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姐,我……”采黛还在哭着,差点要背过气去。 桌上的熏炉缭绕着阵阵香气,充斥在整座宫殿之中,但稍稍靠近江知宜时,只能嗅见浓厚的汤药味道,像是一头钻进了药室,扑面而来皆是各种草药的苦味儿。 采黛却毫不在意,伸手抱住她,泪如涌泉,一刻不曾停下。 江知宜再装不得狠心,缓缓转过头来望着她,为她拭了拭满脸的泪,温声劝慰:“不许再哭了,我没事的,真的,若是有机会,我会去看你们,若是……” 她略微停顿,猛然想起皇帝说过,‘那“笼子”不允外人进,也不许她出,’面上顿时露出些苦涩的笑,又道:“若是没有机会,我会尽力想别的法子。” 采黛不想听她说这些叮嘱的话,也不知该如何回应,只是固执的抓住她的腕子,好像只要将人紧紧攥住,那她说的那些事儿,便不会发生。 江知宜任由她抓着,不发一言,因为说再多也无益,这困局难解,她也没有别的主意。 长夜渐逝,东方欲晓。 江知宜半睡半醒之间,断断续续的做了一夜噩梦。 梦中皇帝依旧隐在半明半昧之中,他的手还握在她的颈上不断聚拢,即使梦境恍惚,依稀还能觉出些难以喘息的痛苦。 而后闪过的,是满脸泪痕的母亲、皱眉训斥的父亲,以及不断愤怒叹气的兄长,这些人的脸在她跟前一一越过,又不断交叠,走马观花似的,让人眼花缭乱。 她心中焦急,想摆脱掉皇帝的束缚,但是怎么挣扎也甩不开,她又想伸手抱抱母亲,但母亲却越离越远,身影逐渐消失,无论她如何呐喊,也不肯再出现。 这样错乱复杂的感受太过真实,直到她醒来,仍觉得似在梦中。 她的头还有些发懵,但幸好没有因为昨夜挨过冻,就再次缠绵病榻。 或许是昨夜那碗药起了效用,江知宜暗自庆幸,抬手拭了拭额上的虚汗,朝着殿外抬声喊了句“采黛”。 殿外无人应声,但没过一会儿,便进来一个从未见过的宫女。 她面上不带一丝笑,恭恭敬敬的朝着江知宜行过礼,才应:“姑娘醒了?奴婢这就伺候姑娘盥洗,殿外李公公正等着送姑娘去凝翠宫。” “我的侍女已经去了临华宫吗?”江知宜出言只问采黛,却并不关心自己要去哪,毕竟这并非她所能决定之事,况且身在他人控制之下,去哪又有什么分别。 “奴婢只是奉命伺候姑娘,其它一概不知。”那宫女声音干脆,其中不掺杂一丝情绪。
江知宜略微点头,也不欲为难,自顾自的朝着外面张望,但并没瞧见采黛的影子,倒看到在檐下不断踱步的李施。 既然要送她去别的宫殿,那采黛已经被送去临华宫了吧。 皇上的动作可真快,昨夜刚说给她准备好了去处,还要用采黛当幌子,今日就已经开始着手了。 只是不知道,那假扮她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当真能瞒过宫中众人,让别人都以为她这个镇国公家的小姐,正老老实实的住在临华宫养病吗? 想着,那宫女已经端了热水进来,她干活极为利索,也不多说一句话,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只管做着自己的事,伺候江知宜盥洗、换衣之后,便领头出了大殿。 外面又下起雪来,不似前夜的堆银砌玉,倒像是细小的盐粒儿从空中撒下,沾衣即化,留下星点冰凉之后,再不见踪影,连地上都不曾落下它们的痕迹。 李施亦步亦趋的为她撑着伞,不敢有半点儿怠慢,一路滔滔不绝的说着凝翠宫的好,直到趋近殿门,才止了口,笑吟吟的要引她进去。 江知宜停在殿门前,打量着凝翠宫的一切,目光最终落在宫殿的长廊,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她还是望见殿门前挂着个金丝鸟笼,衬着雪光,仿佛在熠熠生辉。 她嗤笑一声,又去看宫殿的朱墙绿瓦、勾角飞檐,那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飞鸟,正欲展翼而飞。 仔细想想,不管是这个宫殿的样子,还是这宫殿的名字,都是实实在在的嘲讽,被迫困于这儿的孤鸟,如何有凝翠的生机,如何像飞鸟般振翅? “江姑娘,咱们进去吧。”李施收起伞,出言催促。 江知宜转身望向身后宫阙,巍峨楼殿、城高池深,无论站多高,恐怕也望不尽这重重深宫。 她怔在那儿,细雪顺着油伞簌簌而下,洋洋洒洒的,胡乱飞舞着,周遭的一切仿佛都模糊了一般。 她仰头望天,将手伸出伞外,想要用手心接一接飞舞的玉鳞,但等了半晌,只落得满手的冷润。 不知过了多久,江知宜才回过神来,轻声应了声“好”,拢紧身上衣衫,义无反顾的抬脚迈过了宫殿门槛。 而正对着凝翠宫的斜角长道上,闻瞻正立在那儿,看她一步步踏进自己所设的囚笼之中。 “皇上,外头冷,咱们在这站了这么久了,还进去吗?”候在一旁伺候的小太监弓腰询问。 闻瞻没有应声,其实在江知宜刚到殿门之时,他就已经站在了这儿,不过是被这漫天细碎的雪晃了眼,一时忘了进去。 “皇上……”小太监又唤了一声,将手中的伞往他身上倾了倾。 “罢了。”闻瞻如梦初醒似的,又往凝翠宫匆匆扫过一眼,才道:“凝翠宫的事情,一点儿也不许传出去,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走漏了风声,也不必回朕,直接解决了就是,左右管不住嘴的人,留着也是无用。” “是,奴才明白。”小太监连连点头,随着他调转方向,往凝翠宫相反的宫道上走去。 “临华宫的一举一动,也不能放松,至于镇国公家的公子江知慎和离王之间的来往,暂且缓一缓,切勿打草惊蛇。” 闻瞻细细交代过,撩袍刚走了几步,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嘱咐道:“着人将凝翠宫的名字改了。” “皇上您要改成什么?”小太监微微抬头,半眯着眼遮挡飞雪,竖耳听得仔细。 闻瞻停下脚步,举目环顾漫天银砂,若有所思的回应:“就改成玉鸾宫吧。”
第9章 亲吻(小修) 会不会伺候人? 玉鸾宫内,云顶檀木为梁柱,重重锦布为帘幕,触目之处皆是暗沉之色,不见一点儿光彩,连空气好像都是压抑着的,让人觉得沉闷不堪, 殿内弓腰垂头候着四个太监和四个宫女,他们与旁的宫人不同,皆着深色素衣,面上不喜不惊,没有任何表情,但又恭敬万分,见江知宜进来,纷纷跪地行礼,在得到起身的回应后,继续平静的立在一旁。 江知宜本不期盼要与外人有何交流,既然他们沉默少言,更是再好不过,还省得自己再花费心力应付无关之人。 她朝着众人扫过一眼,勉强看了个眼熟,不管李施还在热火朝天的交代宫人如何伺候,也不管她每走一步,便跟着她行一步的宫女,自顾自的进了内殿。 被当做鸟雀豢养的人,用不着知礼知事,最好连自己的心思都不要有,还用得着再给谁面子吗? 内殿与外殿的装饰大同小异,都是黯淡无光的颜色,不过地上铺就的绒毯、墙上挂着的锦绣壁毯,倒是让江知宜吃了一惊,因为她着实没有想到,困鸟还有此等待遇。 跟着她进来的宫女扶着她在桌前坐下,适时的递上杯热茶,江知宜伸手接过,但那茶还没来得及进她的口,便听殿外李施的声音突然响起。 “江姑娘,皇上着人传话来,正和殿还有折子要看,这会儿先不过来了,兴许晚上会再过来,姑娘提早准备准备,奴才就先退下了。” 江知宜手上动作一滞,茶杯险些滑落,最后虽未落地,但半杯热茶直接浇到她的手背上,灼出一片微红,在白皙柔嫩的肌肤上格外显眼,她却恍若不知,低头轻轻抿了口茶,咽下适才的慌乱。 既然进了这凝翠宫,便知道有些事早晚会发生,不是吗? 直到出了凝翠宫,李施脸上的笑就没散过,兴冲冲的,带着些得意,好像碰着了什么了不得的喜事。 在宫中当差久了,熟知不管干什么,见面都要露三分笑意的道理,他一向装得极好,但这回的高兴,却是十分由衷。 其实也不为别的,就为皇上身边突然多了个姑娘,甭管这姑娘是逼来的,还是夺来的,总归皇上身边有这么一位了。 况且这姑娘除了身子不好,样貌身份都是顶好的,跟皇上相配的很,最重要的是皇上对她还算是上心,用尽百般计谋,也要得到人家,这可不只是上心。 仔细想想,皇帝即位半年,眼见着帝位坐的越来越稳,却始终不见其充盈后宫,即使是皇上刚回宫时,先帝为其择的两位妾室,都随他登位晋了位分,却从不曾得过宠幸。 儿女之间的情愫,他们这些阉人不懂,但朝中众臣却对此颇有微词,曾多次上奏劝谏,让皇上多进后宫,尽早开枝散叶。皇上虽不怎么听这些话,但说得多了,难免生厌。 皇上不高兴,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奴才的日子不好过,都说伴君如伴虎,他们这些贴身伺候的人,若是撞上皇上不高兴,稍一大意,那丢的可就是小命。 在宫中,最不值钱的,就是奴才们的命,卑贱之人要保住性命,要荣耀富贵,可不就得随着主子高兴吗? 李施暗暗想着,不由又转头看了看凝翠宫,说起来,江家小姐算是第一个住进这宫殿的人。 听说皇上要着人把这儿改成玉鸾宫?这名字好,跟里面那位十分相衬。 日暮天寒,醺云低低沉在半空中,遮住了天色,大雪持续不断的下了一天,到了入夜之时,整座宫殿都被落雪覆盖,银装素裹之下,隐隐露出些红墙绿瓦的色彩。 江知宜早早沐浴完,这会儿正屈膝坐在窗前,一手垂在身旁,另一手抚上窗棂,顺着它的纹路来回滑动,眼神则透过镂花窗棂,凝视着殿外一切。 满宫皆是晶莹剔透的落雪,发出暗淡的微光来,衬得殿前亮堂一片,别有一番风姿,檐下挂着的金丝鸟笼,经风一吹,与梁柱相互碰撞,发出“砰砰”的刺耳声。 游廊下有人缓缓踱步过来,步伐极慢,但每一步都走的极为稳重,前头引路的太监低声同他说着什么,手中提着的细纱宫灯发出柔和的光,正照在他的身上,映出一张冷若冰霜的脸和一截好身段来。 江知宜瞧见了那人,却并无动作,直到他掀帘进来,发出“窸窸窣窣”之声时,她才转头看向来人,柔声道了句“皇上万安”。 那声音说不上勾人,但绵绵软软的,带着些欲说还休的纠缠,一如断了线,却扯不断的珠帘。 闻瞻的手还停留在帘上,闻言一愣,抬眼便望见蹙眉看着他的江知宜。 她身着薄衫,瘦削的身姿更显衣衫宽大,长发披散在肩上,被窗间吹过的细风扬起,不知是不是风迷了眼睛,她的剪水双瞳中还带着氤氲的水气,重病的纤弱之态尽显,仿佛随时可以散去一般。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3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