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鱼汤逐渐收汁,贺小云开始大显身手,各种调料一一上阵,辣酱,酱油,盐,甚至不惜滴入好几滴昂贵香油。凡事他能看见的调料,便不管不顾,都要往锅中撒上一点。 就在贺小云要往锅中倒入醋时,贺渊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你熬鱼汤,咋还往锅里放醋嘞。” 贺小云闻言,手中汤勺一顿,不悦地瞪了贺渊一眼,恼火道:“我煮个饭,你一直搁旁边叭叭叭,烦不烦呀?你能行,你咋不来啊?还叫我做甚?我熬过的鱼汤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能不晓得吗?” 贺渊被噎得哑口无言,只好苦笑摇摇头,继续烧火,眼见鱼汤也快出锅时,他就回房喊于清出来吃饭。 于清早上没吃饭,中午就吃了几个鸡蛋,自然是饿了,三人围坐在灶屋小木桌旁,天已完全黑透,贺渊点亮一根蜡烛,立于木桌中央。 贺渊全程皱着眉,三两口扒拉完饭菜,那小哥儿真是鬼话连篇,连清哥半根手指头都比不上,还在那吹牛,这些年也是苦了大山哥,不但要带娃,还得吃猪食。 各种味儿掺杂一块,其中还夹带一股腥味,早知如此,不如不洗鱼还浪费水。 饭后,贺渊将剩的大半鱼汤,倒给了土小黄,小狗崽倒是吃的直摇尾巴,给予贺小云高度认可。 ………………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月悄然溜走。 期间贺渊还带小文盲去了衙门,将于清的贱籍销去,入了贺家的籍。 于清没读过书,连大河村都没离开过几回,更不懂大夏朝律法,天真认为拿了契书,自己便是平民了。 那日于清很高兴,贺渊也很兴奋,毕竟头一回见在床上如此配合的于清,只穿了一件小衣,乖乖地坐在床上等着他。 两人小日子过得充实,人住在农家,几乎没有闲暇时刻,总有忙不完的活计。 清晨,趁着气温凉爽,他便去大河取水,浇灌旱地,闲时就与于清上山砍竹子,回来后,贺渊会耐心地教于清编织竹扇。 贺渊凭借上辈子,从书本学来的知识,每日空闲时,他便上山挖草药,拿去镇上卖一回,也能赚七十文钱哩。 此时,贺渊忙碌于瓜田旁,与柱小子合力搭建草棚,没办法,贺渊不会搭草棚,只好喊上柱小子前来帮忙。 西瓜与甜瓜也逐渐长成一个个小圆球,每当有人路过时,见瓜田长这么多瓜,便一阵唏嘘。 直夸贺渊傻人有傻福,以后定是有大出息,令村人羡慕不已,其中不乏有哥儿,姐儿私下埋汰于清,别看贺渊如今对清哥儿百依百顺,可日子还长呢,汉子一有出息,两口子不得生出二心。 村中闲话贺渊全然不知,他望着瓜田,喜在心头,照顾瓜田也更上心了,毕竟,这是赚钱的小祖宗,可不得好生伺候,但即便如此小心,仍有两根西瓜藤不争气枯萎了。 好在,甜瓜足够争气,加上他照顾西瓜藤时,对甜瓜也难免上心,一根瓜藤上结满了甜瓜果。 眼瞅西瓜就要成熟了,可不得抓紧搭建草棚,两人用锄头挖掘出一个个宽度小,长度深的圆坑,随后将六根两尺高的青竹稳稳插入,在填回泥土并踏实,确保泥土紧密贴合为止。 正当两人忙活之际,于清的声音穿过田野:“阿渊,喊上柱小子一块儿回来吃饭了。” 贺渊立刻高声回应:“晓得了,马上来,柱小子你先别忙活了,吃饭要紧。” 走回贺家院前,贺渊立马打来了一盆清水,与柱小子蹲在院落洗了手后,才步入堂屋,贺渊热情地招呼道:“柱小子,多吃点饭,别客气哈。” 于清中午箜的四季豆腊肉饭,配上凉拌酸辣黄瓜与丝瓜汤,香味扑鼻,腊肉咸香与四季豆完美融合,白米饭粒粒分明,软硬适中。 凉拌的黄瓜,酸辣可口,丝瓜汤带着一丝清甜味儿。 贺渊目光不自觉落于,正埋头苦吃无暇他顾的贺小云身上,心中不禁暗自摇头。 自从那晚后,贺小云时不时就跑来找于清玩儿,七日前贺渊便托人给大山哥带了话,估摸大山哥应也快回来了。 贺渊便提议道:“云哥儿,往后让嫂子教教你咋做饭吧,听说嫂子人可勤快了。” 贺小云嘴里嚼着饭,含糊不清回应:“我哥也勤快,但做饭嘛,嘿嘿,还真不如我,往后我也给嫂子做饭,让她尝尝我的手艺。” 贺渊轻声一笑,随即正色道:“吃完饭记得去喂鸡,昨日你顾着玩,草都没割多少,下午和清哥一起编竹扇,卖了钱给买糖吃。” 一听有糖吃。贺小云眼睛一亮,拍着胸脯保证道:“渊哥,你放心,昨儿是王家赌鬼回来抢王夫郎的钱,拿不到还打人哩。全村不都去看热闹了,我向你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贺渊满意点点头,转而看向一旁略显拘谨的柱小子,见他身形瘦弱,便说道:“柱小子,锅里还有饭呢,多吃点,别跟哥客气。” 柱小子连忙摇头,他就帮点儿小忙,不是啥大事,自家没水田,娘又病着,一年吃不上几回白米饭,他已是很满足了,更别提米饭中还有腊肉粒嘞,清哥儿手艺好,饭箜的喷香。 柱小子用粗布衣擦了擦,满是油渍的嘴角,露出个质朴而满足地笑:“够了,我已吃饱哩,我先去地里把框架子搭好。” 于清笑道:“别着急忙活了,再坐会儿,我去给你盛一碗饭来,活儿干得多,一碗饭哪里够。” 言罢,于清就拿起碗走向灶屋,心里盘算着,上午与贺渊上山砍竹子,下午还得搭棚子,咋样也得让人吃饱饭才行。 不多时,于清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回来。 柱小子心中满是感激,渊哥为人是真不错,难怪时常听村里人夸渊哥,说他嘴巴甜,会说话,以后指定有大出息。 午后,阳光炽热,干活时柱小子十分勤快,力气活争着抢着干,两人先用竹子搭建起正方形屋架,相接处用凹槽卡住或用粗麻绳紧紧捆结实。 茅草是于清上午割好的,铺草也有技巧,先将茅草捆成一把把,再均匀铺在屋顶之后,用牛筋草将茅草捆在屋架之上,避免大风会将茅草吹跑。 而四周的围挡,是于清用芦苇杆铺成一排后,用细麻绳一根根系上的草席遮挡,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将芦苇草席用麻绳紧紧固定在木架上了。 芦苇杆连接并不紧密,露出许多细小空隙,使得明亮阳光透过细缝洒进棚内,棚内满是斑驳的光影,风一吹屋顶的茅草会随微风轻轻晃动。 棚外则是一片瓜田,六月中旬,田野间的蔬菜已陆续成熟,四季豆,豆角,丝瓜,黄瓜挂在农家人搭建的木架上。 旱地上爬满了南瓜藤,冬瓜藤,藤上开出黄色小花,黄花下结出小圆果,贺渊蹲在地里掐了一把南瓜尖。 回头一看,柱小子的身影在黄土路上逐渐远去,贺渊无奈地摇摇头,本想留柱小子在家吃晚食。 可他却不肯,脾气倔的很,说村里人干活吃顿午饭就行嘞,哪有人还再吃晚饭哩,他也不想想请人干活,是给了钱才吃一顿饭,这小子还是太实诚了。 贺渊手中紧握一把南瓜尖,往家中走去,心想,若是碰见柱小子卖山货,就多买一些,也算照顾柱小子生意,毕竟山货不好卖,不要钱的东西,到处都是人找来卖的。 贺渊透过木门见堂屋内,贺小云与于清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手中编织竹扇子,土小黄趴在于清腿边,晒着太阳呼呼大睡。 于清抬头看到贺渊,露出个甜甜地小酒窝:“阿渊,忙完了呀,搭的咋样。” 贺渊将南瓜尖放入筲箕中:“瞧着还行,你要去看看不。” 于清连忙放下手中竹扇:“好,云哥儿别忙活了,咱一起去看看呗。” 于清走出堂屋,一眼望去,便能看见自家瓜田旁,搭建起了一个草棚子,贺渊带着三个小尾巴,走进棚内。 棚内空无一物,唯有洒进的阳光,挥挥洒洒落在地上,朝着瓜地的一边,并未安装木门,这样人躺在茅草棚内,也能将瓜田情况尽收入眼帘。 贺渊说道:“日后,直接铺一张竹席,晚上我就在这睡了。” 于清立即反对:“这咋能行,虽说夏日炎热,可地上湿气重。” 贺渊不以为意,轻笑道:“睡不了多久,西瓜七月上旬才成熟,三伏天正热呢,地上还能凉快些。” 于清收敛下笑容,语气果断:“搬三根长凳,架上木板,在覆上茅草与竹席,这不简单又舒服。” 贺渊随口一说:“咱锁事多,无需如此费心。” 于清却凶巴巴地说:“如此不爱惜自个身子,日后有你好受的,落下啥病根,休想我来照料你。” 于清牵着贺小云走出草棚,回头见贺渊还愣立原地,不悦道:“站在那儿做甚,吃不吃饭呀,忙活半日,莫非你不饿,不饿今晚就不煮饭哩。” 贺渊连忙跟上于清脚步,自打成亲之后,夫郎脾气是越来越大,如今,于清在家时常与贺母拌嘴,气得贺母直跺脚,想摔东西,却又舍不得。 贺渊与贺父对此,已是习以为常,任由二人在家中咋个闹,往日吃饭还会唠上几句,当下一家子吃饭很是清净,无一人言语。 午时剩余不少四季豆米饭,于清直接炒了一道蒜蓉南瓜尖,米饭中融合了咸香与油味儿,单吃米饭,无需配菜,一人都能吃下两碗饭。 第31章 于清给土小黄倒满一碗米汤后, 一家人围坐木桌旁吃起晚食,昨日贺母与于清吵了一架,现下一直板着脸。 见贺小云不停地夹着菜, 贺母皱起眉:“吃吃吃, 你一小哥儿, 怎地如此贪吃?没瞧见今儿一盘子菜, 不留给你堂哥吃, 咋光顾着自个。” 贺小云不过就是十四岁的小哥儿, 被贺母一吼, 便有些吓住了,小手怯生生收回,埋头默默扒拉碗中米饭。 见此,贺母神色稍缓,夹了一筷子南瓜尖,放入贺渊碗中:“阿渊, 别光吃饭, 多吃点菜嘞。” “娘,您也多吃点,不用管儿子,我晓得的。” 晚饭后,云哥儿主动收拾起碗筷,他吃了人家的饭不就得干活,这年头可无人愿养闲人。 在贺家这几日,不仅要割草, 喂鸡还得与清哥哥一块编竹扇, 一把扇子日后卖了,渊哥说给他十五文钱哩, 况且渊哥每回去镇上卖草药,都会给他们带吃食回来。 次日晨光初破,于清便早早起身,在灶屋蒸馒头,马上旱地的玉米就成熟了,去年留下的玉米面粉,于清打算蒸上一锅玉米馒头。 将玉米面粉与白面粉混合均匀后,加入猪油能让面团更加柔软,用开水烫面之后就可以开始揉面了,直至揉成光滑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放入锅中膨胀至一倍大,最后蒸一柱香时间。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6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