。 “你答应了,真的答应了,我没听错!” 谢知云看他傻乎乎的样子,有些好笑,存心逗他:“我乱说的。” 齐山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回去就找何叔,跟他商量买地的事儿。我们是住在山下还是山上呢? “山下人户多,来往也方便。山上清净,找木材容易,各有各的好。” 谢知云安静听着,头一次发觉原来这人也有话多的时候,颇有点稀奇。 等发现人住了声,正满眼期待地望着自己,他才歪了歪头,认真考虑。 最后两相权衡,还是觉得住在山上好,“水管、驴棚都弄好了,搬到山下又得从头开始,也费事儿。而且柳家和我有过节,离得近了指不定天天来找麻烦。” 齐山平复下心情,重新挨着人坐下,“那就还是住山上,把山洞附近的平地买下来,建房也挺好。” 两人就着建新房的事又聊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谢知云撑不住,靠着齐山睡着了。 齐山一夜未眠,不停地添柴加火,生怕人冻着。 如此过了几个时辰,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
第18章 “你们怎么才回来?还以为出什么事儿了。”何天明和齐山合力把板车推进牛棚旁的杂物间放好,出来时顺手锁了门。 “走得远些,到镇上交货已经晚了,看天色不好,怕大雪封路,就随便找个客栈睡了一宿。让你们担心了。” 村里人有时去镇上、县里做活也会在外过夜,何天明对谢知云的解释并未多想。 “嗐,回来就好,你们吃饭了没?早上蒸的还有馒头,我去拿几个过来。” 齐山一把拉住他,“不用,我们在镇上吃过了。何叔不在吗?我有事儿找他说。” “他和娘去牛大婶家了,应该就快回来,”何天明停下脚,“是有啥事儿啊?” 齐山:“我们想买块地,建个房,在这边安定下来。” “那还真得等我爹回来才能办,外头冷,进屋烤火。”何天明夺过齐山手里的缰绳,把大花往棚下的柱头一拴,就揽着人往里走。 何天珠也挽上谢知云的胳膊,好奇地问:“云哥哥,你们打算在哪儿建房啊?” 谢知云对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单纯小哥儿很有好感,一点不觉得烦,轻声细语道:“还是在山上。” “那好远哦,爬上爬下多累,怎么不搬到山脚下。” 何天明在前面搭腔:“对呀,人多互相也有个照应。” 谢知云笑笑:“山上安静,大山做木工活也方便,挺好的。” 何天珠撇撇嘴,“也是,搁村里天天扯皮拉筋的,听着都烦。” 何天明翻个白眼,毫不留情地拆台,“那你还回回跑去看热闹,也不怕把耳朵震坏。” “你不也去了?” “那是怕你也挨骂,不然又要掉金豆豆。” 有兄弟俩在,就不可能冷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还要拉着谢知云和齐山聊天,等待的时间过得很快。 何守义夫妇二人回家,看到谢知云和齐山,也是先关心昨夜未归的原因。 谢知云把之前的说辞复述一遍,又问起买地的事儿。 “是该盖几间房,总在山洞也不像话。而且不瞒你们说,其实有好几个人私下跟我埋怨你们两个外乡人占了地、砍了树,心里不满着呢。我还打算催一催,没想到你们先找上来。这样好,有了地契旁人就不会多说。” 这些情况谢知云他们还真一无所知,又是意外又是感激,忙不迭跟何守义道谢。 “没什么,你们在村里听到那些话也别放在心上,”何守义不以为意地摆摆手,“他们那是忘了,这村里祖辈有几个是土生土长的,不都是外头进来,聚在一处才成了今天的河源村。” 谢知云听出他话里的含义,点点头接道:“河源村是个好地方,我们只想在这儿安安稳稳过日子,还要多靠乡亲们帮忙。” “哎,不管是打哪儿来的,只要和和睦睦,日子就不难过。” 何守义提点几句,这才开始问买地的事儿。 “你们可有心仪的地方?” “就山洞附近那片平地,如果能把山洞也买下来最好。” 山洞足够大,拿来放些杂物、做木工都挺合适,还可以省去一间房。 “那地界建房子倒是没问题,但算是山林,价钱估计比这下面贵些。” 谢知云和齐山都没买过地,真不懂行情,只能问何守义—— “大概多少?” “一般来说是二到三两银子一亩,具体的得等里正来看过才知道。” 那确实不便宜,但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决定就要那块地。 何守义:“行,那你们回去准备准备,明儿一早和我去找里正。” “多谢何叔。” 里正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确认齐山的户籍和路引都是真的,当天便带了人,跟随他们来到河源村。 上山丈量一番,划定了地界,在村长家草拟三份契书,叫齐山一一按了手印。 包括山洞和溪边一小块荒地在内,总共八分多的地,算二两一钱,外加一钱的办契费用。 签好的契书还要送去县衙登记盖章,但因为马上要过年,得等正月里才能拿到手。 不过已经成功一半,两人都挺高兴。 办妥一桩大事,接下来就该正经忙年。 上回谢知云心绪不宁,好些东西都没买,于是两人挑了个天晴的好日子,专程跑去镇上办年货。 大过年的,少不了荤腥。 先前说在村里买肉,但耽搁三四天,就那几户养猪的的人家,早宰杀完,该卖的也都卖了,早没他们的份。 没办法,两人还是只能去肉摊。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