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爽快了,关外的人烦不胜烦,这回被骚扰的人反倒成了关外游民。 赵靖珩陷入沉思,转向一旁同样听得眉头打结的印俭:“你说,当初我要是早点让他来西北,这棵苗子是不是不至于长成这样?” 印俭仔细思考,摇摇头:“我倒觉得,他早点来,就会早点去烧草场。” 赵靖珩仰头思索,片刻点点头。 言之有理。 皇帝赋予陆旋的权力,不仅仅是在军事上,他接替淳王总督西北边镇,无论文武,大小官员都要服从他的指挥。 对于边境各镇的管理,陆旋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要依地势有针对性的布置攻防。 有些边镇只需要坚守住,不让北蛮部族劫掠到任何东西,就可以让他们烦恼,生出重重矛盾。 整个北蛮部落联盟,都是靠着劫掠、分赃维持的。联盟之下各部族亦要给各大家族分赃,最后再漏到剩下那些零散人口手里。 例如满赤仑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部落,资源极其有限,底下的各个家族,都要靠着汗王的分配。分配不均,就会导致家族间的矛盾。 连部族内部都有诸如此类的矛盾,更何况是那样大一个北蛮联盟? 各部族为何结盟?不就是为了一起分赃。他们本身贸易薄弱,无法供养大体量的军队。时日一长,内部分赃不均,所谓铜墙铁壁的联盟,也就不攻自破了。 有了这样的考量,陆旋准备亲自巡视边防,带领一支千人队伍前往几个重镇,视察当地军械粮草储备情况。 尤其是几个军器局,是重中之重。 一路往东,所到之处边防颇为完善,足以证明淳王管辖之下治理严明,付出诸多心血。 抵达岜州,在当地官员的接引下,陆旋视察了岜州军器局。 一面翻看手中账簿,一面听军器局大使的汇报,听着听着,陆旋注意力从账面转到了汇报的军器局大使身上。 “按照工部下发的图纸铸造的火器十分精良,比起以往所使用的,威力大大增强。使用门槛也远低于之前的火铳,瞎子也能命中。要是我领兵,用这些火铳定无败绩。”那名叫王赟的军器局大使,见到陆旋态度积极得超乎寻常。 谈及火器,中规中矩,说起领兵打仗来,王赟神情自豪,带着跃跃欲试。 岜州军器局中生产的火器数量多,且鲜少残次品,一切流程严格按照标准,上下井井有条。 陆旋合上账簿,突然发问:“你在任军器局大使前,不是工匠吧?” 乍然被问了个与火器无关的问题,王赟愣了愣,才回答道:“回元帅话,就任军器局大使前,我曾任抚宁都司。” 果然,感觉没错,他曾当过武官。陆旋大为奇怪:“你一个武将,还是都司,怎么会到军器局来做大使?” 王赟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忍了半天没忍住:“摊上个糊涂上司能有什么办法?这是上级的调令,我还能违抗不成?” 这要是给那帮文官听见了,高低得参他个辱骂上级的罪名。 陆旋好奇:“你的上级是谁,怎么会将打仗的武将调来军器局?还是你做了什么,得罪了人?” 王赟索性破罐子破摔,一昂首,把自己的遭遇一股脑吐露出来。 两年前,他还在担任抚宁都司,为了得到当时经略抚宁的官员的重用,十分积极活跃,甚至自己出钱扩充武备,购买火器,资助军器局。 奈何他的这份苦心并没有得到上级官员的认可,反而认为他是对火器感兴趣,打发他去军器局担任大使,可以成天和火器打交道。 “我的确存心表现自己,想要得到上级重视,没想到是一番衷心表给了瞎子看。”王赟哼笑一声,“有这样英明的官员,何愁朝廷有将官可用!” 陆旋不得不赞同他的话,到底什么样的糊涂蛋,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思索片刻,陆旋问道:“那你是愿意继续留在军器局,还是重返军营?” 王赟显些蹦起来:“自然是愿意返回军营!” 陆旋上下打量他,说道:“即日起,恢复你抚宁都司的武职。王都司,莫要辜负良机。” 突如其来的任命,让王赟一时没能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手忙脚乱跪下,行了叩拜大礼。 “元帅恩同再造,属下必定效犬马之劳!”他过于激动,以至于声音颤抖。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军器局大使固然是个重要的职位,但能带兵的武将更为难得。 有这样的人才,陆旋是不吝于提拔的。 看着眼前的王赟,他逐渐理解淳王的所作所为。 站到这个位置上,肩上担的绝不只是几个边镇,整个大兖都压在他的身上。但凡是个助力,他都不能放过。 什么出身、过往,心思手段,都比不过“有用”二字。
第317章 诀别 巡查过大半,心中大概有了数,陆旋着手估算各镇所需要驻守兵丁的数量。 再根据兵丁消耗计算出他们所需的粮草,接下来,就是找朝廷要兵要粮了。皇帝向他承诺过,会尽全力支持,陆旋也不会跟皇帝客气。 陆旋立刻书写奏疏,向朝廷索要三百万两军饷,米一百万两,还有马匹要吃的粮草百万两。 怎么和朝臣去说是皇帝的事,陆旋只管伸手要钱要粮,等着接收就是。 这封奏疏送到都城,立刻引起部分朝臣不满。 陆旋前去西北已有数月,未出一战,未立半点功勋,有消极怠兵之嫌。现在还要如此大笔的军费,简直不像话! 皇帝赵青炜看着奏疏上庞大的数字为难,但在朝堂上,自然是站在了陆旋这边。 赵青炜极力为陆旋找补,对此的说法是:“陆元帅审度时势,分布战守方略,颇合机宜防守即固,徐图进剿,尤是万全之策。” 闭着眼褒奖陆旋一番,不顾朝臣反对,皇帝下令,着令兵部、吏部准备下去,就按陆元帅奏疏去办。 巡查一圈返回肃州,每日陆旋都忙到焦头烂额,兵员调动填补、粮饷、论功行赏,都要他操心。 唯一清闲的时候,就是关起门来给班贺写信,除了感慨淳王不易,就是感叹自身的不易。三句一声吁叹,只盼早日回到恭卿身边,聊表慰藉。 一直以来的稳步进行,陆旋感受不到任何阻力,几乎就要以为权力让渡就要这样平稳完成。一桩案子打破了表面平和,暴露出潜藏的抗力。 陆旋治军严格,比淳王更甚。不论武职高低,凡触犯军法者,一律从严处置。 这是陆旋从骆总兵那里学来的,就算是亲信,该罚的也得罚。 骤然变严的约束,多少会导致抵触。于是便有人不服从军营的严苛管理,夜不归营,几人结伴在外饮酒作乐,竟然还将一名女子拖入巷中轮番施暴。 那名女子报了官,几个喝得东倒西歪的醉汉倒在街头,被巡查的官差抓了起来。待几人稍稍醒酒,得知他们是官兵,其中三个还是武官,衙门无权问责,只好把人转交给了军营。 可在那之后,便没了下文。 最终,这件事还是传到了陆旋的耳朵里,以他的脾气,断然不能容忍此类事发生。 他明令禁止,不允许官兵奸淫妇女,那几人撞在了他的刀口上,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当即命人将那几个犯事的官兵抓起来,关入牢中,等候发落。 被抓捕的几人不服,在监牢里叫嚣:“那是个低贱的蛮女,有何不可?” 陆旋没有多犹豫一刻,下令立刻处死这几人,却被人拦了下来。 原因无他,这几人身份特殊,并非寻常兵丁,而是跟随淳王而来的武勋后人,各个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 是淳王手下的人?陆旋即将下达的命令暂时被收了回来。 正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不知会一声,总归不太好。 陆旋的拜帖送出去前一刻,淳王派人来请陆旋的人已经到了行辕外。 淳王待在王府里静养,外边的事也瞒不住他。陆旋心中主意已定,不会因为淳王而改变,哪怕是违抗淳王的命令。 见到陆旋,赵靖珩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问道:“你准备怎么处置那几人?” 陆旋反问:“那些,当真是殿下的人?” 赵靖珩没有否认:“是。你会怎么做?” 陆旋抱拳拱手,面不更色:“那下官就在此告知殿下一声,那几人,我非杀不可。” 赵靖珩无声轻叹:“看来,我要辜负他们的父兄了。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等我离开之后再处置他们。” “殿下决定回都城了?”陆旋问道。 赵靖珩点头道:“这里只需要有一个发号施令的将领,既然你能担起重任,我也不必继续留在这里做你的阻碍。” 的确,有淳王在这儿,总有人仗着自己是淳王的部下,对陆旋的指令不能全力执行,而陆旋有时也要顾及他的颜面,不能下手太狠。 陆旋缓缓点头,淳王的意思,他明白了。 淳王要完全放手,让他不再有任何顾忌。 “有没有什么要我捎回去的?”赵靖珩问道。 陆旋犹豫片刻,点了点头:“有。” 延熙六年二月,淳王赵靖珩抵达京城。 皇帝亲自召见,于殿堂内,百官前,对淳王功绩进行全盘认可与嘉奖,给予至高的荣誉赞赏。 这场将淳王捧至最高点的盛会,同时也意味着终结。戎马半生的淳王此次回朝,手中兵权已经全部被收回,日后大概率不会再有重返战场的机会,或许都不会再踏足西北。 皇帝亲自下了定论,对淳王是非功过的议论就此为止,为他留得一个善终的体面终局。 赵靖珩平静接受了一切,宠辱不惊。他放松紧绷的身体,也泄了强撑的一口气,身体精神双双失去支撑,疲惫至极。 挺直背脊从百官神色各异的注视下走过,是他自尊不容许自己流露出可遭人攻击的薄弱。唯独这份坚持,一直维持到他消失在众人眼前。 就在赵靖珩即将离开皇宫前,匆忙感到的太监拦住了他的去路。 “淳王殿下,请留步。华太后请您前去会面,请您随奴婢移驾。”说话的是那名叫福禄的大太监。 他是华太后身边贴身伺候几十年的人,每回华太后要见赵靖珩,都是他代为传话。 赵靖珩停下脚步,调转方向。 如非意外,这或许将是他最后一次踏入后宫。 进入仁寿宫,华太后已经在正殿候着了。 赵靖珩进入门内,俯身跪拜,口中向太后请安。等到一句平身,他起身再抬头,看清对方模样,两人俱是一愣。 赵靖珩眼神闪了闪:“太后……” 眼前人不知何时老态尽显,甚至没有心思遮掩花白的发。记忆中当年风华绝代艳冠后宫的皇嫂,此时一身素净,发髻只做了些简单装饰,浑身上下不见一点颜色。
福书网:www.fushutxt.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6 首页 上一页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下一页 尾页
|